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36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15:08

读书的目的:读书的目的在于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在于加强道德修养、不断进取向上。读书的意义:读书对于我们来说,意义是重要的,不能低估书籍的价值。书,好比是知识的宝库;而读书则好比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所以读书,在你的生活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读书的意义:

书在我们世界观中种类,形形色色。而对于我们有帮助的却甚少,归根起来,不是我们没读书,而是我们读错了书。

而在生活中,特别是正值青春靓丽的年轻人来说,读什么书,才会对我们的学习生涯、职业生涯、生活、爱情等方面起着促进作用。这是大家需要了解,有目的的读书才能成为自己的财富,而无目的的读书,则丧失了读书的意义。

凡是付出,就有收获。而课外书的真正意义不是说,它能给你专业知识上带来多大的棒子,而是在于人生阅历的不同。何为阅历?说白了就是经历。而书中的内容则是其作者在现实生活经历的总结,当我们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等价于直接和作者建立联系,从而间接性的西区阅历,增加见识。

读书的好处:

1、获得乐趣

让休闲时光更充实阅读让你以文字为桥梁走进别人的命运,走进高人的头脑,故事的跌宕与思维的激荡都是人生乐趣的重要来源。

2、解决问题

当生活中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有很多解决办法:向别人请教、到网上搜索、报名上微课、上各种大师班……这些都可能让你找到解决方案,但读书无疑是最方便也最靠谱的方法。

3、提高社交魅力值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好了,魅力值自然上升。不过这是个经年累月的事,要想以阅读提高社交魅力值,多看好书、多思考,增加话题好和别人聊天,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浅薄的目标,其实不然。要知道,书籍产生的原因并不是给大众看,让更多人受教育的。

因为最开始的书又难做又昂贵,普通人根本没有条件接 触。除了记录家国大事,就是一些有钱有闲又有文化的人写出来显示自己很有才华,并和同阶层同圈子里的人交流。

后来造纸术、印刷术发明,书的推广普及才有了可能,才被知识阶层和统治阶层用来教化民众。所以,书的社交功能一直存在,在我们这个线上线下皆社交的时代更是如此。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16:26

谈学习


人不可不学,否则无以立足于世。
目前而言,学习的重要目的有两点:一是提升生活的品质,二是提升自我的修养。
为物质而学,这是基础,其意义也不言而喻——维持自身的存在,并使自己更好地活着。
为精神而学,这是升华,意义便在于获得智慧而拥抱幸福。
通常而言,人的境界,在初生时差异并不明显;拉开距离的,正是后天的学习。
而学习,却不仅仅是读书——须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并非是圣贤之书读得越多,境界便越高;而是境界越高,便越重视圣贤之书。


在圣贤看来,学习的主要目的,便是不断完善自己;而世人所热衷的功名富贵,都属其次。诚如《朱子家训》所言:“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
学习比圣贤刻苦的人,比比皆是;而两者成就的差异,主要源于学习目的的不同。目的与圣贤相同的人,不胜枚举;而其未能登大雅之堂,主要在于毅力不足。
常言道:“先做人,后做事。”唯有具备非凡的道德修养,方能在事业上登峰造极。而那些德行乏善可陈的人,纵使功名富贵冠绝一时,也终为君子所轻视。
对于学习,儒道两家更多谈及的,分别是匡过和寡欲。愚以为,今人若能以对功名富贵的热衷,而追求道德仁义,圣贤必将辈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18:01

读书贵在思考。若阅读只停留在“看”的层面上,那无疑就如蜻蜓点水,体会不到遨游书海的惬意,更别谈感受快速阅读的“狩猎”之趣。读书与思考在我看来,可以分为3个不同的层次阶段。
第一阶段:读书只是作个样子,并没有真正地读到脑子里,只是作出了一副看起来很努力的样子罢了,最常见的代表作便是打开书本拍照发朋友圈,尽情炫耀“读书”这一行为。
第二阶段:读书的确是用心了,可是读书的方法不对,最终只能错过书中精华,摸索不到书中的精粹。这就像主次不分,把整本书的阅读只停留在第一章,却忽略了原本重点的后面章节。
第三阶段:认真读书可欠缺了思考,或者说不懂得思考。简书达人彭小六说过:“学习重要的不是你读了多少本书,而是你做了哪些思考,你输出了什么?”是的,思考才是决定我们读书的收获度,而非那遇入眼帘的字数。
对于这三个不同阶段的读书,前2个是较容易提高的,而且相应的方法也不计其数。但思考,这是一个较为深奥的问题。许多人都觉得“思考”更像是一个抽象的动作,让人无从下手。我曾经也一度这样认为,直到我阅读了一篇文章才改变这种看法。这文章仅用6个字就让“思考”这个问题轻而易举地有迹可循。
“正”与“反”
“正”就是从正面出发,针对阅读的材料,我们从正向思维推进,联想相关的内容,来辨认书中所说是否正确。“反”则与“正”相对。它所讲究的是从反向入手,思考与书中相反的看法、事例。它们两者正好是一个对立面,但就是通过这种对立面,我们的批判思维会得到提高,也会令我们对书中的观点更加深理解。
“上”与“下”
上”与“下”并非指思维上的上蹿下跳,而是指读书时空间上的转移。尽管我们从小的惯性思维都认为学习是在课室或书房中,貌似固定的地方能使读书稳定下来。但有研究表明,转换不同的读书地点能让思维转动得更灵活。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的空间环境,人的思维重心、注意力会有所不同,思考也会随之而变。
“古”与“今”
“古”与“今”最容易理解了。书中的道理、故事不外乎都是摘自古、今经历,当我们在阅读一个相关的道理,我们就可以从古代、现代的事迹中寻找相应痕迹,这就好比是一个思维导向的指标。
我在快速阅读日本作家石田淳《行动开始》一书时,对于书中提出的观点“意志薄弱的人也可以使行动习惯化”,最初我是持反对态度的。在我看来,习惯之所以能被坚持成习惯,那是基于我的意志力坚定,是我的意志力让我的潜意识去做这个动作,而当我们的习惯失败时,那也是因为我们的意志力薄弱。这无疑是“反”向的看法。
但若从“正”向思考,我应该尝试接受这个观点。我便以练习“精英特速读记忆”验证一下这个观点。以住我会以“自己意志力薄弱”为借口,容忍自己拖延练……然而,当我采取《行动开始》书中作者的观点时,我不再思虑过多,而是马上就去练,这中间省去了“思虑意志力”的环节。可奇妙的是,正因为并没有多想,反而一想到就能去做。这就是“正”与“反”所思考所得出的结果,如果只是一味认同自己的“反”面看法,很难开拓出新的思考。
这就是利用这“6字诀”中的“正”与“反”为例的思考方式。看懂了这“6字诀”,你是否觉得读书思考不再难?思考是读书的衍生品,如果连基本的思考都做不到,就更别谈要快速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了,一切不思考的读书都仅是辜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