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2 14:18
第一,中世纪贵族的生活并不好。而妇女的生活尤其不好。
第二,中世纪贵族妇女也流行三从四德。她们是标准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只有当了寡妇好点,寡妇不用从子,但是必须服从领主。
第三,世俗和教会不承认未婚女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女性唯一能自主就只有两条路:当一个有地位的寡妇。或者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修女。
第四,修道院的生活十分舒适。我是说,如果你出身贵族的话。院长的规矩管不到你。女修院自有田产,你吃穿不愁。你的父亲虽然不想出你的嫁妆,但为了你能做修女是很愿意捐献一大笔钱的。我是说,如果他没想找个管教严厉的修道院,以便你在两年内死去的话。
第五,还是自由。哪怕已婚女性,在没有男人陪同的情况下是不能随意出门的,但修女完全有资格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静修的戒律管不了贵族修女。
————下面是一位中世纪贵族女性的故事——
0岁
你出生于一个名字长的不得了的伯爵家庭。你是你母亲的第二个孩子。你的父亲在听说自己又没有如愿以偿得一个儿子之后,把自己灌得醉熏熏地。你的母亲大哭一场,把你打发去跟着奶娘。
3岁
事实上,在你满三岁之前你都没有见过你的父母。
你父亲终于得到了心心念念的儿子,大为满意。你母亲在嫁人之后第一次能吃饱了。
不包括你,女孩。
6岁
你认识了姐姐,弟弟,父亲和母亲。主日你跟着父母一起做祈祷。这是你唯一能见到很多人的机会。
你的母亲异常虔诚,对新来的小修士爱的发狂,经常成日成夜地跟修士一起呆在忏悔室里。
你对你的父亲并不熟悉。事实上,他不太认得你,你也不太认得他。
8岁
你又有了一个弟弟。
母亲对一个城堡女仆的态度十分诡异。这女仆有个漂亮的儿子,跟你同岁,长的完全不像是出身卑贱的奴仆。
你大字不识。没有人觉得你需要受什么教育。
10岁
你的姐姐出落得美貌动人,打动了一个出身高贵的富有伯爵。你的父亲万分愉悦地敲定了你14岁姐姐的婚事。
你的姐夫跟你父亲同岁。
两家的婚姻谈判耗费了整整一年。你的父亲大出其血,恼怒非常。
你的奶娘大哭一场。你的母亲又怀孕了。
13岁
很明显你是不可能结婚的了。你父亲不可能再出你的嫁妆。他多方打听,打算找一个管教严厉的女修院打发你。
14岁
有两家合适的。
其中一家的院长向你父亲保证,她的修女每天得到的食物绝对不多余一小块麻雀那么大的面包。
另外一家常年流行寒热。
你的母亲跪下来苦苦哀求。
你们家族修士的父亲,一位极受尊敬的主教提出,某个著名女修院的院长十分青睐出身贵族的修女。
那家修院声名远播,院长出身高贵,又十分富有。你的父母大喜过望。
在十四岁的年纪,你成为一名受尊敬的修女。
25岁
你聪慧过人,识得了许多字,竟能读能写,受到了女院长的宠爱。
教会发布新的谕令,不准主教养狗和情人。也不准修女长时间离开修道院。
你仍然每年花费至少四个月的时间替院长巡视女修院的田产。
冬季的时候,你们出入宫廷。你有了好几个年轻的朋友。他们英俊过人,体贴周到,情意绵绵。
你的姐姐守了寡。另一个名字很长的领主向国王纳了一大笔钱,取得跟你姐姐结婚的许可。
你姐姐再次结婚。
28岁
你的新姐夫挥霍无度,死于一次打猎的意外。留下一个怀孕的妻子。
你的姐姐遁入修院,把自己、儿子和家产全都奉献给了教会。
30岁
女院长病的快死了。她有意以你为继承人。但另有一位出身更加高贵的修女与教区主教关系亲密。
你有意结识了大主教。
你的第二个弟弟从军远行,消失无踪。
32岁
你成了女修院院长。
你决定让你的女儿也做修女,继承你的地位。
这就是中世纪一名贵族妇女的成功人生。
经营好女人们的子宫,是法兰西卡佩王朝的致胜法宝,卡佩女儿不出嫁,全进修道院!
987-1328,三百多年总共十七代,卡佩的国王们精打细算,通过联姻给自己带来了巨量的土地和财富,将王国从巴黎塞纳河中的那个小岛扩展到整个法国。
嫁妆滚滚而来!
难道只进不出?国王的妹妹、女儿,就不带嫁妆出去吗?
不好意思,卡佩家的女儿不出嫁,她们都喜欢修道院!
三百多年,卡佩公主少有出嫁的记录,很少的几次还都是远嫁,比如像苏格兰、西班牙这样的远嫁,土地不可能带走。
绝大多数的卡佩公主,都终老于修道院。
这就有点太过分了是不是?是的,确实太过分了!
也许是意识到这一点,1308年,卡佩王朝的腓力四世到底没绷住,将自己的女儿,十二岁的伊莎贝拉嫁给了英国的爱德华王子(后来的爱德华二世)。
可是这一嫁,就出事儿了!
腓力四世的三个儿子,路易十世、腓力五世、查理四世,都没能留下子嗣,法兰西王位被支系的瓦卢瓦家族继承。
这一下伊莎贝拉的儿子、英王爱德华三世不干了!
爱德华三世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嫡亲外孙,路易十世腓力五世查理四世的亲外甥,从血缘上来看,比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近多了。
王位应该是我的!
不给?揍你!
英法百年战争,无数生灵涂炭。
血的教训啊!
虽然最后英国战败了退出法国,但是很长一段时间英王并没有放弃声索,一直声称自己才是正统、合法的法兰西国王,直到1801年拿破仑战争期间。
法兰克人最早罗马化,在日耳曼蛮族中文明程度最高,其他小国的君主贵族纷纷仿效,导致大批的贵妇小姐进了修道院。
除了婚嫁之外,还有*上的风险,也会迫使贵妇们躲入修道院。
墨洛温王朝著名的阿德贡德王后,在其丈夫遇刺后,就带着大量的财宝和幼子躲进了巴黎的修道院,暂时避开了谋杀。她的正在远嫁路上的女儿,也是躲进图尔的修道院,才避免遇难。
英国玫瑰战争期间,蒂克斯伯里战役之后,兰开斯特家的王后玛格丽特也曾躲进修道院。
苏格兰的玛丽女王被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关在修道院几十年。
修道院对于这些贵妇们来说,即是避难的场所,也是冰冷的监狱。
毕竟,谁会心甘情愿地把青春韶华付与青灯古院?
谁又会将自己鲜活的肉体和精神献于缥缈的*,去做那可怜的“上帝新娘”?
实在是情非得已!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看过电影《音乐之声》吗?
女主角就是一个修女玛丽亚,是在修道院长大的。但玛丽亚发现自己爱上上校时,修道院院长却鼓励她追求爱情,因为离开修道院结婚和信仰上帝并不矛盾。
另外,玛丽亚同男爵夫人等贵族相处大体是融洽的。
尤其是男爵夫人对她很熟悉,这是因为贵族妇女经常回去修道院,有时候还居住一段时间。
中世纪去修道院的贵族女性,基本分为三种:
第一,真正的信徒。
欧洲中世纪确实有很多妇女、女孩笃信宗教,决定一生都从事宗教事业,不结婚,不过普通人的生活。
其实欧洲修道士的数量更多,在当年都是很寻常的事情。
第二,小贵族女孩的选择。
中世纪的贵族,很讲究门当户对。
有些小贵族其实没什么实力,尤其子女众多的贵族,家庭并没有什么钱。
而嫁女儿给其他贵族,是需要大笔陪嫁的,这会成为父亲的沉重负担。
一些女孩尤其是不受宠的,会选择不嫁人而去修道院度过一生。
因为修道院自己都有大片产业,还有 社会 上的捐款,女孩在这里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通常这种小贵族女孩进入修道院时,会带去一笔捐赠,但总比陪嫁少的多。
小说《*山伯爵》中,卑劣检察官维尔福的女儿,发现继母深深的厌恶她,就曾要求去修道院。
第三,穷人家女孩的选择。
如果说小贵族尚且如此,那么穷人家女孩可以选择的余地就更少了。
虽然穷人家女孩出嫁不需要太多陪嫁,但他们嫁过去以后要承担繁重的工作,更别说还有低下的地位。
无论中国还是欧洲,中世纪时期我们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只要男人经济实力尚可,往往一生要娶多个妻子,至少也是两个。
为啥?
一来妇女需要不断生育,而当时医疗很差,遇到难产或者产后失调就死定了。妇女生育死亡率非常高,很多妇女死于第一胎生育;
二来穷人妇女其实几乎像是在服苦役,即便怀孕或者还在哺乳,还要不间断的做家务甚至还要外出工作,短命很正常。
穷人家女孩看到母亲或者姐姐的这种生活,选择成为修女。
修女一生虽然受到严格的约束,最低程度不用有这种命运,而且还受到 社会 的一定尊敬。
第四,贵族妇女短期的选择。
修女绝非是终生制度,同中国的僧尼一样都可以还俗。
只要修女希望离开修道院,修道院最多是试图挽留,但没有强行留下的权力。
简而言之,修女是来去自由。
而且修女的生活其实并不夸张,只是比较严格和枯燥而已,同虔诚的民间女信徒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一些贵族妇女,尤其是丧偶后或者长辈、孩子去世后,会选择去修道院居住一段时间,通过反复的祈祷和学习,稳定情绪,以便于重新回到生活。
所以修道院经常有贵族妇女,这也是寻常事。
她们大部分短期修行,比如几个月、半年一年后,就会离开。
有的也会选择永远留在这里,毕竟这里没有外部世界的种种可怕。
这种借助在今天也存在,大家还记得《修女也疯狂》吗?
那些中世纪的贵族女孩,如果出嫁就必须要有符合身份的嫁妆。
而她们的兄弟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很多想法的,让女孩出嫁就意味着自己财产上的损失,这是他们万万不能允许的。
有时候一个家族女孩较多,那么往往只有一两个女孩能有嫁妆,但如果没有嫁妆,那么那些贵族女孩就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她们低嫁,嫁给那些身份地位不如她们的有钱商人,不但不用花嫁妆,还能赚到一份聘礼。
二是她们出家,当时的人们都非常虔诚地信奉上帝,贵族女孩进入修道院当修女,也不失为一种体面。
在当时,愿意出大价钱娶贵族家女孩的富有商人毕竟只有少数,而有的贵族家庭也不愿意自降身份与商人联姻,所以那些可怜的贵族女孩只有出家这一条门路了。
另外还有丧偶的贵族妇女,为了避免因为手中财产而遭受*,就到修道院中寻求庇护。
再有就是修道院中环境优雅舒适,非常适合养老,适合年老的贵妇人。
当然,嫁给商人还是进入修道院,都不是这些女人自己能决定的,围墙挡不住那些女人向往爱情和自由的心!
如果你不信,就去看看薄伽丘的《十日谈》。
会遁入空门的人有两种:有宗教信仰的人和逃避世俗生活的人。
中世纪贵族生活很好,依然有大批贵妇选择做修女,原因可以总结为2个:
1、中世纪时,人们普遍拥有宗教信仰, 社会 上既有世俗价值也有神圣价值,人们虽然追求世俗价值,更加重视神圣价值,放弃贵族生活去做修女,既是舍弃世俗价值追求神圣价值,是精神上的升华,也是一件荣耀的事情。
2、中世纪时,贵族生活虽然好,贵妇生活却未必好,原因是当时是男权 社会 ,妇女普遍缺乏人身自由、精神自由,贵妇放弃贵族生活去做修女,就可以以修道的大义,打碎自己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枷锁,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和精神自由。
总的来说,中世纪时大批贵妇遁入空门去做修女,原因无外乎两个:
1、体会到修道的功德和利益,内心里真正喜欢上修道的生活;
2、对世俗感到不满,却又无力改变命运,只能以修道来逃避世俗生活。
世俗人不了解宗教信仰,心里只有世俗价值,在世俗人眼中,人们遁入空门只有一种可能,生活过得非常不容易。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在有宗教信仰的 社会 里,很多人之所以遁入空门,是因为具有宗教信仰,是为了追求神圣价值。
这个和习俗、收入等有关,修女在当时可是一个不错的职业了。欧洲中世纪时期曾存在过许多女修道院,那么其中的修女都是怎么来的呢?
与大家印象中平民出身的修女不同,中世纪女修道院中的许多修女其实都来自贵族家庭,并且其中的大多数人还都不是因为本人的宗教虔诚而自愿成为修女的,她们其实是被家里人送进修道院才不得不成为修女的。
说到贵族家庭出身的修女,就不得不提到当时的欧洲 社会 了,在中世纪欧洲的许多地区,普通贵族家庭通常会有3到9个孩子,而家中的女性和男性一样具有继承权,这无疑增加了分家的难度和负担,并且当时的欧洲贵族们要想嫁女儿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因为按照欧洲传统,当女儿要嫁人时,做父母的必须要为自己的女儿置办一些丰厚的嫁妆才行,要配得上贵族身份,这样女儿才能在夫家抬得起头,有面子也有身份地位,否则就会被旁人讥笑,说话也不硬气。
可是要置办一份拿得出手的嫁妆,即使是贵族也要伤脑筋,而对于一些家产不丰,子女又多的小贵族来说,给每位女儿都置办一份可观的嫁妆实在是伤筋动骨,而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财产无法为所有孩子都安排门当户对的婚姻和丰厚的嫁妆,但又不想让女儿下嫁,或是带着微薄的嫁妆进入夫家,损害自己的名声,那么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家里的一个或几个女儿送到修道院里当修女。
从中世纪晚期洛恩那斯地区的一些文件我们得知,76%的修道女孩都来自有5个或5个以上孩子的家庭。
虽然把孩子送进修道院里当修女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即使女孩的父母是贵族阶级,他们也必须要交给修道院许多钱财和供奉才行,也是笔不小的开支,不过其所付出的终究要比嫁妆少得多。因此很多只有十岁左右的贵族女孩,在还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就被早早送进修道院里当修女去了,以减轻家庭负担。
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贵族是真的出于对宗教的虔诚,才将自己的女儿送进修道院。
而一旦进入修道院,即使是贵族家庭的女孩要想成为修女,也必须经过多年的学习才行,还必须遵守修道院的规定,剪发、换上亚麻、不露双脚,衣服的颜色只能是自然色或乳白色,还不能追求宽袍大袖的飘逸款,当她们成为正式修女后,还要戴上罩顶面纱,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尽可能不暴露太多肌肤,与世俗隔绝开来。
不过总得来说,相比于同时代的大部分普通女性,修女们在修道院的生活还是不错的,只是相对封闭、枯燥一些,但她们不需要嫁人生子,自然也不会有难产而死的危险,要知道当时即使是贵族女子也要在发育还未完全的十五六岁就嫁人生子了,因此她们有很大概率会难产而死,而当修女就没有这方面的危险了。
并且女修道院的生活也相对富裕,在 社会 上还很有地位,因此有时候就连欧洲国王的女儿或私生女都会被安排进修道院,然后成为女修道院院长,比如法兰西卡佩王朝的第十位国王路易八世(1223年~1226年在位)的女儿伊莎贝拉就被送去当修女了,可见这在当时欧洲贵族们的眼中是自家孩子一个不错的去向。
中世纪,女性的婚姻是权力的 游戏 ,在贵族家庭长大的女孩,有点知识,有点任性,或者偶尔有点反抗精神,但不管怎么样,都必须服从!做修女就是暂时回避不满婚姻的最好的办法!
当然,修女院主要还是穷困潦倒的走投无路的女性的避难所!
幸福是相对词,对应着贫穷和痛苦。没有经历贫穷和痛苦,就不会懂的和珍惜幸福,甚至会视幸福为烦恼,反而觉得穷苦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