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1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0:17
自古文无定法,其实文学评论的写法可以有很多种,如果抛开学院派的教条不论,从应试的角度,简单地来讲,可以这样理解:
文学评论的终极目标是对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作出评判,简单地讲就是这部作品有什么好处(或坏处),好在哪里(或坏在哪里),为什么好(或坏)。
什么是文学价值呢?总的来说基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价值(如思想意义、社会现实意义等),二是审美价值(如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上的创新性意义)。
通常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对他的评论,不必追求面面俱到,既评认识价值,又讲审美价值,浮光掠影,缺乏重点,这是应考大忌。应该从一个角度切入进行重点深入评析。我主张的原则是:小处落笔,大处着眼。怎么把握这个原则,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在乎意会。
通常而言,写文学评论要求借助一定的理论方法,也就是借助某种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价值进行分析,这也是文学评论写作会在文学理论考试中出现的原因。但这一点看起来非常高深,往往让考生感到非常害怕,因为本科生通常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修养几乎是一片空白(中文专业的本科生也是如此,在这一点上,跨专业的与本专业的本科生几乎没什么区别)。
其实借助理论方法并没有那么高深。借助任何理论方法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的文字有说服力,所以,只要能让你的文字有说服力的方法,就是有效的方法,而不必管它属于哪家哪派的理论或方法。因为对于本科生而言,各种常见的分析方法,比如社会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文化分析法,文本细读法、历史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解构主义批评……等等,都是高深玄虚不可企及的,根本不可能正确运用,即使勉强套用,结果也是贻笑大方,还不如不用。
那么怎么办呢?其实对于本科生应考而言,尊重常识、回到常识,用普通人通常都有的生命感悟和生活常理去讲道理、去分析作品是最有效的方式。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通常的生命感悟和生活常理其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写好了,也是文学评论写作的一种很高的境界,历史上的很多批评大家也正是用这种方式去写评论的,写出来的评论,深入浅出,普通人都能读懂。但前些年,评论界流行套用西方各种尖新奇怪的理论方法去分析中国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喜欢把简单的道理复杂化,炮制出了一大批半通不通的洋八股,不仅普通读者读不懂,专业读者看了也不知所云,这种文风几乎成为一种流毒,近几年已经引起学术界的深刻反思。所以,现在即使是在非常专业的批评家那里,尊重常识、回到常识也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既然如此,作为专业修养基本还未成形的普通本科考生,就更没有必要去强求所谓的“理论方法”了。
因此,一篇文学评论写作应该讲清楚这几个问题:一是有什么好处(提出观点),二是好在哪里(分析作品),三是为什么好(讲清道理)。
还有三点必须要注意:
一是要善于把一部作品放到整个文学史或文学发展的传统中来衡量其价值。比如说散文,从现代以来,散文的发展就有好多流派和传统,如鲁迅式的散文(杂文),如匕首投*,以思想性、批判性和战斗性著称,周作人式的学者散文,闲适冲淡,以知识性、趣味性著称……等等。那你评论一篇散文的时候,就应该善于把这篇散文放在这样的大背景、大传统中去,从一种比较的视野里,去评价其同异和优劣得失。这就要求写作者具备一定的文学史修养。
二是应试的评论写作,语言上一定要有一些亮点,这是高分的重要保证。因为理论修养大家其实都差不多,阅卷人评价优劣的时候,最直接的依据其实就是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畅达是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基础,如果再能有点灵性和文采,那就更好了。所以,这就要求写作者有比较好的语言修养。
三是卷面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晰,格式正确。这个道理,在任何科目中都很重要,但评论写作尤其重要。因为一篇评论至少是一千字以上的,这么多的字,如果卷面潦草,格式错乱,阅卷老师读不下去,结果可想而知。
写得不少了,不知道有没有讲清楚。我给你邮箱里发一篇我2003年考现当代文学研究生时写的一篇文学评论,事后得知,阅卷老师给了满分。希望能对你有所借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0:17
第一层,需要符合基本要求
1、符合文体要求,赏析文是议论文,不能写成别的文体。
2、符合内容,顾名思义要有关于文学且发表自己的评论。
3、结构完整,一是文章形式完整,二是文章内容的完整(即一篇议论 文的论点论据论证必不可少)
写作步骤是:阅读,定题,评论,写作。
文学评论的写作核心是对作品的评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争取全面了解一部作品。
1、作者。作者的写作动机,作者的心理历程与人生经历,是否曾经有过奇遇等。
2、作品。作品本身的特征,与哪些作品有相似之处,表达了什么等。
3、时代背景。一个作品与其诞生的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它能体现出当时社会的何种制度、风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