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0: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22
计入个人账户的8%,这个钱是永远属于自己的,如果参保人在参保期间死亡的,这个8%可以依法继承,可由家属一次性支取,退休以后如果没有领完相对应的计发月数,剩余的部分家属也可以继承。由于受到缴费基数、缴费指数等的不同,计入个人账户的基数也是不同的,这个8%的比例是以缴费基数来作为计发基数的。比如缴费基数为每月5000元,按照20%的比例来缴纳养老保险,那么个人每月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为1000元,计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为8%,也就是每月计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为400元,其实有600元是计入了统筹账户,如果缴费15年,计入个人账户的资金也就是72000元,这72000元就是计入我们个人账户的本金,国家还要帮你进行投资理财,每年还有一定的记账利率收入。记账利率收入每年公布一次,高的时候年利率可以达到8%,这个收益水平是比较高的,所以个人账户的收入实际上包含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自己计入个人账户的8%,就是自己缴纳的本金;另一个部分就是利率收入。利率收入是不稳定的,也不平均,要以国家公布的为准。个人账户的用途就是用来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越高,今后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会越高。
【拓展资料】
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对应。个人账户模式是指征缴的养老保险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当劳动者步入老年、失去劳动能力、离开劳动力市场后,再按照个人账户积累的金额(本金+运营收入),领取属于自己的养老金。这种模式对于劳动者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没有体现“大数法则”,没有互助共济和风险分担功能,而且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大。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中,这种模式总是和完全积累的财务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规范:
过去的一种不规范名称,很多地方在规范性文件中错用为“个人帐户”,现在规范性统称为“个人账户”。最早我国只有“帐”而并无“账”,“账”是从“帐”分化出来的。2002年,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发布和印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材料,彻底将“帐”和“账”区分开来,“账户”的地位也得以真正确立。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用以记录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单位缴费部分划入职工个人名下的帐户,是计算职工退休的基本养老金中的个人帐户养老金的重要依据。按国发38号文件规定,自2006年起,个人账户规模调整为8%,完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部分不再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