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4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4 20:52
国名:赞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mbia)
国名释义 因赞比亚河而得名。
别称 铜矿之国
国歌 据《上帝保佑非洲》曲调填词。
面积 752614平方千米
人口 1057万
民族 有73个部族
宗教 72%的居民信奉*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语言 英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 卢萨卡
主要城市及功能 恩多拉(Ndola),赞比亚第二大城市,铜带省省会,人口约60万,是赞比亚工业中心。 卡布韦(Kabwe),*省省会,人口约50万。基特韦(Kitwe),位于铜带省,主要铜矿所在地,人口约40万。利文斯敦(Livingstone),南方省省会,主要旅游城市,人口约10万。
货币 赞比亚克瓦查 Zambian Kwacha KW.;K. ZMK 1ZMK=100 nywee(恩韦)
名胜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卡里巴湖。
日:10月24日(1964年)
国庆日:10月24日(1964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绿色,右下方的竖长方形由红、黑、橙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条相连而成,其上方为一只展翅的雄鹰。绿色象征国家的自然资源,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黑色代表赞比亚人,橙色象征国家的矿藏。飞翔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自由。
国徽;中间的盾形图案由黑白相间的波纹构成,象征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盾形两侧为穿着工人*的黑人男子和穿民族服装的黑人女子,象征非洲黑人的兄弟家庭。盾徽上端交叉着锄头和镐,象征该国的农民和矿工;其上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自由和国家有能力解决面临的问题。盾徽下端为绿地,象征肥沃的土地;绿地上的玉米象征农业和农作物;矿井和斑马象征该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底部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一个赞比亚,一个国家”。
国家政要:总统利维·帕特里克·姆瓦纳瓦萨(Levy Patrick Mwanawasa),2001年12月当选。
风俗 赞比亚人性情开朗,能歌善舞。跳舞是他们最喜爱的传统娱乐方式。赞比亚城市街道宽阔,房屋整齐美观。农村房屋较小,一般为砖瓦房。赞比亚气候温和,夏季的衣服可以常年穿用。 赞比亚人民的主食是玉米面、面粉、大米,佐以各种蔬菜水果。
禁忌和礼仪 赞比亚人十分注重礼节,朋友见面后,用两只手紧握对方,还要上下摇动,热情寒暄。赞比亚人热情好客,每当有客人临门,主人都是热情接待,并用咖啡、汽水、水果、点心等招待客人。赞比亚人待人友好,在路上车子相碰,他们下车不是互相指责,大吵一通,而是各自检查自己车子的损坏程度,等待*来处理,一切依法办事。在这里搭便车是常事,司机都是分文不取。赞比亚禁忌不少,因地区不同也有所不同。例如,女主人一般不接待客人;忌讳用左手递东西,因为单单用左手有侮辱人的意思。
人口:1120万(2002年估计)。大多属班图语系黑人。有73个部族,其中奔巴族约占全国人口的18%,通加族占10%,其他还有洛兹族、恩戈尼族和隆达族等。欧亚人7万。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31种部族语言。农村居民大多信奉原始宗教,其余信奉*教和天主教。
首都:卢萨卡(Lusaka),人口200万(2001年估计)。 位于国土中南部高原上,平均海拔1280米。人口约87万。始建于1905年,随铁路的铺设而兴起。1955年起曾为北罗得西亚殖民地首府。19年赞比亚后,定为首都。全国工商业中心,农产品的重要集散地。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9省68县。各省名称:卢阿普拉、北部、西北、铜带、*、东部、西部、南部、卢萨卡。
自然地理:
面积752614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东北邻坦桑尼亚,东面和马拉维接壤,东南和莫桑比克相连,南接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西面是安哥拉,北靠刚果(金)、坦桑尼亚。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000-1500米高原,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境按地貌分为五个区:东北部东非大裂谷区,北部加丹加高原区,西南部卡拉哈里盆地区,东南部卢安瓜—马拉维高原区和中部卢安瓜河盆地区。东北边境的马芬加山海拔2164米,为全国最高点。赞比西河流经西部和南部,河上有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维多利亚大瀑布)。刚果河(扎伊尔河)上游卢阿普拉河发源于境内。
赞比亚境内河流众多,水网稠密,水力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这是非洲第四大河,长2660千米,流经西部和南部。著名的维多利亚大瀑布就位于这条河上,它也是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是赞比亚的著名旅游胜地。刚果河是赞比西河的支流,发源于赞比西河的上游,是和民主刚果的分界河。另外,卢安瓜河发源于赞比亚东北部山区,由东北向西南部穿过东方省全境,在赞比亚、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三国交界的边陲小镇——卢安瓜与赞比西河汇合后流入莫桑比克的卡堡拉巴萨湖。
赞比亚属热带性气候,因位于海拔1,000-1,300米的台地,湿度低,比起其他热带非洲国家气温较为凉爽。当地有下列3个季节:干冷季:5-8月,15.6-26.7℃。干热季:9-11月,26.7-32.2℃。湿热季:12-4月,26.7-32.2℃,为雨季。全国年平均雨量为1,270毫米,首都卢萨卡为760毫米左右。全年可穿着夏季服装渡过,但在干冷季时日夜温差大,须穿着毛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4 22:10
名:赞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Zambia)
日:10月24日(1964年)
国庆日:10月24日(1964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绿色,右下方的竖长方形由红、黑、橙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条相连而成,其上方为一只展翅的雄鹰。绿色象征国家的自然资源,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黑色代表赞比亚人,橙色象征国家的矿藏。飞翔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自由。
国徽;中间的盾形图案由黑白相间的波纹构成,象征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盾形两侧为穿着工人*的黑人男子和穿民族服装的黑人女子,象征非洲黑人的兄弟家庭。盾徽上端交叉着锄头和镐,象征该国的农民和矿工;其上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自由和国家有能力解决面临的问题。盾徽下端为绿地,象征肥沃的土地;绿地上的玉米象征农业和农作物;矿井和斑马象征该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底部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一个赞比亚,一个国家”。
国家政要:总统利维·帕特里克·姆瓦纳瓦萨(Levy Patrick Mwanawasa),2001年12月当选。
自然地理:面积752614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东北邻坦桑尼亚,东面和马拉维接壤,东南和莫桑比克相连,南接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西面是安哥拉,北靠刚果(金)、坦桑尼亚。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000-1500米高原,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境按地貌分为五个区:东北部东非大裂谷区,北部加丹加高原区,西南部卡拉哈里盆地区,东南部卢安瓜—马拉维高原区和中部卢安瓜河盆地区。东北边境的马芬加山海拔2164米,为全国最高点。赞比西河流经西部和南部,河上有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维多利亚大瀑布)。刚果河(扎伊尔河)上游卢阿普拉河发源于境内。热带草原气候,分凉干(5-8月)、热干(9-11月)和暖湿(12-4月)三季。
人口:1120万(2002年估计)。大多属班图语系黑人。有73个部族,其中奔巴族约占全国人口的18%,通加族占10%,其他还有洛兹族、恩戈尼族和隆达族等。欧亚人7万。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31种部族语言。农村居民大多信奉原始宗教,其余信奉*教和天主教。
首都:卢萨卡(Lusaka),人口200万(2001年估计)。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9省68县。各省名称:卢阿普拉、北部、西北、铜带、*、东部、西部、南部、卢萨卡。
简史:16世纪前后,班图语系一些部族开始在这一地区定居。16世纪到19世纪,境内先后建立过隆达王国、卡洛洛王国和巴罗兹王国。18世纪末,葡萄牙和英国殖民者相继入侵。1911年,英国殖民者将这一地区命名为“北罗得西亚保护地”,由“英国南非公司”管辖。1924年英国派驻总督进行直接统治。1953年9月3日,英国把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现名马拉维),强行合并为“中非联邦”。由于3国人民的反对,1963年12月“中非联邦”解体。1964年1月北罗得西亚实行内部自治,由联合民族党组成“内部自治*”,同年10月24日正式宣布,定国名为赞比亚共和国,但仍留在英联邦内,卡翁达任总统。1973年8月通过新*,宣布赞进入第二共和国。
*:1991年8月修改*,规定:国家的最高权力归总统。总统为国家元首和*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两届;实行总统内阁制,取消总理职位,增设副总统,内阁*由总统从议员中任命;在总统负责制下实行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允许反对党存在。1996年6月,议会再次修改*,增加“总统候选人父母和本人必须是赞比亚人”、“酋长不能从政”等条款。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实行一院制,共有150个席位,总统可另选派8位指定议员。
经济:经济结构单一,以矿业为主。自然资源丰富,以铜为主。铜蕴藏量9亿多吨,约占世界铜总蕴藏量的6%,素有“铜矿之国”之称,赞比亚是世界第四大铜生产国,2004年铜产量约40万吨。钴是铜的伴生矿,储量约35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此外还有铅、镉、硒、镍、铁、金、银、锌、锡、铀、绿宝石、水晶、钒、石墨、云母等矿物。全国森林覆盖率为43%。采矿业较发达,是赞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之一。其主体是铜矿和钴矿的开采和冶炼,为世界第四大产铜国和第二大产钴国。制造业较落后,原材料和技术均依赖进口。主要有化肥、纺织、水泥、玻璃、粮食加工、制糖、铜制品、轮胎、锯木、汽车装配等。能源主要来自于电力、石油、木材和煤炭等,除原油依靠进口外,其它均能自给。赞水电资源丰富,占总电力的97%左右。赞主要从中东进口石油。农业是赞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位居三大支柱产业之首,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全国约半数人口从事农业。可耕地约900万公顷,已耕地约144万公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另有花生、棉花、烟草等。正常年景玉米可自给。赞耕地普遍缺乏灌溉系统,农作物抗灾能力较弱,农业生产对天气的依赖性很大。旅游业有世界著名的维多利亚瀑布和19个国家级野生动物园,其中卡富埃国家公园占地面积最大。赞还辟有32个狩猎管理区。
新闻出版:主要报刊有《赞比亚每日邮报》,官方报纸、《赞比亚时报》、《Z字杂志》,英文报刊。此外还有《每日快讯报》、《每周邮报》、《全国镜报》等。赞比亚通讯社是官方通讯社,1969年1月成立。赞比亚国家广播公司,成立于1988年。下设电视台和3个广播电台。赞是泛非新闻社南部非洲地区分社所在地。该分社负责对安哥拉、博茨瓦纳、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进行新闻报道。
外交: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对外*,强调外交多元化,主张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把“睦邻、民主、自由、*、和平”作为外交*的基石。注重经济外交,争取外援,吸引投资。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重视发展同邻国关系,致力于本地区*、经济一体化与和平解决南部非洲地区冲突,支持建立“非洲联盟”。
与中国关系:1964年10月29日,赞比亚同中国建交。2003年11月,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5年12月,赞比亚副总统卢潘多·姆瓦佩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4 23:45
二千年以前,赞比亚本地居民就已不断被外来居民吸收与融合。15世纪来,说班图语的居民开始进入赞比亚,且在17世纪至19世纪时达到高峰。19世纪中叶,欧洲殖民者及传教士开始进入当地。
1888年,英国殖民者塞西尔·罗德斯从当地酋长手上取得了开矿权。同年,英国当局建立了南罗得西亚及北罗得西亚(分别为今津巴布韦与赞比亚)。1924年,北罗德西亚成为由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保护地。1953年,南北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合并,组成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又称中非联邦)。1962年的联邦选举中,非洲人赢得了大多数立法委员会的席位。随后,立法委员会通过决议,呼吁北罗德西亚脱离联邦,并要求更广泛的自治民主权和公民权。1963年,中非联邦正式解散。19年10月24日,北罗德西亚脱离英国,改称为赞比亚共和国。
初期,赞比亚处境较为艰难。当时其中四个邻国——罗德西亚、南非管治下的西南非洲,以及葡萄牙殖民地葡属东非(今莫桑比克)与葡属西非(今安哥拉)都处于白人统治之下。由于赞比亚支持非洲南部各国的黑人*团体,使得该国与罗德西亚间的关系紧张,最终两国边界更因而关闭。其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建的坦赞铁路由此带来的严重的债务问题。赞比亚债台高筑,2020 年 11 月成为第一个在疫情流行期间拖欠部分美元计价债券债息的非洲国家。此外,赞比西河上的卡日巴水电站也提供了足够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