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收集包二奶的证据,是否有权查询个人通话清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3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1:15

某日,某*在审理一起离婚案中,依据被告(女方)的申请,法官前往某市收集原告包二奶的证据。到某市移动公司欲查询原告手机的通话清单,移动公司依据《电信条例》第66条:“电信用户依法使用电信的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机关、*机关或者人民*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电信内容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对电信内容进行检查。”认为人民*无权查询,予以拒绝。

类似事情时有发生:某*执行庭法官到某银行查询存款,营业室主任躲在柜台下面偷偷给被执行人打电话,15分钟后,告知法官款已被通兑取走。执行法官到电信部门查询该室主任当日的通话清单,欲找出其向被执行人通风报信的证据,同样被《电信条例》第66条挡住。那么,人民*有无权力查询通话清单呢?

依法分析

*在办理民事案件时,有权依法查询特定手机或电话的通话清单。《民事诉讼法》第65条第1款:“人民*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根据第103条的规定,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单位不履行协助义务的,人民*除责令其履行协助义务外,并可以予以罚款。可见,法律赋予人民*调查取证的权力,属于强制性规定,任何单位都必须执行,法律也未排除*对通信公司通话清单的调查取证。《证据规定》第17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调查收集证据:(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掌握在通信部门的通话清单,当事人无法获取(机主除外),属于第17条第(三)项规定的*调查取证范围,故从法律上来说,*对通话清单应当享有调查权,这也是*依法审理的保证。

对于《电信条例》第66条使用的“电信内容”,从文义上来看,范围过大,易引起歧异。“电信内容”包含的范围是什么?这是*与通信公司争议的焦点,*或信息产业部都未对此作出解释。《现代汉语大词典》对“内容”的解释是: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意义。显然,电信、移动公司对“电信内容”作出的是文*释,即凡与电信有关的东西,含通话清单包括在内,都应认为属于“电信内容”。从而认为*无权查询。笔者认为,该条的立法目的,是关于通讯具体内容的秘密保护,从目的解释来看,文*释的范围太大,不符合条例的原意,易导致实践中的争议。“电信内容”应作*解释,仅指通话内容或互联网上传输的内容,至于通话清单上载明的内容:机主姓名、机主住址、通话号码等,均不属于禁止范围,人民*有权查询。

从法的位阶和效力大小来看,对66条作文*释无效。《民事诉讼法》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是基本法,而《电信条例》系*制定,是行*规,属于下位法,其效力不及民事诉讼法。即便按移动、电信公司对66条所作的文*释,将人民*排斥在外,显然与民事诉讼法矛盾,根据立法法规定,当规范性文件发生冲突时,应适用较高位阶的法律。故*对电信部门有权调查取证,电信部门必须配合。

通话清单载明的内容,对人民*审理和执行案件常具有重大作用。电话、手机在最初出现时,只有少数人拥有,对普通老百姓尚属奢侈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它们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失去了身份象征,主要留下通讯价值。因而,从通话清单上的机主姓名、住址、对方电话等,常可有效地寻找到当事人、证人的线索。如上述离婚案件,在被告只有第三者姓名而不能提供准确地址的情况下,通过原告的手机通话清单,完全可能查到第三者的电话,再打印第三者的电话清单,则很容易查找到她的家庭地址,从而找到第三者。再如,有的执行案件,被执行人逃之天天,难觅影踪。通过与其密切交往的朋友或亲属的电话清单,往往能找到被执行人及其财产,收到奇效。随着现代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地依靠电话、手机、互联网等通信工具。人民*在审理、执行过程中,如果不能查询通话清单,就极有可能变成“瞎子”和“聋子”,严重的会影响司法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查询特定手机或电话的通话清单,不会影响通讯自由和通信秘密。人民*的民事调查权与*、检察机关的刑事侦查权具有明显区别,*(检察)机关的刑事侦查权有查扣、没收、监听电话等强制措施权,有*公民(法人)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刑事侦查权,直接影响到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故严格*确有必要。而人民*的民事调查权只是向通信部门调查了解当事人的电话号码、住址、电话使用情况等登记的业务档案资料,并非检查电信内容,监听通话,不会影响或*公民(法人)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同时,人民*也是在立案后,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依据《民事诉讼法》和《证据规定》进行调查取证,并非随心所欲。

技巧提示

本案实质上涉及到打官司中,人民*调查取证对个人隐私权的影响。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隐私权只有在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才能受到*。

因此,对于涉及私密的材料,包括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按照《民事诉讼法》第120条规定,人民*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第66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依据上述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或公开开庭时不出示的三类证据,也不应写在法律文书上,当事人无法向人民*提供上述三类证据。需要举证时,只能向受诉*提出申请,由人民*依职权调查取证。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