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最佳微神奖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4 16:2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4 17:52

  ———老舍的《微神》与但丁的《新生》比较研究之

  老舍先生的诗化小说《微神》(Vision) 在1933 年10 月1 日发表于《文学》1 卷4 号之后,有关“微神”究竟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困扰着许多读者和研究者,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的一次全国性的老舍研究会议还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但仍没得出令人信服的解释。20世纪90 年代中期,有人撰文探讨《微神》与唐传奇的关系①,这一研究视角颇有新意,但该文仍然没有涉及到“微神”是什么意思的问题。笔者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因为“微神”后面标有(Vision) ,所以应当从西方文化的视角来探究“微神”的含义。

  综观老舍的创作自述,可以看出老舍多次说过“使我受益最大的是但丁的《神曲》”,但老舍的这些自述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还没有人研究老舍与但丁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但丁对老舍的影响关系是老舍研究中最值得研究的空白课题,值得认真的清理。

  老舍在1945 年7 月发表的《写与读》一文中回顾了自己20 多年来的阅读与创作经历,并特别描述了自己在伦敦初次读到《神曲》的情景:

  使我受益最大的是但丁的《神曲》。我把所能找到的几种英译本,韵文的、散文的,都读了一过儿,并且搜集了许多关于但丁的论著,有一个不短的时期,我成了但丁迷。读了《神曲》,我明白了何谓伟大的文艺。论时间,它讲的是永生。论空间,它上了天堂,入了地狱。论人物,它从上帝、圣者、魔王、贤人、英雄一直讲到当时的‘军民人等’。它的哲理是一贯的,而它的景物则包罗万象。它的每一景物都是那么生动*真,使我明白何谓文艺的方法是从图象到图象。天才与努力的极峰便是这部《神曲》,它使我明白了肉体与灵魂的关系,也使我明白文艺的真正深度。

  在《写与读》一文中老舍接着指出:

  因为读过了但丁与文艺复兴的文艺,直到如今,我心中老有个无可解开的矛盾:一方面,我要写出像《神曲》那样完整的东西;另一方面,我又想信笔写来, 要说什么就说什么。细腻是文艺者须有的努力, 我认识了细腻,而又不忍放弃粗壮,我不知站在哪能一边好。

  老舍在发表于1942 年4 月7 日的书评《神曲》(按:可能是评论国内第一个《神曲》中译本,王维克译,商务印书馆,*28 年2月初版) 一文中指出:

  我读过的文艺名著里,给我最多好处的是但丁的《神曲》,因为《神曲》里却天地人都有详尽的描写,但丁会把你带到光明的天堂,

  再引入火花如雷的地狱,告诉比神道与人道的微妙关系,指给你善与恶、智与愚、邪与正的分别与果报。他笔下的世界是一首完整的诗,每一色彩,每一响声,都有它的适当的地方??《神曲》是什么都有,而且什么都有组织,有因果。中世纪的宗教、伦理、*、哲学、美术、科学,都在这里。世界上有一本无可摹仿的大书,就是《神曲》,它的气魄之大、结构之精,永远使文艺的学徒自惭自励。

  从老舍的这些自述不仅能看出他对但丁《神曲》的熟悉,也可以看出他要写出一部像《神曲》那样完整作品的愿望。(详见拙作《老舍论但丁述略》、《破解老舍研究之迷》、《论老舍小说的地狱意象》等文章)

  众所周知, 《神曲》是但丁“用对于任何女性都有没有说过的话去描写她”②(即初恋情人贝雅特里齐) 、赞美她的巨著;此外, 《神曲》的“先导”与“根源”是但丁抒写自己初恋故事的十四行诗集《新生》③,由此,可以把老舍抒写不幸初恋的《微神》与《新生》加以比较,指出两部作品的异同,进而探讨“微神”的含义。

  《微神》与《新生》都叙述了一个不幸的恋爱故事。《新生》中, “我”再次遇到17 岁的贝雅特里齐, ④“当她向我致以极甜蜜的问候时??我真是欣喜若狂,就如醉如痴地离开了人群,回到我房间里静寂的所在,思念起这个尤物来”⑤。(按:中世纪的*教神学认为人生有70岁,35 岁是“人生的中途“ ,所以在《神曲》中,但丁在“人生的中途”即在35 岁时这一关键的时刻漫游地狱。此处的17 岁是“人生中途”的中途,也有象征含义。)《微神》中,“我”第一次到她家和她单独在一起时, “在一同往屋中走的工夫,她的肩挨上了我的。我们都才17 岁。我们都有没说什么,可是四只眼睛彼此告诉我们是欣喜到万分。”⑥但这两部作品中的“我”都很曲折:《新生》中, “我”把对贝雅特里齐的爱情深藏在心底为掩饰自己对她的爱以至被别人误认为“我”与另一女郎有恋情,这种传闻使贝雅特里齐对“我”产生了误解,并对“我”采取了冷漠的态度。《微神》中, “我”与“她”虽都22 岁了,“可是五?四运动还没降生呢”,男女的交际“还不是普通的事”, “提婚是不能想的事”。“许多许多无意识而有力量的阻碍,像个全以力气自雄的恶虎,站在我们的中间”。⑦两对少男少女的初恋都被社会环境破坏了。

  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使两部作品中的“我”对“她”产生了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

  《新生》中,“我”一再写诗赞美“她”:“她嫣然一笑,真是千妖百媚,/ 无法形容,也难以记在心头,/ 为人们展现新的动人的奇迹。”⑧《微神》中, “我”在国外的几年中,“无从打听她的消息”,“只好在梦里相会了”。“我在梦中的女性永远是她。梦境的不同使我有时悲泣有时狂喜; 恋的幻境里也自有一种味道。她,在我的心中,还是十七八岁的样了??我总梦见那带辫的身影。”⑨

  需要指出的是: 两部作品中的“我”对“她”的爱都是一种精神之恋,但在现实中却不是这样:贝雅特里齐大约是在但丁离开佛罗伦萨去求学期间嫁给一个银行家,更重要的是贝雅特里齐可能对但丁谈不上什么爱情,但丁对她只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另外,贝雅特里齐也没有但丁所描写的那么美丽、圣洁,但丁在作品中把贝雅特里齐神圣化,以此来赞美她⑩。《微神》中,“我”与“她”两小无猜,彼此爱恋,但在现实中,“我”没和她说过一句话,没有握过一次手,见面连点头都不点。”此外,现实中的刘小姐因家道中落而带发修行,虽有不幸经历,但尚未像作品中所写的那样悲惨死去。

  《新生》中,“我”在贝雅特里齐死后更加思念她,并始终不渝地爱着已升入天堂的她,但丁后来在《神曲》中再次表达对贝雅特里齐始终不渝的爱。《微神》中写“我”在她死后思念她,在梦中与她相会。可以说,仍在始终不渝地爱着她。老舍后来在1937 年写《无题》一文中再次回忆了自己的初恋,这时老舍已经快到40 岁了,仍念念不忘自己初恋的情人。由此可见,两人的初恋对两人的长远影响。文艺心理学认为:“所谓创伤,就是指某人在生命的某一阶段,突然受到一种心灵无法承受的刺激,而引起极度的失衡,并留下伤痕,这一结果便成为残余物或沉淀物留在心灵深处,永久地扰乱这个人一生的心理活动。如果这个人是艺术家,这一创伤便在他的创作心理中潜在地发挥动力作用,迫使他超越创伤,获得与别人平等的地位,然而由于这种创伤是他的心灵深处产生的东西,因而他终其一生也超越不了,除非自身有机体消失,创伤才不复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但丁与老舍的不幸初恋对他们的一生及其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在作品(《新生》与《微神》) 中想“超越此创伤”,但仍没超越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两部作品都采用了梦幻手法。《新生》中有一个“爱神”的角色,每当“我”陷入情感时,“爱神”总会在“我”的梦境中出现。《微神》中虽没有“爱神”角色,但写到一个“我”称为“梦的前方”的地方, “每逢到似睡非睡的时候,我才看见那地方在入梦以前它老是那个样儿浮在眼前”。艾略特指出:“用艺术形式表现情感的唯一方法,是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换句话说,是用一系列实物、场景,一联串事件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情感,要做到最终形式必然是感觉经验的外部事实一旦出现, 便能立即唤起那种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爱神”与“梦的前方”分别是两部作品中寄托“我”对“她”思念之情的“客观对应物”。

  《新生》与《微神》结尾很耐人寻味。《新生》的结尾写“我”在“圣周”那一天看到一些到罗马瞻仰耶稣“留给我们的圣像”的“旅行的人们”“在几乎横贯城市中心的一条街上行走”。《微神》中写“我”在清明节左右在山坡上看到一群送葬的人朝山坡走。需要强调的是,两部作品所选择的时间很特殊。“圣周”一般在复活节的前一周,是人们去朝拜耶稣“留给我们的圣像”的时刻,但丁或许看到那些去瞻仰耶稣像的人们而勾起了对已升入天堂的贝雅特里齐的强烈思念;清明节是中国人怀念、祭祀已逝亲友的日子, “我”在山坡上看到送葬队伍,或许更勾起了对已死的她的无限思念。可以说,两部作品的结尾表达了相似的含义,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微神》与《新生》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微神》没有采用《新生》的象征手法,也因此没有《新生》中的神秘的宗教气息。老舍没有直接谈到过《新生》,不过在其所译的长篇论文《但丁》中有对《新生》的介绍和评论,由此,老舍应当了解《新生》。P. W. Church 对《新生》的一段评论是这样的:“历史只能表现一个破碎的不清楚的图画。一个脾气很坏而热烈的小孩在一个恋爱的梦中长成了人。他的那位在玄秘爱恋中的女士死得很早。他还梦见她,已不是地上的绝色,而是天国的神女,他便写了一个自传以*,一个奇异而迷离的作品———带着十足的玄学气味,但是,在另一方面,带着极真切与深刻的感情”。l{除了“带着十足的玄学气味”这一点,这段话也可移用来评价老舍的《微神》。

  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我们可对“微神”(Vision) 的含义作出解释。

  “Vision”在英语中有如下含义:名词:(1) 视、视力、视觉; (2) 眼光、远见、想象力;(3) 梦幻、幻想,梦幻(或想象) 中所见的物、幻象、(宗) 显圣; (4) 极美的人(尤指妇女) 、绝妙的物。及物动词: (1) 幻见、梦见、想象; (2) 能预卜未来、做先知。大致说来, “Vision”在《新生》中体现了如下含义:名词中的“(3) 梦幻、梦幻(或想象) 中的物; (4) 极美的人(尤指妇女) ”这两类含义;动词中的“(1) 幻见、梦见, (2) 显示”两类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但丁多次指出,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最后著作(按:即《神曲·天堂篇》)看作一个故事、一种隐喻、或一篇论文,而是将它看作一种洞见”。在这里,该书中译者将“Vision”译成“洞见”不无道理,但我们认为,但丁将《神曲·天堂篇》视作“Vision”可能不只“洞见”这一种含义。《天堂篇》充满了但丁对贝雅特里齐的无限赞美之情,甚至但丁创作《神曲》的原因之一即是“要用对于任何女性都没有说过的话去描写她”,赞美她。而《神曲》中对贝雅特里齐的赞美仅见于《天堂篇》中,因此, 《天堂篇》是在《新生》对贝雅特里齐赞美的基础是进一步深化,这两部作品也因对贝雅特里齐的赞美而联系在一起。《天堂篇》写但丁在一次“梦幻”中对“极美的人”贝雅特里齐的赞美,这里的“梦幻”和“极美的人”可视为“Vision”的含义之一。

  《微神》(Vision) 中的“Vision”也大致体现了《新生》和《神曲·天堂篇》中所体现的“Vision”的几种含义:《微神》描写“我”在山坡上所经历的一次“梦幻”,在“梦幻”中“我”见到了极美的初恋情人。由此,我们可以明白老舍用《微神》(Vision) 作小说标题的深层含义了:老舍想以但丁在《新生》和《神曲·天堂篇》中对贝雅特里齐的赞美与纪念方式来赞美和纪念自己初恋的情人刘姑娘, “微神”也就是微型的《神曲》。虽然老舍没有写出像《新生》和《神曲·天堂篇》那样纪念初恋情人的诗作,但《微神》这篇抒发作者对初恋情人的无限怀念的诗化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占有独特地位。

  需要强调的是:《微神》固然体现了《新生》和《神曲·天堂篇》的明显影响,但老舍在

  创作中对这一影响作了创造性的转化,使《微神》更多的体现了老舍的独特色彩。这需要另文分析。

  注 释:

  ①参见谢锦《简论老舍的〈微神〉》《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 年第三期。
  ②《新生》钱嘉鸿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116 页。
  ③⑩ 参见王维克《但丁及其〈神曲〉》和钱嘉鸿《新生?前言》。
  ④但丁在9 岁时见到快9 岁的贝雅特里齐,9 年后再见她时,她应为17 岁。
  ⑤《新生》(钱嘉鸿译) 第4 页。
  ⑥⑦⑨ 老舍《微神》《老舍文集》8 卷第52、57 页。
  ⑧《新生》(钱嘉鸿译) 第51、58 页。
  lv 老舍《无题》(因为没有故事)《老舍文集》14
  卷,第90 页。
  lw 参见罗常培《我与老舍》,转引自张桂兴编著
  《老舍年谱》上册,第103 页。
  lx 《现代心理美学》第237 页。
  ly 《艾略特诗学文集》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 年出版,第13 页。
  lz 小说开篇即说:“清明已过去了,大概是”。
  l{ P?W?church 著老舍译《但丁》《老舍全集》18
  卷第435 页。
  l| 《新英汉大词典》(增补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年6 月新2 版第1574 页。
  l} 乔治?霍尔姆斯著裘珊萍译《但丁》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 年7 月第1 版第175 页。YY频道7450 免费签约 秒过直播间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