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为何会在同斯大林的权力斗争中失败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2:4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3:24

而我们之所以要重点介绍波苏战争的过程,除了因为它确实是托洛茨基直接指挥的重要战争之外,还因为它其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托洛茨基的*理念以及他与斯大林最大的分歧所在。

因为当时托洛茨基是“国际*”论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仅凭俄罗斯这个在当时相对落后的国家发生*最终是不可能成功的,最终苏俄政权必然会在外敌合围下失败。而要使*成功,就必须去推动当时欧美最为发达的国家也进行*,只有这些国家也发生*并取得成功,包括苏俄在内的*政权最终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所以在一战末期俄罗斯与德国媾和的《布列斯特和约》谈判期间,托洛茨基对这一和约采取了坚定的反对态度,因为他和他所代表的“国际*派”当时的目标是希望促成德国也尽快爆发*,之后对其进行援助,从而使*蔓延至西欧各国并最终取得成功。

所以托洛茨基在当时积极参与到了与德国的和谈之中,不过他的目的却是尽一切努力延缓和约的达成,从而将和约谈判变成在德国宣传*的一个舞台,希望德国的士兵与工人受到启发,在德国也发动*。他甚至还建议苏俄拒绝德国提出的最后通牒,并认为这样做会促使德军士兵也像十月*中的俄罗斯水兵一样发动。

而在1918年2月10日,当托洛茨基看到已经无法再拖延与德国的谈判时,则干脆拒绝了德国提出的条件,退出了谈判。结果导致德国在2月18日与苏俄重新开战,几天之后苏俄才再次与德国就和约条款达成了一致。而在对德和约签署之后,托洛茨基也仍然没有放弃在德国促使*发生的目标,所以波苏战争在其计划里也具有核心地位,因为这场战争其实是他们援助德国和西欧*的桥梁。

但华沙战役的失败使托洛茨基计划中的国际*最终落了空。后来许多西欧历史学家认为,波苏战争没能达成预期是苏俄领导层最终放弃“国际*”的最主要原因。比如,英*事史学家约翰·富勒认为如果当时华沙战役逆转,那么当时的欧洲不可能抵挡住苏俄的攻势,所以可以说在1920年,波兰“拯救”了欧洲。

无论这种观点是否站得住脚,但在1920年华沙战役失败之后,可以说确实以托洛茨基为代表的“国际*派”就在苏俄高层逐渐失势了,因为其理念在现实中确实已经基本不具有可行性。在这种背景下,斯大林在1924年才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理论,也就是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内首先建成,苏联政权也可以在当时其它国家没有发生*并成功的情况下生存下去。可以说这也是苏联*在当时面对现实提出的一种务实理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