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0:58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6 22:43

导读:以下内容摘自学者灵遁者手诊面诊书籍《手诊面诊色诊大观园》。文章中的图片不是书中原图。原图太多,所以就用头条自带的东方图为大家展示内容。

第二课: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关系

“刚翻过了几座山,又越过了几条河。崎岖坎坷怎么它就这么多!

(曰:俺老孙去也!)去你个山更险来水更恶。难也遇过,苦也吃过,

走出个通天大道宽又阔。” 跟俺老孙看看前面的器官关系吧!!!

1.人体器官七大系统组合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

2.人体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3.人体器官实在是太多了,说些主要的内脏器官吧。第一章中已经比较明确了。这里在重复回忆。

心脏-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肺--把肺部血液中的CO2排除,吸收氧气,交给心脏循环至全身。

肝脏--对身体吸收的一些有毒物质作出处理,如酒精。肝不好的人不能多饮酒就是这个原因。这个是和胆藏一起的。另外在人体少量缺血的时候肝脏就给补充了。如果大量失血就是骨髓造血了。

胃和下面的肠子管消化吸收。

肾很有意思,肾是统管人先天之气的,肾不好表现为性功能衰退,且肾属水,克火,火为心。肾不好可以直接的对心脏产生影响。比如心率不齐,心颤等等。

脾脏。中医上说思伤脾。思念某人太厉害早晨起来嘴里就是发干,有异味,是由于脾不好影响了胃,进而对口腔造成影响。

4 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脏,淋巴结,骨髓,淋巴管。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亲爱的同学们,怎么样,还好吧。 我希望你不是越看越迷糊。但我承认,这点知识对于一个对医学完全不懂的人,是很别扭的。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目前,我们讨论的最多的就是脏与脏的关系,和脏与腑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根据此点,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长时间抽烟的人,容易患心脏病,癌症。原因是烟中的有害物体,通过废弃有到了心脏。心脏听过输送血液,有传到其他身体部位。啊you明白?】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还知道脾的位置吗?忘了吧,呵呵。看来你不是二般人。脾运化谁的精微?自然是胃。】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这点可能大家不好理解。我举个例子,一个经常纵欲的人,会有各种不适,甚至莫名痛疼。这就是心阳偏亢,肾阴不足,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本人不是中医学院毕业的,半路出家,自学中医也就是初涉皮毛。希望这个解释,你懂了。】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于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 “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9.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很多网友跟我说想知道某某明星健康怎么样,性格怎么样,能从掌纹看到他们的什么秘密?今天我随便选择几个。简单的分析一下。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是传导饮食物的器官,它们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过程。如胆的疏泄胆汁,助胃化食;胃的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小肠的承受吸收,分清泌浊;大肠的吸收水分和传导糟粕;膀腕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其中一腑功能失常,或发生病变,都足以影响饮食物的传化,所以说六腑是泻而不藏,以通为用。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肮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 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义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脾气不升,反而下陷,易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症。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

4.肺与大肠:经络相连,互为表里。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以通畅,以发挥其传导功能。反之,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则肺气才能清肃下降。例如:肺气蛮滞,失其肃降之功,可能引起大肠传导阻滞,出现大便秘结。反之,大肠传导阻滞,又可引起肺肃降失常,出现气短咳喘等。又如:在治疗上肺有实热,可泻大肠,使热从大肠下泄。反之,大肠阻滞,又可宣通肺气,以疏利大肠的气机。

5.肾与膀胱: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在生理上一为水脏,一为水腑,共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以肾为主)。肾阳蒸化,使水液下渗膀胱,膀胱又借肾阳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功能而排泄小便。在病理上,肾阳不足,可影响膀肮功能减弱而出现小便频数或遗尿;膀肮湿热,又可影响肾脏而出现腰痛、尿血等。

6.心包与三焦:经络相通,互为表里。例如,临床上热病中的湿热合邪,稽留三焦,出现胸闷身重,尿少便塘,表示病在气分。如果未能制止其发展,温热病邪,便由气分入营分,由三焦内陷心包,而出现昏迷、谵语等症。

内脏之间的联系是很广泛的。它们之间既有结构上的联络,更有功能上的联系。例如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以为全身的营养来源;但脾的运化,除了胃为主要配合外,也要依靠肝气的疏泄、肺气的输布,心血的滋养,肾阳的温煦,胆亦参予其间。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人体活动的整体性,使得各种生理功能更为和谐协调,这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保持健康有重要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00:01

脏腑,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类。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泻而不藏。

五脏
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有着各自的生理功能。
①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主神志,主宰人体精神活动。
②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调节气机、津液运行代谢;主通调水道,促进水液的输布与排泄;肺朝百脉。
③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精微及水液;主升清及升提;主统摄血液。
④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调畅情志,促进消化吸收及血液运行、津液代谢;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
⑤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液,调节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主纳气,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滋养和濡润脏腑。
六腑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有着各自的生理功能。胆的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饮食物的正常消化。胃的生理功能是主通降,能受纳与腐熟水谷。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大肠的生理功能是传导糟粕。膀胱的生理功能是贮尿与排尿。三焦的生理功能为主持诸气及疏通水道;按部位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其生理特点分别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总的说来,六腑的共同生理特性是“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01:52

五脏六腑都是相互配合,各成配偶关系,即肝配胆,脾配胃,心配小肠,肺配大肠,肾配膀胱,心包络配三焦。也就是说它们配合属表里的,在生理上或病理上都是不可分割的。脏有病,必然会影响到它配合的腑,所以在脏与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很多病在辨证施治方面运用了表里关系,例如肺与大肠相表里,当肺有病时,中医药采用泻大肠的方法治疗,可获得好疗效。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