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5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22:05
焦作在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 焦作这个名字,据字义分析,“焦”姓也,“作”当取于“作坊”之意。古代各种手工业都称“作坊”。因该地在古代挖石取煤的窑业颇多。据《焦作市志》记载,早年英商福公司在10号井下,曾挖出过唐代“开元”铜钱。
就是说早在1200年前人们就在这里挖煤了。《修武县志》载,光绪年间这里有小煤窑100多家,这说明当年挖煤业很兴旺。除小煤窑以外,宋代烧制瓷器的窑业也很兴旺。又据明隆庆六年(1572年)吕涧寺中嘉蓝殿碑记有“焦家作……”。这说明是“焦家作坊”演变为“焦作”。
扩展资料:
焦作市原为“自然村落”,据《焦作市志》记载:“焦作,古为涧东、涧西。在古代夏、商、周时,属冀州覃怀雍城地;秦、汉、晋时,属司州河内郡山阳县治;隋、唐、宋时,归河北道怀州修武县辖,元朝属河北道怀庆路修武县辖;明、清属河南省怀庆府修武县辖。”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焦作地区就发现了煤炭。18年,英商福公司在焦作地区进行较大规模的机械化煤炭开采,集聚了一批产业工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生活区域,成为焦作的雏形。
焦作地名的历史沿革:1910年,清*置焦作镇;1945年置焦作市;1948年改焦作县;1949年改设焦作矿区;1956年*设焦作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22:05
关于“焦作”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煤业作坊”说
由“煤业作坊”而得名。据字意分析,“作”当取于“作坊”之意。古代各种手工业都称“作坊”。因这里挖石取煤的窑业颇多,围绕窑业的发展,相继出现很多辅助工人生活的作坊以及挖煤取炭的作坊。据《焦作市志》记载,早年英商福公司在十四号井下,曾挖出过唐代“开元”铜钱。唐代开元年号是公元741年以前,那就是说早在一千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就在这里挖煤了。1976年焦作市博物馆在庙河、寺河两村发现两幢古碑,也记有宋代在这里开煤窑、修窑神庙——老君庙。《修武县志》上说,光绪年间这里有小煤窑一百多家,这说明当年挖煤业很兴旺。再从“焦”字来看,《说文解字》:“焦,火所伤也,从火雥声”。由二字字意,说“焦作”为煤业作坊也不无道理。
“焦家作坊”说
由“焦家作坊”而得名。传说:焦作名源,出自因开窑挖煤,烧制瓷器、石灰而设作坊,由此认为“焦”是姓氏,作坊简称为“作”,合为“焦作”名称。另据东焦作人世代相传,该村古时曾住有焦姓,还在村里开办了打铁作坊,所以焦家作坊后简称为“焦作”。同时,从焦作附近的村名来看,诸如上白作、下白作、南靳作、北靳作、马作、李贵作、耿作等,都是当时以姓氏取名的。而古代以姓氏命名的作坊也是很普遍的。据考古出土的瓷器、漆器、陶器的背面,也多有姓氏的记号,直到今天仍有以姓氏命名的手工业作坊。如北京的王麻子剪刀、天津泥人张等等。所以说,可能是姓焦的在这里开了个作坊而出了名,因而以姓命名为“焦家作坊”,人们为了图省事,便简称为“焦作”。现在,人们公认焦作原取意焦氏作坊,较有历史真实性。
“焦枣”谐音说
由“焦枣”谐音而来。多年来,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古时候,这里是漫无边际的荒野,枣林丛生。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一批移民,见到这里枣果累累,尚可充饥,人们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以枣为食,开荒种地,并把枣果收摘晒干贮藏起来,以备过冬。这种枣果经过晒干焦酥可口,解决了人们越冬口粮问题。为了纪念这种“焦枣”对人们的功绩,就以“焦枣”作地名,表示人们对焦枣的怀念。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人们在这里开荒种地,荒野变成了大片良田,人们思想上“枣”的概念也就淡薄了,把“枣”字也就写成“作”字,以后也就称为“焦作”了。至今在当地农民土语中也还有称“焦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