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3:1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0 04:43
(一)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众所周知,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是否得到提升,关键是看案件能否得到有效预防,看发生的案件能否得到及时破获。各类违法犯罪案件是影响群众安全感最直接的因素,如果一个地方发案率居高不下、发的案件破不了,群众就会感到不安全,就不会有安全感。作为肩负着打击犯罪职能的*机关,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最基本的就是要从提高打击效能着手,坚持以打开路,进一步明确打击重点,丰富打击手段,实现以打击增强防控效果。按照什么突出就打什么、什么案件高发就打什么的思路,准确把握案件三高,持续保持对八类重点案件、涉黑涉恶案件的打击力度,提升打击效果,体现高压震慑。在强化影响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案件的侦破力度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日常的多发性侵财案件,力争尽早破案,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维护,把人民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有效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加强重点地区和场所的清理整治,形成良好治安秩序。围绕市级挂账的重点地区,本着群众反映什么治安问题最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治安问题,扎扎实实地把*机关保平安、保稳定的职责落到实处,确保一方平安、维护一方稳定。依靠属地**,充分发挥派出所职能,强化指导,逐点攻坚,定责任、定时限、定措施,分步骤、有计划的加强清整,全力净化辖区治安环境。整合刑侦、治安、内保、属地派出所等多警种力量,坚持综合分析、统一协调、整体联动,固化多警钟、多部门*作战机制。积极会同工商、*、交通等部门,进行全面梳理,找准重点部位和重点问题,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开展整治行动,加大清理整治力度,有效净化秩序环境。以行业场所容易隐匿、滋生的涉黄、涉赌、涉黑等突出治安问题、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特别是对洗浴、迪厅、美容美发场所,按照严查、严管、严打的工作思路,加大检查力度,开展针对性打击整治,实行重点时段常态管控机制,保持持续性严打严整态势,坚决防止形成领导重视、*关注、群众关心的治安焦点问题,集中打击隐匿期间的违法犯罪活动,达到抓获一批违法犯罪人员,取缔一批藏污纳垢场所,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
(三)提升社区安全防范能力,确保刑事发案大幅下降。以社区警务工作站为依托,不断增强社区民警组织宣传、指导防范的能力和水平,充分整合保安员、巡防队员、居委会干部、巡逻志愿者等社区人防力量,佩戴红袖标集中开展社区巡逻,治安防范等工作,增强人防的密度。在强调人防是基础、物防是保障、技防是发展的同时,针对不同的防范对象合理采取最具实效的防范措施。对新建的小区配备楼宇对讲、视频监控等技防设施,在老旧小区加紧物技防设施的改造,创造条件落实技防,在重点防范部位全部落实自动联网报警的技防措施,在单位院落、居民小区中积极推广智能化技防措施。通过不断推进社区封闭工作,把科技防范工作的重点放在案件多发区域、多发时段上,放在预防常见性、多发性犯罪上,构建内外结合、互联互防、整体联动的社区治安防控网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犯罪,提升社区安全的防范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四)加大矛盾纠纷化解,从源头上消除对群众安全感的影响。不安定因素和各类矛盾纠纷是引发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和突发性事件的主要诱因,*机关要在各级*、*的领导下,积极配合主责部门开展入户宣传,严格落实“化解矛盾”责任,抓早抓小,源头治理矛盾纠纷,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大力推进“民调进所”工作模式,协调乡镇、司法等基层力量,推行实施治安纠纷内外协调、联合调解机制,与治安调解相衔接,形成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对辖区内的发案情况、矛盾纠纷、不安定因素、重点稳控对象等情况要发现得了、掌握得住、汇报及时,杜绝不安定因素引发案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把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减少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因素。
(五)加大巡逻警力的投入,切实提升街面见警率。为了使人民群众时刻感受到人民*就在自己身边,震慑犯罪,*机关要针对警情“三高”,合理调整巡逻警力部署,在重点地段、重要部位和人员聚集的复杂场所,最大限度的把警力摆在街面,实行步巡与车巡结合、便衣守候与武装巡逻结合、专业巡逻队与义务巡逻队结合,囤警于街面,开展联合武装巡逻,一旦有警情便于迅速做出反应,实现警令统一、快速反应、各部门和各警种的整体联动。发挥出巡逻民警全天候一线作战的优势,从看到的可疑人、听到的敏感事、预判到的倾向和苗头,形成的突发和紧急情况为重点,掌握街面发生的各种信息,能够做到及时发现、果断判明、迅速上报,与社区民警的信息形成整体信息网,直接为防范控制和打击破案服务,进一步提升巡控效能。做到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提高群众见警率,加大巡逻频率和力度,震慑违法犯罪,有效预防和制止街头案件的发生,形成对现行违法犯罪的实时控制,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
(六)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队伍整体形象。对*机关来讲,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影响警民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执法不规范。*机关掌握着大量的刑事、行政执法权,能否做到公平正义,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信任度。因此,*机关必须要通过长期规范执法,建立起群众对*机关、对*部门的信任度。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断坚定“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打牢全警公正廉洁执法的思想基础。通过公布投拆电话、召开群众座谈会、聘请执法监督员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民警执法行为的监督,增加执法透明度。大力推进*执法细则和市局执法大纲专项学习培训活动,加强对民警执法语言、执法动作等实用性执法知识的培训,针对执法理念、执法方式、执法水平的各个方面,从案件的受理、立案、调查、采取强制措施等各办案环节统一进行规范,使每个执法环节都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固定模式,便于民警实际操作,切实做到言行文明、举止得当,有效提升规范执法的能力,打牢全警公正廉洁执法的能力基础。最大限度避免信访投诉的发生,提升队伍整体形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0 04:44
一、着力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必然要求,着力化解矛盾纠纷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总*在***局第23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更加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胡总*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课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难以避免地会经常地大量地表现出来。如今看来,所有的上访、诉求和大量矛盾纠纷都是涉及到利益问题,也就是钱问题,所以,可以这样说,用人民币搞定的事情就是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做好群众工作是当代中国*生活的主题,也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总*就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二是注重维护群众权益;三是注重做好群众工作;四是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当前,*、市*实施的“维稳基石工程”,完全符合*总*关于新形势下如何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的四点要求。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的全体同仁,要毫不动摇地、全力以赴地投身于“维稳基石工程”。我市实施“维稳基石工程”以来,为群众解决了很多困难和问题,“维稳基石工程”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规范到规范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入人心,得了*。但是,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并不是要完全消除矛盾纠纷(因为这是做不到的),而是要努力控制矛盾纠纷的总量,尤其是避免矛盾纠纷的激化与恶化,同时建立和健全有效处置和解决矛盾纠纷的常规性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矛盾纠纷对社会秩序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我市实施“维稳基石工程”就是一种有效处置和解决矛盾纠纷的常规性机制。
二、加*制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是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我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取决于公民的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程度。普法作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关注民生、以人为本、面向实际、贴近生活、服务民生,才能使普法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按照“抓普法、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法律六进”为重要载体,遵循五个工作原则,明确十个主要任务,以五类人员为重点对象,以法治城市创建为普化深化,以构建“大普法”格局为方式创新,以普法工作目标责任考评体系为抓手,致力于普法机制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凸显普法效果,为贵港市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一是以“法律六进”为载体,抓好全社会普法的专题教育。结合“维稳基石工程”,要加强“法律六进”机制建设,使全市各级各类法律培训、社区法制讲座和“送法下乡”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走向常态化。
二是以服务民生为切入点,抓好普法的主题教育。如今,*党的*是富民*,正在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级*全力实施民生工程。我们要大力宣传党和*的富民*、惠民*这个主题,使人民群众感受到人人都能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走向*。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优越性,感受到*的温暖,由衷感到*党好。
三是注重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个人想全部学懂所有法律法规是很难做到的。我们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对象的特点,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因为如果领导干部、公务员因不学法、不懂法而犯错误,造成的损失更大、后果更严重、影响更坏。因此,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中国*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坚持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与*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坚持廉*制教育从青少年抓起,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高尚道德情操。
三、提升法律援助工作,应援尽援,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994年,司法部提出实行法律援助,为困难群众提供平等法律保护,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要充分认识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服务和保障民生的需要,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需要,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需要。法律援助解决了困难群众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的问题,让他们不论经济条件好差、社会地位高低,都能平等地获得法律帮助,真正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正义就在每个人身边。可以说,法律援助工作是一种积德行善,上为**分忧,下为老百姓解难。目前,法律援助面临的形势和困难:(一)就业压力大,入学难;(二)社会分配不公;(三)就医难、社保覆盖面较窄;(四)食品安全事故增多;(五)社会矛盾纠纷突出;(六)群体性、敏感性、突出性矛盾纠纷大量存在;(七)困难群众量大、面广;(八)个别领导和一些司法行政机关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到位。面对这样的形势和困难,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争取**落实法律援助的*责任,增强法律援助物质保障能力,尤其是法律援助的业务经费。积极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工作,扩大援助面,应援尽援,简化手续,便捷便民。
四、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
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社区矫正是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是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包括以下几种罪犯: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3、被裁定假释的;4、被暂予监外执行的;5、被剥夺*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社区矫正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三项: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
社区矫正与监狱矫正相比,两者在性质、目的、功能和矫正手段方面具有相同点,但二者在矫正场所、工作力量、矫正对象、矫正方式上有所不同。社区矫正不同于安置帮教。首先,两者的工作性质不同,第二,工作对象不同,第三,工作的强制性不同,第四,期限不同。社区矫正工作基本环节有7个,即社区矫正交付与接收、制定矫正方案、监督管理、教育矫正、考核奖惩、社会适应性帮扶、矫正终止。
(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最新进展。
自2003年最高人民*、最高人民*、*与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进程大致经历了首批试点、扩大试点和全面试行三个阶段。即2003年首批试点、2005年扩大试点、2009年全面试行。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是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社区矫正刑罚执行职能的重要依据。
(二)要认真履行职责,全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组织学习刑法修正案(八),坚决贯彻落实*关于司法*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刑法修正案(八)的有关规定,“两院两部”《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及全区、全市部署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性,扎实做好依法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努力取得新的成效。
1、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工作配合与衔接。就业问题是影响两类人员顺利回归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2、积极推进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逐步实现社区矫正在乡镇(街道)全覆盖。
3、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
4、进一步提高矫正质量,努力使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0.5%)保持在较低水平。重点在“三无人员”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生活来源。
5、重视科技手段运用,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与中国电信公司贵港分公司合作,使用“司法E通”系统,提高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
6、着力解决机构、队伍、经费问题,建立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保障机制。
总之,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回归社会”的工作理念,以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首要标准为目标,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努力实现两类人员无脱管、无漏管、无重新违法犯罪、无重大恶性事件的“四无目标”,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五、整合律师、公证资源,围绕中心,服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