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4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2 22:03
是的,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海鲜食品。
海蜇古称瑝鱼,又名红蜇、面蜇、鲊鱼,是生长在海洋中的大型暖水性钵水母纲动物。海蜇可食用,海蜇皮和海蜇头(触手)可用来制作凉拌菜。它的营养价值高,尤其是蛋白质含量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还含有钙,碘等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价值及其高的海产品。
海蜇可使用的有两部分,一个是呈伞状的,白色的用于伸缩运动的是海蜇皮,下有八条口腕,像丝带一样的是海蜇头,两样东西根据个人喜爱偏好,海蜇皮一般较海蜇头要薄,海蜇头的口感爽脆。
1、生活环境
海蜇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为15~32℃,适宜水温20~24℃;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8~32,适宜盐度18~26。喜栖光强度2400勒以下的弱光环境。
2、栖息环境
海蜇水母体在海洋中营浮游生活,栖息于近岸水域,尤其喜居河口附近,分布区水深一般5~20米,有时也达40米。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沿岸和俄罗斯远东海域。中国沿海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部湾的广阔海域都有海蜇分布。
扩展资料:
毒性——
在近岸海域,这轻柔飘逸的动物,会常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新鲜海蜇的刺丝囊内含有毒液,其毒素由多种多肤物质组成,捕捞海蜇或在海上游泳的人接触海蜇的触手会被触伤,引致红肿热痛、表皮坏死,并有全身发冷、烦躁、胸闷、伤处疼痛难忍等症状,严重时可因呼吸困难、休克而危及生命。
盛夏时节,正是海蜇生长活动的旺季,同时也是渔民在捕捞作业或游人在海滨游泳时易为其蜇伤的发病高峰期。中国沿海各海域均有海蜇分布,种类很多,其所分泌的毒素性质和危害不同。但由于人们个体的敏感性差异,故在海蜇蜇伤后轻者仅有一般过敏反应,重者可致死亡,所以必须注重有效的预防和积极的抢救治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2 23:21
海蜇是海鲜。
海蜇(seajelly,or jellyfish, nettlefish)hǎi zhé ㄏㄞˇ ㄓㄜˊ(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 。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五十厘米,最大可达约一米五,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色。触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许多瓣片。广布于我国南北各海中。可供食用,并可入药。
海蜇,俗称为水母、石镜、蜡、樗、蒲鱼、水母鲜和海(虫宅zha)等。海蜇属钵水母纲,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体形程半球状,可食用,上面呈伞状,白色,借以伸缩运动,称为海蜇皮,下有八条口腕,其下有丝状物,呈灰红色,叫海蜇头。
腔肠动物。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五十厘米,最大可达一米,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色,触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许多瓣片。广布于中国南北各海中。尤其是浙江沿海最多。可供食用,并可入药。
海蜇(Rhopilema)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海蜇属的统称。营海洋漂浮生活。成体伞部隆起呈半球状,体伞表面光滑、中胶层厚。伞径达25-60出门、,最长可达1m。伞缘有八个缺刻,各有14-22个舌状缘瓣。无伞缘触手。口腕八条,三翼型。每条口腕约有150-180条丝状物和30-40条棒状物。大型的口消失,依靠缘瓣上的小型吸口吸食小型动植物。内伞有发达的环肌。中国沿海广泛分布,以浙江和福建沿海最多。每年8-9月成群出没海面。可人工培育,并已人工放流以增加其资源量。可供食用,并可入药。伞部俗称“蜇皮”,口腕部俗称“蜇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0:56
海鲜是特指活的或者说是保鲜的海产品,而海蜇是经过腌渍和水发加工过程,所以不能叫海鲜了,只能算海产品。好像没人把干鱿鱼叫海鲜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2:47
是海产品,但不是海鲜。长水痘的最好不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4:55
海蛰头算不算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