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0:3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19:16
笔者就是在国内做影视特效的,说实话这问题有一点点复杂,我分几点简单说明吧。
1、优秀制作分配不均
首先要承认,国内有许多影视特效方面的技术大牛,可惜这部分大神多数都在外资或者合资的视觉特效公司服务,同时为数不少的顶尖技术人才去往国外发展,而且都得到不错的薪资职位。
当然,也有不少在国内制作公司任职的特效高手,可惜个别人的努力终究抵不过绝大部分人的平庸(笔者这里的平庸并非贬义词),而且这些技术大牛基本都在公司的管理职位,相对参与制作的比例很少,不少时间花费在做事视效指导和质量检查的工作,真正参与大部分制作工作还是普通员工。
不过随着技术经验的积累,国内这几年的影视特效制作水平一直都在进步,不过随着互联网通信的发展,观众们见惯了高水平的国外特效制作,所以再看国内特效时就感觉不到优秀之处了。
2、国内影视特效制作周期和资金不够
周期和资金绝对是国内影视特效的硬伤之一,一部顶级的视觉特效影片,如《阿凡达》、《变形金刚》、《复仇者联盟》等,他们的制作周期无一不是长达3年,甚至更长,而在特效制作方面投入的资金更是数以千万起步。
且不说参与顶级特效制作的设备需要极高的配置这部分花费,仅合理的制作周期这点国内大部分影视后期制作就落后一大步。笔者曾在纪录片特效领域工作过,纪录片特效相对的制作周期在整个特效行业里算长的,但往往同样不够保证生产优质特效的时间。
3、制作流程不规范,外行领导内行
虽然目前国内一部分合资,或者技术人员出身的影视特效公司在着流程上比较正规,但是大部分国内特效公司的制作流程还是非常混乱的。从前期拍摄到中期制作,再到后期合成剪辑,笔者见过不少公司连最基本的分镜命名都无比随意,更不用提后续渲染时的分层管理了。如果是几个公司协力一部影视的制作,那这个场面通常更混乱一些。
还有近两年可能稍微好一点的情况就是“外行领导内行”,早几年这种情况十分严重,有些领导并不懂技术,只是脑袋一热想起一出是一出,结果给技术人员造成极大的麻烦。与此同时,国内一些甲方的审美和观念还比较陈旧,一些其实在制作中非常好的创意和设计,往往在审片的过程中被甲方替换,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最终画面效果差劲。
4、严重缺乏核心技术人才
这是国内与国际最大的差距。
说起来这些影视特效制作软件本身就是国外研发的,他们使用正版软件一来可以获得制作商的技术合作,二来自己也有专门的技术研发团队,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时如果现有的软件搞不定,一言不合就花费几个月几年开发一款新软件,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像许多国外影视大片里*真的烟、火、沙尘、水、毛发,都有内部研发的核心专利的辅助软件参与制作,就算没有开发新的软件,也会有专门人员(行业里称他们为TD)为特效艺术家编写脚本解决问题。反观国内大部分影视制作公司,使用D版不说,几乎很少有研发科学家存在,说句不好听的,国内的视觉特效制作在研发技术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19:16
个人觉得差的十万八千里,单独影视特效来看,国外的影视特效在十几年前就可以跟现在国内的特效比,虽然国内的影视特效也逐渐提高,但远远还比不上国外。
国外特效做的最好的当然是美国,美国的好莱坞就是专门出大片,而当中的功劳要属特效用的相当好,用的特别*真。
就拿生化危机这部电影来看,那么多僵尸演的惟妙惟肖,再加上其中的一些死人,据说全部都是用特效,刚开始还以为是真人,没想到竟然是用特效,演出来是如此*真。
还有速度与*,几乎每一步都是有车技比赛,这其中还是有利用特效的,看他们在塞车,自己看着全身都会跟随着动起来,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看着看着险入了其中,视觉上感觉很刺激。
暮光之城的吸血鬼演的多么*真,这并不是主角演的多好,那是因为幸好有电影特效,才会把吸血鬼的特征演的多么像,最后一幕所有的狼全都涌上前,那画面是多么的恐怖,那就是特效制作出来的。
很少看国内电影,尤其是科技玄幻电影,因为相比较,还是国外的电影比较能吸引我,你想想,每年的美国大片一上映,电影院都是座无虚席,票房那是蹭蹭的上升,这是国人的认同。
但是我相信中国是越来越走国际化,虽然电影特效在目前为止还赶超不上国外,但若干年以后,国内的电影特效成熟了,也会像国外一样有*真的效果,让国人为之赞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19:17
国产电影特效尽管逐渐在发展,但是“五毛特效”、“技术民工”的印象似乎还根深蒂固的盘旋在观众心目中。这背后折射的是整个中国电影制作模式和特效行业的困境。其实想要技术合格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在制作的每个环节中都做到“精准无误”,而这背后的现实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首先是资源跟不上。在中国,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投入可能只有好莱坞的十分之一。在有限的资源下,视效团队不得不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不可抗力因素,有时候是资金跟不上,有时候是因为时间不充裕。“赶工”在中国电影制作过程中是特别普遍的现象,即使事前想得再充分,现实中也总是有各种突发状况。电影视效的制作无疑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如果没有充裕的时间和资金,再好的技术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次,专业化也是个问题。
中国影视行业起步得较晚,专业化程度也相对较低,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往往很不流畅。尤其是在特效方面,如果负责电影视觉特效的工作人员在前期剧本创作阶段完全没有话语权和决定权,就容易出现剧本里写得很美,概念设计中画得很好看,而实际完全没有可行性的情况。五毛特效的出现,大多都是因为前期没有做到合理切割资源,或者是对剧本的检查不够到位。有时候,不是特效技术人员不知道怎么做,而是他们没有权限去调整剧本。
第三,人才跟不上。
目前特效行业普遍存在中层人才断层的现象。整个行业发展过快的结果必然是人才的供不应求。不同公司间“抢人”的现象带来了整个行业揠苗助长的局面。水平和机遇不对等的直接后果就是实际操作中低下的效率和令人失望的完成度。
行业的规范和工业化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目前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创作团队也已经开始重视特效团队在前期的介入,越来越多的国产影片特效已经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19:18
简单说说从我看国内大片和国外大片的经验,我认为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侧重点,也是导演主要追求的内容不同。
国外的特效没得说,本身拥有悠久的制作历史,特效经验什么都非常丰富,再加上巨大的资金投入,所以最后呈现出来是一种栩栩如生的画面,非常有的有质感。而且在我看来,国外特效最大限度的在追求一种真实感,就是一比一复制发生场景中的所有因素,每一个细小的物质都不忽视。那么在这种追求真实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主角的脸都是比较阴暗不清的。
就像我在看一些国外的打斗场景的时候,如果发生在夜晚的话就会出现一个比较困扰的问题,整个场景非常昏暗。一开始以为是我手机亮度出了问题,后来调整到最大之后才发现,本身这个场景拍摄出来的就非常暗,只能模糊的看到一些人影在争斗。
就像之前《自杀小队》最后一场戏的时候,当他们在外边打斗的时候就非常暗,看不出是谁在和谁打,只能靠一些爆炸类的特效隐约猜人脸。
而这一点在国内基本上就不存在。国内的特效在我看来是更多的追求一种主演的完美,主演要绝对强调突出。就像之前在看一些仙侠类电视电视剧的时候,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场景模糊看不清楚脸的情况,每一幕都是主角那么直楞楞地出现在镜头里,哪怕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里也能清晰地看到。
这样一方面确实对观影者来说看的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在我看来没有国外特效的真实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19:18

差距就是有一条街。
我们就拿现在最流行的电视剧来给大家举个例子。根本不需要从技术的层面上来分析差距,淡淡是从目前的产品上,就能够看到两者之间不仅仅是技术上,甚至连态度上都仍有差距。
要知道中国的娱乐产业仅仅是在近几十年时间才有了长足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对于好莱坞这种跨度几百年的大型产业来说,是难以通过短期来弥补的。虽然说近两年中国国内的影视和电影业在特效方面已经下足了功夫和成本,但是其实光从观众的角度上来讲是根本不买账的。
举个简单点的例子,最近大火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们其实已经看到中国的特效行业已经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就比如当白浅和凤九变身为狐狸的时候,已经不像原来那样就是个西游记里贴图的孙悟空筋斗云一般了,至少没有违和感。
不过,你能够明显的看到,里面的特效只不过是电脑设置的产物,似乎仍然只不过是死撑着,用来把这一段故事勉强的讲过去而已。电影版的《三三》更是可怕了,白浅干脆就变成了*上戳了九个大辫子的妖怪,看起来刘亦菲那张女神脸也没有那么招人喜爱了。
而反观,欧美的电视剧,像权力的游戏这样制作精良的剧集,不仅仅是他的整个故事节奏进程,还有里面的道具和特效都是国内娱乐业无法赶超和比拟的。因此,国内的娱乐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慢慢的去跟进和弥补自己现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