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3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31
徐达:明代开国第一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谋略,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对朱元璋极为恭谨,在外交战,每策必报朱元璋。朱元璋以其功高谋深,命其便宜行事。病死,后代公侯颇多,贯穿有明一代。对他的死有两种传言,一为达背部脓肿,朱元璋送去烧鹅,达明朱元璋赐其死之心,自杀而亡;一为达西征王保保,大败而归,损失数万,朱自此疏远达,并寻机杀死。前者颇感荒谬,后者亦不合情理。有机会再谈吧。
常遇春:明代开国第二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异常,战无不胜,攻克北京后不久暴亡;对朱元璋极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员大将闻名天下:邵荣、徐达、常遇春。邵荣资格老,功劳多,可数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发现后,本欲革职免死。常遇春挺身而出,称臣子当中心不二,邵荣这样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则自己与邵荣不能并存于世。朱元璋听了之后“下了狠心”,含泪斩了邵荣。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极为悲痛,封常遇春王,子茂世袭国公位。
徐达、常遇春有领袖众将的能力和功劳,是朱元璋在军事的左膀右臂,徐达在*上也是牵制李善长、胡惟庸的重要人物,可惜一人早死,一人长期在外领兵打仗,从而放任了胡惟庸党的发展。
朱元璋建国之初仅封6名国公,徐达、常遇春是当之无愧的,声名上也算善始善终。可惜另外四个国公就不这么顺利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32
常遇春生于安徽农村,自幼习武,体貌魁梧,二十五岁参加朱元璋的义军队伍,随朱元璋东征北伐。四十岁时,在北征途中逝世,享年也才四十岁。为什么常遇春会英年早逝?一种说法是被朱元璋谋杀,另一种说法是被累死的。
回顾常遇春的一生,第二种可信度更高。众所周知,常遇春嗜好出征,在战场上更是带头冲锋陷阵,以大将的身份与敌军的小兵厮杀,给手下的士兵极大的鼓舞,这也是为什么常遇春战无不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洪武二年五月,元军将也率兵侵扰通州,常遇春与另外几名大将北上讨伐,在近两月的对战中,明军不断传出捷报。洪武二年七月,元军退至开元,明军俘获“元军万人、车万辆、马三千、牛五万”。
讨伐胜利了,但对于常遇春来说,他的精力也被消耗待尽。常遇春自开平启程搬师回京,大军行至柳河川,常遇春突然发病,召唤郎中过来看后,便说是得了“卸甲风”。不久后,就暴病身亡。
其实,从常遇春的生活轨迹来说,得“卸甲风”是可想而知的事。常遇春常年南征北战,中原人去北元那样的地方征战,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加之北方白天艳阳高照,厮杀在战场的战士又要身穿盔甲,奋力迎敌,免不了一身的热汗。到了晚上,北风凄凄,军队随处安营扎寨,卸下盔甲,免不了贪享那一抹凉风,这样一热一冷,加之战后的疲惫,再强壮的身体,哪经受得住这样长年累月的摧残,出问题是很自然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31
徐达:明代开国第一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谋略,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对朱元璋极为恭谨,在外交战,每策必报朱元璋。朱元璋以其功高谋深,命其便宜行事。病死,后代公侯颇多,贯穿有明一代。对他的死有两种传言,一为达背部脓肿,朱元璋送去烧鹅,达明朱元璋赐其死之心,自杀而亡;一为达西征王保保,大败而归,损失数万,朱自此疏远达,并寻机杀死。前者颇感荒谬,后者亦不合情理。有机会再谈吧。
常遇春:明代开国第二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异常,战无不胜,攻克北京后不久暴亡;对朱元璋极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员大将闻名天下:邵荣、徐达、常遇春。邵荣资格老,功劳多,可数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发现后,本欲革职免死。常遇春挺身而出,称臣子当中心不二,邵荣这样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则自己与邵荣不能并存于世。朱元璋听了之后“下了狠心”,含泪斩了邵荣。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极为悲痛,封常遇春王,子茂世袭国公位。
徐达、常遇春有领袖众将的能力和功劳,是朱元璋在军事的左膀右臂,徐达在*上也是牵制李善长、胡惟庸的重要人物,可惜一人早死,一人长期在外领兵打仗,从而放任了胡惟庸党的发展。
朱元璋建国之初仅封6名国公,徐达、常遇春是当之无愧的,声名上也算善始善终。可惜另外四个国公就不这么顺利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32
常遇春生于安徽农村,自幼习武,体貌魁梧,二十五岁参加朱元璋的义军队伍,随朱元璋东征北伐。四十岁时,在北征途中逝世,享年也才四十岁。为什么常遇春会英年早逝?一种说法是被朱元璋谋杀,另一种说法是被累死的。
回顾常遇春的一生,第二种可信度更高。众所周知,常遇春嗜好出征,在战场上更是带头冲锋陷阵,以大将的身份与敌军的小兵厮杀,给手下的士兵极大的鼓舞,这也是为什么常遇春战无不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洪武二年五月,元军将也率兵侵扰通州,常遇春与另外几名大将北上讨伐,在近两月的对战中,明军不断传出捷报。洪武二年七月,元军退至开元,明军俘获“元军万人、车万辆、马三千、牛五万”。
讨伐胜利了,但对于常遇春来说,他的精力也被消耗待尽。常遇春自开平启程搬师回京,大军行至柳河川,常遇春突然发病,召唤郎中过来看后,便说是得了“卸甲风”。不久后,就暴病身亡。
其实,从常遇春的生活轨迹来说,得“卸甲风”是可想而知的事。常遇春常年南征北战,中原人去北元那样的地方征战,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加之北方白天艳阳高照,厮杀在战场的战士又要身穿盔甲,奋力迎敌,免不了一身的热汗。到了晚上,北风凄凄,军队随处安营扎寨,卸下盔甲,免不了贪享那一抹凉风,这样一热一冷,加之战后的疲惫,再强壮的身体,哪经受得住这样长年累月的摧残,出问题是很自然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31
徐达:明代开国第一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谋略,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对朱元璋极为恭谨,在外交战,每策必报朱元璋。朱元璋以其功高谋深,命其便宜行事。病死,后代公侯颇多,贯穿有明一代。对他的死有两种传言,一为达背部脓肿,朱元璋送去烧鹅,达明朱元璋赐其死之心,自杀而亡;一为达西征王保保,大败而归,损失数万,朱自此疏远达,并寻机杀死。前者颇感荒谬,后者亦不合情理。有机会再谈吧。
常遇春:明代开国第二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异常,战无不胜,攻克北京后不久暴亡;对朱元璋极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员大将闻名天下:邵荣、徐达、常遇春。邵荣资格老,功劳多,可数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发现后,本欲革职免死。常遇春挺身而出,称臣子当中心不二,邵荣这样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则自己与邵荣不能并存于世。朱元璋听了之后“下了狠心”,含泪斩了邵荣。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极为悲痛,封常遇春王,子茂世袭国公位。
徐达、常遇春有领袖众将的能力和功劳,是朱元璋在军事的左膀右臂,徐达在*上也是牵制李善长、胡惟庸的重要人物,可惜一人早死,一人长期在外领兵打仗,从而放任了胡惟庸党的发展。
朱元璋建国之初仅封6名国公,徐达、常遇春是当之无愧的,声名上也算善始善终。可惜另外四个国公就不这么顺利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32
常遇春生于安徽农村,自幼习武,体貌魁梧,二十五岁参加朱元璋的义军队伍,随朱元璋东征北伐。四十岁时,在北征途中逝世,享年也才四十岁。为什么常遇春会英年早逝?一种说法是被朱元璋谋杀,另一种说法是被累死的。
回顾常遇春的一生,第二种可信度更高。众所周知,常遇春嗜好出征,在战场上更是带头冲锋陷阵,以大将的身份与敌军的小兵厮杀,给手下的士兵极大的鼓舞,这也是为什么常遇春战无不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洪武二年五月,元军将也率兵侵扰通州,常遇春与另外几名大将北上讨伐,在近两月的对战中,明军不断传出捷报。洪武二年七月,元军退至开元,明军俘获“元军万人、车万辆、马三千、牛五万”。
讨伐胜利了,但对于常遇春来说,他的精力也被消耗待尽。常遇春自开平启程搬师回京,大军行至柳河川,常遇春突然发病,召唤郎中过来看后,便说是得了“卸甲风”。不久后,就暴病身亡。
其实,从常遇春的生活轨迹来说,得“卸甲风”是可想而知的事。常遇春常年南征北战,中原人去北元那样的地方征战,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加之北方白天艳阳高照,厮杀在战场的战士又要身穿盔甲,奋力迎敌,免不了一身的热汗。到了晚上,北风凄凄,军队随处安营扎寨,卸下盔甲,免不了贪享那一抹凉风,这样一热一冷,加之战后的疲惫,再强壮的身体,哪经受得住这样长年累月的摧残,出问题是很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