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2:34
共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5 23:04
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三日)在中国民间称为过小年。
而“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
一般情况下,中国国内大部分地区以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为小年。小年常被认为是过大年(春节)的开始,小年后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时间,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同时要彻底的扫尘,除旧迎新。
传说小年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所以小年的很多习俗都是和灶王爷有关的。比如说,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6 00:22
中国南方地区农历腊月二十四才是“小年”,有的是腊月二十五。农历腊月廿三是北方小年时间。一些沿湖的居民,如鄱阳湖则保留船家传统,小年夜是腊月二十五。
过去,过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南方人有的也是在二十三日过小年。
扩展资料:
小年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二。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6 01:57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
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南北方小年差一天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
但是,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工作情况。
为了节省开支,建立和谐社会,皇帝顺便把灶王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6 03:48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汉族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时间差别: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汉族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而南京城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节日由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6 05:56
小年并非固定一天的节日,南方很多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才过小年,还有一些地方是在正月十五等其他日子过小年。虽然日期不同,但是中国人在小年这天有很多习俗却是共同的。比如祭灶,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小年这天,正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6 08:21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6 11:02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
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西方一般一个村庄只有一个面包炉就足够了,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
炉灶。
由于每家都有炉灶,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说,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
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
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6 14:00
今天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
是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小年已至,除夕不远
南北“小年”的五种版本
小年究竟哪天过?
这是一个比“甜咸粽子”争论更激烈的问题:
全国各地,“小年”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
时间横跨腊月二十三到新一年的正月十五
北方大部分地区: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
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
为了“节省开支”
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
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南方大部分地区:
腊月二十四——“民间传统小年”
早在宋朝
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
南方大部分地区
仍然保持着这天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江浙沪地区:
除夕前一天——“小年夜”
江浙沪地区习惯称除夕为“大年夜”
与其对应,除夕前一晚则被称为“小年夜”
这一天也被称为小年
四川、贵州部分地区:
除夕夜——“小年”
在我国西南的部分地区
人们会在除夕夜过小年
他们的大年则多在正月十四或正月十五
江苏南京等地:
正月十五——“小年”
明成祖朱棣篡权夺位后
南京百姓对其残忍和苛政怨声载道
借由正月十五的灯会怀念上一位帝王的宽政
于是元宵节成了南京的小年
各地“小年”的六大习俗
*** 祭灶王 ***
传说灶王爷会在小年上天禀报家中一年善恶
民间以糖瓜、年糕、枣、栗等祭祀灶神
祈求他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 扫尘土 ***
小年这天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
为的是辞旧布新,迎祥纳福
*** 剪窗花 ***
剪窗花、贴窗花是小年的传统
内容包括“连年有余”“五蝠捧寿”“喜鹊登梅”等
*** 贴春联 ***
贴春联的民俗从明朝开始盛行
小年过后,家家户户都开始贴春联、写福字
春联妙语连珠,年味越来越浓
*** 谈婚嫁 ***
过了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
凡间诸事可以趁此不用讲究太多
因此婚姻嫁娶也不必特意选择良辰吉日
*** 沐浴理发 ***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小年当天,每个人都要洗浴理发
寓意褪去尘埃晦气,开启吉祥如意的新年
“小年”必尝的七味小吃
*** 灶糖 ***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
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
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 饺子 ***
北方每个节日几乎都有饺子的身影
小年夜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
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 粘糕 ***
山东鲁西地区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
粘糕以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软糯
有“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 面花 ***
小年,胶东沿海一带会蒸制“大枣山”祭祀灶神
还会制作团圆饼、寿桃、鱼儿果子等面花
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 甘蔗和荸荠 ***
老福州祭灶,甘蔗和荸荠是必不可少的
甘蔗被看做灶王爷登天的梯子,寓意“节节高”
荸荠则取其福州方言谐音,寓意“好运从头到尾”
*** 米饼 ***
广西等地有小年做米饼的习俗
以糯米粉为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
压成圆形后蒸煮,有“团团圆圆”的美意
*** 爆米花糖 ***
江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
人们用麦芽糖、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
寓意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过了“小年”就是年
一年的辛劳与风雨
只为岁末的团圆喜乐
祝愿大家小年快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6 17:15
2014小年是哪一天?
正确的小年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日,今年就是公历的1月23、24日。
但是各地的小年时间确实不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沪一带的很多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6 21:19
中国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
节日由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习俗:
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汉族民间祭灶的日子。汉族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汉族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汉族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汉族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汉族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
过了二十三,汉族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