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9:19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按照《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精神,广西在促进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中要抓住三个关键。
一、提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做大做强汽车产业。以建设广西柳州汽车城为重点,加快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打造产销超200万辆的汽车生产基地。重点建设柳州阳和工业园、柳江新兴工业园、柳州河西工业园等汽车产业园区。
提升机械工业竞争力。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培育壮大柳州、玉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桂林数控机床产业。进一步提高工程机械制造水平及产品产能,着力研发工程机械核心部件,不断提高机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实施装备制造业基础元器件优化工程,推动以工程机械为主的机械产品向世界级品牌升级。
发展内河修造船业。重点发展南宁(六景)修造船集中区、贵港()产业园和桂平长安工业园造船工业集中区,以及梧州表水至长洲岛、赤水工业园、藤县造船工业集中区,逐步形成西江黄金水道造船聚集区。
做强食品工业。提升崇左、来宾、贵港、南宁等市糖业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发展制糖、卷烟、茶叶、糖果、粮油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加工业,推动食品产业向特色深加工升级。打造崇左糖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贵港市加工与物流型食品基地;建设“六大”糖业循环产业园、广西糖果休闲食品产业园、广西·东盟特色食品产业园。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突出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和创意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等重点产业。加快设立梧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重点建设北海、南宁、贺州、梧州、钦州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推进石化工业。促进柳州化肥、南宁及百色氯碱精细化工、梧州林产化工等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构建鹿寨、柳城化工产业园区,推动化工产业向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升级;将百色打造成西南地区重要的石油加工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氯碱基地。
做大有色金属工业。加快百色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着重发展一批高端原材料、铝精深加工和铝材下游项目,推动高端铝材在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支持南宁生物产业和梧州、桂林、玉林生物制药发展;积极推动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柳州、河池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以及贺州、崇左稀土新材料发展;加快建设柳州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崇左和梧州锂电池生产基地、梧州铅酸蓄电池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完整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先进装备制造企业,重点发展数控设备、汽车电子等产品,推动高端设备生产制造区域性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三、加快产业承接转移
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西江经济带的重点工业园区、重点产业转移园区的扶持力度;市、县两级*也相应安排资金扶持建设市、县有关产业转移园区,并积极引导和利用全社会各种资源,鼓励多种投资主体以各种方式参与投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努力改善园区的基础设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创新合作机制,共建产业转移示范区。两省区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未来几年,两省区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内共同选择若干个园区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按照“共同规划、共同管理、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受益”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打造桂粤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开展产业转移深度合作,建立两省区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南宁、柳州、贵港、玉林、梧州等市作为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东莞、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的交流对接。
打造绿色经济带
国家批复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规划》实施要以推进协同发展为主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珠江-西江生态廊道;努力把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极,为区域协调发展和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
经济带内有众多自然保护区
自治区环保厅负责人告诉记者,珠江-西江经济带的生态区位与环境保护十分重要。据统计,广西在经济带内有自然保护区4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74.53万公顷,占全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51.15%,有效地保护了经济带内90%以上陆地生态系统类型、90%以上的野生动物种群、几乎全部高等植物、15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
此外,广西西江经济带共有县级以上河流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54个,占全区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数的60%,取水总量约8.0435亿吨/年,服务人口约663万人。
环保面临四大挑战
共建珠江-西江生态廊道,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结构之间的矛盾。广西西江沿岸分布着23个农产品主产区和15个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众多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禁止开发区域。
然而,石化、冶金、制浆造纸等行业密集分布,减排压力大;传统产业占据了绝对地位,且多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新兴行业及高技术行业所占比例较低;产业规模分散,产业集聚化程度不高。
二是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经济带的工农业快速发展,减排形势十分严峻;另一方面,经济带的环境容量有限。
三是粗放式矿产资源开发与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百色、崇左、来宾等矿产资源富集地区分布着大量矿产企业,但大部分开采规模小,开采技术落后,采选矿工艺粗放,环保设施简陋,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同时,这些地区生态系统脆弱,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石漠化扩展趋势严峻,高强度、粗放的矿产资源开发极易对脆弱生态系统造成影响,部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弱甚至丧失,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四是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与保护投入之间的矛盾。多年来,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严重不足,与繁重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和工作极不适应。
七招推进生态廊道建设
打造珠江-西江“绿色经济带”,共建珠江-西江生态廊道,需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突破口,以控制重大、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为重要抓手,着力改善西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着力解决涉及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具体来说,需要着力推进七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经济区内的生态保护。要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保障区域生态调节功能稳定。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并验收生态红线,保持并提高区域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调节功能,保障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护生态安全。同时,统筹完善各类自然保护区网络,推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推进实施《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依托国家和自治区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安排西江经济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提供支持。
二是加强林业建设。构筑沿江生态屏障,建设珠江-西江“千里绿色走廊”。提高沿岸森林覆盖率,增强和维持沿岸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净化水质的生态功能。优化林业经济产业,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按照保护优先、兼顾效益的原则,依托林业优势资源,推进林业经济产业发展。
三是强化水土保持和石漠化治理。通过加强对各类生产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落实水土保持预防和保护责任。同时,防治结合,推进各类治理工程。特别是以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坡耕地水土综合治理工程为抓手,配合人工造林工程,扩大林草面积,恢复西江经济带水土流失区域植被水源涵养、土壤固定功能;按照分区治理、分片推进原则,以封山管护、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为主要措施,加快退耕还林,特别是西江沿岸、西江支流源头区石山坡耕地退耕还林步伐,减轻石漠化对西江河道的压力。
四是规范水资源利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加强河道修复与水生生物恢复,保障西江水生态健康。
五是加强矿山生态保护。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从源头上控制生态环境破坏;健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经济制度,保障矿山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循环利用模式,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六是强化环境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管理,建立“干流-支流并重”的水污染防治机制;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建立部门合作和会商机制,落实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健全相关配套措施和制度,协调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保障饮用水安全。推动建立长效的水源地环境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水源地环境监察工作,提高水源地监测和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备用水源地的建设;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导作用,从源头防范环境风险。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污染物排放;以“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七是健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包括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社会参与激励机制。
推动区域协调联动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根据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基础,以及港*通条件,统筹空间布局,明确重点,强化功能,形成协调有序、高效集约、联动发展空间格局。这对于新时期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协同发展,深化区域合作,培育我国新的区域经济带,促进桂粤经济一体化,促进西部大开发和东西互动,推动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布局“一轴两核四组团延伸区”,助推经济带联动协调发展
目前,广东、广西以及云南和贵州4省区未能形成科学统筹的空间布局,相当程度影响了区域的协调发展。《规划》根据珠江-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经济联系、资源环境承载力及港*通条件,结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出“一轴、两核、四组团、延伸区”的空间布局。即:以珠江-西江主干流区域的广州、佛山、肇庆、云浮、梧州、贵港、南宁7市为轴带,以广州、南宁为双核,以广州-佛山、肇庆-云浮-梧州-贵港、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百色为四组团,将广西桂林、玉林、贺州、河池4市以及西江上游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安顺,云南文山、曲靖的沿江部分地区作为规划延伸区。按照珠江-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进一步明确发展导向,将4个组团分为广佛都市区、产业承接区、转型发展区、开放门户区4个布局合理、联动发展、各具特色的功能分区,通过进一步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旨在形成特色鲜明、分工有序、互动发展的沿江综合发展带。这有助于加强经济带在产业、物流、人才、资金和科技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密切合作,引导形成一个功能定位清晰、产业体系完善、一体化发展水平高、综合竞争力强的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格局。
充分发挥核心带动作用,统筹推进经济带开放发展
广州与佛山分别是广东省的第一、第三大城市,《规划》提出打造广州、佛山都市区,将“广佛都市圈”发展全面融入经济带协同发展的范畴,将进一步加快广州、佛山同城化步伐,提升发展广佛增长极,推进形成紧密依托珠三角、立足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发展组团,为整个经济带的开放发展建立科学有序的经济发展梯次组团,有利于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等合作,实现经济带的协同联动发展。
与广州和佛山相比,南宁在经济规模、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南宁立足江(珠江-西江经济带)湾(北部湾经济区)、面向东盟、通江达海,具备打造成为经济带核心增长极的基本条件和发展优势,通过整合崇左、百色连接东盟和资源富集优势,加强南宁、崇左、百色3市的协同发展,加强与北部湾经济区的对接互动,加快转变优势资源开发模式,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共同打造开放门户区,有助于将南宁建设成为经济带中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核心增长极。柳州作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要进一步发挥工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充分利用柳州、来宾、河池3市空间距离优势,加快柳来河一体化建设,加强在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合作,努力实现南-崇-百开放门户区与柳-来转型发展区的协调联动发展。
进一步健全完善经济带协同发展机制
构建协调联动的空间格局,必须通过经济带省际合作机制的创新完善,进一步促进资源跨区域畅通流动和优化配置。《规划》是涵盖桂粤两省区共11个市的区域规划,以两省区合作为重点,并延伸涉及西江上游贵州、云南相关地区,要加快两广一体化发展进程,积极探索跨省区流域经济合作发展新模式,必须有效协调省际之间、上下游之间的诸多利益关系。因此,行政边界的破除程度、利益格局的去除效果和跨流域、跨省区*机制建立的顺畅与否,都关系到《规划》的实施效果。根据《规划》的总体要求,两省区要共同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化、生态保护、公共服务一体化、开放合作等重点领域作出专项规划,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协商。两省区和各组团功能区要设立相应的日常管理办事机构和专门的工作人员,统筹协调经济带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确保经济带发展尽早取得阶段性实效。根据《规划》要求,对涉及需要双方共同承担的工作任务,要联合制订共同行动计划,适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动态评估,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推进、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