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1:5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07:42
在古代,到了夏季,同样是酷暑难耐,可是人们又没有电,无法使用我们现在熟知的降暑神器----空调,那么为了应对酷暑,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妙招。
其中最普通的就是有钱人家都会在清凉之地买一处宅院,就像是避暑山庄,到了最炎热的时候就会搬去那里住,远离这酷热的地界。
还有就是令一旁的小丫鬟们用超级大的扇子在一旁给自己扇风、遮阳了,让丫鬟们做人肉电风扇,这样虽然是会有风,但是这也像我们如今的电风扇一般,扇出来的风是热风,这风一直在还好,只要是一停下来,就又马上酷暑难耐。这也是现在的我们更喜欢空调而不太喜欢用电风扇的原因。这样不够凉爽,那么聪明的古人就又发明了许多其他的避暑妙招。
比如,在古代许多有钱的大户人家里都会设置有冰窖,在冬天的时候存储一些冰块在这冰窖中,到了夏天就可以将冰块拿出来降温避暑用,可以就只是放在室内等待冰块融化,冰块融化时会吸热,而且冰块本身就可以降低屋内的温度,自然周围就会迅速变得凉快了。
而且这些冰块也可以用来冰水果,作用原理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冰箱。将冰块置于一个篮子的底部,再将水果置于冰块上层就可以了。这样一来水果是十分冰凉的,吃起来十分的凉快。也可以用来冰镇其他的饭食,总之能冰的都冰,来达到降温避暑的目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07:43
夏天烈日炎炎,燥热酷烈。虽不至让人厌恶,但因常与闷、热、躁联系在一起,古今往来的人,都想到了一个相同的词:避暑。
古代没有诸如风扇、空调等降温电器,他们是怎么避暑的呢?自古至今,祛暑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根据地理位置不同节气各异,通过移居而住来达到避暑的目的。动物界的候鸟便是采取这个办法。清代从康熙皇帝以后,历任皇帝每年夏季都会离开故宫到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去避暑消夏。只是这样的避暑方式,非一般人可以享受到,不具普遍性。
稍次一点的方法是用冰祛暑。据早在《诗经.七月》中,就有“凿冰冲冲”窖储度夏的记载,避暑纳凉在人们的夏季生活中由来已久。根据《大清会典》中记载:清代在紫禁城、德胜门外、正阳门外等设有专门储藏冰块的官窖计十八座。冰窖采用埋入地下一点五米的半地下形式。每年三九御河起冰后,由采冰者凿成规定尺寸的方块拉入冰窖,待转年的夏天使用。虽然冰窖有官窖、府窖和民窖之分,但因价值昂贵,寻常百姓家往往对上述的两种最好的避暑方法只能望凉兴叹。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也想出了众多避暑的好法子
到了汉朝,一种名叫“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器具横空出世。《西京杂记》中记载:“长安巧匠丁缓做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一个人运动,满屋人凉快,这又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到了唐朝,出现了一种供人消暑的凉屋。凉屋通常傍水而建,采用类似水车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凉气徐徐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工水帘,屋子里自然会凉快起来。
明朝时候,凉屋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明代人已经知道在消暑时巧妙利用地理优势,掘井纳凉,天然环保又清爽。
大约在3000年前的商代,冷饮也开始随着出现。富贵人家就已经开始在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发展到唐朝时,开始出现“冰商”,也就是商业性的藏冰户。冬天藏冰,入夏拿出来卖。到了宋代,冷饮有了新的突破。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对一种叫“冰酪”的冷饮大加赞赏。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尝到了当时的皇家冷饮“冰酪”(由果汁、牛奶、冰块等调制而成)。后来,马可·波罗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意大利对这一技术严加保密300年后,被法国人高价买走,此后不知怎么的又传到了英国。英国人改造后,制出了我们今天常吃的“冰激凌”。不知道他们大赚其钱时,有没有想到要感谢一下中国的忽必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07:43
用凉水洗洗,在树荫下、过道里吹吹风,拿个东西扇一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