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2:1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8 09:28
翻译:
游仲鸿字予正,果州南充人。淳照二年考中进士。幸昌图总领蜀地赋税,(游仲鸿)被征召担任买粮官,(奉昌图)认为他的才能杰出,说:“我负责粮饷多年,只得到一个人才。“李昌图被召入朝廷,首先推荐游神鸿。提拔为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
叙州笔蛮侵犯犍为边境.实司准备联兵讨代他们。游仲鸿请求前往。询问这件事争端的起因,是因为州里拖欠买马的钱,于是派人告诉董蛮说:“放回俘虏就偿还买马的钱.不然大军就来了。”蛮人听从命令,游伸鸿接受蛮人投障而返回。
担任中江县知县.总领杨辅发文征召安持在幕府下。当时关外营田共有一万四干顷,每亩只收七升粮。游仲鸿建议,请求分田给应当淘法的士兵,保留兵籍,等几年后,淘汰的多了,耕田的多了.那么强行征收的一切赋税可以依次减少。
杨辅赞同他的建议。越汝晶在框密院,认为游仲鸿正直诚实见识广,向他询网蜀地的利弊。光宗固病很久没到重华官上朝,游伸鸿给超汝晟写信。说:“大臣事奉君主的原则,如果有利于国家,生死随它。既然不能死。为什么不辞官?”
越汝燕担任右丞相后,因为游仲鸿长期往来在他的门下,避嫌不使用。当初,越汝燕决定策略时,知阁韩健胄很有功劳,希望掌管军事,赵汝愚不同意。韩健胄正在朝延中得势,很生气。越汝愚已有危险的速象。赵汝燕因淮东,淮西总领赋税积累很多弊端,上奏派游伸鸿去核实。
游仲鸿说:“丞和的势力已经孤单。不担忧这个方面却反而担忧那个方面吗?”改为监登闻鼓院处罚。监察御史胡兹迎合韩健胄的意思。诬陷越汝愚久萝邪心,说朝官中有人推知他的宗派,是游仲鸿。开始,想直接写游钟鸿的名字,同台张孝伯见了说:“写了他的名字就要贬官。
凡是阿附宰相的,本来是希望求得官爵,这个人理没六院将近两年,心迹可见。”最终没有写他的名字。吴罐反叛,宣抚司幕官薛绂到果山拜访游仲滩,游仲鸿对他哭泣,指着电桌上一部书给薛绂看并说:“开禧丁卵正月游某死去。”
对家人说:“吴滕*我死,就填那天的日子。”宣抚使程松已经差不多全部抛弃他的军队逃跑。程松到了果州,游仲鸿对薛鲅说:“宣威肯留下来,那么我用积蓄的二万绍钱捣赏士兵,护送宣威到成都。“程松不理会而离去。不久,吴曝被杀。请求进休。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游仲鸿字子正,果之南充人。淳熙二年进士第。李昌图总蜀赋,辟籴买官,奇其才,曰:“吾董饷积年,惟得一士。”昌图召入,首荐之,擢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叙州董蛮犯犍为境,宪将合兵讨之,仲鸿请行。
诘其衅端,以州负马直也,乃使人谕蛮曰:“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蛮听命,仲鸿受其降而归。知中江县,总领杨辅檄置幕下。时关外营田凡万四千顷,亩仅输七升。仲鸿建议,请以兵之当汰者授之田,存赤籍,迟以数年,汰者众,耕者多,则横敛一切之赋可次第以减。
辅然之。赵汝愚在枢密,谓仲鸿直谅多闻,访以蜀中利病。光宗以疾久不朝重华宫,仲鸿遗汝愚书,曰:“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既不死,曷不去?”汝愚既拜右丞相,以仲鸿久游其门,辟嫌不用。初,汝愚之定策也,知阁韩侥胄颇有劳,望节钺,汝愚不与。
侥胄方居中用事,恚甚。汝愚迹已危。汝愚以淮东、西总赋积弊,奏遣仲鸿核实。仲鸿曰丞相之势已孤,不忧此而顾忧彼耶?”改监登,亨院以行。监察御史胡纮希傀胄意,诬汝愚久蓄邪心,谓朝士中有推其宗派,指仲鸿也。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吴曦叛,宣抚司幕官薛绂访仲鸿于果山,仲鸿对之泣,指案上一编书示绂曰:“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
谓家人曰:“曦*吾死,即填其日。”宣抚使程松已大弃其师遁。松至,仲鸿谓绂曰:“宣威肯留,则吾以积奉二万缗犒兵,护宣威之成都。”松不顾而去。未几,曦诛。乞休致。卒,年七十八。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志》共有十五志(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刑、艺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仅次于《列传》,份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很大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食货志》、《兵志》亦编得好,叙述之详,为二十四史中所仅见。
《食货志》十四卷,相当于《旧唐书·食货志》的七倍。
根据宋朝的情况,《宋史》还有《奸臣》四卷、《叛臣》三卷,为蔡京、黄潜善、秦桧、张邦昌、刘豫等所作的传记;另有《道学》四卷,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道学人物所作的传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仲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8 10:46
游仲鸿 游 似 南充人。他父子均是南宋的*,也较有名气,对南充的影响也大。
游氏父子的官阶问题。嘉庆版《南充县志、杂识志》说:"宋之游仲鸿,父子皆大拜。"《外纪》又说:"游忠公仲鸿,宁宗时参知政事,其子清献公似,嘉定中登第后,亦大拜。此说与《宋史》不符,但由于有这个记载,南充一直有宋、明世相之说。宋世相就指的是游氏父子。
游仲鸿(1138-1215),字子正,谥为忠,南充人。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第,官犍为主簿,被总赋李昌图看中,荐给赵汝愚作制置司干办工事。赵汝愚也器重他,称他是"直谅多闻"之士。赵汝愚回朝作相后,游仲鸿也被交章推荐入朝,官监登闻鼓院。赵汝愚受打击出朝后,游回川作过利州路转运判、提点刑狱。可见,游仲鸿在京的官不到*级,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级的部门之官?quot;大拜"和"参知政事"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游似(亦写侣)(?-1252),字景仁,号克斋,谥清献,赠少师。他勤奋好学,师事刘光祖。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中进士,官大理司直。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同年八月拜参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游似的官运超过乃父,从拜端明殿学士到拜右相封国公死,都一直在"宰执"的位置上。游似*后定居今浙江德清县新市镇,那里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绩。游仲鸿的官阶虽不及儿子的高,但他的胆识和办事气魄则远在儿子之上。他在任制置司干办工事时,宜宾一带的董蛮部内侵到犍为,并俘获了一些宋人。宋准备派兵进击,游仲鸿自请单独前去处理。他去问明衅端后,叫董部放还俘虏,宋即照付马价,一场干戈就这样化为玉帛。游仲鸿受降而归,从此名声大起,被成都帅杨辅调为幕僚。他向杨辅提出,用将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种。这样既安置了将要退役的士兵,减少人民的赋税,又利用了荒废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鸟"。绍熙四年入朝,正是韩 胃排斥理学、打击赵汝愚的时候。首相留正、理学家朱熹、谏官黄度都离开了朝廷。游仲鸿愤然上疏道:"陛下宅忧之时,御批数出不由中书;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礼;谏官黄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复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愿极还熹,勿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乱"他敢于这样逆鳞犯颜,予头直指宁宗和韩 胃,确非常人所能为。
自"庆元党禁"起,他被列入党人受到打击,回川在宣抚司任职,又常忤宣抚副使吴曦。吴曦叛时他已回到南充,宣抚司的幕官薛绂也来到南充,宣抚使程松也来南充,总赋刘崇之也到南充来。游仲鸿指着案上书有"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册子向薛绂说:我已向家里人说好,"曦*我死,即填其日"。游仲鸿又向薛绂说:我已写信劝杨辅讨贼,杨辅不用我议。如程松肯用我议,我用积俸二万缗犒兵,护送他到成都。结果,程松不顾而去。游仲鸿又遣子游似,将讨贼之义说刘崇之,崇之也不听。这说明游仲鸿有过人的胆识,才有上述的主张与活动。如当时的游仲鸿有路以上地方大员的权位,那讨吴曦的大功,就不属于安丙和杨巨源了。
游似从中进士起,一直官运亨通,做到右相封国公,没有受过挫折。其间,除了跟理宗讲心学、论王道、劝其亲儒从谏、敬畏检身、节用致爱、选贤共理外,则没有什么特异的政绩可言。但游似在朝期间,正是南宋中兴,理宗求治,确立理学地位时间。一些贤才及受党禁打击和影响人员多被引用到朝里来了,如范钟、真德秀、魏了翁、赵葵、余[王介]等,均是这个时期入朝和受职的。所以游似被人称为朝中正士,被杨升庵评为南宋"蜀中四贤相"之一。
游氏父子开南充性理之端。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哲体学系。游仲鸿入朝,一面佐赵汝愚定策,一则"常从朱子讲学"。游仲鸿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学的思想观点,朱熹还称游仲鸿是蜀中奇士。当朱熹被斥出朝时,他上书反对,要求"极还"朱熹。后来,把游仲鸿列入"伪学",受到打击。死后,刘光祖表其墓道日:"呜呼!庆元党人游公之墓。"
游似的学术观点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师刘光祖的影响,还受到理学功臣魏了翁的影响。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时,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学。游似说:"嘉定十四载(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斋,同诸友读易,偏考旧说,切磋究之。"这年游似中进士,开始在朝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们关系更好,用游似的话说:"常过余语"。他对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为外,在内而情意不亲不为内"的讲解是"击节称叹"(拍掌叫好)。可见,游似在理学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响为大。所以游似同皇帝论理讲治时,就充分体现了以心为主的理学。游似在权兼礼部侍朗时上疏说:"欲尽事天之礼,当尽敬天之心,心存则政事必适其宜,言动必当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当游似官史部尚书入侍经幄、皇帝问治时,游似说:"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一念有时间断,则无以挽回天下之大势。"游似的论述是紧紧抓着心、念不放,把它当成万能的东西,这既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观唯心的理学思想。我们知道,魏了翁的理学思想来于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学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这条线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嘉庆版《南充县志·外纪》说:"南充游忠公,常从朱文公(熹)讲学,深明性理,迄今县中颇得其传,盖自游氏父子云。"《杂识志》又说:"宋高宗南渡后,中原文献半入江南,魏了翁师李燔,得朱子所传。充国游氏祖孙父子宗之,事功名理,冠绝一代。"
游仲鸿著有《鉴虚集》,魏了翁序称赞日:"仲鸿气节烈烈",书失传。游似工诗善文,《宋诗纪事补遗》录其诗一首,《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十篇。
-------------------------------------------------
谢谢采纳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8 09:28
翻译:
游仲鸿字予正,果州南充人。淳照二年考中进士。幸昌图总领蜀地赋税,(游仲鸿)被征召担任买粮官,(奉昌图)认为他的才能杰出,说:“我负责粮饷多年,只得到一个人才。“李昌图被召入朝廷,首先推荐游神鸿。提拔为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
叙州笔蛮侵犯犍为边境.实司准备联兵讨代他们。游仲鸿请求前往。询问这件事争端的起因,是因为州里拖欠买马的钱,于是派人告诉董蛮说:“放回俘虏就偿还买马的钱.不然大军就来了。”蛮人听从命令,游伸鸿接受蛮人投障而返回。
担任中江县知县.总领杨辅发文征召安持在幕府下。当时关外营田共有一万四干顷,每亩只收七升粮。游仲鸿建议,请求分田给应当淘法的士兵,保留兵籍,等几年后,淘汰的多了,耕田的多了.那么强行征收的一切赋税可以依次减少。
杨辅赞同他的建议。越汝晶在框密院,认为游仲鸿正直诚实见识广,向他询网蜀地的利弊。光宗固病很久没到重华官上朝,游伸鸿给超汝晟写信。说:“大臣事奉君主的原则,如果有利于国家,生死随它。既然不能死。为什么不辞官?”
越汝燕担任右丞相后,因为游仲鸿长期往来在他的门下,避嫌不使用。当初,越汝燕决定策略时,知阁韩健胄很有功劳,希望掌管军事,赵汝愚不同意。韩健胄正在朝延中得势,很生气。越汝愚已有危险的速象。赵汝燕因淮东,淮西总领赋税积累很多弊端,上奏派游伸鸿去核实。
游仲鸿说:“丞和的势力已经孤单。不担忧这个方面却反而担忧那个方面吗?”改为监登闻鼓院处罚。监察御史胡兹迎合韩健胄的意思。诬陷越汝愚久萝邪心,说朝官中有人推知他的宗派,是游仲鸿。开始,想直接写游钟鸿的名字,同台张孝伯见了说:“写了他的名字就要贬官。
凡是阿附宰相的,本来是希望求得官爵,这个人理没六院将近两年,心迹可见。”最终没有写他的名字。吴罐反叛,宣抚司幕官薛绂到果山拜访游仲滩,游仲鸿对他哭泣,指着电桌上一部书给薛绂看并说:“开禧丁卵正月游某死去。”
对家人说:“吴滕*我死,就填那天的日子。”宣抚使程松已经差不多全部抛弃他的军队逃跑。程松到了果州,游仲鸿对薛鲅说:“宣威肯留下来,那么我用积蓄的二万绍钱捣赏士兵,护送宣威到成都。“程松不理会而离去。不久,吴曝被杀。请求进休。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游仲鸿字子正,果之南充人。淳熙二年进士第。李昌图总蜀赋,辟籴买官,奇其才,曰:“吾董饷积年,惟得一士。”昌图召入,首荐之,擢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叙州董蛮犯犍为境,宪将合兵讨之,仲鸿请行。
诘其衅端,以州负马直也,乃使人谕蛮曰:“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蛮听命,仲鸿受其降而归。知中江县,总领杨辅檄置幕下。时关外营田凡万四千顷,亩仅输七升。仲鸿建议,请以兵之当汰者授之田,存赤籍,迟以数年,汰者众,耕者多,则横敛一切之赋可次第以减。
辅然之。赵汝愚在枢密,谓仲鸿直谅多闻,访以蜀中利病。光宗以疾久不朝重华宫,仲鸿遗汝愚书,曰:“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既不死,曷不去?”汝愚既拜右丞相,以仲鸿久游其门,辟嫌不用。初,汝愚之定策也,知阁韩侥胄颇有劳,望节钺,汝愚不与。
侥胄方居中用事,恚甚。汝愚迹已危。汝愚以淮东、西总赋积弊,奏遣仲鸿核实。仲鸿曰丞相之势已孤,不忧此而顾忧彼耶?”改监登,亨院以行。监察御史胡纮希傀胄意,诬汝愚久蓄邪心,谓朝士中有推其宗派,指仲鸿也。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吴曦叛,宣抚司幕官薛绂访仲鸿于果山,仲鸿对之泣,指案上一编书示绂曰:“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
谓家人曰:“曦*吾死,即填其日。”宣抚使程松已大弃其师遁。松至,仲鸿谓绂曰:“宣威肯留,则吾以积奉二万缗犒兵,护宣威之成都。”松不顾而去。未几,曦诛。乞休致。卒,年七十八。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志》共有十五志(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刑、艺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仅次于《列传》,份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很大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食货志》、《兵志》亦编得好,叙述之详,为二十四史中所仅见。
《食货志》十四卷,相当于《旧唐书·食货志》的七倍。
根据宋朝的情况,《宋史》还有《奸臣》四卷、《叛臣》三卷,为蔡京、黄潜善、秦桧、张邦昌、刘豫等所作的传记;另有《道学》四卷,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道学人物所作的传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仲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8 10:46
游仲鸿 游 似 南充人。他父子均是南宋的*,也较有名气,对南充的影响也大。
游氏父子的官阶问题。嘉庆版《南充县志、杂识志》说:"宋之游仲鸿,父子皆大拜。"《外纪》又说:"游忠公仲鸿,宁宗时参知政事,其子清献公似,嘉定中登第后,亦大拜。此说与《宋史》不符,但由于有这个记载,南充一直有宋、明世相之说。宋世相就指的是游氏父子。
游仲鸿(1138-1215),字子正,谥为忠,南充人。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第,官犍为主簿,被总赋李昌图看中,荐给赵汝愚作制置司干办工事。赵汝愚也器重他,称他是"直谅多闻"之士。赵汝愚回朝作相后,游仲鸿也被交章推荐入朝,官监登闻鼓院。赵汝愚受打击出朝后,游回川作过利州路转运判、提点刑狱。可见,游仲鸿在京的官不到*级,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级的部门之官?quot;大拜"和"参知政事"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游似(亦写侣)(?-1252),字景仁,号克斋,谥清献,赠少师。他勤奋好学,师事刘光祖。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中进士,官大理司直。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同年八月拜参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游似的官运超过乃父,从拜端明殿学士到拜右相封国公死,都一直在"宰执"的位置上。游似*后定居今浙江德清县新市镇,那里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绩。游仲鸿的官阶虽不及儿子的高,但他的胆识和办事气魄则远在儿子之上。他在任制置司干办工事时,宜宾一带的董蛮部内侵到犍为,并俘获了一些宋人。宋准备派兵进击,游仲鸿自请单独前去处理。他去问明衅端后,叫董部放还俘虏,宋即照付马价,一场干戈就这样化为玉帛。游仲鸿受降而归,从此名声大起,被成都帅杨辅调为幕僚。他向杨辅提出,用将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种。这样既安置了将要退役的士兵,减少人民的赋税,又利用了荒废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鸟"。绍熙四年入朝,正是韩 胃排斥理学、打击赵汝愚的时候。首相留正、理学家朱熹、谏官黄度都离开了朝廷。游仲鸿愤然上疏道:"陛下宅忧之时,御批数出不由中书;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礼;谏官黄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复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愿极还熹,勿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乱"他敢于这样逆鳞犯颜,予头直指宁宗和韩 胃,确非常人所能为。
自"庆元党禁"起,他被列入党人受到打击,回川在宣抚司任职,又常忤宣抚副使吴曦。吴曦叛时他已回到南充,宣抚司的幕官薛绂也来到南充,宣抚使程松也来南充,总赋刘崇之也到南充来。游仲鸿指着案上书有"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册子向薛绂说:我已向家里人说好,"曦*我死,即填其日"。游仲鸿又向薛绂说:我已写信劝杨辅讨贼,杨辅不用我议。如程松肯用我议,我用积俸二万缗犒兵,护送他到成都。结果,程松不顾而去。游仲鸿又遣子游似,将讨贼之义说刘崇之,崇之也不听。这说明游仲鸿有过人的胆识,才有上述的主张与活动。如当时的游仲鸿有路以上地方大员的权位,那讨吴曦的大功,就不属于安丙和杨巨源了。
游似从中进士起,一直官运亨通,做到右相封国公,没有受过挫折。其间,除了跟理宗讲心学、论王道、劝其亲儒从谏、敬畏检身、节用致爱、选贤共理外,则没有什么特异的政绩可言。但游似在朝期间,正是南宋中兴,理宗求治,确立理学地位时间。一些贤才及受党禁打击和影响人员多被引用到朝里来了,如范钟、真德秀、魏了翁、赵葵、余[王介]等,均是这个时期入朝和受职的。所以游似被人称为朝中正士,被杨升庵评为南宋"蜀中四贤相"之一。
游氏父子开南充性理之端。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哲体学系。游仲鸿入朝,一面佐赵汝愚定策,一则"常从朱子讲学"。游仲鸿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学的思想观点,朱熹还称游仲鸿是蜀中奇士。当朱熹被斥出朝时,他上书反对,要求"极还"朱熹。后来,把游仲鸿列入"伪学",受到打击。死后,刘光祖表其墓道日:"呜呼!庆元党人游公之墓。"
游似的学术观点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师刘光祖的影响,还受到理学功臣魏了翁的影响。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时,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学。游似说:"嘉定十四载(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斋,同诸友读易,偏考旧说,切磋究之。"这年游似中进士,开始在朝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们关系更好,用游似的话说:"常过余语"。他对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为外,在内而情意不亲不为内"的讲解是"击节称叹"(拍掌叫好)。可见,游似在理学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响为大。所以游似同皇帝论理讲治时,就充分体现了以心为主的理学。游似在权兼礼部侍朗时上疏说:"欲尽事天之礼,当尽敬天之心,心存则政事必适其宜,言动必当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当游似官史部尚书入侍经幄、皇帝问治时,游似说:"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一念有时间断,则无以挽回天下之大势。"游似的论述是紧紧抓着心、念不放,把它当成万能的东西,这既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观唯心的理学思想。我们知道,魏了翁的理学思想来于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学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这条线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嘉庆版《南充县志·外纪》说:"南充游忠公,常从朱文公(熹)讲学,深明性理,迄今县中颇得其传,盖自游氏父子云。"《杂识志》又说:"宋高宗南渡后,中原文献半入江南,魏了翁师李燔,得朱子所传。充国游氏祖孙父子宗之,事功名理,冠绝一代。"
游仲鸿著有《鉴虚集》,魏了翁序称赞日:"仲鸿气节烈烈",书失传。游似工诗善文,《宋诗纪事补遗》录其诗一首,《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十篇。
-------------------------------------------------
谢谢采纳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8 09:28
翻译:
游仲鸿字予正,果州南充人。淳照二年考中进士。幸昌图总领蜀地赋税,(游仲鸿)被征召担任买粮官,(奉昌图)认为他的才能杰出,说:“我负责粮饷多年,只得到一个人才。“李昌图被召入朝廷,首先推荐游神鸿。提拔为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
叙州笔蛮侵犯犍为边境.实司准备联兵讨代他们。游仲鸿请求前往。询问这件事争端的起因,是因为州里拖欠买马的钱,于是派人告诉董蛮说:“放回俘虏就偿还买马的钱.不然大军就来了。”蛮人听从命令,游伸鸿接受蛮人投障而返回。
担任中江县知县.总领杨辅发文征召安持在幕府下。当时关外营田共有一万四干顷,每亩只收七升粮。游仲鸿建议,请求分田给应当淘法的士兵,保留兵籍,等几年后,淘汰的多了,耕田的多了.那么强行征收的一切赋税可以依次减少。
杨辅赞同他的建议。越汝晶在框密院,认为游仲鸿正直诚实见识广,向他询网蜀地的利弊。光宗固病很久没到重华官上朝,游伸鸿给超汝晟写信。说:“大臣事奉君主的原则,如果有利于国家,生死随它。既然不能死。为什么不辞官?”
越汝燕担任右丞相后,因为游仲鸿长期往来在他的门下,避嫌不使用。当初,越汝燕决定策略时,知阁韩健胄很有功劳,希望掌管军事,赵汝愚不同意。韩健胄正在朝延中得势,很生气。越汝愚已有危险的速象。赵汝燕因淮东,淮西总领赋税积累很多弊端,上奏派游伸鸿去核实。
游仲鸿说:“丞和的势力已经孤单。不担忧这个方面却反而担忧那个方面吗?”改为监登闻鼓院处罚。监察御史胡兹迎合韩健胄的意思。诬陷越汝愚久萝邪心,说朝官中有人推知他的宗派,是游仲鸿。开始,想直接写游钟鸿的名字,同台张孝伯见了说:“写了他的名字就要贬官。
凡是阿附宰相的,本来是希望求得官爵,这个人理没六院将近两年,心迹可见。”最终没有写他的名字。吴罐反叛,宣抚司幕官薛绂到果山拜访游仲滩,游仲鸿对他哭泣,指着电桌上一部书给薛绂看并说:“开禧丁卵正月游某死去。”
对家人说:“吴滕*我死,就填那天的日子。”宣抚使程松已经差不多全部抛弃他的军队逃跑。程松到了果州,游仲鸿对薛鲅说:“宣威肯留下来,那么我用积蓄的二万绍钱捣赏士兵,护送宣威到成都。“程松不理会而离去。不久,吴曝被杀。请求进休。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游仲鸿字子正,果之南充人。淳熙二年进士第。李昌图总蜀赋,辟籴买官,奇其才,曰:“吾董饷积年,惟得一士。”昌图召入,首荐之,擢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叙州董蛮犯犍为境,宪将合兵讨之,仲鸿请行。
诘其衅端,以州负马直也,乃使人谕蛮曰:“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蛮听命,仲鸿受其降而归。知中江县,总领杨辅檄置幕下。时关外营田凡万四千顷,亩仅输七升。仲鸿建议,请以兵之当汰者授之田,存赤籍,迟以数年,汰者众,耕者多,则横敛一切之赋可次第以减。
辅然之。赵汝愚在枢密,谓仲鸿直谅多闻,访以蜀中利病。光宗以疾久不朝重华宫,仲鸿遗汝愚书,曰:“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既不死,曷不去?”汝愚既拜右丞相,以仲鸿久游其门,辟嫌不用。初,汝愚之定策也,知阁韩侥胄颇有劳,望节钺,汝愚不与。
侥胄方居中用事,恚甚。汝愚迹已危。汝愚以淮东、西总赋积弊,奏遣仲鸿核实。仲鸿曰丞相之势已孤,不忧此而顾忧彼耶?”改监登,亨院以行。监察御史胡纮希傀胄意,诬汝愚久蓄邪心,谓朝士中有推其宗派,指仲鸿也。
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吴曦叛,宣抚司幕官薛绂访仲鸿于果山,仲鸿对之泣,指案上一编书示绂曰:“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
谓家人曰:“曦*吾死,即填其日。”宣抚使程松已大弃其师遁。松至,仲鸿谓绂曰:“宣威肯留,则吾以积奉二万缗犒兵,护宣威之成都。”松不顾而去。未几,曦诛。乞休致。卒,年七十八。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志》共有十五志(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刑、艺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仅次于《列传》,份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很大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食货志》、《兵志》亦编得好,叙述之详,为二十四史中所仅见。
《食货志》十四卷,相当于《旧唐书·食货志》的七倍。
根据宋朝的情况,《宋史》还有《奸臣》四卷、《叛臣》三卷,为蔡京、黄潜善、秦桧、张邦昌、刘豫等所作的传记;另有《道学》四卷,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道学人物所作的传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仲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8 10:46
游仲鸿 游 似 南充人。他父子均是南宋的*,也较有名气,对南充的影响也大。
游氏父子的官阶问题。嘉庆版《南充县志、杂识志》说:"宋之游仲鸿,父子皆大拜。"《外纪》又说:"游忠公仲鸿,宁宗时参知政事,其子清献公似,嘉定中登第后,亦大拜。此说与《宋史》不符,但由于有这个记载,南充一直有宋、明世相之说。宋世相就指的是游氏父子。
游仲鸿(1138-1215),字子正,谥为忠,南充人。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第,官犍为主簿,被总赋李昌图看中,荐给赵汝愚作制置司干办工事。赵汝愚也器重他,称他是"直谅多闻"之士。赵汝愚回朝作相后,游仲鸿也被交章推荐入朝,官监登闻鼓院。赵汝愚受打击出朝后,游回川作过利州路转运判、提点刑狱。可见,游仲鸿在京的官不到*级,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级的部门之官?quot;大拜"和"参知政事"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游似(亦写侣)(?-1252),字景仁,号克斋,谥清献,赠少师。他勤奋好学,师事刘光祖。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中进士,官大理司直。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同年八月拜参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游似的官运超过乃父,从拜端明殿学士到拜右相封国公死,都一直在"宰执"的位置上。游似*后定居今浙江德清县新市镇,那里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绩。游仲鸿的官阶虽不及儿子的高,但他的胆识和办事气魄则远在儿子之上。他在任制置司干办工事时,宜宾一带的董蛮部内侵到犍为,并俘获了一些宋人。宋准备派兵进击,游仲鸿自请单独前去处理。他去问明衅端后,叫董部放还俘虏,宋即照付马价,一场干戈就这样化为玉帛。游仲鸿受降而归,从此名声大起,被成都帅杨辅调为幕僚。他向杨辅提出,用将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种。这样既安置了将要退役的士兵,减少人民的赋税,又利用了荒废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鸟"。绍熙四年入朝,正是韩 胃排斥理学、打击赵汝愚的时候。首相留正、理学家朱熹、谏官黄度都离开了朝廷。游仲鸿愤然上疏道:"陛下宅忧之时,御批数出不由中书;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礼;谏官黄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复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愿极还熹,勿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乱"他敢于这样逆鳞犯颜,予头直指宁宗和韩 胃,确非常人所能为。
自"庆元党禁"起,他被列入党人受到打击,回川在宣抚司任职,又常忤宣抚副使吴曦。吴曦叛时他已回到南充,宣抚司的幕官薛绂也来到南充,宣抚使程松也来南充,总赋刘崇之也到南充来。游仲鸿指着案上书有"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册子向薛绂说:我已向家里人说好,"曦*我死,即填其日"。游仲鸿又向薛绂说:我已写信劝杨辅讨贼,杨辅不用我议。如程松肯用我议,我用积俸二万缗犒兵,护送他到成都。结果,程松不顾而去。游仲鸿又遣子游似,将讨贼之义说刘崇之,崇之也不听。这说明游仲鸿有过人的胆识,才有上述的主张与活动。如当时的游仲鸿有路以上地方大员的权位,那讨吴曦的大功,就不属于安丙和杨巨源了。
游似从中进士起,一直官运亨通,做到右相封国公,没有受过挫折。其间,除了跟理宗讲心学、论王道、劝其亲儒从谏、敬畏检身、节用致爱、选贤共理外,则没有什么特异的政绩可言。但游似在朝期间,正是南宋中兴,理宗求治,确立理学地位时间。一些贤才及受党禁打击和影响人员多被引用到朝里来了,如范钟、真德秀、魏了翁、赵葵、余[王介]等,均是这个时期入朝和受职的。所以游似被人称为朝中正士,被杨升庵评为南宋"蜀中四贤相"之一。
游氏父子开南充性理之端。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哲体学系。游仲鸿入朝,一面佐赵汝愚定策,一则"常从朱子讲学"。游仲鸿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学的思想观点,朱熹还称游仲鸿是蜀中奇士。当朱熹被斥出朝时,他上书反对,要求"极还"朱熹。后来,把游仲鸿列入"伪学",受到打击。死后,刘光祖表其墓道日:"呜呼!庆元党人游公之墓。"
游似的学术观点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师刘光祖的影响,还受到理学功臣魏了翁的影响。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时,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学。游似说:"嘉定十四载(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斋,同诸友读易,偏考旧说,切磋究之。"这年游似中进士,开始在朝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们关系更好,用游似的话说:"常过余语"。他对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为外,在内而情意不亲不为内"的讲解是"击节称叹"(拍掌叫好)。可见,游似在理学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响为大。所以游似同皇帝论理讲治时,就充分体现了以心为主的理学。游似在权兼礼部侍朗时上疏说:"欲尽事天之礼,当尽敬天之心,心存则政事必适其宜,言动必当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当游似官史部尚书入侍经幄、皇帝问治时,游似说:"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一念有时间断,则无以挽回天下之大势。"游似的论述是紧紧抓着心、念不放,把它当成万能的东西,这既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观唯心的理学思想。我们知道,魏了翁的理学思想来于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学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这条线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嘉庆版《南充县志·外纪》说:"南充游忠公,常从朱文公(熹)讲学,深明性理,迄今县中颇得其传,盖自游氏父子云。"《杂识志》又说:"宋高宗南渡后,中原文献半入江南,魏了翁师李燔,得朱子所传。充国游氏祖孙父子宗之,事功名理,冠绝一代。"
游仲鸿著有《鉴虚集》,魏了翁序称赞日:"仲鸿气节烈烈",书失传。游似工诗善文,《宋诗纪事补遗》录其诗一首,《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十篇。
-------------------------------------------------
谢谢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