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家乡除夕有哪些习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36

我来回答

1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4:46

河北春节习俗
一到腊月初八,河北人家家户户都要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核桃、莲子、果脯之类熬成一锅香甜稠粘的腊八粥。当然现在河北的一些城市已很少有人做腊八粥,但吃腊八粥,还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每当这一天,大人们将剥净的蒜瓣浸入醋瓶中,泡上20多天,准备除夕夜吃饺子时蘸着吃。
过完腊八,离过年就越来越近了。河北民俗流传着:娃子娃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里里拉拉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就是人们说的小年。到了这一天,过年的气氛已充盈大街小巷,置年货,卖年货,或许这是一年中买卖最兴隆的时候。祭灶,也是北方人,特别是北方农村必不可少的节目。“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是流传已久的民俗,现在更多的是人们图个吉利。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来扫房;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春联;年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破五,是北方人比较注重的一天,这一天,妇女不许做针线活儿,早晨用喜庆的鞭炮宣告初五的到来。
现在初五也成了人们扭秧歌的日子,一到初五,城市的文化广场等地方,往往有秧歌比赛,其喜庆氛围,是一年中的极盛。这一天,休息的大人们都爱领着孩子到扭秧歌的地方凑凑热闹,喜庆气氛弥漫着整个城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6:04

四川过年的习俗如下:四川过年,年三十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是做一大桌年夜饭,特别丰盛,但不吃饺子。他们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腊肉、香肠等种类繁多、数量也多的腌腊品,一般是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就煮好了的,要吃到过完年。四川过年要放鞭炮,初一至初三白天“走人妇”(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要带上鸡、蛋、面条、酒、叶子烟(烟叶)等这样的礼品。媳妇、姑爷回娘家,在农村比较远的还要住几天。
晚上(城市中)狂灯会。白天场(庙会)、荼馆非常热闹,有许多川剧、平书等表演。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办灯会的传统。而对爱热闹、尚祥和的四川人来说,过年不可无“灯”,灯会也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年货”。
扩展资料
春节习俗大盘点,全国各地过年风俗大不相同。
1、祭灶: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这一天,老人们会 “请”一幅灶王爷、灶王奶奶的画,恭恭敬敬挂在厨房。厨房内方桌上,摆上红枣、核桃、柿饼、灶糖等四盘“干果”,前三样可随机变化,但灶糖(芝麻糖)必须有。
2、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4、贴窗花: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5、倒贴“福”字:这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6、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7、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8、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9、拜年:新年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7:39

我们家乡的除夕有以下这些习俗:首先是做了一大桌子菜,肘子是少不了的,我们南方的肘子不像北方的肘子,它是猪腿的根部,做得圆圆的,象征着团团圆圆。肘子有叫“寿口”,有祝福老人长寿的意义。其次是鸡,无鸡不成席,鸡与吉谐音,象征着吉祥如意。鱼肯定是有一条当天宰杀的活鱼,做得鲜美喷香,象征着年年有余。还有扣肉,用五花肉做成,一片五花肉夹着一片荔浦芋,油炸以后上锅蒸,蒸熟了满屋喷香。这个菜又叫玉扣,因为芋与玉同音。此外还有很多菜,海鲜、冬笋、野生蘑菇,那是山珍海味了。菜一共有18种,象征着要发财。这些菜从腊月24就开始准备了,所以,年夜饭是除夕的最重要的习俗。晚上七点钟左右,家家户户陆陆续续响起了雷鸣般的鞭炮声,年夜饭正式开始了,佐以美酒,一家人在一起一边品尝美味一边聊天,这是一年最幸福的时刻了。八点钟,央视春节晚会开始了,大家边聊天边欣赏晚会节目,时不时发出自己的评论。零点快到了,这时更激烈的鞭炮声再次响起来,夹着满天的烟花,送旧迎新的时刻到来了,家家户户的人都打开大门来到户外,开门纳财,并欣赏烟花美景了。几十分钟后,大家又回到屋里,看电视的看电视,打牌的打牌,玩游戏的玩游戏,一直玩到天明,这叫守岁。我们家乡的除夕基本就这些习俗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9:30

除夕原意为岁除,又名大年夜,除夕夜。指岁末除旧迎新的日子。除夕的时间往往是在大年三十,乃是一年结尾新年开始的那一晚。这也寄托着中国人辞旧岁迎新春的美好愿望。
除夕夜是中国最重要的日子之一。这一天,不管外地游子身在何处,都会马不停蹄的回到家中团圆,与此类似的就是西方的圣诞节平安夜。在那一天,所有的人都会回到家中与亲人共同吃火鸡过圣诞迎接新年,所以圣诞节又叫做西方的春节。
虽然时光流转,可是除夕习俗却千年未变。团圆饭,贴春联,放炮竹,贴福,守岁,祭祖都是除夕需要完成的大事。

团圆饭

又称团年饭,年夜饭。乃是除夕夜中最必不可少的一环。团圆饭不光是为了庆祝新年,更是为了借机让一家人团圆一起。在团圆饭上,鱼是必不可少的。它寓意着年年有余。除此之外,在北方还会上饺子和年糕,饺子形似元宝,于是有富贵之意,而年糕则寓意年年高升。而在南方,则过年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贴春联

最早一副春联起源于桃符。古人主要在上面画上门神神荼,郁垒来拒鬼邪。后来到了五代十国的后蜀。后蜀主孟昶在桃木上题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于是便演化成了如今的春联。现代,春联往往有着寄托美好的意义,所以,一副好的对联十分重要,这也往往可以看出这家人的文化修养。

放炮竹

炮竹,又名爆竹。在先秦,周商时代便有了放炮竹这一习俗。在火药未出现前,古人都是用火烧竹子,因为有噼里啪啦的声音,所以得名爆竹。据传,在古代,有年兽为害一方。为了吓走年兽,于是人们就用火烧竹子,发出巨大的响声。也因为年兽怕红色,所以过年时家家都爱挂红灯笼。

祭祖

除夕时,人们往往将准备好的三牲六畜祭祀祖先,希望祖先与自己共同分享过年喜悦。祭祖各地习俗不同,既有广东的烤全猪,也有我家乡四川广安的点烛火,端菜供奉。虽然规模不同,可是那份敬畏祖先,重视家庭的心却都是一样。
除此之外,除夕夜还不能打坏东西,这是为了防止福气流走。还要打扫卫生,剪头换衣,以期待除旧迎新。

最后,过除夕都要贴福字。贴福需要倒着贴,寓意福来到。可是有些地方却不能如此,如正门。正门贴福需要正着贴,寓意福进家门。如果倒贴则就是拒福于门外了。

过年除了这些习俗外,还有一些有趣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年的故事。
年是上古凶兽,在除夕夜它常常下凡捣乱,人们对它十分气愤。后来,人们知道了它怕响声和怕红色的弱点,于是在除夕夜,大家都敲锣打鼓,用火燃烧竹子,并在家家户户门前贴红色福字,挂红灯笼。这样,年就不敢过来。而且,为了怕年捣乱,在除夕夜家家都点灯开门,看见家家点灯,年明白人们都没睡觉,于是就不敢来了。后来,这习俗就变成了守岁。在除夕夜,大家点着灯,一起度过这一晚迎接新年,就是守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1:38

全国人民都在今天过除夕,明天是初一,也就是春节,虽然全国各地风俗不一样,但是,阖家团圆,共同祝福的主题是不会变的。贴春联,守岁是一致的,大年三十晚上看春晚。我们家乡,在今天的除夕夜,除了贴春联,吃饺子,还会响应国家号召,禁放烟花爆竹,十年前的除夕嫌放烟花爆竹吵人,十年后的今天,过除夕是冷冷清清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味越来越淡,但是春节的传统不会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4:03

我的家乡是太湖之畔的无锡,作为土生土长的无锡人除夕的习俗还是略知一二的。

掸檐尘

通俗点就是打扫卫生。一般人家都会在年前的十二月十七、十八就开始打扫(老话讲:十七十八越掸越发),而工作比较忙的可能就晚一点,通常都是在年前完成此项工作。意寓去旧迎新。

掸檐尘

蒸年糕

无锡民间在年前都要蒸糕,记得小编小时候每年过年前都是关系较好的几户人家一起蒸年糕,女同志们负责食材生火蒸煮面粉,而男同志们负责年糕的揉打,面粉蒸出来后揉得越劲,年糕就越好吃。不过现在无锡拆迁的比较多,很多地方都不能自己做年糕,只能以团子代替。

做年糕

祭祖

选择年前的一个良辰吉日(一般是双数日),买上三荤三素,摆上贡酒,放上香炉,喊上祖先一声来家里吃顿年夜饭,既能表达对祖先的思念之情,又能寄托对家人的祝福。

祭祖

贴春联

这个工作全国各地基本都差不多,买上一副春联,有条件的大家就自己写一副,然后贴在门上,憧憬来年美好的生活。有些家庭还会贴上福字,有点更贵倒着贴,福倒福到,寓意来年幸福的生活。

贴春联

守岁烛

每年大年夜,有老人的家庭都会在自家的厨房间的炤头上点上一副香烛,摆上几个贡盘,通宵不灭俗称“守岁烛”,寓意家庭红红火火,生活美满。

守岁烛

放鞭炮

有些讲究的人在除夕关门睡觉前会当三个炮仗,俗称“关门炮仗”。在第二天来门时,再放三个炮仗“开门炮仗”,小编也是放了好多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6:44

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我们的习俗是:

1.祭天神,早上8点左右,在家里摆好台,然后祭天神,烧香拜佛!

2.穿新衣,当然这是小孩子比较喜欢做,就是下午就开始洗澡,换上新衣服,开开心心的过年!

3.年夜饭,这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一顿饭,鸡鸭鱼肉样样俱全,额外还有自己酿的黄酒和黄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9:42

过年啦!
那些年俗,
你还知道多少?
“过年”是一个多么让人向往的字眼……小时候可能就是盼望穿新衣服,放鞭炮,拿压岁钱,长大了则是盼望放假!回家!
说到过年,很多人会觉得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好像就是吃吃饭,逛逛街,打打牌,看看电视,难道除了这些就没有别的了吗?!今天安全君就带大家回味一下我们的老祖宗们是怎么过年的……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已经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
正月里的传统习俗,从初一到十五,几乎每天都有新花样,今天就来说说前七天的习俗,让孩子们了解一下,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年。
过年
习俗
除夕:大年三十晚上熬一宿
在大年三十到来之前,对于每家每户来说,别的门饰可以忽略不计,但一定要贴上一副红彤彤、喜洋洋的春联。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也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有些地方还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在门上。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合家团圆的一天。年夜饭是除夕,乃至整一年最重要的一顿饭。每家每户的年夜饭都置办得非常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在北方,大年三十这天一定要吃饺子,还会在饺子中包上花生或其他果仁,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陪伴大家一起守岁的还有春晚,从1983年起,春晚已经陪伴大家走过了35个年头。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初一:正月初一拜大年
正月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会放炮,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寓意着新的一年开门大吉,红红火火。
接下来,就是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据说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间相互道贺。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吉祥的话语,亲朋好友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另外传说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因此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这一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2:57

首先,早上开始贴春联,然后从中午后就开始准备晚饭了,接祖讲究早,所以家家户户都赶早吃年夜饭,大概四五点钟就开始开饭,饭菜讲究十全十美,所以是十个菜,鱼必不可少,有一个条还必须插上葱,预示着聪明;吃饭期间吉祥话必不可少的。不过这几天都必须说吉祥话,还有像凳子不能放倒,动作啥的都要轻点;还有祭祖的流程就是,先上菜空碗,烧香;然后等个十分钟左右,再撤碗,我们人在上桌吃。12点的时候家里的火是不能断的,一定要有火,代表红红火火。差不多就这些吧,想到在补充。祝新年快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2:28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鲍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酒”、“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6:16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那么你知道关于除夕来历、风俗和禁忌吗?

1、除夕来历

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年),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年)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烟花,来驱除夕(年)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2、除夕风俗

①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②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除夕之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0:21

很多除夕的习俗,比如“穿新衣,贴春联,吃团圆饭,逛庙会,拿着压岁钱买爆竹。”
迎接新年的第一个重头戏,大概要数除夕,又叫“年三十儿”“年三十夜”。《说文解字》里讲,“夕,太阳下山”,字意可以引申为夜晚,除则是易和交替的意思,连起来就有了“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寓意。这一天,人们要张贴年画、春联和福字,有的还要贴上窗花。图案一般都很喜庆,有吉祥如意的福禄寿喜,有花开富贵的牡丹。
年夜饭是除夕夜最热闹愉快的时刻。各种美味佳肴在年前早已备好,北方还必须得吃一顿排场隆重的饺子,配上腊八醋和腊八蒜,色味双绝;南方要吃年糕或米饭……水饺外形像“元宝”,年糕谐音“年高”,都是团圆如意的好兆头。吃罢年夜饭,照例需要守岁。大人围桌闲坐,孩子们提着灯笼跑出屋外,把铺在院里或路边的芝麻秸踩得声声作响,这叫“踩岁”,借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寓意,期待一年更比一年好。
老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守岁到零点,爆竹声中一岁除,旧的一年就算热热闹闹地被送走了,又一年的岁月凝固为生命中的记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4:42

宁波除夕的习俗:
一:吃年夜饭
鳗鲞、红膏炝蟹、鱼、年糕是宁波人必备的年夜菜。
二: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三:压岁钱
小孩给长辈磕头拜年,大人给小孩发“压岁钱”。因为“祟”与“岁”谐音,“压祟”即“压岁”,意思是压住鬼怪,不让其作祟。
四:汤圆
早上吃汤圆(汤圆),寓意团团圆圆。这天习俗的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
五:开门炮
大年初一,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9:20

1、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2、不汲水

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3、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4、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0:15

1、扫尘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节除旧布新习俗之一。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岁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
2、祭灶神
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等,。
3、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个别地区有这样的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扩展资料
春节的由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