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3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5:52
陕西人习惯把春节叫“过年”,乡村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人们“祭灶”送“灶王爷”,以求来年丰衣足食。过罢小年,就开始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豆腐,买蔬菜,准备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由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从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关中家家户户都要蒸好几笼白面馍馍,一直吃到正月十五以后。在年节前的几天时间里,乡镇的集市也格外热闹,人们从十里八村赶往那里,为一家老小添置新的衣帽鞋袜,买对联、年画、门神、爆竹,准备过年礼仪用的麻纸、白酒、灯烛,热闹的气氛浓得化都化不开。大年前两天要“扫舍”,房前屋后、里里外外都得打扫得干干净净,糊新窗纸,贴红窗花,门上、墙上、箱柜上还要贴上大大小小、色彩明艳的“福”字。年三十早晨,家家门上贴对联、贴门神,除夕夜则户户明灯高照,包饺子、放爆竹,全家人一起“守夜(岁)”辞旧迎新,欢声笑语,喜气洋洋。过年期间,人们相互送礼拜年走亲戚,孩子们收到压岁钱。按照关中的习俗,大年初一这天“串朋友”,初二至初五小辈给长辈拜年,初六至十五前,长辈给小辈“回节”,当舅舅的要在正月十五以前给外甥送灯笼。此外,为庆祝一年的五谷丰收、牛羊满圈,从初十起,各乡村开始组织锣鼓秧歌、演戏唱曲、舞狮子、耍旱船、踩高跷等娱乐活动,热闹劲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过大年”以后。正月十二开始的春节庙会也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凡去庙会的人都有所求,有所取,有所看,有所玩,有所乐,也是一项重要的节日内容。 说起“陕西八大怪”,人们都不陌生,头上戴着块黑色或白色手帕的老大娘、捧着大老碗聚在一起吃饭的汉子、吼得脸红脖子粗的秦腔迷、半边盖的房子和蹲在冬日暖阳下闲聊的人们,黄土地的儿女们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的独特方式,都融入这一幅幅逍遥自在的田园美景之中。春节也是农闲时节,如今在西安、咸阳、宝鸡等城市,正兴起“农家乐”的旅游热,将一切城里难觅的民俗乐趣打罗其中,交通便利,花费不多,却能让游人的年趣更增一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7:10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这就是过年的来历和时间啦 关中过年老习俗 【粘糖瓜】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过去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把又黏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如今别说祭灶,就连糖都吃得少了,更别提糖瓜,小孩子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粘糖瓜”在城里基本已经消失。 【扫房】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过去的童谣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讲,年前大扫除的重点,恐怕是擦玻璃。 【除夕守岁】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 现在人们守岁是假,找个聚会、娱乐的机会是真。 【吃饺子】 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饺的原名叫“角”。在年三十晚上吃饺子,一是取其谐音,“更岁交子”,辞旧迎新。二是取其吉形,因饺子酷似元宝,喻“招财进宝”。 如今想天天吃饺子也不难,但年三十的那顿还是不能省。因为包饺子是一项能将全家人聚齐的活动,图的是团圆和热闹,吃是次要的事。 【“福”字倒贴】 民间传说,朱元璋当年用“福”字做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马皇后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 这些年人们又特别钟爱起“福”字来,连新建小区的物业,也自觉地将“福”字请到业主们的门上。 【贴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对联,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将春联贴在楼房的门口,也别有情趣。 【拜年】 民间拜年形式多样,如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母家拜年,其他近亲则不限前后。 如今拜年的时间已经很灵活,只是“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祝词还保留至今。 【压岁钱】 每逢春节,长者往往要给晚辈们压岁钱,它预示着镇岁、祛病、避邪、祈福等,是长者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给压岁钱的习俗一直没断,只是如今的钱越给越多,恐怕对长辈成了负担,也难让小孩子懂得珍惜。 【放鞭炮】 关于鞭炮,原来是人们用来避邪、祛灾的。后来驱鬼的成分逐渐淡化。 很多城市放鞭炮已经解禁,人们可以在爆竹声声中辞旧迎新,祝愿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