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1: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01:55
(2010年5月12日)
同志们:
两年前的今天,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今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不屈不挠,夺取了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和玉树抗震救灾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值此“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周年之际,谨对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遇难的同胞表示沉痛的哀悼!向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广大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地质灾害防治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每年的5月12日被定为国家“防灾减灾日”,这对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的灾害防范意识,广泛普及临灾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国家综合减灾能力,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各类建设工程活动力度加大,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已成为各级*和有关部门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
一、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党*、*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部按照党*、*的要求,始终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法制建设、基础调查、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应急抢险、工程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防灾成效。每年平均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从“十五”期间的856人减少到2006~2009年的615人,下降29.5%;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从平均每年42.4亿元减少到27.6亿元,下降34.8%。
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取得如下成效:一是广大人民群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普遍增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觉参与意识明显提高。二是防治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颁布实施了以《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为龙头的一系列行*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三是基础调查和群测群防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部署完成全国全部10个山区丘陵区县(市)的地质灾害调查,在此基础上广泛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四是监测预警预报工作成效显著。在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建立了专业监测网,与气象部门合作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并延伸到县(市、区)。五是共同责任机制逐步建立。各级*分级负责、多部门协同的防治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二、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全面提升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着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引发的双重压力,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面对严峻的形势,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要按照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创新机制的总体要求,从侧重技术管理走向侧重社会管理,从侧重微观管理走向侧重宏观管理,抓住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长效机制。
(一)着力构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的法治机制。进一步研究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和规范规程,推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预案体系。二是建立明晰的责任机制。对有责任主体的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在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的同时,进一步明晰责任,落实责任主体。对无责任主体的,要进一步细化落实各级*的防灾责任。三是建立多元的投入机制。在用好各级财政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的同时,研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优惠支持*,形成*带动地方、*引导社会的地灾防治投入新局面。四是建立完善有效的补偿机制。在普遍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人为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补偿机制。五是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赋予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全方位的监管职责,充分发挥监管主体作用,切实维护地质环境安全。
(二)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
统筹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特别是妥善处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重要交通干线、流域和地质灾害多发区三者间点、线、面的关系。既要搞好重大隐患点的预防和治理,又要兼顾线上和面上的防灾工作。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做好几下几项工作。
一是完善群测群防体系。继续全面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地质灾害防治行政管理、事业支撑、应急处置、专家咨询、中介服务“五条线”和乡镇国土所的评估、巡查、宣传、预案和人员“五到位”建设。
二是狠抓重点地区。按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的要求,确保库区水位涨落期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隐患众多,防灾形势异常严峻,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实施力度,全面服务灾区恢复重建。
三是下大力气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按照建设一流组织机构、培养一流专业队伍、配备一流技术装备、实现一流管理水平的要求,建立国土资源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平台,强化应急能力建设,确保应急处置及时、准确、有效。
(三)着力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规划、工程治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组织科研单位、生产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科技攻关,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并尽快应用于实践,不断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水平。
(四)继续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普及
地质灾害的发生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避免性。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一方面提高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临灾自救互救能力,提高社会参与度,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同志们,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要求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来推动各项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今年,我国极端气象事件频发,出现融雪型地质灾害,西南四省区的特大旱情至今尚未完全缓解,4月14号青海玉树又发生7.1级地震。进入5月以来,我国南方的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重庆等地连续遭遇强降雨和暴雨天气,部分地区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同时,全国其他地方也陆续进入主汛期,全国24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随时都有成灾的可能。地质灾害防治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要继续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知难而上、开拓创新,坚决打赢地质灾害防治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