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7:1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15
有关汉字简化的诸多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简化汉字是对文化的极大之破坏。
1、汉字简化后,不利于对中国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继承,推广汉字简化之后,很多现代中国人无法再直接阅读古代的典籍。即使把古书以简化字重印,亦往往会出现歧义,使读者误解。
2、不利于中国*、、港澳等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日本等外国使用的汉字也进一步脱节,做*为的“书不同文”。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主要是考量到*地区在世界的地位日渐重要,故随之采用简体,所谓大势所趋,追究其根源,仍是来自中国*的*力。
3、简化字违反了六书造字原则,但又不是另行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统,大大削弱了汉字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许多汉字失去表义的结构,使学习汉文的过程中失去以表义结构推测字义的学习途径。现行简化字的推类系统混乱,常有例外的或类推不一致情况,而且什么字依从类推、什么字不依从的随机性很高。结果使汉字系统更繁杂,增加学习者的负担。
4、汉字的发展并非只是简化。像“又、有、右、手、佑、佑”等字,甲骨文都只写作“又”,可见繁化的过程亦一直在汉字中进行,并且在汉字发展中占了不少比重。这主要是为了辨义的实际需要,自然而然发展而成的,并非用*力去强行改造。而自楷书大致定型至今,时间已接近两千年。把“简化”说成是汉字的主要发展途径,是粗疏和太“想当然”的。
5、从书法美观的角度出发,很多简化字的设计不够严谨,同时对于篆书、隶书等书体,简化之后失去原先书体的特殊美感。
6、一字多义,简化后产生的许多类似字形,以及缺乏音义结构等,都造成阅读上辨识的困难。
7、很多媒体如报纸、网站等*同时设立繁体和简体两种不同的版本和/或相关的繁简转换工具,花费了不少人力和物力。
8、在电脑处理汉字中,不论繁体还是简体,输入速度均相若。并不见得简体字较有效率。但简化字一字兼代数字的设计,增加了用电脑转换时的难度,使转换结果不太理想。
9、简化字与扫除文盲没有直接关系,在、等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文盲人口比例远远低于中国内地,可见扫盲工作重点在教育的资源投放及教育*上,而非简化字。
10、以形声方法创制出来的简体字,未必能兼照各种方言或古音,使部分地区的人难以理解这些简化字。如“舰”字以“监”作声旁,兼顾古音系统和各地许多方言,简化字写作“舰”,以“见”作声旁,只照顾了普通话,切断了声旁与方言和古音的关系。研究古音或方言的谐声系统时,简化汉字往往不可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15
一、简化符合汉字历史发展的规律
汉字字形演变的总趋势是简化,这个结论是以汉字发展史上的无数事实为依据的。汉字形体从甲骨文、金文发展到小篆,是一个简化的过程,小篆又简化成隶书,隶书又简化成楷书。这不断简化的过程反映了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汉字的简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字的结构和写法上。结构上归并或省减某些成分,写法上图画性消失,符号性增强,笔形也由绘画式的线条变成由点和直线构成的笔画。汉字的简化趋势在同一字体内也表现出来。早在甲骨文、金文里,就有许多简体与繁体同时通行的现象,最后常常是繁体被逐渐淘汰,简体则流传下来。楷书的简化更为突出,在通行的两千年内,字形不断简化。今天的汉字简化工作是对这种简化趋势进行因势利导的推动,是完全符合汉字形体演变的客观规律的。当然,汉字字体也有繁化的现象。有时为了区别同音异义字而添加形旁,使形体结构趋于繁化。但是繁化毕竟不是字形演变的主流,这已经被大量的文字资料所证明。
二、简化符合汉字现代化的方向
汉字现代化就是要寻求提高汉字应用效率的途径,而简化汉字正是为了使汉字成为一套比较好学便用的书写工具,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简化字跟繁体字相比,它的显著优点是:笔画少,结构简,字形清晰,分辨明快,比繁体字好学便用。推行简化字对于扫除文盲、普及教育、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都有好处。当代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更证明了简化汉字是完全符合现代化方向的。因此,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既是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也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简化符合今天汉字使用的趋势
从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开始,简化字在祖国内地广泛推行,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特别受到初学文化的儿童和*的欢迎。40多年来,简化字作为国家法定的现行通用文字的重要部分得到全面普及,而且已成为联合国使用中文的规范。
简化字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程度不同地在使用着。知识界对简化字采取了“繁简由之”的态度。不仅民间已大量使用简化字,*和文化界也曾多次公开讨论汉字简化问题。教育部颁布的作为手写行书标准的《标准行书范本》中,也已大量采用了简化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在华文教学中早已学用我国公布的简化字。其他许多国家在汉语教学中也都学用简化字。可见,使用简化字已是大势所趋,恢复繁体字的路是行不通的。
综上所述,汉字简化既符合汉字历史发展的规律,也符合汉字现代化的方向,更符合今天汉字使用的趋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16
2014-09-28 回答
有关汉字简化的诸多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简化汉字是对文化的极大之破坏。
1、汉字简化后,不利于对中国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继承,推广汉字简化之后,很多现代中国人无法再直接阅读古代的典籍。即使把古书以简化字重印,亦往往会出现歧义,使读者误解。
2、不利于中国*、、港澳等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日本等外国使用的汉字也进一步脱节,做*为的“书不同文”。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主要是考量到*地区在世界的地位日渐重要,故随之采用简体,所谓大势所趋,追究其根源,仍是来自中国*的*力。
3、简化字违反了六书造字原则,但又不是另行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统,大大削弱了汉字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许多汉字失去表义的结构,使学习汉文的过程中失去以表义结构推测字义的学习途径。现行简化字的推类系统混乱,常有例外的或类推不一致情况,而且什么字依从类推、什么字不依从的随机性很高。结果使汉字系统更繁杂,增加学习者的负担。
4、汉字的发展并非只是简化。像“又、有、右、手、佑、佑”等字,甲骨文都只写作“又”,可见繁化的过程亦一直在汉字中进行,并且在汉字发展中占了不少比重。这主要是为了辨义的实际需要,自然而然发展而成的,并非用*力去强行改造。而自楷书大致定型至今,时间已接近两千年。把“简化”说成是汉字的主要发展途径,是粗疏和太“想当然”的。
5、从书法美观的角度出发,很多简化字的设计不够严谨,同时对于篆书、隶书等书体,简化之后失去原先书体的特殊美感。
6、一字多义,简化后产生的许多类似字形,以及缺乏音义结构等,都造成阅读上辨识的困难。
7、很多媒体如报纸、网站等*同时设立繁体和简体两种不同的版本和/或相关的繁简转换工具,花费了不少人力和物力。
8、在电脑处理汉字中,不论繁体还是简体,输入速度均相若。并不见得简体字较有效率。但简化字一字兼代数字的设计,增加了用电脑转换时的难度,使转换结果不太理想。
9、简化字与扫除文盲没有直接关系,在、等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文盲人口比例远远低于中国内地,可见扫盲工作重点在教育的资源投放及教育*上,而非简化字。
10、以形声方法创制出来的简体字,未必能兼照各种方言或古音,使部分地区的人难以理解这些简化字。如“舰”字以“监”作声旁,兼顾古音系统和各地许多方言,简化字写作“舰”,以“见”作声旁,只照顾了普通话,切断了声旁与方言和古音的关系。研究古音或方言的谐声系统时,简化汉字往往不可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16
古代的汉字属于表意性文字,字形结构的标音表义倾向,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日益复杂起来,或者是因为一个字从单义变成了多义,因此,出于字形上分化区别意义的需要,往往也在原有的汉字上增添成分。例如“云”,本来就是表示云彩的象形字,后来表示说话的“云”(如人云亦云)也用这个字表示,为了区别字义,于是人们在原字基础上增加偏旁“雨”,构成形声字“云”表示云彩意义,原字“云”表示说话的意义,如“古人云”。又如“益”,本字就是表示水在器皿上,表示溢出,会意字,后来表示又产生了更加这样的意义,例如“精益求精、老当益壮”,所以本义就另外创造一个“溢”来表示,这样汉字的结构就复杂起来了。有些字结构上叠床架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难。
俗话说物极必反,汉字结构繁化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其不便使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了,于是人们又在使用过程中开始简写汉字,省改笔画,形成了一大批的简化字。实际上,汉字简化是伴随着汉字发展始终的,从复杂到简单,这也是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从金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再从隶书到草书、楷书,汉字每一阶段的发展变化,都伴随着笔画结构的简化。我们今天使用的简化字,大部分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例如“云、采、电、面、众、”等都有数千年的历史,即使像《说文解字》这样规范小篆的字书,对于一些俗体字,即民间流行的简化字,也照样收录,比如“礼”字,公元1956年经*公布才取得正体地位,可以堂而皇之地使用,但实际上在东汉的《说文解字》中就已经收录了,它在非正体的位置上可以说苦苦挣扎了差不多两千年,终于迎来了最后胜利!今天出土的许多文物,如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敦煌变文集等都有许多简化字,至于宋元以来,各种写本中的简化字更是满目皆是,虽然没有得到*的承认,不能登入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非常盛行,与官方文书形成鲜明对照。
所以汉字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两种势力在相互斗争的:从便于区别字义看,汉字需要繁华,结构复杂些,笔画多些,这样多一些区别特征;从有利用人们日常学习使用看,汉字需要简化,笔画结构简单一些为好。在这两种势力的斗争中,简化取得了最后胜利,因为人们创造汉字是为了使用,当然必须顺应民心,适当简化,于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就产生了简化字,简化,是文字发展的必然,简化字,是汉字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今天不简,明天一定要简,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今天简化汉字,不过是顺应汉字历史发展的要求,把民间流行的简体字搜集起来加以整理而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方便人们大众使用汉字。当然,文字是具有社会性的,因此我们使用汉字,必须注意规范,个人不能随意简化,而要由*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17
汉字,从便于大众使用的立场上看,笔画繁多,难写难记,是不利于文化普及的,把它简化是理所当然的。人民大众是民族和国家的主体,不利于大众的事情,纵有一万个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所以,从当初简化汉字的宗旨上说,是无可非议的。从简化的方法上看,总体上而言也是好的。将一些草体中的简化字拿来取代繁体字,如“专”取代“专”;把一些通过语言环境(上下词的关连或上下语句的关连)可以区分字义的几个不同的同音字合并为用一个字,如把“汇”和“汇”合并为“汇”,虽然不适合文言文,却适合白话文。
当然,有的字简化得不合适,如用“厂”取代“厰”。(“厂”原来读“han 去声”-----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既不如原来的繁体美观又给“厂”增添了歧义。
当时把汉字简化只是作为加快扫盲速度的一个暂时过度措施,最终的目的是想改革汉字,用一种彻底的永远消除文盲的新汉字来取代原汉字。如果把简化汉字作为一种长期方针也是不行的。因为:一是汉字的简化是有一定限度的;二是在现有汉字的基础上无论怎样简化也不能解决目前面临的诸多难题。但从普及文化和提高书写速度的作用上看,简化汉字是起了积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