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里面的“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2:44

我来回答

1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2 10:24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梦幻泡影】;

意思是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像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可以用作宾语,含贬义,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中讲到:“我想人生梦幻泡影,石火电光,不必往远里讲,就在坐的你我三个人,自上年能仁寺初逢,青云山再聚,算到今日,整整的一年。”近义词有【虚无缥缈】、【镜花水月】,反义词有【真真切切】;

我们可以这样造句,例如:赤壁一战,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变成了梦幻泡影,好了,本期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07:32

”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讲的应该是为人处世的方法、态度。世间的一切有为的方法只不过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少纵即逝,纵然美妙、激烈,依然不留痕迹。这句话要告诉人们应该有为、怎样做的同时,内心却应该持无为、坦然的态度。

扩展资料: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金刚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08:50

"有为法"中的"法"是指世界上的一切现象."有为"是指由因缘(条件)构成的. 


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因为因缘和合而成的现象、事物,都是暂时的,如同梦幻泡影一样不真实。(因为事物是由条件构成的, 所以一旦事物存在的条件消失了,事物也就消失了。一切事物都是暂时存在的,都会消散)

这话翻译一下就是“一切由条件构成的现象,都是虚幻的,好象梦幻泡影,好象露水闪电一样,应该这样看待这个世界”

扩展资料:

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

如《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

通俗解释“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切有为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10:24

”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讲的应该是为人处世的方法、态度。世间的一切有为的方法只不过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少纵即逝,纵然美妙、激烈,依然不留痕迹。这句话要告诉人们应该有为、怎样做的同时,内心却应该持无为、坦然的态度。

“一切”:就是全部的意思,存在和不存在,意识非意识的总和就是一切。

“有为法”: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与“无为法”相对。

如梦幻泡影:

“如”:与····一样,好像·····

“梦”:梦境、做梦。因人颠倒梦想,为梦所着。

“幻”:幻术,虚无。如空中花、水中月,不可得。

“泡”:水泡。波浪起,水泡灭又生。人心浮躁。

“影”:影子。万物因日月之光而有影,若无日月,则无影。

“梦幻泡影”皆是因缘所生,虚无不可得也。

如露亦如电:

“露”“电”亦是因缘所生,且不能长久,昙花一现。露水只在晨朝,午后则消。闪电只是一刻,一闪而过。

应作如是观:

应该作这样观,怎么观呢?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

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扩展资料:

思想重心:

一、着重“无相”:如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於一切相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无相”与原始般若的“无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称之为“离相门”一样。《金刚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二、着重“无我”的菩萨行:如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习惯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萨行着重“无我”。而古传般若即以“无我”悟入实相。“原始般若”阐明菩萨(我)与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样的。但《金刚经》不只说“无我”,也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三、着重“利他”的菩萨行:般若的原义,菩萨行重於自行。《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萨“报得波罗蜜”、“报得五神通”,“成就众生”,“庄严国土”。《金刚经》着重菩萨“受记”、“度众生”、“庄严国土”,与《中品般若》的重利他行相合。

四、着重佛的体认:如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是离一切相的。“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是不能於色声相中见的。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是不能从威仪中见的。如来说法,其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无所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佛度众生,其实“实无众生如来度者”。如来能知一切众生心,其实“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五、佛和法的并重:早期佛教视舍利塔为佛,从下品到上品般若却宁取般若经不取舍利塔(重法)。而《金刚经》是重法又重佛(塔)的(与《法华经》相同)。

参考资料:金刚经-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12:16

净空法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把为什么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说出来了。天亲菩萨在百法明门论里面,把一切法归纳为一百法,他是依据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里面的六百六十法归纳而成的,作为大乘教科书的启蒙。这一百法里面又分为两大类,有为法与无为法。

心法八(八识),心所有法五十一 ,色法十一 ,不相应行法二十四 ,总共有九十四类,这叫有为法。

‘一切有为法’,包括起心动念的心,心也是有为法。相是假的,起心动念那个心也是假的。本经跟我们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个心就是讲八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相是假的,心也是假的,虽是假的,它有那么一回事情,它有个幻相,像怎一回事呢?如‘梦’。佛在此地举了六个比喻,六个比喻是以‘梦’为主。其余五个比喻,都是形容梦不是真的。梦如‘幻’,梦如‘泡’ ,梦如‘影’,幻、泡、影三个字,是形容梦之不实。‘露’和‘电’是比喻梦之短暂。我们在六道、在十法界,经上常讲时劫之长:三大阿僧只劫,无量阿僧只劫,无量劫来,说的再多也是露,也是电。为什么?比起永恒的真性,那它就太短暂了,佛教我们要作‘如是观’。有许多同修常常问我:怎样能让心清净?怎样能放下万缘?佛这首偈就是教我们怎样放下,教我们怎样得清净心。能把这首偈参透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之法,不外这四句。所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不是真的,何必去计较,何必那么认真呢!明白了,自然就能随缘,心才清净。我们修的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顺境随顺顺境,逆境随顺逆境。善缘随顺善缘,恶缘随顺恶缘。在天堂随顺天堂,在地狱随顺地狱。永远保持一个常住真心,这才是真正修菩萨道,真正在学菩萨行。

在一切法相当中,能够把它看成‘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是在修最高的金刚般若法门。不是天天捧著金刚经念,那叫修金刚般若法门,不是这样的。诸位冷静想一想,你入这个境界,怎么不快乐不自在?善缘很自在,恶缘也很自在,平等心现前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跟前面这两句 合起来很有味道。把这四句合起来,受持四句偈,不就这四句最好吗?常常放在心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是修最高的金刚般若波罗蜜。从早到晚,一时一刻没有离开,在在处处都是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那你得的福,就像经上世尊所说的无量无边,恒沙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你的福报大,你修的这才真正究竟*。如何能够不取不著,这就是说要怎样得清净心?要怎样放下?‘应作如是观’。这段*是把方法教给我们了,我们读到这个地方,对世尊不能不感激,真正是大慈大悲,把修行的关键、重要的纲领和盘托出。一切诸佛如来在因地里,就是修这个法门成就的。过去以为小乘跟大乘还有差别,读金刚经才知道小乘须陀洹,也是用的这个方法,一直到成佛也是用这个方法。只是每个人用的功夫浅深不同,才有菩萨阶级,正是本经所说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都是修的无为法,不是有为法。有为法舍弃了,有为法是梦幻泡影,舍弃有为,就是无为。在无为法功夫浅深上分等级。功夫浅的—小乘。功夫深的—大乘。这些说法都是佛为众生方便而说,而在他们那些人(指佛菩萨)当中,根本没有这个念头。小乘须陀洹他没有说我证须陀洹果,释迦牟尼佛他成佛了,他也没觉得他成佛了,没这个念头,那叫真清净。如果释迦牟尼佛说: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我成佛了,那就四相具足,四相具足是凡夫,那里是佛菩萨?这才明了从小乘须陀洹到大乘无上佛果,于一切法,心里面都不染著。在世法佛法里,一切随缘,这样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那个‘顺’一点都不勉强,自自然然,为什么?因为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凡夫恒顺众生,有时候心不甘情不愿,是没有看透,不晓得事实*。轮回十法界是从那里来的?是从有为法来的,取相、分别、执著就有六道,就有轮回,就有十法界。能离相、离念六道十法界统统没有了,这时候的境界—入佛知见,入佛的境界。这段*注解很长、内容很丰富,我们将全经做个总结,本经唯一主旨,在于无住,以破我也。观上说如梦之义,可知作如梦观,是贯彻到底的。即是由粗而细、由浅而深、从初学至究竟。一切行门,皆不外此观。观有即非有,不可著有也。观非有而有,不可著空也。‘破我’是破我执。佛在大乘经里讲的很多,六道轮回从我执来的,所以只要有我执,就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十法界从法执来的,破了法执,十法界就没有了。破我执六道就没有了。功夫必须先破我执,再破法执。 观空有一切如梦。果能于一切有为法,有即非有。何妨于一切无为法,非有而有。此之谓大作梦中佛事。学人初下手,便作圆顿妙观,不执实、不执虚、不执无。即是本经所说,无我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一空到底矣。涉有不住有,行空不住空,则如如不动矣。便是止观双运,定慧均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观空有一切如梦’:梦的相有,我们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14:24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要用到唯识宗的“五位百法”,您可以深入研究。

一切有为法

“一切”:就是全部的意思,存在和不存在,意识非意识的总和就是一切。

“有为法”: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与“无为法”相对。

如梦幻泡影

“如”:与····一样,好像·····

“梦”:梦境、做梦。因人颠倒梦想,为梦所着。

“幻”:幻术,虚无。如空中花、水中月,不可得。

“泡”:水泡。波浪起,水泡灭又生。人心浮躁。

“影”:影子。万物因日月之光而有影,若无日月,则无影。

“梦幻泡影”皆是因缘所生,虚无不可得也。

如露亦如电

“露”“电”亦是因缘所生,且不能长久,昙花一现。露水只在晨朝,午后则消。闪电只是一刻,一闪而过。

应作如是观

应该作这样观,怎么观呢?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16:48

世间一切事物就像梦境、幻术、泡沫、影像、露珠、电光一样,都是无常变化的,没有真实永恒。应该作这样的观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19:30

这个要看整段话: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说明了看待事物不要被一些虚无的表面现象而迷惑,这些看似实有的东西其实都不是你想想的那样实在,都是如同梦幻一样转眼即逝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22:28

"有为法"中的"法"是指世界上的一切现象."有为"是指由因缘(条件)构成的.
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因为因缘和合而成的现象、事物,都是暂时的,如同梦幻泡影一样不真实。(因为事物是由条件构成的, 所以一旦事物存在的条件消失了,事物也就消失了。一切事物都是暂时存在的,都会消散)

这话翻译一下就是“一切由条件构成的现象,都是虚幻的,好象梦幻泡影,好象露水闪电一样,应该这样看待这个世界”

这是佛教空观的一个经典表达。
楼主如果想了解更多的佛教哲学,可以去看看释圣严大师的《正信的佛教》。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佛教思想的介绍小册子,但是介绍的非常到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3 01:42

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不应贪念和执着,它们是痛苦的根源。看破放下即可得大自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3 05:14

一切有为的造作之法,皆如同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学佛之人应当有这样的认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3 09:02

意思不要执着所有色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3 13:06

你自己不会想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3 17:28

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金刚经全文主要是佛祖解答须菩提的问题,从问题“心依何而住”一直到解析世界物质的本质是粉尘微粒构成(一合相)一直到最后的物质是空空如也的概念。
“一切有为法”这句,就相当于说,我们现在跟大家讲的各类方法,都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因材施教的,比如在三千年前的古代,使用“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来描述人的感触思维,到现代就可以用神经学思维学来表达,所以说世间的一些方法道理是针对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而进行表述教学的,可能适用几十年、几百年或者几万年,故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