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得了水霉病,怎么治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5:49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3:03

  水霉病是鱼类常见疾病之一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各种鱼类均可感染发病。水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水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对水生动物种类没有选择性,凡受伤的鱼体和卵均可被感染致病。经由水而传播各处,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症状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病鱼食欲减退、行动呆滞,在病鱼头部、吻端、尾部、躯干或鳍条,有时甚至在鳃部都有水霉菌寄生,并粘附污泥和藻类,其状如覆盖棉絮,故俗称“白毛病”。根据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肉眼观察鱼体或鱼卵上的白毛症状、即可做出诊断。必要时用显微镜检查菌丝体。
  二、病因:
  1、鱼体受伤或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等都易引发鱼类水霉病。
  2、池塘水环境不好,易出现浮头,鱼体冻伤,就很容易感染水霉病。
  3、秋冬季节以阴天为主,并有小雨,连续几天不见阳光,易发此病。
  4、一些底质较差,位置处于风口的鱼塘发病相对重些。
  水霉病还是以防为主,注意保持水环境良好,防止鱼受伤,一旦明显看到白色棉絮样菌丝,就比较麻烦。表现为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以致衰弱而死。
  三、水霉病的预防:
  1、除去池底过多淤泥,并用200㎎/L生石灰或20㎎/L漂白粉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平时注意消毒,在捕捞、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注意合理放养密度,尽量避免在水温15℃以下的条件下处理养殖鱼类,以免鱼体冻伤或擦伤。
  3、发病鱼池用0.04%食盐和0.04%小苏打(碳酸氢钠)合剂(1:1)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为400克/立方米,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合剂全池泼洒;
  4、病鱼用1 ppm 的5%的水杨酸或20ppm的聚维酮碘溶液制剂浸泡15-20分钟。
  四、水霉病治疗方法:
  1、发现鱼已感染水霉病每亩水面水深 1米 ,用菖蒲叶2.5~5公斤、食盐0.5~1公斤,加入人尿2~5公斤混合均匀加水稀释全池泼洒。
  2、每亩水面用辣蓼草3公斤、乌蔹莓0.6公斤、枫杨叶2公斤,混合煎汁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连用2-3次。
  3、用亚甲基蓝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的亚甲基蓝浓度达到2ppm,3-4天后再泼一次。
  4、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3:03

防治方法:鱼类入池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入池前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泡鱼种8~10分钟。避免在水温15℃以下的条件下处理养殖鱼类,以免鱼体冻伤或擦伤。若发现鱼类已感染水霉病,可以全池泼洒小苏打与二溴海因合剂,但要注意病鱼的体质和水质变化,以防发生生产事故。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
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
有时因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溃烂处侵入,吸取皮肤里的营养成分,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逐步长出棉毛状的菌丝。
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结黏附,使皮肤溃烂、组织坏死,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病鱼因体力衰竭而死亡。
此病一般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环境,在早春、晚冬最容易流行。
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各种养殖鱼类从鱼卵到成鱼均容易被感染。
密养越冬池中的鱼类、春季清瘦水体的鱼类或处于饥饿状态下的鱼类最易患水霉病。
春季投放鱼种时,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引起水霉病的暴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3:03

  水霉病是鱼类常见疾病之一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各种鱼类均可感染发病。水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水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对水生动物种类没有选择性,凡受伤的鱼体和卵均可被感染致病。经由水而传播各处,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症状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病鱼食欲减退、行动呆滞,在病鱼头部、吻端、尾部、躯干或鳍条,有时甚至在鳃部都有水霉菌寄生,并粘附污泥和藻类,其状如覆盖棉絮,故俗称“白毛病”。根据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肉眼观察鱼体或鱼卵上的白毛症状、即可做出诊断。必要时用显微镜检查菌丝体。
  二、病因:
  1、鱼体受伤或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等都易引发鱼类水霉病。
  2、池塘水环境不好,易出现浮头,鱼体冻伤,就很容易感染水霉病。
  3、秋冬季节以阴天为主,并有小雨,连续几天不见阳光,易发此病。
  4、一些底质较差,位置处于风口的鱼塘发病相对重些。
  水霉病还是以防为主,注意保持水环境良好,防止鱼受伤,一旦明显看到白色棉絮样菌丝,就比较麻烦。表现为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以致衰弱而死。
  三、水霉病的预防:
  1、除去池底过多淤泥,并用200㎎/L生石灰或20㎎/L漂白粉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平时注意消毒,在捕捞、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注意合理放养密度,尽量避免在水温15℃以下的条件下处理养殖鱼类,以免鱼体冻伤或擦伤。
  3、发病鱼池用0.04%食盐和0.04%小苏打(碳酸氢钠)合剂(1:1)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为400克/立方米,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合剂全池泼洒;
  4、病鱼用1 ppm 的5%的水杨酸或20ppm的聚维酮碘溶液制剂浸泡15-20分钟。
  四、水霉病治疗方法:
  1、发现鱼已感染水霉病每亩水面水深 1米 ,用菖蒲叶2.5~5公斤、食盐0.5~1公斤,加入人尿2~5公斤混合均匀加水稀释全池泼洒。
  2、每亩水面用辣蓼草3公斤、乌蔹莓0.6公斤、枫杨叶2公斤,混合煎汁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连用2-3次。
  3、用亚甲基蓝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的亚甲基蓝浓度达到2ppm,3-4天后再泼一次。
  4、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3:03

防治方法:鱼类入池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入池前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泡鱼种8~10分钟。避免在水温15℃以下的条件下处理养殖鱼类,以免鱼体冻伤或擦伤。若发现鱼类已感染水霉病,可以全池泼洒小苏打与二溴海因合剂,但要注意病鱼的体质和水质变化,以防发生生产事故。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
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
有时因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溃烂处侵入,吸取皮肤里的营养成分,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逐步长出棉毛状的菌丝。
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结黏附,使皮肤溃烂、组织坏死,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病鱼因体力衰竭而死亡。
此病一般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环境,在早春、晚冬最容易流行。
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各种养殖鱼类从鱼卵到成鱼均容易被感染。
密养越冬池中的鱼类、春季清瘦水体的鱼类或处于饥饿状态下的鱼类最易患水霉病。
春季投放鱼种时,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引起水霉病的暴发。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