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对齐桓公的历史评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21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2:03

一.生多事之秋,践君主之位
齐桓公,名小白。僖公次子,襄公之弟,齐国第十六代君主。 然而他的政权不是自然承袭在风和日丽之下,而是谋划争夺于刀 光剑影之中。

自太公姜尚之后,十二传至齐庄公。其间,齐纪交恶,哀公 被烹;胡献构怨,内壁操戈。内乱迭起,外患杂错、民不聊生,国 无宁日,庄僖继立,方现转机。庄公在位年,僖公当政33载, 父子连续治齐近百年之久。政局相对稳定,元气渐复,国力日增。 征伐异国,主盟诸侯,史称庄僖小霸。然而昙花一现,好景不长。 襄公嗣位,前功尽弃。

襄公有庄僖称霸的野心,却无庄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他借 助庄僖余威,大动干戈。征纪、伐郑、灭部、平郚。连绵战争既 造难于邻国,亦消耗了自己。齐国呈现一幅忧凄的景象:成年男 子当兵打仗去了,家中只剩下残迈的老人、弱小的孩子、孤苦的 妇女。昔日盛产谷米的田地里,如今长满了茂密的狗尾巴草。襄 公荒淫无耻,长期与其妹文姜(鲁桓夫人)私通,并谋杀鲁桓公, 导致齐鲁两国关系恶化。襄公政令无常,朝布暮改,弄得吏僚们 无所适从。

由上可知,襄公时期,朝纲失常,政局混乱,不得不靠滥杀 稳定秩序了:襄公“杀诛数不当,淫于妇人,数欺大臣,群弟恐 祸及,故次弟纠奔鲁……次弟小白奔莒”(《史记·齐太公世家》)。 结果闹得众叛亲离,襄公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值此良机,积有 宿怨的公孙无知联合连称、管至父作乱,杀襄公而自立,此事发 生在公元前686年。次年春,无知又被渠丘大夫雍林所杀。连锁 性政变导致齐国出现了无君的局面。

当时可望登上君位的有两个合适的人选。一为避难于鲁的公 子纠,一为避难于莒的公子小白。纠的母亲是鲁国女,鲁自然成 为纠的强大外援,又有管仲、召忽的辅佐,因而纠具有争夺君位 的优势条件。小白自小与高俣友善,齐国的大贵族高氏、国氏自 然成为小白的得力内应,加上鲍叔的帮助,因而足以与纠抗衡。结 果是:高、国阴召小白,捷足先登,立为桓公。鲁国兵送子纠,迟 到一步,酿成败局。鲁兵临境,齐国相拒。同年秋,齐鲁战于乾 时,鲁师败绩。后子纠被杀,召忽殉死,管仲请囚,桓公保住君 位,齐国由此开始复兴。

春秋时期,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存亡续绝,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霸业的取得与桓公的开明和管仲的谋略是密不可分的,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长、尽忠职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杰”。

早在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欲拜管仲为相时,管仲便提出:“建成大厦,决不能单凭一根木材;汇成大海也决不能仅靠几条涓涓细流。君欲成就大业必须任用五杰——举动讲规范、进退合礼节、言辞刚柔相济,我不如隰朋,请任命他为大司行,负责外交;开荒建城、垦地蓄粮、增加人口,我不如宁戚,请任命为大司田,掌管农业生产;在广阔的原野上使战车不乱、兵士不退,擂鼓指挥着将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任命他为大司马,统帅三军;能够断案合理公道,不杀无辜者,不诬无罪者,我不如宾胥无,请任命他为大司理,负责司法刑律;敢于犯颜直谏,不避死亡、不图富贵,我不如东郭牙,请任命他为大谏之臣主管监察谏议。想要富国强兵有这五位就足够了,想要成就霸王之业,还要有我管仲在这里。”桓公听从管仲建议,令五人各掌其事,并拜管仲为相,组成了强有力的领导集团。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领导集团决策英明,深得人民拥护。

史书中王子城父和宾胥无的记载十分有限,因而除了从管仲的分析评价中对他们的性格特点窥得一斑外,我 们对他们的生平事迹知之甚少。而隰朋与宁戚则于史有载,留下了鲜活的人物形象。

隰朋是齐庄公的曾孙。出身于贵族世家的他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从而知书达理,聪敏大方。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周到细致,尤为擅长待人接物。管仲正是根据隰朋的这一特长,建议桓公任命他为“大行”,即外交大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职。当时周室衰微,天下纷乱,齐国欲称霸就必须担当起尊王攘夷的重任,赢得周王朝的信赖并在各诸侯国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因此,齐国的对外*、外交活动的成功与否对霸业的取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隰朋十分胜任“大行”之职,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外交大臣。

隰朋对齐国外交*的制定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桓公也十分尊重他的意见,曾对管仲、隰朋二人言道:“孤之闻二子之言也,耳加聪而视加明”(《管子·戒》)。隰朋在齐国的外交方面还作了大量实际性的工作,贡献巨大,最令人称道的是平晋之乱。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葵丘之会后不久,晋国发生内乱,隰朋统帅诸侯联军平定晋国之乱,与秦穆公之军共纳晋公子夷吾于国,是为晋惠公。还代表齐国主持了晋国与戎狄之间的谈判,以抵御威胁中原的外来侵迫。他又会合诸侯筑城于缘陵,把倍受荆楚淮夷侵迫的杞国迁至那里安置。这些都充分显示了齐国的实力与作用,巩固了其霸主地位。

对隰朋最了解,因而对他的评价也最全面公允的莫过于管仲。据《管子·戒》篇记载,管仲病重,桓公前去探视,询问万一其病不治,谁是接替相职的最佳人选。管仲答道:“隰朋可以,隰朋的为人,眼光远大而能虚心下问。以善胜人,不一定能服人;以善陶冶人,没有不服之人。对于国政该不管的不管,对于家事不必知的不知,这只有隰朋能够做到。且隰朋的为人,在家不忘公务,在公门不忘家事;事君无二心,也不忘自身;用齐国的货币救济过路的难民,受惠者却不知道是他做的。隰朋是大仁大德之人。”“我认为能根据变化的形势与百姓共荣辱,然后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还是隰朋啊。”

“宁戚饭牛”的典故为后人津津乐道,成为齐桓公礼贤下士、选贤任能的范例。宁戚本是卫国人,他聪慧好学、抱负远大。但当时卫国内乱外患连绵不断,宁戚家破人亡,无所归依。空有满腹才华却苦于无处施展的他听说齐桓公好贤纳士,便决定前去相投。他扮成行商,赶着牛车来到齐国,夜宿于齐都郭门之外。恰逢桓公外出途经郭门,正在车下喂牛的宁戚击牛角而歌。桓公十分惊奇,以为他是个人才,遂起用宁戚。后来根据管仲的建议,令宁戚掌管农业生产,当时,在“地泻卤”的齐国,农业是一个薄弱环节,但又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在宁戚的管理下,齐国农业发展很快,并且还总结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思想。宁戚可谓年轻有为、事业有成者。在一次宴会上,鲍叔牙特意为宁戚祝酒道:“使 宁戚勿忘饭牛车下也。”提醒他要谦逊,不能居功自傲。宁戚时时以此自警,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和廉明的作风,深受人民拥戴。

对于东郭牙这个人,在历史上一直是有争议的。《吕氏春秋·重言》中做东郭邮为东郭牙,就是那个能根据别人说话的口型手势并结合当时*形势而猜测出所言何事的人,他受到了齐桓公和管仲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但也有认为《吕氏春秋》有误,东郭牙应就是鲍叔牙。分析其性格特征,笔者更倾向于后者。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抢在公子纠之前回到齐国,捷足先登,继承了君位。后来,他又调兵遣将,周密部署,打败了护送纠回国的鲁*队。并迫使鲁国杀了公子纠而将管仲囚送回齐国。可以说,鲍叔牙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物,他在齐桓公夺得君位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首功。但鲍叔牙却拥功不恃,当桓公欲拜他为相时,他固辞不受,而极力推荐管仲,言:“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 其为管夷吾乎。”(《管子·小匡》)并从五个方面比较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劝桓公任管仲为相,以图大业。由此可见鲍叔牙的大公无私和有知人之明。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

而鲍叔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性情耿直,敢于犯言直谏。他能“识君臣之有善(与不善)者”,对桓公之治多所匡正。桓公在霸业有成后常露骄矜之色,觉得自己可比尧舜。一次,他对鲍叔牙说,想派人铸大钟,用以铭记自己的功德。鲍叔牙不赞同,他备言桓公之过,令桓公惭愧不已,说:“如果不是您及时批评,我迟早要犯大错误。”

还有一次,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同饮。致酒酣之时,桓公对鲍叔牙说:“为什么不起来为我祝酒呢?”鲍叔牙捧杯而起,道:“希望您不要忘记*在莒国的时候,希望管仲不要忘记被绑在鲁国的时候,希望宁戚不要忘记在车下喂牛的时候。”桓公离席再拜说:“我和两位大夫能不忘您的话,国家就一定没有危险。”

两百多年后,孔子与学生讨论臣之最贤者时说:“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并进一步评价道:“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可见孔子对鲍叔牙评价之高。

正是因为桓管之时能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并知人善任,注意用其所长,使其各司其职,使一大批出色的人才有了施展抱负的舞台和发挥才华的岗位。终使齐国出现了君明臣贤、国强民富的兴盛局面,为开创赫赫首霸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弃一箭之仇,委军国大政

桓公虽然登上君主高位,但前景并不容人乐观。襄公留下来 的是一个烂摊子。《国语·齐语》中这样写道:“襄公筑台以为高 位,田、狩、毕、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维女是崇,九妃 六嫔,陈妾数百。食必粱肉,衣必文绣。戎士冻馁,戎车待游车 之裂,戎士待陈妾之馀。.优笑在前,贤材在后,是以国家不日引, 不月长,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真可谓齐桓公受命于 危难之际。为了使齐国走出荆山棘海,桓公作出的第一个决定是 任管仲为相。

任用管仲,在当时既非一件小事,亦非一件易事,因为横亘 在桓公面前的有三大障碍。其一,管仲虽为姬姓,然而家道中落, 早已丧失了贵族身份。他本人不过是一普通“四民”中的商贾。在 世卿世禄的贵族*时代,管仲低贱的出身框定了他的仕途。这 是制度障碍。其二,桓公姜姓,管仲姬姓。从大处看,姬姜固属 姻亲关系,然具体到桓管个体而言却无任何亲戚瓜葛。在“非我 族类,其心必异”观念占统治地位的古代社会,任用异姓的管仲 诚为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传统心理障碍。其三,管仲作为纠的 辅佐,是为桓公的政敌;又曾一箭射中桓公的带钩,差点要了他 的命,是为桓公的仇敌。对身兼政敌加仇敌的管仲,非碎尸万段 不足以解其恨,怎谈得上任为宰相呢?这是桓公恩仇障碍。

然而管仲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其一,管仲有才,而且是匡世 大才。当时鲁国的大谋士施伯这样评价管仲说:“管仲者,天下之 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 狄则狄得意于天下”(州、匡》)。其二,齐桓公欲作中兴之主,称 霸诸侯,非用管仲其才不可。对此,施伯看得很清楚:“管仲天下 之大圣也,……”返齐、天下皆乡之”(《大匡》)。鲍叔说得更明白: “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 (《齐世家》)。其三,鲍叔牙的力荐。鲍叔牙既是桓公的心腹重臣, 又是管仲的知己好友,有这样一个特殊身份的人从中斡旋,事情 往往会发生戏剧性变化。其四,桓公其人,性急,且有远虑。这 种性格对改变管仲的命运也是有利因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改变了桓公诛杀管仲的初衷,坚定了他委之以重任的决心。于 是囚管仲于鲁,释管仲于堂阜,斋祓三浴,桓公亲迎之郊,厚礼 相待,任为宰相。旋即又赋三权,即贵为大夫,富有三归,亲如 仲父。齐桓公在任用管仲一事上所表现出来的豁达大度与知人善 任。

无独有偶,堪与桓公弃一箭之仇,任管仲为相媲美的另一件 事是,拔宁戚于喂牛之中。宁戚,卫国人,学识渊博,才华出众, 但不为卫国所用。他听说齐桓公有宏图大略,招贤纳士,重用人 才,便决定到齐国一展雄才。宁戚便以商人车夫的身份来到齐国, 夜宿齐城东门外。恰值桓公夜出会客,宁戚一只手给牛拌草,一 只手拍打着牛角唱道:“南山粲,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单布 短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康浪之水何时 粲,中有鲤鱼长尺半,敝布单衣裁至骭,清早饭牛薄夜半,黄犊 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出东门兮厉石斑,上有松柏青且 阑,粗布衣兮组缕,时不遇兮尧舜主,牛兮努力食细草,大臣在 尔侧,吾将与尔适齐国。”桓公奇之,载与俱归,任为大司田。管 仲死后,宁戚当了相国。

桓公还任用了鲍叔牙、隰朋、王子城父、高傒、陈敬仲等人, 从而组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团。这是他成就霸业的重要保证。

三、标尊王攘夷,开霸主先河

齐桓公在以管仲为基干的集团辅佐下,厉行改革,富国强兵。 高张“尊王攘夷”的大旗,完成了称霸大业。

“尊王”在当时是一个很有用的*口号。其短期目标是统二 于周室,周王无力,霸主受王命代行。而远程目标则是建立一个大 一统的*集权国家。因而这个口号既具有稳定当前局势的重要 现实意义,又具有启示社会前进的长远意义。尊王室一方面表现在 利用盟会的形式,使诸侯间不得无故侵扰与自相残杀。如葵丘之 盟,誓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 年》)。二方面表现为当周天子遇到外患时,桓公集合诸侯军,拱卫 王室。如:首止之会、洮之会与咸之会,左传称曰“谋宁周”(僖公五 年),“谋王室”(僖公八年、十三年)。并且还亲定周襄王之位。公元 前8年,襄王弟带勾结戎、翟合谋伐周,齐桓公派管仲率兵平定 了这次*乱,从而巩固子周室政权。三方面表现为桓公的征伐总是 在周王的旗帜下进行的。如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诸侯之师侵蔡 伐楚,当楚成王问及被伐原因时,管仲理直气壮地回答道:“昔召康 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若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 履,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楚贡包茅不入,王祭不 具,是以来责。昭王南征不返,是以来问吖《齐太公世家》)。管仲的 一席话恰好说明桓公修复太公之政,以夹辅周室,推尊周天子的抱 负。双方虽未兵戎相见,然而楚国却认了错,并答应入贡于周,承认 周天子名义,此可谓尊王。关于齐桓公称霸与尊王间的关系,《战国 策·韩策》中有一段话讲得很精彩:“昔齐桓公九合诸侯,未尝不以 周襄王之命。然则虽尊襄王,桓公亦定霸矣。九合诸侯之尊桓公也, 犹共尊襄王也。”

攘夷是华夏(后来称汉、再后来称中华)族内部凝聚加强 的初步表现。 “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亲也” (《左闵元年》)。华夷之辨乃当时华夏族的一种心态。那时,生活 在四周地区的戎狄势力很大,经常*扰王室,进犯中原。桓公除 大力维护王室外,对遭到戎狄侵略的其它诸侯,亦以继亡存绝的 仁爱精神,鼎力救援。如:公元前663年,山戎伐燕,桓公救之。 燕庄公送齐桓公入齐境,桓公说;“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 不可以无理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之齐地与燕。并要求燕庄 公修复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后来狄人伐邢灭卫,桓 公皆救之,并命以“车百乘,卒千人以夷仪封邢;车五百乘,卒 五千人以楚丘封卫” (《霸形》),致使“邢迁如归,卫国忘亡” (《左闵二年》)。这种内诸夏外夷狄的态度,继绝存亡的仁爱精神 以及躬身履行的伟大实践,保卫了中原地区发达的文化,增强了 华夏族的凝聚力,其意义是很大的。

在“尊王攘夷”的号召与实践过程中,桓公一次次地以霸主 的身份会盟各诸侯国,假主命以号令中原。这是桓公霸业的具体 表现形式。据《谷梁传》载,齐桓公衣裳之会十一次,兵车之会 四次(《庄公二十七年》)。所谓衣裳之会,是指以外交手段解决 问题的和平盟会。兵车之会是指帅兵车聚卒伍,以军事促成外交 的盟会。《国语·齐语》的记载则为; “兵车之属六,乘车之会 三”。《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桓公语:“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 之会六。”“三”、“六”乃泛指,并不是实数。实际上,,桓公会盟 诸侯大小共16次,即《谷梁传》所载的15次外,还有齐楚召陵 之盟。其间的葵丘之盟,周天子派宰孔前来赐胙,使桓公的霸业 达到*。至此,桓公成了名符其实的春秋第一霸主。

公元前3年,齐桓公与世长辞,惨淡经营了43年的霸业至 此宣告结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3:21

齐桓公
齐桓公(?—前3)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3),姜姓,名小白。其兄襄公被杀后,由莒回国即位。 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号召“尊王攘夷”,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国力强盛。联合中原各国攻楚之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即位

齐襄公时,国政混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就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小白和齐国正卿高傒从小相好,一听说雍林人杀无知,就和国氏秘密召小白从莒国回来。鲁国听说无知被杀,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而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当时桓公被射中带钩,装死迷惑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又有齐国贵族国、高两氏支持,成为国君。桓公发兵迎击鲁国,在干时(今桓台)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假装要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改革

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一时间齐国大治。

政事方面

实行国野分治的方法,国都为国,其他地方为野。国中设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每五家为一轨,轨设轨长。每十轨为一里,里设里司。每四里为一连,连设连长。每十连为一乡,乡设良人。再为臣设三卿,工设三族,商设三乡,泽设三虞,山设三衡,加强管理。对于野,以三十家为一邑,邑设邑司。十邑为一卒,卒设卒帅。十卒为一乡,乡设乡帅。三乡为一县,县设县帅。十县为一属,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属大夫分别治理。并划分各级*的职权范围,属大夫管形狱,县帅管划分田界,乡帅管一般政事,要求他们兢兢业业,不许荒废政事,不然处以刑罚。每年正月,五属大夫要向桓公汇报述职,桓公根据政绩来进行奖惩。

军事方面

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规定士乡的居民必须服兵役。每家出一人为士卒,每轨为一伍,伍由轨长率领。每里五十人为一小戎,小戎由里司率领。每连二百人为卒,卒由连长率领。每乡两千人为一旅,旅由良人率领。五乡一万人为一军,十五乡共三军,桓公、国子、高子各率一军。农闲时训练,由战事时出征。这样既提高了士兵战斗力,也不必支付养兵的费用。另外,为解决武器不足的问题,规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赎罪。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赎罪,犯轻罪的可以用盾和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属赎罪,铜用来铸兵器,铁用来铸农具。诉讼成功则要交一束箭。从此,齐国的兵器也渐渐充足起来。

开始称霸

齐桓公改革之后,齐国国力大为增强,齐桓公开始走上称霸的道路。他先是与邻国修好,归还给鲁国以前侵占的棠、潜两邑,让鲁国作为南边的屏障;归还卫国以前侵占的台、原、姑、漆里四邑,让卫国成为西边的屏障;归还燕国以前侵占的柴夫、吠狗两邑,让燕国成为北部的屏障。桓公五年春(前681年),在甄召集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另外,齐桓公还灭了郯、遂等小国。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陈历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齐国,桓公想任命他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为工正。

尊王攘夷

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求救。齐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燕庄公送齐桓公到齐境。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向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对燕无礼。”于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叮嘱燕君学习召公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时一样给周朝纳贡。诸侯听说此事,都拥护齐国。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桓公妹妹哀姜是鲁闵公的母亲,她和鲁公子庆父淫乱。庆父弑闵公,哀姜想立庆父,而鲁人立僖公。桓公召回哀姜,将其杀死。桓公二十八年(前658年),卫文公被狄人*扰,向齐求救。齐打败狄人,并为卫国筑楚丘城,把卫国臣民迁到那里。

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桓公和蔡姬在水中游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听,晃个不停。齐桓公出船,大发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蔡国也不高兴,把蔡姬又嫁给别人。桓公发怒,兴兵讨伐。桓公三十年春(前656年),齐桓公带领鲁、宋、陈、卫、郑、许、曹七国诸侯伐蔡,蔡国臣民反叛。又讨伐楚国,楚成王起兵迎战,问:“为什么来到我国?”。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对我国先君太公说:‘你要讨伐诸侯,辅助周室。’给我们先君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的土地。楚国没有进贡包茅,使周王祭祀时没有用来缩酒的东西。周昭王南征没有回来。是因为这些来责问。”楚王说:“没有进贡,实有此事,这是寡人的过错。昭王南征没有回来,你问汉水去吧。”齐军打到陉。夏,楚王派屈完带兵抵御,齐军退回召陵。屈完对桓公说:“你讲道理就算了。如果不,那么楚用方城山作为城墙,长江汉水作为护城河,和你决战。你还能打赢吗?”于是和屈完讲和退兵。

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派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诸侯朝服之车),不要桓公下拜受赐。桓公想不拜,管仲说:“不可。”,于是桓公还是下拜收赐。秋,又和诸侯会于葵丘,周派宰孔参加。桓公越来越骄傲,诸侯有不少背叛的。宰孔对晋侯说:“齐桓公太骄傲了。”这年,晋献公死,晋国发生内乱,秦穆公立公子夷吾为晋君,桓公也出兵平乱。这时周朝式微,只有齐、晋、楚、秦强大。晋国内乱,秦国偏远,楚王以蛮夷自居,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霸主。桓公说:“寡人向南打到召陵,望见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深入流沙之中。登上太行山,到卑耳山才返回。诸侯不要违背寡人。我三次联合诸侯出兵,六次和诸侯会盟,定襄王太子之位。说以前三王伟大,现在我和他们有什么两样吗?我想在泰山封禅。”管仲劝说,桓公不听。管仲又说,要得到远方的珍奇怪物才能封禅,桓公才不考虑这事。

易牙献婴

根据《管子·小称》中所记载:

夫易牙以调和事公。公曰:“惟蒸婴儿之未尝。”于是蒸其首子而献之公。

(易牙以厨艺服侍齐桓公。齐桓公说:“只有蒸婴儿肉还没尝过。”于是易牙将其长子蒸了献给齐桓公吃。)

然而在古代中国,食人俗并不是一种强烈的禁忌。历史上也还有其它时代的食人记载。

晚年

桓公四十一年(前5年),管仲重病,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 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 桓公说:“竖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三人,三人专权。桓公四十二年(前4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于齐,齐令各国诸侯发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前3年),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七日,齐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敛。
齐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地处黄河下游,土质 肥沃,靠山临海,有渔盐之利,是东方最大的诸侯国。 齐国国君的始祖叫姜尚,因其祖先曾封于吕,故又叫吕 尚。姜尚即人们常说的姜太公,曾为周王朝立下很大 功劳,被封于齐。
从姜尚下传至第十四个国君是齐襄公,即小白的 哥哥。襄公当政(公元前697年- 686年)时,荒淫无 道,**。他因与其妹私通而杀了鲁桓公;耗费 大量民脂民膏兴修宫殿,供其享受;整天狩猎游玩, 不理国政3下级官吏和广大士兵都不免冻饿,人民的 生活则更加困苦。他又赏罚不明,随意诛杀臣下,搞 得人人自危。连他的亲兄弟也因害怕被杀,而逃往国 外。公子纠由管仲、召忽辅佐,逃到鲁国;小白这时 则由鲍叔牙辅佐逃到了莒(今山东莒县)。
齐襄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秋,襄公令大夫连称和管至父率兵戍守葵丘(今山东淄博西)。临行前约好,今年瓜熟时去,明年瓜熟时替回。可是一年过去了,齐襄公却不发兵替换。连称、管至父几次请求代换,都遭拒绝。于是连,管二人便利用戍卒的不满情绪,联合襄公的叔伯兄弟公孙无知,发动兵变,打回临淄,杀了齐襄公,公孙无知立为齐君。次年,公孙无知又在雍林被人杀死。
齐国丧君,大臣们紧张地开始策划拥立新君。齐 国正卿高俣‘x’西,自幼与小白非常要好,便暗中派 人去莒召小白回国即位。同时,也有人要接年长一些的公 子纠回国为君,而鲁国也正准备护送公子纠回齐,并 派管仲带兵在途中拦截回国的小白。双方相遇,小白 被管仲一箭射中身上铜制的衣带钩,险些丧命。为了 迷惑对方,小白佯装中箭而死,乘一辆轻便小车,昼 夜兼程向齐都驶去。公子纠及鲁军以为小白已死,稳 操胜券,便放慢了回齐的速度,六天后才赶到。这时 小白早已被拥立为齐君,并发兵乾时(今山引缶淄西),大 败鲁军。小白登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他就是历史上 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任贤改革
齐桓公做了国君,心记一箭之仇,常想杀死管仲。 当发兵攻鲁之时,鲍叔牙对桓公说;“您要想管理好 齐国吗?有高候和我就够了。您如想称霸,则非有管 仲不可!”桓公胸怀大度,放弃前嫌,当即接受了鲍叔 牙的意见,并派他亲自前往迎接管仲,厚礼相待,委 以重任。
由于桓公求贤若渴,在他周围聚集了许多象管仲、鲍叔牙、高候、隰(xT席)朋一类的杰出人物。特别是得到管仲之后,桓公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找到了帮他振兴齐国的人。管仲在桓公的大力支持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
在*方面,实行了“参其国而伍其鄙”的制度。 “国”,即都邑。“鄙”,就是乡村。“参其国”就是把都邑划为二十一乡,分工乡、商乡和士乡三个部分居住,其中工乡三个,商乡三个,士乡十五个。“伍其鄙”,就是按照轨,邑,乡、县、属的组织把乡村居民编制起来,设置官吏,加强控制。目的是使人民各安其居,各守其业,不任意迁徙*,以发展社会生产,巩固统治。
在军事方面,推行了“作内政而寄军令”的措施。即在内政改革的基础上,实现寓兵于农,兵民合一,把军事组织和行政组织统一起来。居民既是民众,又是兵士,既要从事各自的职业,又要于春秋二季进行军事训练。官吏们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统领;既管行政,又管军事。这样就扩大了兵源,提高了战斗力。
在经济方面,实行了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的措施。桓公和管仲针对春秋以来井田制破坏,私田兴起,国家赋税收入日益减少的情况,改革旧的赋税制度,实行“相地而衰(cui崔),征”的办法。即在广大农村对土地进行普查,根据土地的肥瘠和数量,规定应交纳贡赋的多少。同时,还提倡即山铸钱、煮海为盐,鼓励发展盐铁业。此外,又设“轻重九府”之制,根据年岁的丰歉和人民的需要,来集散货物,以调剂物价的贵贱,达到通货积财,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为齐国称霸诸侯,奠定了物质基础。
由于桓公和管仲的改革,使齐国很快国富兵强, 实力雄厚,在诸侯林立的春秋福年的*舞台上担任 了主要角色。

春秋首霸
春秋福年,周天子威信大不如前,再也不能号令 诸侯了。各国诸侯,为了争夺劳力、掠夺财富和兼并 土地,都企图做天下霸主,迫使所有诸侯国俯首纳贡。 这样,大国争霸的斗争就不可避免地提上了历史的日 程。
齐桓公在国力强盛之后,便在诸侯之间积极展开 了争霸活动。公元前684年,首先起兵进攻西南方的 鲁国,鲁军在长勺(shao韶,今山东莱芜北)应战。鲁庄公采纳曹刿(gui贵)的建议,等齐军气衰之后,进行反击, 大败齐师,使其争霸受挫。但此后,桓公接连三次出兵 伐鲁,都取得了胜利,夺取了鲁国不少土地。公元前 681年,齐桓公召鲁庄公在柯(今山东阿城附近)举行会 盟,并按约归还了鲁国的失地,使桓公在诸侯中赢得 了很大声誉。在短期内,齐桓公还接连征服了郯(tan 谈, 今山东郯城西北)、 遂(今山东肥城南)、莒、徐 (今江苏泗洪东南)、莱(今山东黄县东南)等国,据说臣服于齐的小国达三十一个。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召集宋桓公,陈宣公,卫惠公等在鄄(juan绢,今山东鄄城北)会盟,诸侯们共推齐桓公为霸主,齐国开始称霸。
春秋以来,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山戎和狄族的势力强大起来,并经常*扰燕、邢、卫等国。齐桓公在 “尊王攘夷”的口号下,联合燕国打败山戎,又联合宋、曹等国制止了狄人的扰害,为邢国和卫国筑起了新的城邑,使“邢迁如旧,卫国忘亡”,在诸侯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齐桓公争得中原地区的霸主地位后,进而向南发 展势力,要使南方的楚国也承认齐国的霸权。公元前 656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 等八个诸侯国联军,首先讨伐依附楚的蔡国,蔡人望 风溃逃。于是乘胜向楚国进军。楚成王见齐军来势甚 猛,一面亲率大军迎战,一面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 齐桓公见楚方无隙可乘,便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与楚 订立盟约,使楚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此后,齐桓公 几次大会诸侯,还有一次拥立周襄王,尊崇周天子的 活动。公元前651年,葵丘之会,周天子也派人参加 了,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
公元前5年,管仲、隰朋相继死去。桓公任用易牙、开方、竖三个阿谀谄媚之臣执政,*渐渐*。公元前3年,威武一世的齐桓公病死。他的五个儿子为争君位互相攻击,无暇顾及桓公丧事,致使齐桓公尸体存放了六十七天,腐烂生了蛆。从此,齐国的霸业也骤然衰落了。
齐桓公一生显赫,是——位有治国才干和雄图大略的统治者,他在自己的国内实施了一些整顿和改革,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在春秋列国中成为第一个霸主。虽然争霸战争对社会经济有很大破坏,劳动人民对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对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融合,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4:56

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他在位期间(公元前685年一前3年),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使国富兵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齐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地处黄河下游,土质 肥沃,靠山临海,有渔盐之利,是东方最大的诸侯国。 齐国国君的始祖叫姜尚,因其祖先曾封于吕,故又叫吕 尚。姜尚即人们常说的姜太公,曾为周王朝立下很大 功劳,被封于齐。
从姜尚下传至第十四个国君是齐襄公,即小白的 哥哥。襄公当政(公元前697年- 686年)时,荒淫无 道,**。他因与其妹私通而杀了鲁桓公;耗费 大量民脂民膏兴修宫殿,供其享受;整天狩猎游玩, 不理国政3下级官吏和广大士兵都不免冻饿,人民的 生活则更加困苦。他又赏罚不明,随意诛杀臣下,搞 得人人自危。连他的亲兄弟也因害怕被杀,而逃往国 外。公子纠由管仲、召忽辅佐,逃到鲁国;小白这时 则由鲍叔牙辅佐逃到了莒(今山东莒县)。
齐襄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秋,襄公令大夫连称和管至父率兵戍守葵丘(今山东淄博西)。临行前约好,今年瓜熟时去,明年瓜熟时替回。可是一年过去了,齐襄公却不发兵替换。连称、管至父几次请求代换,都遭拒绝。于是连,管二人便利用戍卒的不满情绪,联合襄公的叔伯兄弟公孙无知,发动兵变,打回临淄,杀了齐襄公,公孙无知立为齐君。次年,公孙无知又在雍林被人杀死。
齐国丧君,大臣们紧张地开始策划拥立新君。齐 国正卿高俣‘x’西,自幼与小白非常要好,便暗中派 人去莒召小白回国即位。同时,也有人要接年长一些的公 子纠回国为君,而鲁国也正准备护送公子纠回齐,并 派管仲带兵在途中拦截回国的小白。双方相遇,小白 被管仲一箭射中身上铜制的衣带钩,险些丧命。为了 迷惑对方,小白佯装中箭而死,乘一辆轻便小车,昼 夜兼程向齐都驶去。公子纠及鲁军以为小白已死,稳 操胜券,便放慢了回齐的速度,六天后才赶到。这时 小白早已被拥立为齐君,并发兵乾时(今山引缶淄西),大 败鲁军。小白登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他就是历史上 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任贤改革
齐桓公做了国君,心记一箭之仇,常想杀死管仲。 当发兵攻鲁之时,鲍叔牙对桓公说;“您要想管理好 齐国吗?有高候和我就够了。您如想称霸,则非有管 仲不可!”桓公胸怀大度,放弃前嫌,当即接受了鲍叔 牙的意见,并派他亲自前往迎接管仲,厚礼相待,委 以重任。
由于桓公求贤若渴,在他周围聚集了许多象管仲、鲍叔牙、高候、隰(xT席)朋一类的杰出人物。特别是得到管仲之后,桓公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找到了帮他振兴齐国的人。管仲在桓公的大力支持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
在*方面,实行了“参其国而伍其鄙”的制度。 “国”,即都邑。“鄙”,就是乡村。“参其国”就是把都邑划为二十一乡,分工乡、商乡和士乡三个部分居住,其中工乡三个,商乡三个,士乡十五个。“伍其鄙”,就是按照轨,邑,乡、县、属的组织把乡村居民编制起来,设置官吏,加强控制。目的是使人民各安其居,各守其业,不任意迁徙*,以发展社会生产,巩固统治。
在军事方面,推行了“作内政而寄军令”的措施。即在内政改革的基础上,实现寓兵于农,兵民合一,把军事组织和行政组织统一起来。居民既是民众,又是兵士,既要从事各自的职业,又要于春秋二季进行军事训练。官吏们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统领;既管行政,又管军事。这样就扩大了兵源,提高了战斗力。
在经济方面,实行了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的措施。桓公和管仲针对春秋以来井田制破坏,私田兴起,国家赋税收入日益减少的情况,改革旧的赋税制度,实行“相地而衰(cui崔),征”的办法。即在广大农村对土地进行普查,根据土地的肥瘠和数量,规定应交纳贡赋的多少。同时,还提倡即山铸钱、煮海为盐,鼓励发展盐铁业。此外,又设“轻重九府”之制,根据年岁的丰歉和人民的需要,来集散货物,以调剂物价的贵贱,达到通货积财,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为齐国称霸诸侯,奠定了物质基础。
由于桓公和管仲的改革,使齐国很快国富兵强, 实力雄厚,在诸侯林立的春秋福年的*舞台上担任 了主要角色。

春秋首霸
春秋福年,周天子威信大不如前,再也不能号令 诸侯了。各国诸侯,为了争夺劳力、掠夺财富和兼并 土地,都企图做天下霸主,迫使所有诸侯国俯首纳贡。 这样,大国争霸的斗争就不可避免地提上了历史的日 程。
齐桓公在国力强盛之后,便在诸侯之间积极展开 了争霸活动。公元前684年,首先起兵进攻西南方的 鲁国,鲁军在长勺(shao韶,今山东莱芜北)应战。鲁庄公采纳曹刿(gui贵)的建议,等齐军气衰之后,进行反击, 大败齐师,使其争霸受挫。但此后,桓公接连三次出兵 伐鲁,都取得了胜利,夺取了鲁国不少土地。公元前 681年,齐桓公召鲁庄公在柯(今山东阿城附近)举行会 盟,并按约归还了鲁国的失地,使桓公在诸侯中赢得 了很大声誉。在短期内,齐桓公还接连征服了郯(tan 谈, 今山东郯城西北)、 遂(今山东肥城南)、莒、徐 (今江苏泗洪东南)、莱(今山东黄县东南)等国,据说臣服于齐的小国达三十一个。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召集宋桓公,陈宣公,卫惠公等在鄄(juan绢,今山东鄄城北)会盟,诸侯们共推齐桓公为霸主,齐国开始称霸。
春秋以来,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山戎和狄族的势力强大起来,并经常*扰燕、邢、卫等国。齐桓公在 “尊王攘夷”的口号下,联合燕国打败山戎,又联合宋、曹等国制止了狄人的扰害,为邢国和卫国筑起了新的城邑,使“邢迁如旧,卫国忘亡”,在诸侯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齐桓公争得中原地区的霸主地位后,进而向南发 展势力,要使南方的楚国也承认齐国的霸权。公元前 656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 等八个诸侯国联军,首先讨伐依附楚的蔡国,蔡人望 风溃逃。于是乘胜向楚国进军。楚成王见齐军来势甚 猛,一面亲率大军迎战,一面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 齐桓公见楚方无隙可乘,便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与楚 订立盟约,使楚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此后,齐桓公 几次大会诸侯,还有一次拥立周襄王,尊崇周天子的 活动。公元前651年,葵丘之会,周天子也派人参加 了,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
公元前5年,管仲、隰朋相继死去。桓公任用易牙、开方、竖三个阿谀谄媚之臣执政,*渐渐*。公元前3年,威武一世的齐桓公病死。他的五个儿子为争君位互相攻击,无暇顾及桓公丧事,致使齐桓公尸体存放了六十七天,腐烂生了蛆。从此,齐国的霸业也骤然衰落了。
齐桓公一生显赫,是——位有治国才干和雄图大略的统治者,他在自己的国内实施了一些整顿和改革,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在春秋列国中成为第一个霸主。虽然争霸战争对社会经济有很大破坏,劳动人民对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对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融合,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7:04

http://ke.baidu.com/w?ct=17&lm=0&tn=WikiSearch&pn=0&rn=10&word=%C6%EB%BB%B8%B9%AB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