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科普作品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1:4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4 06:20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是一本由宁安宁著作,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38,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一):一分钟速读此书

1. 广泛焦虑症:害怕or担忧地等待

解决:允许失败,事件是自己理解认知的结果;黑暗的环境可以让人放松;用事实填补想象空白

2. 强迫症

3. 恐惧症:恐高,拼瘦,社交(寻找共同爱好)

4. 抑郁症:悲观消极,痛苦绝望

心因性(内心矛盾),精神性(幻想),隐匿性(身体症状体现)

解决:分散注意力,接受负面情绪,自我肯定和赞美

5. 躁郁症:情绪高涨,易爆易怒,思维跳跃,应乐观平和

6. 性偏好,性身份识别障碍:给孩子正确引导,健康的社交

7. 精神*,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逻辑混乱,自我保护机制消化精神创伤, 主人格引导平衡

8. 表演型,依赖型,偏执型,边缘型人格障碍(酸民):增强安全感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二):完全瞎搞,慎读!慎读!

我觉得比较不负责任的做法是没有明确告知读者本书的定位最多只是提个醒,而不是非常严谨的读物。每章前的量表也完全是在瞎搞,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够得上去医院看看的标准,问题在哪里?比如强迫观念,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但是不是达到强迫症这个范畴却需要经过严格的诊断,绝对不是书里这么写写的。我今天把一整套DSM放你面前,普通人也无法完成正确的诊断,而作者把一个 *** 量表放读者面前,就妄图起到提醒作用,实在不妥当。

另外,

心理医生不是治精神疾病的!

心理医生不是治精神疾病的!

心理医生不是治精神疾病的!

心理医生和精神病专科医生还是有挺大区别的,虽然心理医生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预防呀分类的工作,但是书中那些案例其实都不是心理医生可以去应对的。你见过导医台坐的*能给病人治病的么?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三):奇怪的精神病患者

以前有位心理学同学说,每个人都有精神病,我当时不以为然。看完了这本书,再想想自己,哇靠,我特么才发现自己也有强迫症和洁癖!

这本书写得比较通俗,介绍了心理学中常见的精神疾病以及一些心理问题。作者最后也提供了一些防范和治愈它们的武器。试一试,也许真的管用,心理疾病,真的需要自己去克服,也许一辈子都不能克服,不过要学会与心理疾病和谐相处。就像《美丽心灵》中的主人公一样,学会了与疾病相处,可能日子还是照常过,也还能正常出成就。

总的来说,这本书作为一本心理疾病的通俗读物,写的还是比较有趣的,可以一看。如果真的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自己搞不定的话,那就要看看心理医生或买几本学术著作,对症下药。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四):我们人人都有病

“在如今这个时代,要是没个什么怪癖或者没个什么心理问题都不好意思出来混!”这话觉得熟悉吗?呵呵,貌似是孟非说的吧。当时我觉得这话有些夸张了,而当我读到这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时候,不由得就想起孟非的这句话。这本书的作者是宁安宁,副标题是:心理疾病漫谈。

作者意图告诉我们两件事。第一,人人都有“精神病”,不过这个“精神病”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心理障碍。毕竟社会生活压力这么大,人人都有点儿不正常也很正常。第二,有“病”没关系,对照书本找到自己的“病”情,尝试治愈自己,或者遵从作者的建议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其实,由于生活压力或者感情因素,谁不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上有点儿情绪问题呢?这些问题可小可大。能够很好地进行疏导和处理就没什么问题,不过有些人处理情绪问题的方式不对或者没能很好地处理,有那么一点点心理问题,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还是建议已经发现自己有处理不了的情绪问题的朋友赶快向外界求助,别自己硬扛着了。从另一方面来说,“精神病”也未必就都不好,只要不过分,有些时候它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本身的一些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我早就意识到了,不过它并不怎么影响我的生活,有的它自己好了,还有的,是读了这本书才意识到的。

强迫症

大学时代我就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问题了,我出门的时候,特别是上学的路上,总是要一遍遍地摸我的包,确认我带笔了才会安心。这样的情况发生的机制我说不清,按说哈,大概可能有那么一次我没有带笔,而恰恰出现了需要用笔的重要事件。但我自己回想自己的大学生涯甚至整个学生生涯,似乎并没有出过这样的状况,所以它来得有些莫名其妙。可是,这样的强迫症对我来说并没有造成什么问题或者困扰啊!所以,我打算不去理会它。后来,它依旧存在,所以我在办公室和家里都放了不少笔(话说学生总是会整盒地给我送中性笔,我也真的不缺笔),还是觉得不放心?那么,就在车里放一支笔呗!还不行?反正我每天都随身携带手帐,所以手帐里一定会夹一支笔的。甚至有的时候,讲课时也会顺手抓一支笔。反正,我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而放在车里的笔,前些天还真的派上了用场——老公倒车的时候蹭到了另一辆车,当时忙着办事,所以写了个纸条,留下自己的电话给对方。嗯,我预备的笔还是有用的嘛!

不过有的时候,莫名而来的强迫症也的确会让我有些为难。有那么一阵子,我走楼梯(都是在下楼梯的时候)走着走着会突然停下来,因为有种感觉,下一步走下去有可能会摔跤。后来,一度严重到下楼会有些吃力,为了保证上课不迟到,我一般会提前四五分钟从办公室去教室,在楼梯上小心翼翼地慢慢走。有那么一次,要去办什么事,同行的男同事没耐心等我墨迹,连拖带拽地把我拽下楼。这个,的确有点影响我的生活了。我当时也问过学校的心理老师,我这样的状况怎么办呢?心理老师说,这个她也没什么办法。也许某一天我真的在楼梯上摔一跤,过后就好了;或者,某一天它自己就好了。我是后者。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后来当我再意识到的时候,我早已经能够顺利地下楼梯了。

面对着我囤了一箱子的面膜,我希望自己能有敷面膜强迫症,每天好好地护肤:)

抑郁症

中学阶段有过那么一阵,白天上课不想听,晚上回家不想写作业(看到这里有多少学生会对号入座?)。每天下午回家就开始睡觉,一直到吃完饭,才会在家长的催促下勉强开始写作业。不愿意看电视,不愿意看小说,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感觉整个世界都很灰暗。经常幻听,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大市场里,周围人声嘈杂,四面八方有各种音色的声音在喊我的名字。不过庆幸的是,我们那会儿学校没把我们*得那么紧,我不写作业甚至考试交过白卷,名次从年级前六十狂掉到班级倒数,老师并没有找我谈话也没有让我叫过家长。大概半个学期吧,我才缓过来。当时,甚至后来,我都没有觉得自己在那个阶段有什么不对,现在对照这本书来看,才知道这也是抑郁症。

为啥说“也”呢?因为这样的抑郁我是没有觉察的,但是产后抑郁我是有明确觉察的。

产后抑郁这事儿,说起来已经不稀罕了,现在有几个妈妈能够顺利度过产褥期,完全没有一丁点儿抑郁的?孩子爸是最指望不上的,我最需要他帮忙的时候,他不是在上班就是睡得鼾声震天,踹都踹不醒。还要看着婆婆的脸色,每次孩子一哭婆婆就尖声问怎么了,可有的时候孩子就是想哭几声呗,但婆婆总是指责我不给孩子喂奶,把孩子饿着了。加上刀口恢复不好,又整天圈在家里,不让看电视不让玩手机,就守着个孩子,感觉自己跟坐牢差不多,不抑郁才怪呢!于是,孩子哭我也哭,孩子不哭了我还哭。后来不哭了,就一直哼唱一些很悲伤的歌。这样的情况直到我休完产假上了一段时间班,不药而愈。所以想提醒所有的新手妈妈,别把孩子看得太重,先照顾好自己,从身体到心情。

顺便说一句,个人感觉,针对抑郁症,森田疗法是最没有效果的。

偏执型人格障碍

咳咳~经过书中的测试,有这个倾向。不过我从来都是一个刻板固执的人,所以有点儿偏执倾向也不奇怪。希望我的偏执能够帮我达成每日千字文的目标。嗯,暂时定个100天吧,完成的话给自己一个据说手感很好的青轴机械键盘做奖励。

再说说性偏好障碍

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

想说这个不是我有什么这方面的问题,而是现如今媒体时不时地会报导一些这样的消息。于是发现,怎么有那么多的露阴癖、摩擦癖、恋童癖呢?这样的人防不甚防,也许是个道貌岸然的路过大叔,也许是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公交乘客,也许是“校长”。一来,从心理机制来看,这样的人也是有某些心理需求长期没有得到满足而衍生出这样病态的行为;二来,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们要是不幸遇见了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敢地向老师或者家长表达并求助。前些时候不是有个公交车“咸猪手”被几个女学生画像报警并被抓住的吗,但肯站出来指认的只是个别几个女生。大多数人都选择沉默,而这样的沉默会导致有更多的人受到伤害,更加助长坏人的嚣张气焰。所以一定要求助!一定要求助!!一定要求助!!!

你有心理问题是你自己的事,但是,这个社会不会容忍和允许你利用自己的心理问题去伤害别人,伤害孩子!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五):《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重新塑造你的心灵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之前看过,不过我看到的是高铭写的那个版本,高铭那版是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录另外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人等),独特的视角,让人了解疯子或者天才的内心世界。

而这一版本是宁安宁写的,描述都是我们生活所见的心理状况。首先问大家一句话,你有“病”吗。恐怕很多人都会破口大骂:“你才有病”。别急,这里说的病是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障碍,如强迫症,表演人格等等。

我们来一一去认识这些生活中的心理障碍。泛虑症,世界上就没有让你省心的东西,这就是这个症状的普遍心态,你是否总担心未来的事,是不是很容易受到惊吓,你是否总是容易出汗,口干舌燥等等状况如果这些你都有,那你可能就有点泛虑症了。

泛虑症其实就是过度焦虑症,其实现在“ *** 丝”这个词就能反映很多人的焦虑心理。这背后往往反映着几个词,小人物,失败感,很难改变现状。作为“ *** 丝”到底在焦虑啥,他们幻想却缺少努力方向,渴望,却一直不去行动,自尊,但更多的是自卑。

*** 丝心态

那怎么去更好的解决泛虑症呢?首先,你要接受自己失败,其实焦虑很多时候都来自“必须”两个字,我必须完成这个项目,我必须拿下这个客户,等等,时尚没有绝对的必须。其次,能接受别人不同的态度,他们的态度只代表他们,你是为自己而活得。

强迫症,做啥都停不下来。曾有位女性朋友,每次我们聚会什么的都要化妆,基本都是需要一两个小时等她,她说她不化妆绝不出门,各种护肤品,面膜什么的基本上每个月收入全花上面了。

化妆

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当手机“叮”的一声,不管当时你在干什么都会拿出来看一眼。每天跟手机寸步不离。你对手机的强迫症关注,源于害怕错过重要的消息,其实多数情况下没人找你。

怎么改善强迫症呢?两种方法。第一种打地鼠法,先确认好哪些是强迫思维,放松自己,闭上眼睛,出现强迫思维时,像打地鼠一样,啪地打回去,手上可以拿个笔敲一下桌子,让声音提醒自己。

手机癌

第二种方法,让子弹飞一会儿。比如强迫去检查上锁了没,先别急,缓一下,先确定自己的行为属于强迫行为,告诉自己我不想这样做,强迫症在捣乱,然后找些感兴趣的事情,如听音乐,坚持10分钟,一次次跟强迫症斗争。

社交恐惧症。你是不是因为在别人面前害羞,而不开口说话,你在不熟的人面前容易紧张。现代生活中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社交恐惧症。很多御宅族,洞穴族社交恐惧症更严重。

怎么改善这个问题呢?可以去找陌生人搭讪,老人,小孩都可以,他们是陌生人,就算你表现的不好,也不用在意。多参加聚会,主动打开心结,挑战自己的不适应,记住,你没有那么重要,没人会注意你是否丢人。

抑郁症。让我一个人哭泣吧。心情不好不等于抑郁症。常见的抑郁症有心因性抑郁,这类病人主要是受到强烈精神打击,如亲人离世等等。还有精神性抑郁,这种病人常常会伴有幻觉和妄念。还有隐藏的抑郁,情绪转化到身体上,表现为突然性发病。

怎么应对抑郁症呢?多锻炼,跑步散步都行,保持正常的工作学习,可以把你的思绪记录下来。还有顺其自然,学会接受你的难过,你的委屈,该干嘛就干嘛去,不要太把注意力放在情绪上。

狂躁症。暴躁易怒。回忆自己最近一周,你是否被认为攻击性强,容易伤害别人,你是否做事不顾后果,你是否很容易被激怒,你是否自我感觉良好等等问题。如果都是的话,你就有轻微的狂躁症了。

有些很特别的例子。毕业狂躁症。毕业后焦躁迷茫信奉享乐主义,没定性,怕挫折。还有离婚狂躁症,离婚后,陷入自我狂乱。

怎么解决这类问题?对于这类症状,最重要学会控制情绪,先分析自己的性格,在要发火的时候,默念10个数字,等念完了,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集中自己注意力,他们的思想总是乱飞,可以用冥想来加深自我认识。

表演型人格障碍。人生就是一场戏,唯我入戏最彻底。你是否热衷于成为关注的焦点。你是否不喜欢孤单一点。你是否容易感情用事,你是否日常生活中语言夸张,你是否极易受到他人暗示。表演型人格如表面意思,他们的行为像进行演出一样,显得浮夸造作不自然。

生活中很多嗲嗲女,除了声音嗲,表情也嗲。喜欢发*照片,但是她们经常脾气也大。她们往往就是表演型人格,对他们生活就是一场表演,她们内心既渴望被关在,还有深深的自卑。

怎么应对这种障碍?需要家人或者朋友描述对自己的看法,比较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两者相比较。可以把自己的行为录起来,自己再去看的时候,可以去改进,最重要的是心智成熟起来。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六):框架

一 泛虑症:担忧的等待和害怕性期待

二 强迫症 1强迫思维:强迫观念 、强迫情绪、强迫意向 2强迫行为

三 单一恐惧症

四 社交恐惧症:情景演示-社交练习-参与活动-挑战不适-有效沟通

五 抑郁症:抑郁性木僵、心因性抑郁、精神病性抑郁、隐匿性抑郁症、非典型抑郁

六 躁狂症:情绪高涨、暴躁易怒

七 性偏好障碍:窥阴癖、露阴癖、摩擦癖、恋物癖、恋童癖、 *** 待症

八 性身份识别障碍:易性癖、双重角色异装症

九 精神*症:逻辑混乱、幻想、妄想

十 人格*

十一 表演型人格障碍:戏剧化、幼稚化

十二 偏执型人格障碍:狂妄的自信、不切实际

十三 依赖型人格障碍

十四 边缘型人格障碍:利他型自杀、自我型自杀、失调型自杀、宿命型自杀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七):更像是PPT,并没有什么惊喜

花了约1.5小时翻阅了书,做了思维导图。感觉本书真的只是泛泛而谈,整个排篇布局就是ppt的感觉,有种老师上课对着电脑讲ppt的感觉…可以随意看看吧,不推荐。

思维导图-简略版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八):泛泛之谈

本书所列的部分情况,没有切实可操作的解决方法

提到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法,缺少科学数据支撑,操作细节,讲的太纯理论

这种书,作为心理学的科普还可以,不具备可操作性。

你懂原理了,不代表你懂改变的方法

这需要强大的个人管理能力,如行为管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等,

可以理解别人身上的一些现象,有助于人际交往,但不是让你做救世主,去改变每个人

当你发现某些心态、某些行为,对生活产生影响,说明能认清自我,找到症结、分析成因,加上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强大的个人管理可以改正不良心态和行为,远离心里不健康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九):心理疾病离我们并不远

看的一开始以为是高铭的那本,后来发现并不是,一度看不下去,但不得不说读完后对很多心理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充斥着很多的案例来说明各种疾病,从泛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不得不说也算是足够全面了,总体而言每种病症都从形成原因到治疗方法来举例,也算是心理疾病入门一本算不错的书了,如果有兴趣还是值得一看。

对于我而言,感触更多的是大部分的心理疾病都是因为童年经历,这不禁让初为人母的我感到教育和养育一个孩子的责任重大,从童年的性教育启蒙到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让我深知自己需要改进和学习太多太多,不求宝宝有多大的成就,只愿他健康快乐自由的成长,感谢我的宝宝赐予我人生中如此重要的角色!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读后感(十):我一拍大腿,哎呀,还真是这么回事!

简评《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心理疾病漫谈》

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心理疾病群体的数量日渐增大。“心理疾病”的概念已经越来越被大众熟悉,不那么面目狰狞可怕了,也不再像洪水猛兽般的让人讳疾忌医了。但是,深入细致的认识、了解常见的心理疾病,并作出初步的矫正和预防,对不少人而言还是有难度的。宁安宁的《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心理疾病漫谈》,兼具了“圈内人的专业性”和“圈外人的普适性”,像桥梁纽带一样,用幽默风趣的文风,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十余种常见心理疾病的表现、内因、初步应对等。

作者从“精神病自测、问题、案例、现象、解答、生存法则”6个方面,对每种心理疾病来了个大起底。“微信小红点头像和强迫症有什么联系?”“心情不好等同于抑郁症吗?”你遇到过隐藏的躁狂症吗?别急,作者带你认识这些越来越常见的心理疾病,并一一进行甄别分析。比如对最著名的抑郁症,在“问题”方面,居然还分“心因性抑郁、精神病性抑郁、隐匿性抑郁、非典型抑郁”这么多品种;在“案例”方面,有美国总统林肯这么著名的病友,有因家长*迫改志愿的中学生,有感情遇挫的痴女子;在“现象”方面,介绍了春困等导致的季节性抑郁,掏空族产生的压力性抑郁等。

当看到“泛虑症”的有关内容时,作者从“ *** 丝”的自嘲、网络的趣谈说起,从一些常见的问题入手,结合作者诊疗的案例,用专业的视角和知识进行了解答,并对如何预防和治疗,提出了意见建议。作为“ *** 丝”一族,到底在焦虑什么?作者给出一个形象的、令人信服的画像:“幻想,却无愿景;渴望,却无行动;自尊,却更自卑;不甘,却要认命”。有泛虑症情绪的个体可以自觉对照。在社会转型期,压力大、节奏快,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严重者发展成焦虑心理疾病。焦虑情绪就像一颗“*的*”,如果积蓄到一定程度,说不定哪天爆发出来。但更多的是作者认为的“泛虑症”。因此,本章内容引起了我的共鸣,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不要惊慌,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身体上、心理上会遇到一些“正常的异常反应”,同时因为个体特质的不同,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作者也是从这些客观的方面出发,让读者认识常见的心理疾病。

读到有关章节,看到作者幽默风趣的叙述时,发出会心一笑;看到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时,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看到作者鞭辟入里的分析某些心理疾病原因时,真想一怕大腿惊呼道“哎呀,还真是这么回事儿。”这就是本书给我的总体感受。

轻度在心理疾病是可以自我调节的,但是症状较重的就要及时去专业机构咨询治疗了。在每章的“解答”和“生存法则”部分,作者从心理学的一些效应和原理着手,安排了一些较为专业易行的方法供读者参考,进行有益的自我调节。比如在最常见的“抑郁症”部分,推荐了“日常事项与森田疗法”,介绍了“半途效应、贝勃效应、比马龙效应、超限效应、淬火效应”,多结合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项进行介绍。

总体而言,这本书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但得益于作者轻松活波的语言,读来又不生涩。

孟人梦言原创于2016年4月1日 转载使用请豆邮联系!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