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公司的发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2:34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9:29

据了解,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进入中国,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咨询业的需求在迅速增长,咨询业成为发展前景看好的产业。
咨询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很快。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德国从事管理咨询的公司有近7000家。在英国80%的大中型企业常年雇用咨询公司为其进行战略、组织、管理、生产和信息技术的咨询。美国咨询公司的服务内容涵盖了管理、技术、工程、财务等方方面面。由于咨询公司在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和技术分析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离不开咨询业。 面对完全成熟的外国咨询业,中国的咨询业还相当“年轻”。据统计,我国共有各类咨询公司3万余家,而真正从事咨询服务业务的仅1500余家,在咨询业中做大品牌的只有几家。国家经贸委市场局的一位人士透露,我国的咨询业市场还十分不完善,相当多的咨询公司收集信息手段落后,主要停留在上门调查、电话访问、表格统计等传统的方法,收集信息的准确率不高,时效性不强,很难为企业提供系统、准确、及时的决策信息。另外,我国咨询业人才匮乏,缺乏专门的培训机构和熟悉企业运作的复合型人才。还有的咨询公司,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不能很好保护,咨询计划被超范围使用,甚至被其它企业窃取。
大多数咨询公司业务素质不高,对搜集来的信息缺乏加工本领,原封不动地提供给企业。还有的咨询公司缺乏自律,漫天开价、败坏了咨询公司的声誉,影响了本土咨询业的发展。长期从事服务贸易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说,中国的管理咨询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整个行业管理薄弱,咨询公司小而散,形不成规模,就连在国内咨询业发展较快的深圳,其咨询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营销培训、品牌培育、产品代理等初级业务,很少涉及企业战略、信息决策等较高级的咨询业务。高利润的市场自然让给了国外咨询公司。 虽说国外的咨询公司在咨询业中抢占了先机,但他们在咨询业务中高昂的收费和不了解中国的现实国情,构成国外咨询公司致命的弱点。业内人士透露,由于中国市场的细分化,本土的咨询公司和国外咨询公司的业务基本不重叠,本土咨询公司所做业务一般规模小、服务要求繁琐而特殊,国外咨询公司看不上眼,也不一定能做好,因此,本土咨询公司有足够的时间在业务中积累经验,塑造品牌。同时,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全国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十多万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万多家,如果这些企业按正常比例的5%开展咨询业务的话,足能使我国的咨询业吃饱,并快速成长起来。我国95%以上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管理咨询,因而,国内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潜力开展咨询业的市场。
据了解,由于国外咨询公司以往的主要客户多为*公司,咨询方案的实施或多或少地参照了西方的企业标准,而中国市场具有特殊性,这些因素对外国咨询公司构成不利。因此,外国咨询公司在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中,也有合作失败的例子发生。国外的咨询公司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从国内吸引既懂西方企业战略、又深谙中国国情的“海归派”来加盟他们的事业。
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形势,咨询业将会得到较快的发展,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咨询业,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
以微咨询网为代表的新型咨询模式诞生
随着工具类、最佳实践类咨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借助商业洞察的碎片化咨询需求越来越多,而在一批有真正咨询能力的商业高手心目中,济世价值正逐渐形成主流,他们不单单来自管理咨询公司,更多专家来自国内著名企业高管。
伴随着这样的市场需求和趋势,以微咨询为代表的新型咨询模式应运而生。
微咨询的概念由北京微时微智公司2012年提出。这是一种以众包方式完成咨询的新模式,以平台形态出现,为这些商业高手搭建了以小时为单元的咨询服务平台。
得益于平台特性,微咨询服务的领域更为宽泛,包括以电子商务、大数据为代表的趋势演进;以未来企业形态为代表的投融资并购决策;以战略、全面风险、供应链、IT规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以品牌运营、危机管理为代表的企业资产管理;以东西方哲学为代表的“触及人类灵魂”的思想体系。专家层次高,包括联想集团副总裁、国内著名咨询公司创始人等级别的众多角色,形成了中国的智慧高地。 按照从业机构的背景,将咨询机构分为四类:
1、学院派。主要是以国内大专院校的学者、专家及其学生为基础的团队,他们一度成为本土管理咨询的主体。他们倾向于理论研究,习惯为企业提供一些普适性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这有悖于现实需求对管理咨询的期望。但是,他们在充当管理知识、管理观念“传教士”方面的重要贡献是不可抹煞的。
2、洋派和海归派。主要是进入中国市场的*咨询公司,其动因是:一方面是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一方面是为老客户在中国市场提供服务。我们认为海归派也属于洋派的一个分支,他们主要是海外归来的MBA毕业生、离开*咨询公司和外企创业的资深经理。他们都秉承着西方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有着成熟的业务模式。
3、实战派。俗称马路派,主要由富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的团队组成。他们大多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在企业中长期从事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对管理理论的运用有所感悟,部分曾经是*咨询公司的客户,受到先进管理咨询成果的启发。他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操作中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来源于多年的实践积累和学习。
4、众包派。以微咨询网专家团队为代表的众包派是前三者的综合体。这其中管理咨询提供者的主体不再是单独就职于某一家咨询公司的专职顾问,而是由来自中国大中小型有实际操盘经验的企业高管、已拥有一定成就的咨询顾问组成。其中包括曾创办汉普咨询、联想集团副总裁的张后启博士、锐动智成营销顾问公司张奇老师、雀巢中国柏晓文女士、企业品牌评价国家标准起草人徐浩然博士、曾任新华信高级副总裁高晓春博士、曾任AMT咨询总裁、因尚咨询总裁彭一先生以及大批国企民企高管。微咨询网专家丰富的经历与背景使得咨询者的需求能够被更好的满足,而小单元的付费模式也更容易被咨询者接受。 按照层次和演进逻辑将管理咨询划分为思想型、技术型和方法型
1、思想型公司:
管理咨询主要是管理思想和技术应用于实践指导的服务过程,但是,实践同时要作用于咨询本身,使之产生智慧结晶和理论升华,从而形成新的管理思想,可以说管理思想形成的过程就是新的管理大师产生的过程,比如《追求卓越》形成了企业文化理论,造就了麦肯锡的彼得斯.托马斯;平衡计分卡(BSC)造就了卡普兰,其他如学习型组织和彼得.圣吉等等。
思想型公司适合于面临重大管理变革的企业,新的管理思想可以有效地指导企业实践。同时,管理思想存在水土不服的风险。
2、技术性公司:
要将新的管理思想应用于实践,必须将其演进成具体的管理技术,比如将“宽带薪酬”的管理思想通由科学的“职位评价”技术实现。因此技术型咨询公司的操作方式往往是流水线式的,即只有一套标准化工具,并且在每个行业都使用这种标准化工具,是告诉企业答案。咨询师习惯于用头脑中的框架去整理事物,用他们既成的模式来给企业开药方,并得出解决方案,但是企业有自身的个性特点,“整理”过程中常常表现格格不入。
在咨询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客户不能够把他们的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成功的管理是不能成功移植的,他们丰富的案例库、专家资源有时并不能为客户提供增加值。
技术型公司比较适合于解决企业十分明确的问题,如HR的技术问题等。但是,技术型咨询往往回避技术应用问题,反而将它推诿成企业的决策问题。
技术型公司是国内市场的主体,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北京87%的咨询公司属于这一类型,由于产品是技术本身,所以同质化竞争严重,尤其在人力资源咨询领域,大家就是卖模板,比如HAY 和CRG的职位评价技术,所以会出现某知名咨询企业几十份HR咨询报告放在一起,几乎就只有客户名称不同这种奇怪的现象出现。在公司文化方面,大多是急功近利,以咨询为圆心、金钱为半径,而不是以金钱为圆心、咨询为半径。
3、方法型公司:
如前所述,管理咨询主要是管理思想和技术应用于实践指导的服务过程,管理咨询服务对象单一,每一套方案都是高度个性化的,是根据对象的需求度身定制的;
其次,它的成果表现形式必须是物化的产品,具有完善的系统性,如咨询报告、数据分析模型等,而不是单纯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更不是建议或点子;同时,衡量服务质量的标准是成果的可操作性,对客户输出的不是理论、不是知识和技术,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
另外,管理咨询业务的开展一般要求咨询顾问与企业相应的业务人员共同组成项目组,结成紧密的伙伴关系,是双方共同寻找答案;一个好的管理咨询方案的产生应是互动式的。即整个方案的产生应是建立在双方进行充分而广泛的沟通基础上的,而不能是闭门造车,这种互动不只是跟最高层的,而是还包括同中层、基层管理人员进行的沟通与了解,达成一种共识的标准然后根据这个标准对可选方案进行评价,最后得出最终方案。
这就是所谓的“量体裁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方案的可操作性,而只有可操作性强的方案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可以说一个实施性差的方案对企业是没有附加值的,是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甚至对于企业是一种误导和人力财力的浪费。
方法型公司是咨询市场成熟后的核心需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6 19:29

你要去投资公司、咨询公司,估计有点技术含量的你都应聘不上,除非打杂类型的。咨询公司,还是做业务的多些,做咨询的要求有这方面的经验的,而且刚进这类公司,很多都要做业务的!这些公司都是靠业务生存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