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8:5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7:50
古代经济*:
①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②战国:秦国商鞅重农抑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劝课农桑、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④三国:曹魏,重视兴修水利;
⑤隋朝:隋文帝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⑥唐初: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
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玄宗,大力发展生产
⑦北宋: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南宋*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
⑧元朝: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大运河。
⑨明朝:从国外引进农作物推广种植。
⑩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压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各朝代简单列述了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7:51
中国经济*的制定和实施要保持连续性,左右摇摆的经济*必然会给经济运行带来损失;
经济*的制定和实施还要有一定的“弹性”,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必须对经济*作相应的调整。经济*正确与否,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正确的经济*可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经济*则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破坏。国家或政党制定的经济*主要有:
1、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制定产业*,以控制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
2、制定财政*、货币*、财政与信贷综合平衡*,调节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社会财力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控制货币发行,制止通货膨胀;
3、制定收入分配*,引导消费需求的方向,改善消费的结构,从而使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防止通货膨胀的产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7:51
1、*自身的*——简政放权
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是本届*开门办的第一件大事。到今年九月我国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李克强总理已经兑现了“本届*下决心要削减三分之一以上行政审批事项”的承诺。
转变*职能是当前形势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举措,而简政放权则是改变*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通过简政放权,放开市场“看不见的手”,用好*“看得见的手”。让“放”和“管”有效结合起来,形成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2、开公司不再难——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批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方案》指出,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
具体内容包括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简化住所登记条件、稳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试点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
3、二元户籍制终结——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为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落户*上,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4、让市场来定价——推进价格改革
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不进行不当干预。首当其冲被纳入改革范畴的,是天然气价格改革、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以及生产性中介服务价格等。
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决定实施普遍性降费,进一步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负添力;确定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措施,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
5、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是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这是*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指导意见》提出了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发展导向,明确了*创造良好环境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十一条重点发展任务和六大措施,并对各部委分工做出了具体部署。
6、货币*
宽松的财政*: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7:52
宏观经济* 主要是国家对社会的保障,其目的是控制个各行各业的稳健增长,最重要的目的是让非公有制的经济改革能为实体经济起到“加速,平衡”的作用。PS:还有一项最为壮举的改革就是中国即将准备着一场漫长而又没有依据的经济改革,这也是使我最为不明白的宏观经济*的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7:53
在2006“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题发言 “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调”
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以及为此而进行*改革和制度建设,是中国当前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调。这次论坛的主题——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对于中国是有重要意义的。
中国20多年来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这是公认的。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多地注意到,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中,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矛盾:
第一,资源和环境制约。一方面,现在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比过去雄厚得多,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量,交通运输能力的增长,是过去所不能想象的;另一方面,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张,能源、水、土地和其他重要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强烈。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面临的挑战。
第二,发展不平衡。一方面,纵向比较,全国各地区经济都有很大发展,城乡收入都有明显增长;另一方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明显扩大。能否实现协调发展,是中国面临的挑战。
第三,社会发展滞后。一方面,就业持续扩大,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人均寿命在延长,各项社会事业在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教育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失业率甚至在上升。能否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是中国面临的挑战。
第四,社会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中保持着社会稳定,这是继续推进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社会阶层分化,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有许多深刻而复杂的矛盾。能否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继续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推进现代化建设,也是中国面临的挑战。
中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有一些和认识上的片面性、具体*的偏差、实际工作措施不够有力有关。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是在经济*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在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与之俱来的,带有中国发展阶段的明显特征。如果说,在前几年,人们对于中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感受还不那么深切,那么,现在人们对于这一点的认识就深刻得多了。在中国这样的发展阶段,放在任何国家,都是矛盾比较尖锐的时期。中国是有十多亿人口、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这种涉及广泛领域的根本性社会变革,必然是矛盾重重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是“成长中的烦恼”。
为了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提出两个大的战略思想: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发展理念的进步,也标志着*调整的方向。不是说,过去完全没有注意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而是说,现在确实到了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了。最近几年,已经采取了若干重大的*措施。日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年),集中体现了这种*导向。
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导向,将会显示出以下五种趋势:
第一,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未来5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年均7.5%,明显低于过去5年实际达到的年均9.5%的速度;同时要求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扭转过去5年能耗大幅攀升的局面。这是对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的预期,也表明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导向。中国将长期面临经济增长同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大规模开展,正是资源消耗高峰阶段,矛盾更为突出。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已经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确定为基本国策,在这方面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包括推动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立法和*,以及进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全民教育。这些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
第二,更加注重支持落后地区和农村的发展。要继续发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方面的优势,发挥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带动农村发展和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在西部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方面采取的*措施开始见到成效,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的规划和*正在制定中。2000年以来,东、中、西部差距扩大的速度有所减缓,原因是经济落后地区国家投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加大。国家确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采取了全部免除农业税,并且把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的重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医疗和社会救助的投入在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也要逐步转向农村。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距短期内还难以缩小,新农村建设更是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但实行注重支持落后地区和农村的*,将有助于抑制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在发展不平衡中形成比较协调的发展格局。
第三,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也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一点不能动摇。但是,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会自动地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过去5年,经济增长指标都达到甚至远远超过规划的预期,而环境保护和其他一些社会发展指标却没有达到规划的要求,在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方面甚至没有提出数量化的要求。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是目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重要原因。注重社会发展,首先是注重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包括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以及义务教育。“十一五”规划把经济增长指标从过去的约束性改成了预期性,而在社会发展方面规定了带约束性的指标,反映了更加关注民生、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导向。因为在争取经济快速增长和解决社会问题之间存在许多两难选择,真正落实新的*并不容易。
第四,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社会各阶层人民都能享受到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注重社会公平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基本方针是: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堵塞灰色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帮助低收入阶层,在这几个方面都有不小的*空间。现在面临着极其复杂的*环境:有市场经济*不健全带来的问题,也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问题;有计划经济*弊端没有消除带来的问题,也有计划经济条件下取得的积极社会成果在*转轨过程中流失所产生的问题。加之由计划经济*下的平均主义分配走向市场经济*下的差距扩大,公众对不公平问题特别敏感,更增加了*选择和把握的难度。
社会公平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不是抽象的和超历史的,每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只能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任务。把市场经济在提高效率方面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追求公平的本质属性有机结合起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也许永远达不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但不断努力可以趋近这个目标。现在,经济*和调节机制在完善,国家经济实力壮大增强了帮助低收入者的力量,工作做得好,很多问题可以比过去解决得更好。
第五,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保障,是下一步改革的着力点。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正确的选择。深化改革和解决社会问题要在这个大方向下进行。要继续推进*职能转变,改善对经济的管理,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经济*,加强公共服务,健全公共财政,并且完善相关的制度。过去的不足之处,是对*转轨中*特别需要加强公共服务重视不够,公共财政投入和实际工作安排相对薄弱,这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社会管理*改革要疏通社会流动渠道,推动社会有序变动,既增强社会活力,又维护社会安定。企业改革要建立对企业各阶层都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治理结构,并且提倡企业的社会责任。各类所有制企业都应该实现“劳资两利”,*要实行“劳资两利”的*,建立“劳动者——投资者——*”三方协调机制。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发展理念和*目标,也是不断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目前讲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用21世纪头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在刚刚过去5年。即使在2020年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也还要继续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道路。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在所取得的进展还是很初步的。我们不可能在一个早晨把所有事情办好,但是,认真按照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要求去做,可以克服困难,减少风险,比较顺利地走向现代化。
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在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中谋求自身的发展,经济贸易交往中的摩擦和争端,可以在WTO(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通过平等协商和谈判得到解决。中国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中国,将会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是全世界*对中国这种新的发展理念与*普遍持欢迎态度的原因。我相信,这次论坛会对中国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提出有益的建议,也会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