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1:1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3:49
世界上有6种肤色的人。
世界上有六种肤色即红、黄、棕、蓝、黑和白色,这主要是因为皮肤内黑素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不同所致。黑色素是一种蛋白质衍生物,呈褐色或黑色,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
由于黑色素的数量、大小、类型及分布情况不同,从而决定了不同的肤色。
黄种人皮肤内的黑色素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层,棘层内较少;黑种人则在基底层、棘层及颗粒层都有大量黑色素存在;白种人皮肤内黑色素分布情况与黄种人相同,只是黑色素的数量比黄种人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3:49
世界上有四种肤色的人。他们分别是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棕种人。
皮肤的颜色是由皮肤内黑色素的多少决定的 。在高寒的北欧(寒带),人们不会受到烈日的暴晒身体的黑色素很少,所以肤色多呈白色。
而由于赤道处阳光集中的热带 ,常受到强烈的日光(紫外线) 照射,身体经调节产生大量黑色素,以至于保护皮肤,呈黑或棕黑色;温带则呈中性的黄或棕*——(黑色素)。
人种因肤色影响
肤色的遗传特点是人种划分的指标之一,然而在三大人种内部,肤色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高加索人种包括欧洲人和阿拉伯人、伊朗人,其中欧洲人肤色最浅;东亚人种包括中亚、东亚、东南亚各国人,东南亚居民的肤色明显较深。
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也常分为黑和棕两个人种,以尼格罗人种论,北非肤色相对较浅,往非洲南部去则肤色加深。大概是这么个规律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3:49
关于人种划分,现在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分三大类:高加索人种、东亚人种、和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
1、高加索人种
白种人又称欧亚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占世界总人口的54%左右。其特征是肤色浅淡;柔软波状的头发,颜色多金黄;眼色碧蓝或灰棕色;毛发较浓密;颧骨不高突;颚骨较平;鼻子窄而高;唇薄或适中。
它们在全世界分布较广泛。其主要集中分布地方是欧洲西部,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以及北美洲北部等地。
2、东亚人种
东亚人种(Mongoloid),昔称黄种人,亚美人种,蒙古人种。蒙古人种得名于:欧洲人对蒙古帝国无情的扩张和大*的恐惧。所以当德国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 迈纳斯( Christoph Meiners)"在其“二元人种论”对东亚人的印象首先就想到了“蒙古人”。
这就是第一次用到“蒙古人种”这个名词,但后来国际开通后改称东亚人种,而此人种肤色并未与高加索人种有多大差异,欧美已去除〔黄种人〕用法。
3、非洲人种
非洲人种也称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Negroid)是世界四大人种之一,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非洲人种皮肤黑色,头发黑而弯曲,头部狭长,颧骨突起,眼球突出,鼻厚大,口唇胀厚,多数人有八字脚。除北部非洲人外,其他非洲人皆属之。
扩展资料:
人种是具有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人种也称种族,在生物学上,人类各种族都同属于一个物种,即智人。不同的种族相当于在一个物种下的若干变种,他们都起源于一共同祖先。
肤色的遗传特点是人种划分的指标之一,然而在三大人种内部,肤色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高加索人种包括欧洲人和阿拉伯人、伊朗人,其中欧洲人肤色最浅;东亚人种包括中亚、东亚、东南亚各国人,东南亚居民的肤色明显较深。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也常分为黑和棕两个人种,以尼格罗人种论,北非肤色相对较浅,往非洲南部去则肤色加深。大概是这么个规律吧。
印度人较难归类。那里最早的居民应该说是东亚人种,可是古高加索人种的雅利安人几千年前就侵入那里了,后来是伊朗和中亚的人群成批成批侵入那里,所以现在颇难说印度人属于东亚还是高加索人种。关于肤色和人种要注意,历史上人群迁徙和混血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欧洲的芬兰人,从语言特点考证,他们的祖先来自亚洲的东亚人种,但是现在的芬兰人,基本上反映高加索人的体貌特征。
昔日西洋学者以歧视的眼光来区分人种,将棕、黑色皮肤人种视为劣等人,来到中国以后,为了保障自己优越地位,将农民的晒黑肤色当做东亚标准肤色,而称黄种人,但基因上欧亚肤色差异不大。
参考资料:肤色 (生理学名词)-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3:50
人种是世界人类种族的简称,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区域内,历史上所形成的、在体质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和发型、身高、面型、头型、鼻型、血型、遗传性疾病等)的人群。人种的概念,最初于1684年由法国博物学家伯尼埃首先提出的。
最早的人种分类,是3000多年前古埃及第十八王朝西替一世坟墓的壁画,它以不同的颜色区别人类,将人类分为四种:第一,将埃及人涂以赤色;第二,亚洲人涂以*;第三,南方尼格罗人涂以黑色;第四,西方人及北方人涂以白色。成为今日将人类分成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褐色人的基础。 瑞典杰出的科学家林奈,在1758年所做的分类中,将世界人种划分为:野蛮种——菲拉斯,怪物种——蒙斯托拉斯,理智种——塞比恩斯;进而按当时众知的洲数,把理智种进一步分为欧洲白种人,亚洲黄种人、非洲黑种人和美洲人红种人四大种族。
法国著名学者居维叶主张划为三大人种,并以《旧约全书》中的诺亚三个儿子的名字分别命名为:闪人种、含人种、雅弗人种。这种从文化上、宗教上对人种进行划分,人们很难接受。
被誉为“西方人类学鼻祖”、“人类之父”的德国格丁根大学教授布鲁门马赫,是第一个用科学方法进行分类的,他根据肤色、发色和发型、眼色、身高、头型等体质特征,以及原住居民地,把现生人类划为五大人种:
①高加索人种(白种)。皮肤白色,头发栗色,头部几成球形,面呈卵形而垂直,鼻狭细,口校欧洲和西亚、北非的居民属之,但芬兰人、拉普兰人等除外。
②蒙古人种(黄种)。皮肤*,头发黑而直,头部几成方形,面部扁平,鼻小,颧骨隆起,眼裂狭细。西亚以外的亚洲人和北部的因纽特人、拉普兰人和芬兰人属之,但不包括马来人。
③非洲人种(黑种)。皮肤黑色,头发黑而弯曲,头部狭长,颧骨突起,眼球突出,鼻厚大,口唇胀厚,多数人有八字脚。除北部非洲人外,其他非洲人皆属之。
④美洲人种(红种)。皮肤铜色,头发黑而直,眼球陷入,鼻高而宽,颧骨突出。除因纽特人外,其他美洲原住居民属之。
⑤马来人种(棕种)。皮肤黄褐色,头发黑而缩,头部中等狭细,鼻阔、口大。太平洋诸岛和马来半岛居民属之。这个划分可说是人种的地理分类。 其实,美洲的红种人并不存在,印第安人是*人种的一大分支,由于他们崇敬红色,常用红颜料涂脸,被误为红种人。再者,不同的人种有不同的血液特征、遗传疾并遗传基因等,所以,学者们都用各自不同的标准对人种进行分类。因此,对现代人种的分类问题,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不过50年代以后,在布氏分类基础上又增加了指纹、血型等指标,使人种的划分逐渐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目前公认的人种划分标准。
黑种人起源于热带赤道地区,该地区在一年之内受到太阳的直射时间长,气温高,紫外线强烈。长期居住在此地的人群,经长期自然选择,逐渐形成一系列适应性特征:皮肤内黑色素含量高,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内部结构免遭损害;体表汗腺密度特别大,以便在极度炎热时能维持或迅速恢复正常体温;鼻低宽,鼻孔通道短,嘴唇厚、嘴裂大、体毛少,便于散热;头发象羊毛一样卷曲,使每根卷发周围都有许多空隙,空隙充满空气,空气传热性差,因此,卷发有隔热作用,保护头脑不受伤害等。 白种人起源于较为寒冷地区,该地区阳光斜射,光线较为微弱,紫外线也弱,当地居民体内黑色素含量低,皮肤呈浅色;身体较粗壮高大,以减少热量散失;鼻子高窄,鼻孔通道较长,以预热吸进的冷空气;体表毛发密稠,以防寒冷等。
黄种人起源于温带地区,其肤色和身体特征的适应性具有黑白两色人种的过渡性。
近几百年来历史证明,以上三大人种的相互混合,又长期地稳定在一定的地域内,也能产生新的人种。如美国黑人其祖先来自非洲,它们与欧洲去的美国白人长期混合,现美国黑人体内已有20%以上白种人遗传因子,所以,在体质上已明显地区别于非洲黑人,构成新的人种。在巴西,则是印第安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日本人、中国人等的混合,经过相当长的时期,也形成了新的人种——混血人种。
美国科学家S·M长恩,在经过长达10年的酝酿和调查之后,他认为全世界有9大地理人种,并划分出32地域人种。
1.美洲印第安人种
指欧洲人、非洲人到来之前,北起阿拉斯加,南至南美洲南端,包括整个南北美洲的原有居民。他们散布在偏僻的地区,以狩猎、采集或半农业为主,人口不多,在遗传上常呈完全的状态。其特征是具有棕*皮肤,黑色粗直的头发,铲形门牙,突出的颧骨,鼻梁较突,体毛疏少,在ABO血型系列中,O型、B型频率高,明显地不同于有联系的亚洲地理人种的血型。
2.波利尼西亚人种
指分布于东太平洋广大地区,自夏威夷和波利尼西亚群岛,直至新西兰一带的人群。
3.美拉尼西亚——巴布亚人种
指分布在新几内亚岛、斐济群岛和西色为棕色,宽鼻型,黑色头发呈直或卷曲状,体毛少,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频率少。
太平洋其它岛屿的人群。其特征是皮肤呈暗棕色,圆型头,毛发卷曲,眉脊发达,鼻尖呈钩形,肩胛窄。
4.澳大利亚人种
指欧洲人到来之前,分布在澳洲的原有人群。其特征是褐色皮肤、波状或卷曲状头发,线状体型,有很大的牙齿、明显的眉毛脊,颌骨外突,体毛中等浓度,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频率很低。
5.亚洲地理人种
主要指分布在亚洲*,乃至日本、菲律宾、苏门答腊、婆罗洲群岛等地的人种,又称为蒙古地理人种。其特征是皮肤呈浅*,头发黑而直,胡须与汗毛稀少,脸形扁平,颧骨较高,眼皮有波浪状的蒙古褶,在ABO血型中B型频率很高。
6.印度地理人种
指分布在南亚,自喜马拉雅山南麓到炎热的印度洋地区的人群。其特征是皮肤自北至南由浅色到深色,眼睛呈蓝色,头发呈黑色或*、直式波浪形,在ABO血型系列中B型频率高,不同于欧洲地理人种,而与亚洲地理人种相似。
7.欧洲人种
包括分布在欧洲的若干地域人种,以及部分散居于西亚、北非、西非等白色人种,又名高加索地理人种。其特征是肤色浅,鼻梁高窄,头发直硬或波浪形、呈金*或褐黑色,嘴唇薄,体毛浓度,胡须和腮毛特别发达。男子秃顶频率高,在ABO血型系列中,常掺入A2血型,Rn型频率高。
8.非洲人种
指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整个非洲在内的若干地域人种,又称尼格罗地理人种。其特征是皮肤黑至深褐色,头发短而卷曲,嘴唇厚而外翻,鼻子短宽,颌部明显突出,体毛稀少,在Rn血型系列中,R0型频率高,体内常具有对疟疾有相对免疫力的镰刀形血球。
9.密克罗尼西亚人种
指分布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以及西太平洋一些岛屿的人群。其特征是身材矮小,肤色、毛色较深,长头型,头发多呈波纹形、螺旋形,全身多毛。血型频率与波利尼西亚人种相似,但B型频率较高。
长恩的九大地理人种分类的长处是简便好记,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公认。但也有缺陷,如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太大了;南美印第安人和北美印第安人在体质上也有明显的区别,应考虑分开归属问题。再如长恩的人种划分都局限在公元1500年以前(即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的人种分类和分布,忽视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及其以后,欧洲人、非洲人等向南北美洲、澳洲等地的大迁移,由此引起了人种大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美洲、澳洲人种分布等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融合愈来愈靠近,由此可把南北美洲划为北美地理人种和拉丁美洲地理人种,是比较适宜的。
另外,还有报道称在热带雨林地区,考古探险队员曾发现罕见的绿色人种和蓝色人种,不过这些都没有得到充分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