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3:2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20:15
候不是官位,是爵位。
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侯爵为“超品”,即为超过一品之意。只授与皇亲国戚与极少数功臣。一些邻近国家受中国影响也以此为爵位名。欧洲中世纪以后,在中文里也用“侯爵”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称号(例如法国Marquis、英国Marquess、德国Markgraf等)。
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二等。周朝诸侯国中侯爵国有鲁国、齐国、陈国等。
秦朝、汉代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侯爵作为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分成两等,即列侯(彻侯)、关内侯。列侯(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
唐朝、宋朝有县侯;明朝有侯爵;清朝有侯爵,分三等。
中国的爵位制度起源于周朝的分封,周朝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爵位是名至实归,既有名也有封地还有俸禄。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专门用以赏功。秦朝统一中国以后依然沿用这套爵位体系。这个时候就有点勋爵的意思了,只有俸禄没有封地,也没有职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侯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20:15
候是爵位,与官位无法比较,有官位的不一定能封侯,封侯的也不一定有官位。
清朝正部级*是从二品,总理级是正二品,正一品和从一品都是荣誉衔,但是如果封侯,则属于超品,也就是在待遇上远远超过*和总理。
但这只是理论上,或者说是名义上,*总理级别掌握的资源以及额外的收入是一个普通的侯爵无法企及的。
康熙年间的靖海侯施琅,因为攻克的大功而被朝廷封为靖海侯,但是官位最多只相当于军区司令,他的儿子继承靖海侯爵位但是没有官位。
所以如果硬要比较的话,候更像今天军队中的好多特等功、英雄称号之类的荣誉。
求采纳
祝您新春快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20:16
一、古代分为实权职位与荣誉职位,实权的是*机构,荣誉职位是古代的爵位。
二、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三、*机构一般是丞相为首的文官,掌握具体的职能职位。以太尉或者将军,以及后来的枢密院、兵部为首的军队领导管理部门。
四、*职位是掌握一定权利的,但是爵位仅能食其封地的租税,无军政司法权,不世袭,有的皇帝恩准是可以世袭的。
五、在秦朝以前爵位与职位是没有差别的,商代、周代的公侯伯都是有军政、行政、司法、经济大权的,例如周代的分封公侯众多,他们即使爵位也是*地方的大员。到商鞅变法以后,爵位与*职位分开,爵位就是荣誉职位,不掌握具体的事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20:17
侯,hou,从人从厂从矢,象张布;矢在其下。箭(矢)向山崖(厂)射去,本义:箭靶;后加上了“人”,有“射侯”之礼,寓意能力高强的男子,引申为有本事的人、又用作爵位名称。
〈名〉
(1) 象形。从人,从厂( hàn),象张布,矢在其下。甲骨文字形,象射侯张布著矢之形。本义:箭靶。
(2) 同本义。以兽皮或画上兽形的为之 [shooting target]
矦,春饷所射矦也。——《说文》
终日射侯。——《诗·齐风·猗嗟》
射有张布谓之矦。——《小尔雅·广器》
有两个读音:hóu或hòu。读作hóu为姓氏,也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
读作hòu时为地名,在中国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