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3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8: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扩展资料:
主流的民事主体判断标准认为,民事主体的本质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存在;二是国家法律的确认。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民事主体存在的决定性因素;国家以法律形式加以确认,也是其存在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商品交换中逐渐形成的平等的人格和地位,是产生民事主体的前提条件;而在商品交换和其他民事活动中,享有充分的财产自主权是民事主体成立的必要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8:23
1、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一层含义是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
2、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意思自治是现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3、公平原则
所谓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通过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公平正义是对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4、诚信原则
诚实守信是市场活动的基本准则,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则,它和公平原则一样,既是法律原则,又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
5、绿色原则
这是民法总则新确定的一项法律原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项原则既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理念,又体现了新的发展思想,有利于缓解我国不断增长的人口与资源生态的矛盾。
6、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个慨念构成的,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主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这项原则还有一种含义,凡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8:24
依据民法典第四条至第九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以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