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5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4:31
山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如闻名于世的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就是由于水和二氧化碳的缓慢侵蚀而创造出来的杰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4:32
山洞,顾名思义在山体上形成的洞穴。地质上来讲,一定是某一地质营力作用于某种裂隙而成。1.地壳运动的沉降作用,是地面凸起.或凹陷形成山洞。2.水流或冰川侵噬是岩石形成大小不一的洞。化学原理形成山洞。3.风在漫长地质年代对岩石的摩擦而行成山洞。4.动物的生活习性如打洞做巢等加上水流或冰川的共同作用形成山洞。5.植物的生长加上水流或冰川的共同作用形成山洞。
玛卡雷、琼斯(Jones )等通过测量洞穴内壁,地面以及地表水流1毫米层内的化学反应情况,结果发现地表以及地表水流中的微生物消耗掉了其中所含的氢化硫,这些氢化硫经过微生物的消化最终以腐蚀性很强的硫磺酸排泄出来,地表水裹挟着硫磺酸,所到之处的石灰岩都被溶解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4:32
山洞的形成是水对碳酸盐岩溶蚀、侵蚀作用,重力崩塌作用和水的搬运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溶蚀作用是水中微弱的碳酸与碳酸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于水中的钙离子和重碳酸根。此反应是可逆的,其条件就是温度和压力。侵蚀作用是水流动产生的机械能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洞穴是人能进入的自然形成的地下空间,从成因上可划分为喀斯特洞穴、侵蚀洞穴、熔岩洞穴和冰洞等。我们常见的洞穴是喀斯特洞穴,也称溶洞。喀斯特洞穴主要发育在碳酸盐岩中,碳酸盐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碳酸钙、镁。
世界上出露的碳酸盐岩约占陆地面积的20%,主要集中分布在中美洲、环地中海和中国西南。中国的碳酸盐岩出露面积约为50万平方千米。洞穴的发育和演化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大气降水沿岩石孔隙、裂隙、层面等渗入岩体,并对岩体进行溶蚀、扩大形成地下空洞;随着空洞的逐渐扩大,水流汇集到洞中形成地下溪流或地下河;地下河形成后,在重力崩塌作用、地下河的溶蚀作用、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的共同作用下,使洞腔进一步地扩大;随着地壳的抬升,潜水面下降。地下河及岩体中的其他水流向下渗漏,从而形成新的下层洞道,上、下两层洞之间通常发育垂直洞穴将它们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洞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