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4:28
共10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4 21:24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8:32
古人认为,爆竹发出的刺耳声音可以起到驱鬼、辟邪的作用。总之,放鞭炮不管是驱恶鬼,还是吓怪兽,都是为了图平安、求吉利。
如西汉时期的著名方士东方朔在他的《神异经》中就说:爆竹可惊恶鬼。另一种说法认为,爆竹之声可以把喜欢在三十晚上出来吃人的怪兽“年”给吓跑。
在古代,过春节的时候也放鞭炮,但那时候的鞭炮不是用火药制成的,而是把“竹子”放到火里烧,使其自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竹之声。
自唐代道教方士发明火药之后,鞭炮的出现,逐渐替代了烧竹子以吓鬼怪的传统。人们逐渐相信,鞭炮的声音更大、威力更强,效果就会更佳。
扩展资料
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含有硫磺、木炭粉、*钾,有的还含有氯酸钾。制作闪光雷、电光炮、烟花炮、彩色焰火时,还要加入镁粉、铁粉、铝粉、锑粉及无机盐。
当烟花爆竹点燃后,木炭粉、硫磺粉、金属粉末等在氧化剂的作用下,迅速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及金属氧化物的粉尘,同时产生大量光和热而引起鞭炮爆炸。
纸屑、烟尘及有害气体伴随着响声及火光,四处飞扬,使燃放现场硝烟弥漫,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等严重污染空气。这些气体对人的呼吸道及眼睛都有刺激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爆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9:50
各地的习俗不同,鞭炮的用途也不同,但大多都是为了庆祝。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以至大厦落成、商店开张等等,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以放鞭炮来庆祝。甚至在很多地方老人去世也会放鞭炮,但不是为了庆祝。
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当时没有火药和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部分鞭炮含有活泼金属如镁、铝等,存放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不可暴晒,不可放在潮湿的地方。
2.燃放必须远离加油站、井盖、电气设备、燃气设备、工厂等,以免发生危险。
3.燃放要注意适当距离,点燃后,普通鞭炮需要撤离5米远,威力稍大的需要撤离10米远。用手拿的除外。
4.点燃方法,鞭炮通常用香条点燃,很少用打火机、火柴点燃,使用明火应特别注意。同时要注意包装上的说明进行燃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鞭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21:24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神异经》上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挂熚,而山魈惊惮。”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
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用爆竹把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节日或喜庆日燃放,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扩展资料
爆竹的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
汉族和少数民族节庆娱乐都以放爆竹来庆祝,流行于全国各地。
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粮食入仓、考取功名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放烟花是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习俗了,孩子们不仅喜欢它美丽的姿态,还喜欢它的缤纷色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爆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23:16
古人放爆竹起源于先秦“爆祭”活动,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在西汉辞赋家东方朔撰写的《神异经》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烞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
这里所说的“山臊”是一种模样怕人的猴科灵长类动物,又名“山魈”,如今在非洲仍然常见。或许是山臊身上带有传染性极强的病毒,“犯之则令人寒热”,人接触山臊后即生病,所以古人视之如妖魔鬼怪,传说中怪兽“年”即是它的化身之一,故古人“爆竹”以驱之。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燃放爆竹的日子和理由很多,如下:
1、正月初一早上所燃放爆竹,叫“开门爆竹”,或“开门炮”。早期是为了驱恶避邪,《荆楚岁时记》所记南朝人燃放爆竹表现的就是这种诉求。后来则是为了“迎新”,表示“开门大吉”、“开门有喜”。但开门炮的燃放更有讲究,只放3响,不像今人噼里啪啦,乱放一通。
2、正月初五放的爆竹叫“开市爆竹”,又叫“烧利市”。正月初五是传说中的财神爷生日,在财神的生日开门做生意,喻意“新年发财”。在这一天,古人都会早早起来“接财神”。财神民间又叫“路头神”,所以接财神又叫“接路头”。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引了蔡云的一首竹枝词,这样描述了时人正月初五迎财神的情形:“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
3、民间信仰中的财神有多位,其中一名叫赵公明,人称“赵公元帅”,传说他双目失明,常骑着一只老虎为百姓送福送财。因眼睛不好使,听着响声走,故古人才早早起来,燃放爆竹吸引财神,谁家爆竹最响财神先到谁家,所以家家争着燃放。
4、古人还喜欢选择在初八开门,初八是新的一年里第一个“发日”,做生意的人当然最喜欢选择在这一天开市,把爆竹燃放得响声大大的,寓意“大发财”。
过年燃放爆竹,古人特别讲究“一响到底”,中间不能熄火或哑声,否则不是好兆头,新的一年里会遇“厄运”。因为这个讲究,古人对爆竹的质量很看重,不燃放“断头爆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鞭炮发展史:起源于先秦“爆祭”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爆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1:24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神异经》上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挂熚,而山魈惊惮。”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
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用爆竹把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
隋代杜公瞻注解上述引文时说:“俗人以为爆竹燃草起于庭燎。”就是说,民众认为春节点火习俗和爆竹都是起源于古代的庭燎礼仪。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庭燎是烧柴,而南方多竹,如果用竹子代替柴,一定会爆响。宋代袁文《瓮牖闲评》卷三云:“岁旦燎竹于庭。所谓燎竹者,爆竹也”。
袁文的说法证实了杜公瞻的记载。旺火加巨响驱鬼在当时人看来比原来的庭燎效果好得多。于是,放爆竹驱鬼怪的习俗受到人们广泛热爱。
扩展资料:
年兽,是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恶魔。从先秦至清,历代神话、志怪、传奇、逸事笔记,如《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均无记载。有三种可能:
1、年兽只是近现代人结合春节爆竹驱邪等风俗杜撰传说,以讹传讹。
2、年兽为某地乡土传说,现代人妙笔生花,经网络传播而广为流传。
3、确有典籍记载,只是目前还未找到。
相传古时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兽就会进攻村子,凡被年兽占领的村子都遭受到残酷的大*,头上的犄角就是*武器。*结束后,年兽会吃掉所有人的头颅。
为了防止有人诈死或侥幸逃脱,年兽假装离开村子后折回来*幸存者,甚至让村子发生剧烈的晃动。就连婴儿、孩童都难以幸免。人们利用年兽的两大弱点,放爆竹(会吓走年兽),贴春联,以驱赶年兽的进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爆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3:48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节日或喜庆日燃放,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常识民俗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6:30
是用来驱逐瘟神疫鬼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9:28
驱逐温疫鬼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2:42
为了驱赶年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