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3:36
城区热岛分布规律和特征(1988年的分布状况)
(一)城区热岛的水平结构
根据白天(12-15时)和夜间(0-3时)热环境资料的分析,武汉市区热岛日周期水平变化较大,白天构成以市区为主、面积大、分布集中的多中心城市热岛为主要特征,市区被长江、汉江分割形成三镇(汉口、汉阳、武昌)四片(汉口、汉阳、武昌、青山)的多中心热岛结构,其中汉口有三个强热岛中心(以0.9 ℃)为界:一是从武胜路—三阳路,从中山大道—建设大道呈“凸”字形,范围最大,强度最高,基本分布在人口稠密区;二是堤角工业区,从黄浦路沿工农兵路到新村街,为一直径2公里的圆形;三是易家墩工业区,从汉宜路南端沿大道到古田一路呈南北宽1公里的东西向带状,与工业区的分布位置吻合。
青山区有两个强热岛中心:一是武钢厂区,呈北西向排列长约2.5公里,宽1公里的平行四边形;二是生活区,以红卫路街和新沟桥街为中心两个相邻的小热岛,直径小于1公里。
武昌有两个弱热岛中心,分别位于武昌老城区沿江呈岛带状 和四美塘的两端,面积较小。
夜间城市热岛范围较小,强度较弱,以工业热源和水体效应为主构成热岛呈零散分布为主要特征,青山武钢为热岛最强,以炼铁厂为中心呈同心圆向外扩散,直径为1公里。汉阳汉钢为一弱热岛中心,汉口城区温度略高于背景温度(0.1℃)强度极弱,而大面积的水体都表现出较市区更高的温度,形成与水体形状相类似的热岛和热带,分布于市区外围或横穿市区。
(二)城区热岛的强度分布
总的来说,武汉市在温差较小的秋未季节(11月份)整个城市热岛强度较小,特别是在午后和午夜时,最大强度仅有1.1℃。并且汉口几个热岛中心的强度均大于武钢热岛中心强度,白天市区均呈不同强度的热岛,热岛边界出现的范围基本上与建城区吻合,只有在大的水体附近和广埠屯以东没有热岛出现,呈“冷湖”特征。
夜间热岛强度大小主要与工业热源有关,武钢最强,达1.1℃。汉阳的七里庙工业区次之,达0.3℃,汉口人口稠密区为0.1℃。并且汉口几个热岛中心的强度均大于武钢热岛中心强度,白天市区均呈不同强度的热岛,热岛边界出现的范围基本上与建城区吻合,只有在大的水体附近和广埠屯以东没有热岛出现,呈“冷湖”特征。
白天热岛强度除与下垫面类型有关外,各具特色的工业区对热岛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如易家墩工业区,堤角工业区,七里庙工业区,青山工业区等,绿化较好的地区(公园)和较大水体对气温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形成市区内的低温区。
总之,城市热岛强度夜间大于白天,上半夜大于下半夜,具有热源的工业区大于一般市区,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的城区高于稀疏区,白天水体植被具有调节气温作用,削弱了热岛强度;夜间水体具有保温作用,形成热岛。不同季节的城市热岛心基本不变,热岛强度差别较大。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2161623.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3:36
城区热岛分布规律和特征(1988年的分布状况)
(一)城区热岛的水平结构
根据白天(12-15时)和夜间(0-3时)热环境资料的分析,武汉市区热岛日周期水平变化较大,白天构成以市区为主、面积大、分布集中的多中心城市热岛为主要特征,市区被长江、汉江分割形成三镇(汉口、汉阳、武昌)四片(汉口、汉阳、武昌、青山)的多中心热岛结构,其中汉口有三个强热岛中心(以0.9 ℃)为界:一是从武胜路—三阳路,从中山大道—建设大道呈“凸”字形,范围最大,强度最高,基本分布在人口稠密区;二是堤角工业区,从黄浦路沿工农兵路到新村街,为一直径2公里的圆形;三是易家墩工业区,从汉宜路南端沿大道到古田一路呈南北宽1公里的东西向带状,与工业区的分布位置吻合。
青山区有两个强热岛中心:一是武钢厂区,呈北西向排列长约2.5公里,宽1公里的平行四边形;二是生活区,以红卫路街和新沟桥街为中心两个相邻的小热岛,直径小于1公里。
武昌有两个弱热岛中心,分别位于武昌老城区沿江呈岛带状 和四美塘的两端,面积较小。
夜间城市热岛范围较小,强度较弱,以工业热源和水体效应为主构成热岛呈零散分布为主要特征,青山武钢为热岛最强,以炼铁厂为中心呈同心圆向外扩散,直径为1公里。汉阳汉钢为一弱热岛中心,汉口城区温度略高于背景温度(0.1℃)强度极弱,而大面积的水体都表现出较市区更高的温度,形成与水体形状相类似的热岛和热带,分布于市区外围或横穿市区。
(二)城区热岛的强度分布
总的来说,武汉市在温差较小的秋未季节(11月份)整个城市热岛强度较小,特别是在午后和午夜时,最大强度仅有1.1℃。并且汉口几个热岛中心的强度均大于武钢热岛中心强度,白天市区均呈不同强度的热岛,热岛边界出现的范围基本上与建城区吻合,只有在大的水体附近和广埠屯以东没有热岛出现,呈“冷湖”特征。
夜间热岛强度大小主要与工业热源有关,武钢最强,达1.1℃。汉阳的七里庙工业区次之,达0.3℃,汉口人口稠密区为0.1℃。并且汉口几个热岛中心的强度均大于武钢热岛中心强度,白天市区均呈不同强度的热岛,热岛边界出现的范围基本上与建城区吻合,只有在大的水体附近和广埠屯以东没有热岛出现,呈“冷湖”特征。
白天热岛强度除与下垫面类型有关外,各具特色的工业区对热岛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如易家墩工业区,堤角工业区,七里庙工业区,青山工业区等,绿化较好的地区(公园)和较大水体对气温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形成市区内的低温区。
总之,城市热岛强度夜间大于白天,上半夜大于下半夜,具有热源的工业区大于一般市区,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的城区高于稀疏区,白天水体植被具有调节气温作用,削弱了热岛强度;夜间水体具有保温作用,形成热岛。不同季节的城市热岛心基本不变,热岛强度差别较大。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2161623.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3:36
城区热岛分布规律和特征(1988年的分布状况)
(一)城区热岛的水平结构
根据白天(12-15时)和夜间(0-3时)热环境资料的分析,武汉市区热岛日周期水平变化较大,白天构成以市区为主、面积大、分布集中的多中心城市热岛为主要特征,市区被长江、汉江分割形成三镇(汉口、汉阳、武昌)四片(汉口、汉阳、武昌、青山)的多中心热岛结构,其中汉口有三个强热岛中心(以0.9 ℃)为界:一是从武胜路—三阳路,从中山大道—建设大道呈“凸”字形,范围最大,强度最高,基本分布在人口稠密区;二是堤角工业区,从黄浦路沿工农兵路到新村街,为一直径2公里的圆形;三是易家墩工业区,从汉宜路南端沿大道到古田一路呈南北宽1公里的东西向带状,与工业区的分布位置吻合。
青山区有两个强热岛中心:一是武钢厂区,呈北西向排列长约2.5公里,宽1公里的平行四边形;二是生活区,以红卫路街和新沟桥街为中心两个相邻的小热岛,直径小于1公里。
武昌有两个弱热岛中心,分别位于武昌老城区沿江呈岛带状 和四美塘的两端,面积较小。
夜间城市热岛范围较小,强度较弱,以工业热源和水体效应为主构成热岛呈零散分布为主要特征,青山武钢为热岛最强,以炼铁厂为中心呈同心圆向外扩散,直径为1公里。汉阳汉钢为一弱热岛中心,汉口城区温度略高于背景温度(0.1℃)强度极弱,而大面积的水体都表现出较市区更高的温度,形成与水体形状相类似的热岛和热带,分布于市区外围或横穿市区。
(二)城区热岛的强度分布
总的来说,武汉市在温差较小的秋未季节(11月份)整个城市热岛强度较小,特别是在午后和午夜时,最大强度仅有1.1℃。并且汉口几个热岛中心的强度均大于武钢热岛中心强度,白天市区均呈不同强度的热岛,热岛边界出现的范围基本上与建城区吻合,只有在大的水体附近和广埠屯以东没有热岛出现,呈“冷湖”特征。
夜间热岛强度大小主要与工业热源有关,武钢最强,达1.1℃。汉阳的七里庙工业区次之,达0.3℃,汉口人口稠密区为0.1℃。并且汉口几个热岛中心的强度均大于武钢热岛中心强度,白天市区均呈不同强度的热岛,热岛边界出现的范围基本上与建城区吻合,只有在大的水体附近和广埠屯以东没有热岛出现,呈“冷湖”特征。
白天热岛强度除与下垫面类型有关外,各具特色的工业区对热岛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如易家墩工业区,堤角工业区,七里庙工业区,青山工业区等,绿化较好的地区(公园)和较大水体对气温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形成市区内的低温区。
总之,城市热岛强度夜间大于白天,上半夜大于下半夜,具有热源的工业区大于一般市区,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的城区高于稀疏区,白天水体植被具有调节气温作用,削弱了热岛强度;夜间水体具有保温作用,形成热岛。不同季节的城市热岛心基本不变,热岛强度差别较大。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216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