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2 18:47
共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0:16
王姓的由来
1、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 “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
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殷商帝王家族以子为姓是从契开始的。传说契的母亲叫简狄,是有氏的女儿。有一次,简狄与族中的姐妹一起在大河中洗浴,忽然看见天边飞来一只大鸟。那鸟在河边下了一个蛋,正好离简狄很近。简狄自从吃了那个鸟蛋以后,便怀了孕,经过十月怀胎,竟生下了一个男孩子,这个男孩子就是契。这虽然是被记入《史记?殷本纪》中,但我们也只能把它当作一个神话传说。这种传说不仅我们今天不把它看作是历史事实,即使是古代的人也怀疑它的真空性。例如,传说中说简狄是帝喾的妃子,对此,三国时谯周就说,帝喾生尧,而契在尧时出生,在舜时才长大*被提拔,所以,简狄一定不是帝喾的妃子,契也不是帝喾的儿子。在我们今天看来,疑点岂只这些,吃鸟蛋怀孕这件事本身就令人难以置信。不过,我们从这个传说中可以发现这样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契出生的年代是远古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第二,在契出生的时候,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不再被视为天经地义的正常现象了,人们开始要求既知其母又知其父了。所以才有了吃鸟蛋而怀孕的故事,以此来为不知其父制造一个体面的理由。这说明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
契在尧的时候出生,在舜的时候成长,并表现出过人的才干。大禹治水成功,舜对他进行表彰的时候,大禹就说这里有稷、契、 陶等人的功劳。于是,舜还专门下了命令,任契为司徒,让他用父、母、兄、弟、儿子等伦理观念教化百姓,把他封在商地,赐姓为子。
契在自己的封地传了一代又一代,到了他第13代孙汤的时候,经过了8次迁都,最后终于在毫定下了统治中心,成为与夏朝抗衡的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那时候,夏朝已经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与夏朝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商王国正处在蒸蒸日上的发展时期。商王国的首领汤很会治国,他有一句名言:"人通过水可以知道自己的形象,君通过民可以知道国家治理与否"。汤还是一个仁义的君主,人们纷纷前来投奔他。在这股离夏奔汤的人群中,有一个叫伊尹的能人,成了汤治理国家的良辅。最后,汤向夏王朝发动了进攻,一举打败了夏桀,推翻了夏朝,在西毫定都,建立了商朝。
这些以子为姓的契的子孙们,既有汤、盘庚、武丁这样的杰出人物,也有太甲、太庚、小甲等平庸之辈,而商王朝也时盛时衰地延续了500多年的时间,最后终于亡在第31位君主帝辛手中。
提起帝辛,一般人会有一种陌生的感觉,但要说纣王,则人人都会知道。他是历史上有名的骄奢淫逸的暴君,百姓都盼着上天早点惩罚纣王,早点降下受天命的人来代替他。
然而,以子为姓的殷商宗室并不是人人都像纣王那样,他们之中不乏明智之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子比干。比干是纣王的爷爷帝太丁的儿子,是商纣王的叔叔,当时他正担任少师的职务。纣王如此昏庸,人们纷纷离去,就连纣王的兄弟微子也走了,另一个兄弟箕子也装起疯来,以示不与纣王合作。而比干却下了决心劝谏纣王改弦更张。他见到纣王,对他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纣王不听,比干就不走,一连在宫中劝了3天。最后把纣王说得不耐烦了,他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想看看你的心是不是如此。"说完,便把比干剖腹挖心,活活杀死了。
王子比干死后不久,商朝就被在其西方兴起的姬周灭掉了。商朝虽然灭亡了,但商王室的3个子姓贵族却因为不与纣王同流合污而被视为商朝的3个仁人,他们就是微子、箕子、比干。微子后来被封在宋,箕子也受到了周武王的优待,比干的墓地所在的地方也被周武王封疆益土,赐给了比干的后代。比干的墓地,《水经注?清水》说是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史记?周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说在卫州汲县(治今河南卫辉市)10里250步。比干的后代便在从淇县到卫辉市一带的土地上生活,并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最早生活在商都一带的王姓,实际上是殷商王族子姓的后裔。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2116.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1:34
、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 “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
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殷商帝王家族以子为姓是从契开始的。传说契的母亲叫简狄,是有氏的女儿。有一次,简狄与族中的姐妹一起在大河中洗浴,忽然看见天边飞来一只大鸟。那鸟在河边下了一个蛋,正好离简狄很近。简狄自从吃了那个鸟蛋以后,便怀了孕,经过十月怀胎,竟生下了一个男孩子,这个男孩子就是契。这虽然是被记入《史记?殷本纪》中,但我们也只能把它当作一个神话传说。这种传说不仅我们今天不把它看作是历史事实,即使是古代的人也怀疑它的真空性。例如,传说中说简狄是帝喾的妃子,对此,三国时谯周就说,帝喾生尧,而契在尧时出生,在舜时才长大*被提拔,所以,简狄一定不是帝喾的妃子,契也不是帝喾的儿子。在我们今天看来,疑点岂只这些,吃鸟蛋怀孕这件事本身就令人难以置信。不过,我们从这个传说中可以发现这样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契出生的年代是远古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第二,在契出生的时候,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不再被视为天经地义的正常现象了,人们开始要求既知其母又知其父了。所以才有了吃鸟蛋而怀孕的故事,以此来为不知其父制造一个体面的理由。这说明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
契在尧的时候出生,在舜的时候成长,并表现出过人的才干。大禹治水成功,舜对他进行表彰的时候,大禹就说这里有稷、契、 陶等人的功劳。于是,舜还专门下了命令,任契为司徒,让他用父、母、兄、弟、儿子等伦理观念教化百姓,把他封在商地,赐姓为子。
契在自己的封地传了一代又一代,到了他第13代孙汤的时候,经过了8次迁都,最后终于在毫定下了统治中心,成为与夏朝抗衡的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那时候,夏朝已经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与夏朝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商王国正处在蒸蒸日上的发展时期。商王国的首领汤很会治国,他有一句名言:"人通过水可以知道自己的形象,君通过民可以知道国家治理与否"。汤还是一个仁义的君主,人们纷纷前来投奔他。在这股离夏奔汤的人群中,有一个叫伊尹的能人,成了汤治理国家的良辅。最后,汤向夏王朝发动了进攻,一举打败了夏桀,推翻了夏朝,在西毫定都,建立了商朝。
这些以子为姓的契的子孙们,既有汤、盘庚、武丁这样的杰出人物,也有太甲、太庚、小甲等平庸之辈,而商王朝也时盛时衰地延续了500多年的时间,最后终于亡在第31位君主帝辛手中。
提起帝辛,一般人会有一种陌生的感觉,但要说纣王,则人人都会知道。他是历史上有名的骄奢淫逸的暴君,百姓都盼着上天早点惩罚纣王,早点降下受天命的人来代替他。
然而,以子为姓的殷商宗室并不是人人都像纣王那样,他们之中不乏明智之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子比干。比干是纣王的爷爷帝太丁的儿子,是商纣王的叔叔,当时他正担任少师的职务。纣王如此昏庸,人们纷纷离去,就连纣王的兄弟微子也走了,另一个兄弟箕子也装起疯来,以示不与纣王合作。而比干却下了决心劝谏纣王改弦更张。他见到纣王,对他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纣王不听,比干就不走,一连在宫中劝了3天。最后把纣王说得不耐烦了,他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想看看你的心是不是如此。"说完,便把比干剖腹挖心,活活杀死了。
王子比干死后不久,商朝就被在其西方兴起的姬周灭掉了。商朝虽然灭亡了,但商王室的3个子姓贵族却因为不与纣王同流合污而被视为商朝的3个仁人,他们就是微子、箕子、比干。微子后来被封在宋,箕子也受到了周武王的优待,比干的墓地所在的地方也被周武王封疆益土,赐给了比干的后代。比干的墓地,《水经注?清水》说是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史记?周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说在卫州汲县(治今河南卫辉市)10里250步。比干的后代便在从淇县到卫辉市一带的土地上生活,并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最早生活在商都一带的王姓,实际上是殷商王族子姓的后裔。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3:09
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太原(今山西太原一带)、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叔父,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9、由复姓简化而来。这种情况的王姓较多,据统计至少有14个,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孙、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乐王。
10、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六子为逃避因夺位引起的*、追杀,逃往中原。因身为王爷,为显示身份改姓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1:00
主要来源
渊源一
源于子姓,氏于爵,出自上古阏伯(名契)的后裔,契协助大禹治水,舜封契于商(今河南商丘),六世孙王亥继任为商族首领,王亥为殷人先公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人,他不仅帮助父亲冥在治水中立了大功,而且还发明了牛车,开始驯牛,为人使役,他的高祖父相土也很有作为发明了马车。王亥是商朝开国帝王成汤的七世祖,是先商十四个部落首领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自古以来,商丘都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奔腾东去的黄河,给这里留下一望无际的黄土平原,这片土地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充满了神奇色彩。
据《百家姓》与《通志·氏族略》:“殷王子比干后亦曰王氏。”后代居于汲都郡(今河南新乡一带)、天水、河东等地。《广韵》中曰:“东莱之王,殷王子比干为纣所害,子孙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东莱今山东龙口市(黄县)的古称。商末建莱国,史称:东莱古国。秦设齐郡。
渊源二
源于姬姓,以爵为氏,出自周朝国君周文王之后,文王是后稷(名弃)之后,后稷少时好种五谷,*后遂酷好农耕。他有相地之宜,种植五谷,成果丰硕,农人纷纷效法,影响很大。帝尧知道后,即封他为农师。弃“教民稼穑”,天下尽得其利,弃之于民,功莫大焉,帝舜封弃于邰(今陕西武功境内)。
渊源三
源于妫姓,相传出自上古帝王虞舜之后,妫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虞舜。虞舜以虞为姓,是因为这个家族所生活繁衍的地方位于今天陕西省的南端蒲州、芮城、平陆一带,境内有虞山,又是古虞国所在地。其后有些子孙世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渊源四
出自春秋时魏献子: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后世认为原来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后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有些认为本是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渊源五
由复姓简化而来
据统计至少有14个,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孙、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乐王。
其他来源赐姓王氏
1:赐姓王氏,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类似情况还很多。
2:新朝始建国二年(10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3:08
:王姓的由来1、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 “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殷商帝王家族以子为姓是从契开始的。传说契的母亲叫简狄,是有氏的女儿。有一次,简狄与族中的姐妹一起在大河中洗浴,忽然看见天边飞来一只大鸟。那鸟在河边下了一个蛋,正好离简狄很近。简狄自从吃了那个鸟蛋以后,便怀了孕,经过十月怀胎,竟生下了一个男孩子,这个男孩子就是契。这虽然是被记入《史记?殷本纪》中,但我们也只能把它当作一个神话传说。这种传说不仅我们今天不把它看作是历史事实,即使是古代的人也怀疑它的真空性。例如,传说中说简狄是帝喾的妃子,对此,三国时谯周就说,帝喾生尧,而契在尧时出生,在舜时才长大*被提拔,所以,简狄一定不是帝喾的妃子,契也不是帝喾的儿子。在我们今天看来,疑点岂只这些,吃鸟蛋怀孕这件事本身就令人难以置信。不过,我们从这个传说中可以发现这样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契出生的年代是远古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第二,在契出生的时候,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不再被视为天经地义的正常现象了,人们开始要求既知其母又知其父了。所以才有了吃鸟蛋而怀孕的故事,以此来为不知其父制造一个体面的理由。这说明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契在尧的时候出生,在舜的时候成长,并表现出过人的才干。大禹治水成功,舜对他进行表彰的时候,大禹就说这里有稷、契、 陶等人的功劳。于是,舜还专门下了命令,任契为司徒,让他用父、母、兄、弟、儿子等伦理观念教化百姓,把他封在商地,赐姓为子。契在自己的封地传了一代又一代,到了他第13代孙汤的时候,经过了8次迁都,最后终于在毫定下了统治中心,成为与夏朝抗衡的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那时候,夏朝已经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与夏朝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商王国正处在蒸蒸日上的发展时期。商王国的首领汤很会治国,他有一句名言:"人通过水可以知道自己的形象,君通过民可以知道国家治理与否"。汤还是一个仁义的君主,人们纷纷前来投奔他。在这股离夏奔汤的人群中,有一个叫伊尹的能人,成了汤治理国家的良辅。最后,汤向夏王朝发动了进攻,一举打败了夏桀,推翻了夏朝,在西毫定都,建立了商朝。这些以子为姓的契的子孙们,既有汤、盘庚、武丁这样的杰出人物,也有太甲、太庚、小甲等平庸之辈,而商王朝也时盛时衰地延续了500多年的时间,最后终于亡在第31位君主帝辛手中。提起帝辛,一般人会有一种陌生的感觉,但要说纣王,则人人都会知道。他是历史上有名的骄奢淫逸的暴君,百姓都盼着上天早点惩罚纣王,早点降下受天命的人来代替他。然而,以子为姓的殷商宗室并不是人人都像纣王那样,他们之中不乏明智之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子比干。比干是纣王的爷爷帝太丁的儿子,是商纣王的叔叔,当时他正担任少师的职务。纣王如此昏庸,人们纷纷离去,就连纣王的兄弟微子也走了,另一个兄弟箕子也装起疯来,以示不与纣王合作。而比干却下了决心劝谏纣王改弦更张。他见到纣王,对他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纣王不听,比干就不走,一连在宫中劝了3天。最后把纣王说得不耐烦了,他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想看看你的心是不是如此。"说完,便把比干剖腹挖心,活活杀死了。王子比干死后不久,商朝就被在其西方兴起的姬周灭掉了。商朝虽然灭亡了,但商王室的3个子姓贵族却因为不与纣王同流合污而被视为商朝的3个仁人,他们就是微子、箕子、比干。微子后来被封在宋,箕子也受到了周武王的优待,比干的墓地所在的地方也被周武王封疆益土,赐给了比干的后代。比干的墓地,《水经注?清水》说是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史记?周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说在卫州汲县(治今河南卫辉市)10里250步。比干的后代便在从淇县到卫辉市一带的土地上生活,并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最早生活在商都一带的王姓,实际上是殷商王族子姓的后裔。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5:33
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 “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8:14
比干是第一个姓王的!也可以说是王姓的祖宗!当然这是王姓由来的一种!还有好几种传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1:12
王姓
,
中华姓氏
之一,主要源自
姬姓
、子姓、
妫姓
和
外族
改姓。
东周
时期的
姬晋
为王姓
始祖
。
2014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王姓
人口
达到94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中国东部地区占了王姓总人口的38.3%,中部占了王姓人口的26.0%,西部占了王姓人口23.5%,东北占了王姓人口的12.2%。[2]
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区。
起源
源流
1、源出姬姓。周灵王
之子
太子晋,也称
王子晋
和
王子侨
,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
司徒
之职,
时人
因其是
王族
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
族人
遂以
王为
氏。
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
洛阳
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
山西太原
,最终发展成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
望族
。
姬姓王有三个
分支
①源出东周
毕公
之后。周武王之弟
毕公高
封于毕国,
春秋
时其裔孙毕万任
晋国
司徒,受封于魏,
战国
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秦灭魏后,
后裔
魏无忌之孙魏
卑子
逃入
山东泰山
,汉初,魏卑子
奉诏
做官,被封于
兰陵郡
。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
②源出春秋初
周平王
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
死后
,由其孙姬赤继位,但
姬赤
的
胞弟
姬林
夺了
王位
,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
子孙
以其曾为王者而
改姓
王。
一直到
唐朝
,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
河东
猗氏
王姓。
③源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
王城
,古城在今洛阳
王城公园
。其
封地
虽小但处于
东周王城
的西部,史称
其为
西周桓公
。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
2、源
出子
姓。
商朝
末年
,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为氏。从先秦至汉唐,
子姓
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
等地
。
3、源自妫姓。奉
虞舜
为
祖先
的妫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武王
灭商
后,虞舜的后代妫满被封于陈,至
陈完
在
齐国
任官后,改为
田氏
。秦灭
齐后
,齐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由
田姓
改为王姓。这支王姓以北海和
青州
为
郡望
,
汉朝
王莽
就源自此支王姓。
4、源出
燕国
太子丹之后。
西汉
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
新朝
称帝。燕太子丹
玄孙
名嘉
,上献
符命
,为王莽所宠,
赐姓
王氏。
5、出自
少数民族
。王姓
大家族
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外族用王姓的主要有:汉时匈奴人,
西羌
钳耳
氏族
,
南北朝
时高丽人,
鲜卑族人,
隋唐
时
月氏人
,唐朝时回纥族阿布思氏族,
契丹人
,
金朝
时
女真人
,
北宋
时
西夏
党项人,
元朝
时蒙古人,
清朝
时
满洲人
等。这些外族王姓随着时间同化为汉族王姓。我国北方地区多王姓与北方
民族
改用
汉姓
时优先使用王姓有密切关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4:27
王姓起源
王姓是占我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其姓源十分复杂。
据《通志·氏族略》载:在京兆、河间一带的王氏族人,据说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因此这一支系乃是出自于姬姓;在北海(今山东境内)、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一带的王姓则传说是帝舜的后代,这一支系出自于妫姓之王;而在汲都郡(今河南新乡一带)的王姓,则称自己是王子比干之后,出自于子姓;以上三支都与“王”的本身含义有关。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
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王朝的后代,以其祖先是王者而姓王。如河南的王姓,出自于可频氏;在冯翊一带的,原来是钳耳族的后代;山东营州王姓,来自高丽国;安东王姓一族,本阿史布。《广韵》中把王姓望族归纳为21处:太原(今山西)、琅邪(山东)、陈留(河南)、东海(山东)、高平(甘肃)、京兆(西安)、天水(甘肃)、东平(山东)新蔡(档南)、新野(河南)、山阳(山东)、中山(河北)、章武(河北)、东菜(山东)、河东(山西)、金城(江苏)。其中太原、琅邪王氏尤为著名。
正因为王姓的起源相当久远,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了众多的源头。除了源自王室之外,还有不少人是赐姓王氏或冒姓王氏的,如燕*之玄孙嘉,献符命于王莽,赐姓王氏;如隋末地方割据者王世充本西域胡支氏,冒姓王;南朝梁将领王僧辩本乌丸氏,属鲜卑族,被完颜氏金朝封为王,故易名王罕。不仅华夏族的王室之后不少是以王为姓,许多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执政者的后代也有以王为姓的,其意与上述出自姬姓、妫姓、子姓的王氏大致相同。
因此就形成了“王”姓源头众多,分布广泛,人丁蕃盛的局面。
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晋朝中兴名臣王导就是这支王氏在山东繁衍的子孙,其子孙世代簪缨,使王氏成为一时望族。
http://ke.baidu.com/view/20608.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17:58
寻根溯祖王姓起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地人合一乃为王者,王者之族、孰能与比!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人口将近一亿,自汉代以来,王姓有至少21个著名望族,其中如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等,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渊深的姓氏,群星璀灿,光耀华夏,数千年来人才辈出,可称王者之族。
王姓的来源很复杂(1)出自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3)出自子姓,与林姓同宗,为商朝王子比干之后;(4)历史上的外族姓氏,如王氏高丽(今朝鲜)的开国君主王建,西魏王频氏之祖王雄,钳耳氏之祖王季等。(5)王者之子孙多号王氏,常以为姓。(6)赐姓,如汉代燕*的玄孙嘉,王莽时被赐姓王;(7)冒姓,如隋代王世充本姓支氏,五代 王保义、原名刘去非,皆冒姓王氏,(8)历史原因,为避仇、逃命而改姓王氏等等。
将近一亿人口的王氏除了著名的琅玡氏,山西太原王氏,名相辈出的三槐王氏,还有山东昌乐的北海王氏、山东郡城的东海王氏、山东巨野的高平王氏,陕西的京兆王氏、甘肃天水的天水王氏、山东东平的东平王氏,山东滕州的山阳王氏,河南新蔡的新蔡王氏、河北省定县的中山王氏、河北省行唐县章武王氏,山东掖县的东莱王氏,四川的广汉王氏,陕西的金城王氏、山西的河东王氏、湖南的长沙王氏以及江苏的六合王氏,河南的南郡王氏等等亦是名望家族。有的书籍记录,王氏著名望族全国多达三十八望,比二十一望多出十七望来,可见王氏在全国分布之广,家族之兴盛,名人将相的功绩,教育、著述、书画、艺术等,对社会影响者是不可低估的。
王姓从史传上可知,中华王姓大多是“王者之后”,即为帝王的后代。东周时期,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庶人,由贵族的忠心为国,而造贬为平民百姓,一口冤恨之气在胸,不久即郁郁而终。其子宗敬一家便以“王“为氏了。到了秦汉时期,太子晋的后裔在社会进展的新形式下形成姓与氏合一的文化背景,“王”氏转化为“王”姓。除太原王姓之外,周文王、周考王的后裔,在改朝换代后或出逃*,或夺爵失国,为了让后世子孙牢记他们的高贵的出身,于是也以王为姓。此外,帝王赐姓,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改王姓,也是王姓由来的途径。在山东的十几支王姓中,有几支是在元朝由蒙古人改姓王而流传至今。
子姓的后裔
由子姓而出现的王姓,是王姓来源较早的一支源头。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好”氏,据历史学家扬荣国先生称,子原先写作“好”,读子,而“女”是表示原先是母系氏族。殷商帝王家族以子为姓是从契开始的。传说契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氏的女儿。有一次,简狄与族中的姐妹一起在大河中洗浴,这时候,天边飞来一只大鸟,那只大鸟在河边产下一个蛋,那鸟又飞走了,这只蛋正好离简狄很近。简狄就把鸟蛋捡起来吃了,那时还很原始,虽早已发明了火,但生食还是经常的,含毛茹血在那个时代也没有断绝。说也奇怪,自从简狄吃了那个鸟蛋后便觉身怀有孕,经过十月怀胎,后来就生下了一个男孩子,这个男孩子是契。从这个来自《史记·殷本记》中的故事,人们都只能把他当做一个神话,传说中的简狄是帝喾的妃子,对此,三国时期谯周就说:帝喾生尧,而契在尧时出生,在舜时才长大*。由此看来简狄一定不是帝喾的妃子,契也不一定是帝喾的儿子。不过这个传说中可以发现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契出生的时代不是远古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而是有嫁娶婚姻的社会,不过女人的母权还有很多残余。第二,在契出生的时候,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不再被看作天经地义的正常现象了,人们的文明要求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简狄记不得那个男人是其生父,就有了吃鸟蛋而生契的事了。这虽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今天这类事也常有。不过生个惊天动地而载入史册的人却不是经常能有的。
契在尧时出生后,在舜的时代成长发展,并表现出过人的才干。大禹治水成功,舜对他进行表彰时,大禹就说这里有稷、契、皋陶等人的功劳,于是舜还专门下了命令,任契为司徒,让他用父母、兄弟、儿子等人伦理念教化百姓。把他封在商地(今河南商丘县南)赐姓为子。自契至十三世成汤凡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商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就对他征伐。成为与夏朝抗衡的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那时候夏朝已经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与夏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商王国正处在蒸蒸日上的发展时期。商汤很会治国,他说“人通过水可以知道自己的形象,君通过民可以知道国家治与否”。汤是一个仁义的君王,一次汤见到有人在田野张网四面,想将野兽一网打尽,祝曰:“自天下皆入吾网。”汤朝天祝曰:“那样不是都杀尽了吗?要去其三面,欲左者左,欲右者右,不用命者,乃入吾网”。最后传到诸侯耳朵里,他们说:“汤德至矣,他的仁惠都关心到禽兽了。”于是纷纷投到汤的周国。百姓纷纷前来投奔他,在畔夏奔汤的人群中,有一个叫伊尹的能人,成为汤治理国家的良辅,经过几年的治理准备,汤向夏王朝发动了进攻,一举打败了夏桀,推翻了夏朝的统治。最新历史断代工程定为公元前1598年,在西亳定都,建立了商朝,商王朝也时盛时衰地延续了500多年的时间。前后传承了三十位君王,最后终于亡在第三十一位君主帝辛(名纣)的手中。提起帝辛,可能有些人觉得陌生,因他名叫纣,人们都叫他纣王,他是历史上有名的骄奢,滛逸的暴君。
商在纣的统治下,虽然昏庸无道,背叛亲离,但以子为姓的殷商宗室并不是人人都像纣王那样,他们之中不乏明智之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叔比干,比干是纣王的爷爷太丁的儿子,是纣王的亲叔叔,当时担任少师的职务,纣王如此昏庸无道,人们纷纷离去,纣王的兄弟微子也走了,另一个兄弟箕子也装起疯来,以示不与纣王合作,这时比干却下决心劝谏纣王改弦移辙。他参见纣王,对他进行苦口婆心的规劝,纣王不听,比干就不走,一连在宫中劝了三天,最后把纣王说的不耐烦了,在纣王的妃子,苏妲已的怂恿下,纣王又开了杀戒,他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想看看你的心是不是如此”,那个时代:“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说完就把比干剖腹挖心,活活地杀死了。
王子比干死后不久,商朝就被西方兴起的周灭掉了,商朝虽然灭亡了,但商王室的三个子姓贵族却因为不与纣王同流合污而被视为商朝的三个仁人,他们是微子、箕子、比干。微子后来被封在宋(今河南商丘县城南),箕子也受到周武王的优待,比干的墓地所在的地方,被周武王封疆益土,赐给了比干的后代。比干的墓地,《水经注.清水》说是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史记.本纪》张守节《正义》及《括地志》说在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市)10里,比干的后代便在从淇到卫辉市这一带的土地上生活,他们一部分改姓王氏,实际上是殷商王族子姓的后裔。这一支王姓后裔,就是子姓的王氏。还有一部分改为林姓,福建莆田的林姓与迁到山东的林姓均有这一记载,他们的谱书,是唐代的文彦博作的序。
王氏的起源还分别来自:
妫姓的后裔
姬姓的王氏
杂姓改王氏之后裔
胡姓的后裔
王氏是当今中国第二大姓氏人口将近一亿,历史名人之多郡望之盛它姓难以相比。中国名*辞典收录王氏名人达2360多人排诸姓氏之首。清初清未有二支王氏望族祠堂上曾挂着这样的对联:
一、唐宋元明、十八状元三学士======公孙父子,七人拜相九封候
二、宋元明清、三百进士七鼎甲======高曾祖父,十二宰相五封候
由此可见王氏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