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6:2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23:28
首先,了解一下产业*的定义。国家产业*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的总和。干预包括规划、引导、促进、调整、保护、扶持、*等方面的含义。产业*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熨平经济震荡;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
第二,我国产业*的内容。
1、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占中国面积的2/3,和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大部分地区人口较为稀少,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经济较为落后。这些情况的存在,是各种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造成的。如果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一个发展中国家,东西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出现某些地区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是不正常的,必然会出现西部拖东部后腿,最终导致发展严重滞后,影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全新的发展思路和总体规划。国家提出西部开发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经济结构调整、开发特色产业为关键,以依靠科技进步、培养人才为保障,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繁荣经济、使各族人民*为出发点,在总体规划下,循序渐进,遵循经济规律实施,避免一哄而起。对于西部大开发,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各种经济成份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从2001年至2010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鼓励非公经济发展。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利益,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协调。
3、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要努力做到: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4、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有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带来最佳效益的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趋向协调平衡的过程;产业结构高级化,又称为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化过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一般遵循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由低级到高级演进。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2011年第9号令,以下简称《目录(2011年本)》),并于201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目录规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优惠*,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及税收*等执行国家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行*规规定,依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
第二,我国产业*的特点。
1、规模化导向。中国产业*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重视支持大企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保护和扶持在位的大型企业。出现了行政力量主导、推动国企强强联合或以强带弱。21世纪以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实施重点产业部门大企业集团战略、提高中国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成为中国产业*的主要内容。实施这类*的理由往往是“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提高市场集中度,避免过度竞争”等。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和竞争*的不协调。
2、抑制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和防止过度竞争。进入21世纪以来,抑制部分产业产能过剩成为中国产业*的主要目标之一。2004年以来,抑制产能过剩一直是宏观*的重要内容。对被列入产能过剩行列的行业,原则上不再批准扩大产能的项目;对不符合产业*要求、不按规定程序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一律不得通过企业债、IPO等方式进行融资等。
3、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鉴于中国绝大部分产业的集中度很低,产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提高集中度。“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
4、鼓励技术进步和创新。中国的产业技术*既是产业*的组成部分,又是技术*的组成部分,几乎涉及所有产业,因此也可看作是整个国家的技术*,其重点随产业发展及环境变化而动态调整。虽然不同阶段的关注重点有所不同,但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创造有利于技术进步的环境、完善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法律法规体系,鼓励创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始终是中国产业技术*的主要内容。
5、多部门联合行动及综合性行政干预措施。中国产业*的实施手段以行政性直接干预措施为主,且这些行政性干预措施往往是综合性的,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有时与质量管理、投资管理、环保、国土、金融甚至公检法等部门采取联合行动。这种“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往往配以问责制,能较好调动多个相关部门,综合应用产业、金融、土地和环保*,因而确实能形成强大合力,对相关行业的产业结构、布局、市场格局乃至一些企业命运产生重大影响。
6、常常对微观经济进行直接行政干预。中国的产业*也强调利用市场机制,但计划经济的强大惯性、国家干预主义的影响、部门利益和寻租动机等,使其具有过于强烈直接干预市场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产业*几乎覆盖国民经济全部大类行业,针对单个行业的产业*数量显著增加,*内容更细化、*措施更具体;市场准入、项目审批、供地审批、贷款的行政核准、目录指导、强制性淘汰落后产能等行政性直接干预措施进一步被强化。如产业结构*或其实施细则依然会采用价格管制、强制命令等行政手段将资源配置到*指定优先发展的产业部门;产业组织*以行政手段为主,以“关停并转”等强制性行政措施作为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手段;产业技术*很具体地对特定技术、工艺进行选择性扶持等。广泛地直接干预市场、以*选择代替市场机制和*竞争,导致产业结构、重点企业、技术路线等有时并非由市场主体自身行为决定,而是*主导形成。
7、产业*体系的多层级性。中国产业*在体系上是多层级的,**及地方*均可制定、实施影响产业发展的相关*。产业*制定主体关系上的层级属性并不意味着产业*一定统一。产业*体系的多层级和产业*多主体的性质,使产业*的制定和实施,受到**、地方*和企业等多个行为主体的影响与制约,利益关系复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23:28
我国当前的产业*是:一是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是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继续做好存量*,淘汰落后生产力。 四是修改完善有关*,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五是培育大企业集团,发挥其在结构调整的主力军作用。 六是研究制定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