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平台都是问答这种类型的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6:11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19

目前比较主流的五大知识付费平台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问答型(知乎、百度问答、微博问答、雪球问答等)工具型(美阅教育、小鹅通等)专栏型(豆瓣时间、十点读书)平台型(喜马拉雅、得到、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社群型(知识星球、吴晓波频道) 现在比较多从业者都会选择工具型的平台来搭建个人专属知识空间,还有一些早期选择流量平台型的从业者也都纷纷转向搭建个人的平台(可以参考吴晓波频道),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不容易流量被头部大v吸取,另一方面是专属知识空间可以实现粉丝的沉淀和留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19

第1名: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不算是最早一批进入知识付费的公司,2018年初上线好好学习app,主打知识付费。但是业绩一般,后来头条直接...
2.
第2名:樊登读书会 樊登与罗振宇是十多年的朋友,罗振宇2012年成立《罗辑思维》,2013年樊登成立樊登读书会,罗振宇的“得到”上线...
3.
第3名:得到 作为罗辑思维的第一批用户,看着它一点点壮大,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罗振宇做过很多尝试,最后得到问世,开始专注知识付费。 得...
4.
第4名: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算是知识付费的首倡者之一,并且奠定了知识付费的主要形式——音频课程。 喜马拉雅现在在音频领域已是当之无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20

很多人认为知识付费就是贩卖人们的知识焦虑,是交智商税。知识付费自从进入人们的视野,就饱受争议。然而,也有相当多的人认为知识付费确实帮助了他们。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规模将达到235亿元。数据表明,知识付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知识付费的浪潮正滚滚而来。

知识付费火了,很多平台或机构都希望获得一杯羹,平台也越来越多了。小格子今天就知识付费平台做了一下分类,希望给正在了解知识付费行业创业或选择平台学习的人一点点帮助。

1、知识付费内容呈现方式分类

根据知识付费呈现方式,知识付费平台可分为社交问答、付费讲座、专栏订阅、社区直播等类型。

a.社交问答:内容生产者对用户提出的某个问题进行回答,平台从问答双发抽取相应的提成。问答类型有c2c的知识分享讨论、积分型、招标悬赏类型。其内容生产门槛较低,基本上人人可参与,相应的回答知识性参差不齐,用户黏性较低,以图文为主。比如常见的平台有知乎、分答、微博问答。

b.付费讲座:内容生产者自选主题进行单次内容分享,主要以音频、视频,辅之图文进行分享,用户试听后可自主选择是否付费购买。比如知乎live、豆瓣、分答小讲、十点读书等是典型平台。

c.专栏订阅:内容生产者推出长期的系列课程、讲座等。时间长达数月或整年,用户需要一次性购买。因此,这类课程通常价格高,但知识内容也更成专业性、系统性。如果课程优质,用户的黏性很高。比如这类平台有喜马拉雅、得到。

d.社交直播:内容生产者直接以音频或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内容分享,在开课前期需要宣传与预热,吸引部分用户报名购买观看。这类课程内容生产者与用户可直接沟通交流,互动性很高。代表性的平台有荔枝微课、千聊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20

曾经被捧上天的知626169757a6869616fe788e69d8331333431373337识界KOL,如今被贬低为“知识二道贩子”。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沦为笑谈,并非人们不再迷信,而是人们无法容忍事实的打脸。如此脆弱的信任基础,与知识付费的尴尬如出一辙。
第五季的《奇葩说》有这么一个名场面:
在讨论“是否支持全人类知识共享”时,辩手杨奇函呼吁大家每天睡前自问“今天我更博学了吗?”,引发全场一阵哄笑。
对于这个问题,李诞给出了非常坦然的回复:“我也会每天问自己这个问题:今天我更博学了吗?没有。但是没有关系!安稳地睡去~”
然而,知识付费的用户们却并不能毫无负担地合眼。
每天结束疲惫的工作后,还要抱着“变得博学”的美好期待,强撑精神打卡做任务。学完一个课程后,发现自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那种沮丧直叫人想给钱包磕头认错。
当下的知识付费,市场熙熙攘攘,用户满心怀疑,企业战战兢兢。
作为知识付费的头号供应商之一,罗振宇“罗辑思维”的姿态似乎从容得多。
知识付费的先锋者A股折戟,罗胖迎难直上,于10月15日披露即将在科创板上市。而在去年初被问及上市事宜的时候,罗振宇还是一脸“我不是,我没有,别乱说”的无辜。
知识付费潮起
挣钱的还是那群会说话的人
2016年,是中国知识付费的元年。但罗振宇的战略布局,早在2012年已经开始。
那一年,微信公众平台刚刚上线。靠着每天上午准时发布的60秒语音,罗振宇生生从零浇灌出了知识付费的第一拨种子用户,且在无形中完成了精准筛选。
能坚持下去,就必然会生长出对知识无限渴求的野心。不给这群嗷嗷待哺的人开课,或许他们还会因无处可打赏而懊恼。
2012年,陈佳刚刚上大学,从第一期音频开始就为罗振宇所折服,此后每期不落。听罗振宇,能给他一种走在同龄人前面的沾沾自喜,但他并不吝啬于向好友安利。
然而在“罗辑思维”于2013年首度推出“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时,朋友圈中只有陈佳抢到了200元的普通会员,其余5499个名额在半天内售罄。
若不是囊中羞涩,他还想拿下1200元的铁杆会员以表忠心。
可见,给知识爱豆打钱,也是要拼手速的。
2015年1月一篇名为《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当天阅读量达167万,引发*一片哗然,最后甚至连*也加入讨论。
这篇文章让许多人看到了文字的力量,也嗅出了开网课、卖知识的商机。
在此之前,人们主动获取知识,主要靠教育业、出版业以及咨询行业。不管是出门上课、买书来读还是付费咨询,学什么的主动权依然握在消费者手上。
而罗振宇等人的横空出世,让大家幡然醒悟:原来人类对知识的渴求,也是可以被定制的。
不但告诉你要学什么,还掰开了揉碎了送到你嘴边让你吃下去。爱的供养喂久了,有点良心都得往人包里塞点家用。
4G的到来,为移动端内容与移动支付铺平了战场,也为知识付费拓宽了赛道。
果壳推出一对一付费咨询的“在行”,知乎推出了问答产品“知乎Live”,此外还有网易云课堂、荔枝微课、千聊Live、樊登读书会、混沌大学……人人都想争得一杯羹。
但彼时,知识付费的布局已初见雏形。拼IP要与罗振宇比试,做平台则要与喜马拉雅正面交锋。这其中,没有一个是好啃的骨头。
2019年10月,喜马拉雅的激活用户数破6亿,活跃用户日均收听时长达170分钟,将几乎同时起步的知乎Live、分答等平台远远甩在身后。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