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评书的有哪些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03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3:53

一、袁阔成(1929年-2015年3月2日),辽宁营口人,出生于天津,是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

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内容新、风格新、语言新,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刚》。

二、陈青远,评书大家,中国评书“帅派”艺术创始人。曾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曲协辽宁分会常务理事、锦州市曲协副*,曾当选辽宁省和锦州市政协委员,辽宁省文联委员。

三、单田芳(1934年12月17日—2018年9月11日15时30分),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曲艺世家。

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1979年5月1日,重返书坛。1995年,成立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2012年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四、王杰魁,评书艺术家,生于1874年,卒于1960年,青年时代就开始在北京说评书,渐渐享名。他最拿手的书目是《七侠五义》。如果说,评书以细腻为艺术风格特色,那么,王杰魁则是细中又细。他说书,吐字慢,像在拉长音,娓娓说来,别具艺术魅力。又善于使用“变口”,用不同的方音刻画人物。

五、陈士和(1887~1955),中国评书演员,原名建谷,后改固本,字兰亭。北京人,原籍浙江绍兴。其父为清朝庆王府厨师。他少时参加过义和团,干过多种杂役,后在庆王府膳房助厨。工余时常听评书,尤其对张致兰说的《聊斋志异》着迷,常常私自揣摩领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阔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青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田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杰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士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3:54

袁阔成、陈青远、单田芳

一、袁阔成(1929-2015年3月2日):辽宁营口人,天津人。他是国内外著名的评书艺术大师。他被称为“过去的刘静婷,现在的袁国成”。

袁国成在继承传统叙事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他的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生动,具有“美、美、快、脆”的特点。内容新颖,风格新颖,语言新颖,代表作有《三国演义》、《西楚霸王》、《水乡凉山》、《火人》等。

二、陈青远:评书大师陈清远是中国评书“帅派”艺术的创始人。曾任中国曲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曲艺协会辽宁分会常务理事、锦州曲艺协会副*、辽宁*员、锦州市政协委员、辽宁省文联委员。

三、单田芳(1934年12月17日-2018年9月11日15:30):辽宁营口市人,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民间艺术世家。

评书简介: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粤语等地区俗称涿谷,古代称为说话,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口语表演艺术形式,开始流行于宋朝。来自不同地方的说书人用他们的母语讲述不同的故事,因此是方言文化的一部分。

在清末民初,评书是由一个人坐在桌子后面,手持折扇、行目和长衣表演的。到了20世纪中叶,桌椅、折扇、醒木等道具不再使用,而是单口相声表演,服装也不固定。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的冲击和普通话的推广下,一些方言的讲故事文化逐渐衰落,濒临消失,但仍有生命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3:54

说评书比较有名的有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单田芳、连丽如、袁阔成、孙一、王传霖等人。

刘兰芳的代表作有《新岳飞传》、《杨家将》、《呼家将》、《西唐演义》等;
单田芳的代表作有《白眉大侠》、《封神演义》、《隋唐演义》等;
连丽如的代表作有《龙图公案》、《十二女侠》、《刘公案》、《伍子胥》、《康熙私访》等;
袁阔成的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楚汉相争》等。
孙一、王传霖等人比较出名的长篇评书有《铁齿铜牙纪晓岚》、《和珅传奇》、《关东第一刀》和《清宫秘史》等。
最后,有一点非常重要,以上评书名篇,金色年华老人听书机里全都有。除长篇评书以外,金色年华老人听书机自带的3000小时内容里面,还有养生堂、历史文化、解读历史、诗歌散文、长篇小说连播、经典老歌、百家讲坛、京剧、相声、心理讲座和法律等32G的高清正版音频。此外,这款听书机还有蓝牙和收音功能,一机在手,天下我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3:55

1.北京评书---连丽如
天津评书---刘立福
辽宁评书---袁阔成
刘兰芳的“鞍山评书”
单田芳的“鞍山评书”
田连元的“本溪评书”
陈丽君的“陈派评书”
2.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著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还仍然有其活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3:55

连丽如连老前辈,田连元田老前辈,单田芳单老前辈,袁阔成袁老前辈,刘立福刘老前辈,刘兰芳刘老前辈,陈丽君陈老前辈,陈丽洁陈老前辈,石连君石老前辈,石连壁石老前辈,张贺芳张老前辈,王玥波,田战义,孙一…………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