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2:49
丝绸之路”的起与止
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大宛是最知名的地点之一。大宛,今地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史记》将有关西域的内容全部编入《大宛列传》。大宛是丝绸之路或西域的起止点。
与大宛对应的、中原的丝绸古道起止点,一般认为是西安或洛阳。
西安或洛阳,是汉代行政中心、首都,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不容置疑。商贸起自民间,除了行政中心,还需要有旅客与商品的集散地:人流如织、村落衔接、物产丰饶、宾至如归。丝绸之路承载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越贴近基层,它的流动越通畅,脉搏越充满活力,存在越有实效。由此推断,中原的贴近基层的阶段性起止点、商贸中心,当在伏牛山麓的南阳。
大宛地名,曾引起过争议,争议在于,地名究竟是“大宛”,还是大“宛”。也就是说,大,究竟是当地地名的一部分(如同“大食”、“大夏”),还是汉语的修饰成分(如同“大月氏”)。岑仲勉先生的结论是:这个西域地名原来是“宛”,大,是汉语的附加成分,他的理由是:《史记》与《汉书》之中,常见“宛宝马”、“使宛”、“许宛之约”、“宛破”等词语,“从知大宛之大,同大月氏之大,意当日汉使艳说宛之广大,故以大冠称,且与小宛对言也”。
“宛”是西域语言,不是汉语。对此,中外学者从无异说。然而在中原的地名中,有另外一个“宛”与之对应。南阳郡别称“宛”,南阳郡的首府名为“宛城”。“宛”,据《史记》古注,读音为“冤”(yuān)。可“宛”的含义是什么呢?
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的富庶之区,古代文明的萌生之地,安集延则是盆地中较早出现的重要城镇。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曾引录《西域图志》卷45说:安集延当古道,“与《史记》大宛‘土著有城郭’之说合,则古大宛地,当即今安集延诸城无疑”。而岑仲勉的结论则是:从对音来说,“余谓‘宛’本安集延之略译,似属无可非议”。安集延是中亚商贸中心、行旅集散地,长期以来,各族居民曾将中亚商人泛称为“安集延人”。南阳,位于浅山盆地,宜耕宜牧,宜散宜聚,是丝绸、瓷器、冶铁、农牧产品、农耕技术的荟萃之区。南阳别名“宛”,应该是丝路行旅们对南阳人文地理特点的共同指认。
早在秦昭王时期,南阳郡的府治已经叫“宛城”了。在东汉,南阳被视为“旧都”、“南都”,张衡为此写出汉赋名篇《南都赋》。南阳处在华夏区域南方、北方两个物候带之间,处在南北文明交流的通衢、东西交通的起止点。《史记•货殖列传》这样概括南阳的特征:“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汉书•地理志下》进一步解释:“宛,西通武关,东受江淮,一都会也。”所谓“南阳好商贾”,或说民俗“好事”、“多贾”,无疑是远近、中外、朝野的共识。这就是它被称为“宛”的本意。直到明清时期,南阳仍然是商旅云集之处,社旗的山陕会馆等于南北商家的历史博物馆。
张骞通西域时期以及此前的民间商贸的起止点,是从伏牛山的宛城(南阳),到费尔干纳的大宛国。丝绸之路的一代又一代的行旅,沿昆仑山、祁连山、秦岭、伏牛山的山前洪积扇古道奔波往返着。
(选自《文史知识》2009年第6期 杨镰《〈丝绸之路史〉二题》题目为编者所加)
小题1:下列对“大宛”地名的理解,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大宛”地名的争议主要在于“大”,是当地地名的一部分,还是汉语的修饰成分。
B.岑仲勉认为,这个西域地名原来是“宛”,大,是汉语的附加成分,其理由本自《史记》和《汉书》相关记载。
C.根据本文意见,“大宛”所指应该是南阳,因为从秦昭王时代开始,南阳郡的府治已经叫“宛城”了。
D.在中原的地名中,也有一个“宛城”,不过据《史记》古注,这个“宛”读音不同于“大宛”的“宛”。
小题2: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宛”是丝绸之路或西域的起止点,与其对应的中原的丝绸之路起止点是西安或洛阳。
B.丝绸之路贴近基层,其流动越通畅,越充满活力,存在越有实效,由此推断,中原的贴近基层的起止点在伏牛山麓的南阳。
C.根据本文意思,历史上有两个“宛”,即伏牛山麓的宛城(南阳)和费尔干纳的大宛国,它们是张骞通西域时期以及此前的民间商贸的起止点。
D.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打通与西域的联系,行政中心对于丝绸之路的开凿和兴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小题3:下列对“文化传统”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安集延则是费尔干纳盆地中较早出现的重要城镇,是中亚的富庶地区;《西域图志》记载的安集延,《史记》记载的“土著有城郭”,即为古大宛。
B.岑仲勉认为,从读音角度说,“宛”是安集延略译;长期以来,中亚商人被各族泛称为“安集延人”,这也充分说明了安集延是中亚贸易中心。
C.南阳处于华夏区域南北两个物候带之间和南北文明交流的通衢、东西交通的起止点,这些都是“南阳好商贾”的重要因素,也是它被称为“宛”的本意。
D.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大宛”在历史上有两个地方,其一是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另一个是中原地区的南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2:49
丝绸之路”的起与止
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大宛是最知名的地点之一。大宛,今地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史记》将有关西域的内容全部编入《大宛列传》。大宛是丝绸之路或西域的起止点。
与大宛对应的、中原的丝绸古道起止点,一般认为是西安或洛阳。
西安或洛阳,是汉代行政中心、首都,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不容置疑。商贸起自民间,除了行政中心,还需要有旅客与商品的集散地:人流如织、村落衔接、物产丰饶、宾至如归。丝绸之路承载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越贴近基层,它的流动越通畅,脉搏越充满活力,存在越有实效。由此推断,中原的贴近基层的阶段性起止点、商贸中心,当在伏牛山麓的南阳。
大宛地名,曾引起过争议,争议在于,地名究竟是“大宛”,还是大“宛”。也就是说,大,究竟是当地地名的一部分(如同“大食”、“大夏”),还是汉语的修饰成分(如同“大月氏”)。岑仲勉先生的结论是:这个西域地名原来是“宛”,大,是汉语的附加成分,他的理由是:《史记》与《汉书》之中,常见“宛宝马”、“使宛”、“许宛之约”、“宛破”等词语,“从知大宛之大,同大月氏之大,意当日汉使艳说宛之广大,故以大冠称,且与小宛对言也”。
“宛”是西域语言,不是汉语。对此,中外学者从无异说。然而在中原的地名中,有另外一个“宛”与之对应。南阳郡别称“宛”,南阳郡的首府名为“宛城”。“宛”,据《史记》古注,读音为“冤”(yuān)。可“宛”的含义是什么呢?
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的富庶之区,古代文明的萌生之地,安集延则是盆地中较早出现的重要城镇。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曾引录《西域图志》卷45说:安集延当古道,“与《史记》大宛‘土著有城郭’之说合,则古大宛地,当即今安集延诸城无疑”。而岑仲勉的结论则是:从对音来说,“余谓‘宛’本安集延之略译,似属无可非议”。安集延是中亚商贸中心、行旅集散地,长期以来,各族居民曾将中亚商人泛称为“安集延人”。南阳,位于浅山盆地,宜耕宜牧,宜散宜聚,是丝绸、瓷器、冶铁、农牧产品、农耕技术的荟萃之区。南阳别名“宛”,应该是丝路行旅们对南阳人文地理特点的共同指认。
早在秦昭王时期,南阳郡的府治已经叫“宛城”了。在东汉,南阳被视为“旧都”、“南都”,张衡为此写出汉赋名篇《南都赋》。南阳处在华夏区域南方、北方两个物候带之间,处在南北文明交流的通衢、东西交通的起止点。《史记•货殖列传》这样概括南阳的特征:“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汉书•地理志下》进一步解释:“宛,西通武关,东受江淮,一都会也。”所谓“南阳好商贾”,或说民俗“好事”、“多贾”,无疑是远近、中外、朝野的共识。这就是它被称为“宛”的本意。直到明清时期,南阳仍然是商旅云集之处,社旗的山陕会馆等于南北商家的历史博物馆。
张骞通西域时期以及此前的民间商贸的起止点,是从伏牛山的宛城(南阳),到费尔干纳的大宛国。丝绸之路的一代又一代的行旅,沿昆仑山、祁连山、秦岭、伏牛山的山前洪积扇古道奔波往返着。
(选自《文史知识》2009年第6期 杨镰《〈丝绸之路史〉二题》题目为编者所加)
小题1:下列对“大宛”地名的理解,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大宛”地名的争议主要在于“大”,是当地地名的一部分,还是汉语的修饰成分。
B.岑仲勉认为,这个西域地名原来是“宛”,大,是汉语的附加成分,其理由本自《史记》和《汉书》相关记载。
C.根据本文意见,“大宛”所指应该是南阳,因为从秦昭王时代开始,南阳郡的府治已经叫“宛城”了。
D.在中原的地名中,也有一个“宛城”,不过据《史记》古注,这个“宛”读音不同于“大宛”的“宛”。
小题2: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宛”是丝绸之路或西域的起止点,与其对应的中原的丝绸之路起止点是西安或洛阳。
B.丝绸之路贴近基层,其流动越通畅,越充满活力,存在越有实效,由此推断,中原的贴近基层的起止点在伏牛山麓的南阳。
C.根据本文意思,历史上有两个“宛”,即伏牛山麓的宛城(南阳)和费尔干纳的大宛国,它们是张骞通西域时期以及此前的民间商贸的起止点。
D.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打通与西域的联系,行政中心对于丝绸之路的开凿和兴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小题3:下列对“文化传统”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安集延则是费尔干纳盆地中较早出现的重要城镇,是中亚的富庶地区;《西域图志》记载的安集延,《史记》记载的“土著有城郭”,即为古大宛。
B.岑仲勉认为,从读音角度说,“宛”是安集延略译;长期以来,中亚商人被各族泛称为“安集延人”,这也充分说明了安集延是中亚贸易中心。
C.南阳处于华夏区域南北两个物候带之间和南北文明交流的通衢、东西交通的起止点,这些都是“南阳好商贾”的重要因素,也是它被称为“宛”的本意。
D.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大宛”在历史上有两个地方,其一是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另一个是中原地区的南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2:49
丝绸之路”的起与止
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大宛是最知名的地点之一。大宛,今地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史记》将有关西域的内容全部编入《大宛列传》。大宛是丝绸之路或西域的起止点。
与大宛对应的、中原的丝绸古道起止点,一般认为是西安或洛阳。
西安或洛阳,是汉代行政中心、首都,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不容置疑。商贸起自民间,除了行政中心,还需要有旅客与商品的集散地:人流如织、村落衔接、物产丰饶、宾至如归。丝绸之路承载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越贴近基层,它的流动越通畅,脉搏越充满活力,存在越有实效。由此推断,中原的贴近基层的阶段性起止点、商贸中心,当在伏牛山麓的南阳。
大宛地名,曾引起过争议,争议在于,地名究竟是“大宛”,还是大“宛”。也就是说,大,究竟是当地地名的一部分(如同“大食”、“大夏”),还是汉语的修饰成分(如同“大月氏”)。岑仲勉先生的结论是:这个西域地名原来是“宛”,大,是汉语的附加成分,他的理由是:《史记》与《汉书》之中,常见“宛宝马”、“使宛”、“许宛之约”、“宛破”等词语,“从知大宛之大,同大月氏之大,意当日汉使艳说宛之广大,故以大冠称,且与小宛对言也”。
“宛”是西域语言,不是汉语。对此,中外学者从无异说。然而在中原的地名中,有另外一个“宛”与之对应。南阳郡别称“宛”,南阳郡的首府名为“宛城”。“宛”,据《史记》古注,读音为“冤”(yuān)。可“宛”的含义是什么呢?
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的富庶之区,古代文明的萌生之地,安集延则是盆地中较早出现的重要城镇。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曾引录《西域图志》卷45说:安集延当古道,“与《史记》大宛‘土著有城郭’之说合,则古大宛地,当即今安集延诸城无疑”。而岑仲勉的结论则是:从对音来说,“余谓‘宛’本安集延之略译,似属无可非议”。安集延是中亚商贸中心、行旅集散地,长期以来,各族居民曾将中亚商人泛称为“安集延人”。南阳,位于浅山盆地,宜耕宜牧,宜散宜聚,是丝绸、瓷器、冶铁、农牧产品、农耕技术的荟萃之区。南阳别名“宛”,应该是丝路行旅们对南阳人文地理特点的共同指认。
早在秦昭王时期,南阳郡的府治已经叫“宛城”了。在东汉,南阳被视为“旧都”、“南都”,张衡为此写出汉赋名篇《南都赋》。南阳处在华夏区域南方、北方两个物候带之间,处在南北文明交流的通衢、东西交通的起止点。《史记•货殖列传》这样概括南阳的特征:“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汉书•地理志下》进一步解释:“宛,西通武关,东受江淮,一都会也。”所谓“南阳好商贾”,或说民俗“好事”、“多贾”,无疑是远近、中外、朝野的共识。这就是它被称为“宛”的本意。直到明清时期,南阳仍然是商旅云集之处,社旗的山陕会馆等于南北商家的历史博物馆。
张骞通西域时期以及此前的民间商贸的起止点,是从伏牛山的宛城(南阳),到费尔干纳的大宛国。丝绸之路的一代又一代的行旅,沿昆仑山、祁连山、秦岭、伏牛山的山前洪积扇古道奔波往返着。
(选自《文史知识》2009年第6期 杨镰《〈丝绸之路史〉二题》题目为编者所加)
小题1:下列对“大宛”地名的理解,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大宛”地名的争议主要在于“大”,是当地地名的一部分,还是汉语的修饰成分。
B.岑仲勉认为,这个西域地名原来是“宛”,大,是汉语的附加成分,其理由本自《史记》和《汉书》相关记载。
C.根据本文意见,“大宛”所指应该是南阳,因为从秦昭王时代开始,南阳郡的府治已经叫“宛城”了。
D.在中原的地名中,也有一个“宛城”,不过据《史记》古注,这个“宛”读音不同于“大宛”的“宛”。
小题2: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宛”是丝绸之路或西域的起止点,与其对应的中原的丝绸之路起止点是西安或洛阳。
B.丝绸之路贴近基层,其流动越通畅,越充满活力,存在越有实效,由此推断,中原的贴近基层的起止点在伏牛山麓的南阳。
C.根据本文意思,历史上有两个“宛”,即伏牛山麓的宛城(南阳)和费尔干纳的大宛国,它们是张骞通西域时期以及此前的民间商贸的起止点。
D.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打通与西域的联系,行政中心对于丝绸之路的开凿和兴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小题3:下列对“文化传统”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安集延则是费尔干纳盆地中较早出现的重要城镇,是中亚的富庶地区;《西域图志》记载的安集延,《史记》记载的“土著有城郭”,即为古大宛。
B.岑仲勉认为,从读音角度说,“宛”是安集延略译;长期以来,中亚商人被各族泛称为“安集延人”,这也充分说明了安集延是中亚贸易中心。
C.南阳处于华夏区域南北两个物候带之间和南北文明交流的通衢、东西交通的起止点,这些都是“南阳好商贾”的重要因素,也是它被称为“宛”的本意。
D.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大宛”在历史上有两个地方,其一是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另一个是中原地区的南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2:49
丝绸之路”的起与止
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大宛是最知名的地点之一。大宛,今地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史记》将有关西域的内容全部编入《大宛列传》。大宛是丝绸之路或西域的起止点。
与大宛对应的、中原的丝绸古道起止点,一般认为是西安或洛阳。
西安或洛阳,是汉代行政中心、首都,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不容置疑。商贸起自民间,除了行政中心,还需要有旅客与商品的集散地:人流如织、村落衔接、物产丰饶、宾至如归。丝绸之路承载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越贴近基层,它的流动越通畅,脉搏越充满活力,存在越有实效。由此推断,中原的贴近基层的阶段性起止点、商贸中心,当在伏牛山麓的南阳。
大宛地名,曾引起过争议,争议在于,地名究竟是“大宛”,还是大“宛”。也就是说,大,究竟是当地地名的一部分(如同“大食”、“大夏”),还是汉语的修饰成分(如同“大月氏”)。岑仲勉先生的结论是:这个西域地名原来是“宛”,大,是汉语的附加成分,他的理由是:《史记》与《汉书》之中,常见“宛宝马”、“使宛”、“许宛之约”、“宛破”等词语,“从知大宛之大,同大月氏之大,意当日汉使艳说宛之广大,故以大冠称,且与小宛对言也”。
“宛”是西域语言,不是汉语。对此,中外学者从无异说。然而在中原的地名中,有另外一个“宛”与之对应。南阳郡别称“宛”,南阳郡的首府名为“宛城”。“宛”,据《史记》古注,读音为“冤”(yuān)。可“宛”的含义是什么呢?
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的富庶之区,古代文明的萌生之地,安集延则是盆地中较早出现的重要城镇。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曾引录《西域图志》卷45说:安集延当古道,“与《史记》大宛‘土著有城郭’之说合,则古大宛地,当即今安集延诸城无疑”。而岑仲勉的结论则是:从对音来说,“余谓‘宛’本安集延之略译,似属无可非议”。安集延是中亚商贸中心、行旅集散地,长期以来,各族居民曾将中亚商人泛称为“安集延人”。南阳,位于浅山盆地,宜耕宜牧,宜散宜聚,是丝绸、瓷器、冶铁、农牧产品、农耕技术的荟萃之区。南阳别名“宛”,应该是丝路行旅们对南阳人文地理特点的共同指认。
早在秦昭王时期,南阳郡的府治已经叫“宛城”了。在东汉,南阳被视为“旧都”、“南都”,张衡为此写出汉赋名篇《南都赋》。南阳处在华夏区域南方、北方两个物候带之间,处在南北文明交流的通衢、东西交通的起止点。《史记•货殖列传》这样概括南阳的特征:“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汉书•地理志下》进一步解释:“宛,西通武关,东受江淮,一都会也。”所谓“南阳好商贾”,或说民俗“好事”、“多贾”,无疑是远近、中外、朝野的共识。这就是它被称为“宛”的本意。直到明清时期,南阳仍然是商旅云集之处,社旗的山陕会馆等于南北商家的历史博物馆。
张骞通西域时期以及此前的民间商贸的起止点,是从伏牛山的宛城(南阳),到费尔干纳的大宛国。丝绸之路的一代又一代的行旅,沿昆仑山、祁连山、秦岭、伏牛山的山前洪积扇古道奔波往返着。
(选自《文史知识》2009年第6期 杨镰《〈丝绸之路史〉二题》题目为编者所加)
小题1:下列对“大宛”地名的理解,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大宛”地名的争议主要在于“大”,是当地地名的一部分,还是汉语的修饰成分。
B.岑仲勉认为,这个西域地名原来是“宛”,大,是汉语的附加成分,其理由本自《史记》和《汉书》相关记载。
C.根据本文意见,“大宛”所指应该是南阳,因为从秦昭王时代开始,南阳郡的府治已经叫“宛城”了。
D.在中原的地名中,也有一个“宛城”,不过据《史记》古注,这个“宛”读音不同于“大宛”的“宛”。
小题2: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宛”是丝绸之路或西域的起止点,与其对应的中原的丝绸之路起止点是西安或洛阳。
B.丝绸之路贴近基层,其流动越通畅,越充满活力,存在越有实效,由此推断,中原的贴近基层的起止点在伏牛山麓的南阳。
C.根据本文意思,历史上有两个“宛”,即伏牛山麓的宛城(南阳)和费尔干纳的大宛国,它们是张骞通西域时期以及此前的民间商贸的起止点。
D.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打通与西域的联系,行政中心对于丝绸之路的开凿和兴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小题3:下列对“文化传统”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安集延则是费尔干纳盆地中较早出现的重要城镇,是中亚的富庶地区;《西域图志》记载的安集延,《史记》记载的“土著有城郭”,即为古大宛。
B.岑仲勉认为,从读音角度说,“宛”是安集延略译;长期以来,中亚商人被各族泛称为“安集延人”,这也充分说明了安集延是中亚贸易中心。
C.南阳处于华夏区域南北两个物候带之间和南北文明交流的通衢、东西交通的起止点,这些都是“南阳好商贾”的重要因素,也是它被称为“宛”的本意。
D.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大宛”在历史上有两个地方,其一是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另一个是中原地区的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