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2:4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3:00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
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北*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毕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当时人称布衣。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3:01
著名的印刷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只经历了两个过程,首先出现的是雕版印刷术,但是雕版印刷术过于死板,如果在雕刻的过程中出现了字体雕刻错误,那么会使整个刻板失去使用价值,但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却能够避免这一弊端,人们可以在黏土上刻下各种各样的字,然后将刻字的黏土放到火旁边烘烤,等到黏土坚硬之后就能够投入到印刷使用当中。
一、活字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的区别
在我国汉朝以前都使用的是雕版印刷术,首先由书法家在纸上或者竹简上用墨水写下要印刷的作品,然后在墨水还未干的时候直接印刻在木板上,纸张揭开之后在木板上就能够出现各种各样的字体,因此,每一位雕刻的工匠只需要将没有沾染墨水的木板部分刻去,就能够形成完整的印刷刻板,但是很多工匠在雕刻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至雕刻错误,那么就必须要重新寻找木板雕刻。
后来毕升改良的活字印刷术,人们只需要在黏土上雕刻各种各样的字,当时很多人把烧制完成的黏土称之为字块,最后在印刷的时候只需要字块按照雕刻的内容进行排版,古代很多文人写文章的时候喜欢使用之乎者也等其他文字,所以在使用活字印刷之前,一定要多准备这些文字的字块,使用活字印刷术不仅能够节约雕刻工匠的雕刻时间,也不会造成木板和黏土的浪费。
二、印刷术出现的意义
众所周知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同样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等到汉朝后期活字印刷术在市场上大量使用,这才使得我国古代很多文人的作品广为流传,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古代人民的文化素质也能够丰富百姓们的业余生活,而且现代社会中很多古代的典籍都是通过活字印刷术的方式印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