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3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23:09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主要有三种,分别是:
1、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
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思想: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 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之”三种途径。
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3、道家思想: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教育主要是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循序渐进、由博返约,长善救失、教学相长,言传身教、尊师爱生。
教育思想 有助于人们理智的把握教育现实,使人们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从事教育实践。有助于人们认清教育工作中的成绩和弊端,使教育工作更有起色。有助于人们合理的预测未来,勾画教育发展的蓝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教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23:10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一、教育思想
我国的教育传统源远流长,所包含的思想博大精深,先秦诸子百家各具特色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汉以后,儒家的独尊地位使得儒家的教育思想得到贯彻,成为正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正统和核心。
1. 教育目的
即培养的人规格和标准。“明人伦”,即按照伦理道德去处理人际关系,维护封建社会的秩序,培养统治人才。
2. 教育内容:主要是儒经
夏商:武备教育和礼制教育。春秋战国:儒家:六经,局限于伦理道德;墨家:生产知识,应用技术。汉代:三纲五常。宋代:理学。元明清:程朱理学。
二、教学思想(略)
1、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中国古代教育家认为每个学生的个性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学生的自然秉性也不一样,所以教育方法也应因人而异。特别重视启发教育,注意开发每一个人的智力潜能。二、温故知新学思并重
2、循序渐进由博返约
孟子认为教学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应自强不息,不可松懈或间断,另一方面,也不应该流于急躁。
3、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这是《礼记》提出来的:“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者,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
4、言传身教尊师爱生
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荀子言:“诗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严师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三、总体特征
1、伦理道德与教育的统一:教育以道义人身为目标,把功利排斥在外。重人文轻自然贱技艺,核心在于道德伦理,即教人做人,从而使教育与宗*理一体化
重整体关系,轻个体发展;
强调知识教学道德化;
重义轻利,忽视教育的使用价值。
注重塑造人的和谐品质。孔子就提倡把知、仁、 勇三者统一起来。
2、教学过程的辩证统一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统一
3、注重内省与内求
4、重政务而轻自然,政教合一,教育为*服务,培养*
5、重世俗而轻神性
以儒家教育思想为主体的世俗性与以佛道宗教教育思想为主体的宗教性并存、互补 ,在相互关系上是以世俗性为主导、以宗教性为补充 ,从而使古代的中国成为一个非宗教国家
6、综合教育:六艺;经学;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
一、基本特征
与哲学*融为一体
强烈的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色彩
强烈的中庸气息,朴素辩证法
重视人伦日用和实际生活
二、伦理思想体系的基本结构
1. 人伦关系原理:人伦,泛指人与人的关系。用“礼”维护伦理秩序。“五伦”是礼教的核心。
2. 人道:核心是仁。
3. 人性:人的本性
三、发展历程
1、先秦:产生和建立;
《周易》的哲学模式:天人合一的宇宙论体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阴阳二分的思维模式。
孔子:1、*上强调宗周,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2、在思想上提倡礼仁学说
3、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2、汉唐:宗教化、封建化。中国伦理思想的抽象发展和大一统,封建化阶段。
包含两汉儒学伦理、魏晋玄学伦理、隋唐佛学伦理三个阶段。
3、宋元明清:辩证综合阶段。新儒学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四、封建伦理道德
1. 三纲五常
“三纲”:宗法等级原则的集中体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封建道德准则。
2. 忠君、孝亲、贞节
忠君:君权至上的体现,皇权崇拜
孝亲:巩固封建家长制
3. 贞节:封建妇女道德规范。
五、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仁爱孝悌
这是中华民族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的象征。其核心是“仁者爱人”。其根本是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2、谦和好礼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是治国安邦的根本。礼之运作包含有“谦和”之意
3、诚信知报
“诚”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既是天道的本然,也是道德的根本。
4、精忠爱国
5、克己奉公
“公”之核心是去私意,“背私之谓公。”
6、修己慎独
孔子云:“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不怨天,不尤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7、见利思义
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
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孔子强调见利思义,并把它作为区分君子小人的重要标准。
8、勤俭廉正
孔子主张把“温、良、恭、俭、让”作为重要的德目。
老子提出为人处事的“三宝”是: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要求“去甚、去奢、去泰。”
9、笃实宽厚
老子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孔子: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当“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之过其行。”
10、勇毅力行
三达德:知、仁、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23:10
1.孔子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着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着《论语》中。即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等,都有重要体现。
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克已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2.孟子
孟子是我国战国中期着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1)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
(2)孟子认为同物则同类,同类则同性,提出了“圣人与我同类者”、“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智力平等的思想。
(3)孟子提出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明人伦”的“治人”的“劳心者”。他把教育当作国政的根本。
(4)孟子提出“教亦多术”的教学原则,实行五种教育方式:①对学习好的,“如时雨而化之”(即如雨露润泽草木一般);②对德行好的,就注意他的德行培养;③对天资较高的,使之成为通达之才;④对一般的,采取“答问”法,以释疑解惑;⑤对于不能登门受业的,使他自学成材。
(5)在德育过程和原则上,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先从志与善开始,能分辨善恶,为善不为恶,应以不能为善为耻。
3.老子和庄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他主张“无为”,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老子全盘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老子》一书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第一,文化堕落论;第二,人性“复归”论;第三,“绝圣弃智”论。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但庄子提出更多的是自身的*,也就是说更多的是让自己有道德,而不是让他人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倡导人类顺应自然。
4.墨子
墨子是我国战国初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23:11
我国的教育传统源远流长,所包含的思想博大精深,先秦诸子百家各具特色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汉以后,儒家的独尊地位使得儒家的教育思想得到贯彻,成为正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正统和核心。
1.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中国古代教育家认为每个学生的个性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学生的自然秉性也不一样,所以教育方法也应因人而异。特别重视启发教育,注意开发每一个人的智力潜能。二、温故知新学思并重
2、循序渐进由博返约
孟子认为教学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应自强不息,不可松懈或间断,另一方面,也不应该流于急躁。
3、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这是《礼记》提出来的:“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者,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
4、言传身教尊师爱生
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荀子言:“诗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严师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23:12
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认为先天本性差异不大,后天教育十分重要;
,可以把人培养成为君子贤人;孔子的学说“仁”为核心和最高标准,强调忠孝仁爱;
,启发诱导,要求
。
的墨家学说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先秦时期并称显学,
的学说以
为主,学习途径以“亲知”、“闻知”和“说知”为主。道家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张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朱熹、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王夫之都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