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7:3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1:38
孩子经常丢三落四,做什么事都不用心,家长该如何管教呢?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到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的原因。
从主观原因来说,孩子自己本身并不想去记自己有啥。因为孩子觉得这些事妈妈记得稳妥多了,反正妈妈在,而且妈妈永远不会忘了。自己妈妈都记得,干嘛还要费劲记,反正丢了妈妈就给买新的。从客观原因来说,孩子很想去记,很怕被妈妈责怪。但孩子本身属于神经比较粗的类型,或者他本身对时间、方位、数量等这些概念的感觉比较差,或者他特别专注,不太能一心二用,都会*他“记事”的能力。
父母要学会偷懒,懂得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大包大揽。房间乱的时候,就提醒孩子该收拾整齐了;上课要回家准备各种材料,让孩子自己准备;要买什么,就给她钱让她自己去小卖铺买;要收集标本,她就带她去野外,看着她动手做;把作业本落在家里了,她坚决不送过去她,让她吸取教训等等这些都是在帮助孩子。
必要时一点小惩罚,承担后果。有时候,很简单的道理说多少次都没啥用,但偶尔让孩子受一点小小的惩罚,他反而能够记忆深刻。惩罚也不是非打即骂,而是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总之,育儿的过程就是:陪伴外加放手、爱外加管教。孩子的作业本没带,一天用不了,耽误交作业。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跟孩子说:“这就是做错事情,必须要承担的后果。以后你可要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不要再丢三落四了。”如果我们总是觉得孩子不行,而选择替孩子记住一切杂事,看上去是我们自己辛苦,本质上是剥夺孩子自己学习管理自己的能力和实践机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1:38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父母必须要弄明白孩子为什么会丢三落四,为什么做任何事都粗心大意。其实通过仔细观察他们的行为很容易就能得出答案,那就是缺乏规律的生活习惯以及做事的动力。家长没有从小去约束他哪些事必须做,哪些事情必须在什么时候做,所以孩子面对生活琐事时总会缺乏计划,因此大多数时候就只能依靠随行而为,等到他养成懒散随意的习惯以后父母再去强迫他做某件事,这时孩子就会因为缺乏的动力变得十分地粗心大意。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到底该如何改变呢?
制定计划的作用在于让孩子明确自己的任务:必须要在什么时间内完成什么事情,他只需要具体执行就可以了。大多数孩子之所以对父母的命令充耳不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根本不明白家长所表达的意思,比如大人叫孩子吃饭,这里吃饭其实就是一个复合命令,它包含坐在椅子上和拿起碗筷等多个动作。孩子因为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有时就会愣在原地,所以父母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必须要传达简单命令,比如直接让他坐在椅子上吃饭,这样他就能马上知道该干什么。只有明确任务并且监督孩子马上执行他才能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明确奖惩的目的是为了给予孩子动力去做某件事。因为年纪小他往往无法约束自己,这时大人如果一味地*迫他往往只会适得其反,考虑到孩子的思维一般都比较稚嫩单纯,所以父母完全可以通过运用奖惩方案去一步步地引导他做某件事。比如告知他如果按时做作业就带他去游乐园玩,赖床超过三次就要罚做家务等等。
父母从来都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因为两者从小就生活在一起,大人是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所以也就成了他早期唯一的模仿对象。当父母以身作则将每件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时,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对方的处事原则和生活习惯。所以父母要想引导孩子,最好做法应该是以自身为标准去为他树立榜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1:39
首先对于孩子这个行为,你不要总是去唠叨,并且总是去提醒他。让他因为这些事情受到一些教训,他就会自己记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1:39
我觉得如果孩子再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惩罚他,让他记住,这样做是不对的,让他以后改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1:40
我觉得家长可以惩罚他,当孩子知道做这样的事要付出代价的时候,他们就会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