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0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05:11
林文月女士翻译的版本在中国*流传的不是很广,不过在众多《源》的中译本中,林译本是第一个发行的中文全译本,而且林译本是用女性的语气和语言习惯来翻译的,这就决定了这个译本中的语气用语比男性的要多。
我们在网上讨论时一般用的都是丰子恺先生的译本。丰子恺先生1961年翻译《源氏物语》一书时共参照了六个译本,它们是:1.藤原定家的《源氏物语注释》、2.四辻善成的《河海抄》、3.一条兼良的《花鸟余情》、4.三条西公条的《细流抄》、5.中院通胜的《岷江入楚》以及6.北村季吟的《湖月抄》,另外,还参照了一些现代日文的译本,其中有谷崎润一郎与谢野晶子、佐成谦太郎的译本。
丰子恺先生依据的(谷崎润一郎与谢野晶子)现代日语译本,跟林文月所依据的两个重要译本:吉泽义译本(只在翻译初期使用过),阿倍秋生、秋山虔及今井源卫三人共同注释(主要底本),不是同一版本,丰子恺先生使用的版本更早。
郑民钦这个译本也很有可读性的,毕竟郑民钦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亚非系日语专业,而丰子恺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当年年底就回国了,他的日语水平没有郑民钦专业。
丰子恺的《源氏物语》译本早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初就翻译完成了,到1973年想要出版的时候,又遇到了‘反黑线回潮’的冲击而终告失败,这一年郑民钦刚刚参加工作。
郑民钦历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日友好协会副秘书长,日本庆应大学访问研究员,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等等等等多个与日本文学历史有关的职务,就这一点专业知识上,丰子恺先生是与其不能比拟的。
而且,也许是郑民钦本人与我们的时代更接近的原因吧,他的译本比丰译本要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
远方出版社曾在1996年出版过由殷志俊翻译的全译本。此本所受非议颇多,有学者指出该本并未说明所依据的底本,同时袭用了丰本中的绝大多数注释,且并没有资料可以说明其翻译是可信的。也有人称殷本为“丰译版的改写本”。
梁春译本和殷志俊译本读起来有些相似,可能是离我们这个年代比较近的缘故吧,这两个译本的语言习惯我们可能更容易接受,同时这两个译本在市面上也是见得最多的。初次接触《源》的*部分都是通过这两个版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05:11
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是林文月的译本。
我个人喜欢丰先生的译本。因为我个人看来,他毕竟是大家,学贯中西,对于文学的感触很精深,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很高,而且我也很喜欢他那恬淡的文风。
2006年问世的郑民钦译本(北京燕山出版社)是最新的汉语全译本,08年4月京都博物馆的源氏物语千年纪展览上展出的中文译本也是郑先生的译本。丰先生的译本是史上第1个汉语全译本,史上第2个汉语全译本是大学教授林文月在《中外文学》上连载,1978年全部译完,交《中外文学》社方出版合订本的全译本。
“林文月第一次参加源氏物语国际研讨会好像是在美国,是作为唯一的中文全译本译者被邀请的。而年底的千年大会邀请的还是林文月,是否可以理解为日本方面对林译的重视和偏爱呢?看过一些片段,对她的女性译笔也很是喜爱。源氏物语固然很美,但毕竟是女官紫式部的内闱之作,感情与言语的纤细柔软之处,并不容易体会。 ”(这一段是我在别人的网络留言上找来的)
我个人看来,阅读《源氏物语》,除了其中日本独特的风俗人情,宫闱秘史,紫式部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很大(由于遣唐使的原因),其中有不少白居易的诗句,她的俳句很有些晚唐诗句里的细腻浮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05:11
我看的是殷志俊的另两个不知道估计应该是丰子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