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1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05:50
以下是一些乒乓球拉球技巧:1. 手腕灵活:在拉球时,手腕应该要保持灵活,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球的方向和速度。2. 用身体带动:拉球时,身体的移动可以帮助打球更加准确和有力。通过移动身体,可以更好地调整身体的角度,让球落在对手难以接到的地方。3. 保持节奏变化:在拉球时,不要每次都用同样的力量和速度打球,可以尝试用轻柔的力量来打一球,然后再用强力的力量打一球,这样可以让对手无法适应自己的拉球节奏,从而增加得分的机会。4. 注意反手拉球:在乒乓球比赛中,反手拉球同样非常重要。要保持良好的反手拉球技巧,通过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反手拉球能力。5. 保持平衡:拉球时,一定要保持平衡,特别是在移动的时候。通过保持平衡,可以更好地掌控球的方向和速度,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应对对手的反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05:50
乒乓球技巧 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可分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在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侧旋弧圈,直板正胶弧圈(俗称小上旋)和不转弧圈。以上各种弧圈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分别简述如下: 1、正手加转弧圈球:(以右手为例)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右脚上。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右脚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转动,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2.正手前冲弧圈球:站位基本上与加转弧圈球相同。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转弧圈球高一些,球拍与地面大约形成80度夹角。当球从台面弹起时,腿、腰、上臂、前臂依次进行动量传递,击球瞬间手腕向内向前略为转动,加速度达到最大,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3.直板正胶正手弧圈球(俗称小上旋):与反胶弧圈动作要领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胶粒凸起,胶皮的摩擦系数小于反胶,缺少粘性,触球面积没有反胶大,如果摩擦过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击球时要加强手腕转动,扩大球拍接触球的面积,这是正胶弧圈与反胶弧圈的最大区别。此外,正胶弧圈动作较小,以前臂发力为主,球的弧线较低。 4.正手侧旋:击球准备姿势和整个身体的用力方法与加转弧圈球相似,但在击球时,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倾,手臂自右外侧向左前上方(近似于弧形)发力。在拉侧旋球时,如果击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侧上旋;如果击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内向前发力为主,往往会拉出侧下旋弧圈球。在实践中,一些优秀运动员常有运用。 5.不转弧圈球(亦称假弧圈):初学者可在掌握了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拍形稍后顾,触球的中下部,手臂紧张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转弧圈球。 6.横拍反手弧圈球: 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击球前,将球拍引至腹部下方。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上挥动,结合手腕向上转动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过程中,两腿向上蹬伸。 7.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由于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体的阻碍,手臂力量的发挥受到*,所以难以拉出象横拍一样高质量的弧圈球。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直拍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加强,为了弥补直拍反手位技术的不足,目前已有许多运动员借鉴横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点,开始运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这一新技术。此项技术对于初学者掌握起来可能难度较大,此处仅作为一种中国乒坛的技术创新信息介绍给初学者,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初学者对这一新技术进行尝试,使之得以普及。其动作方法是: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重心较低。击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内收,拍形前倾。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前上挥动,击球瞬间手腕向右前上方转动,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后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放在两脚中间。 (二)问:拉弧圈球易犯的毛病有哪些?如何纠正? 答:1.在引拍过程中,前臂和上臂在肘关节处的夹角没有打开,而是靠拉肘向后引拍,影响拉球的发力。在训练中有意识地把前臂放下来,配合脚部的转动和重心移动,引拍效果会好些。 2.击球前 ,腰部向后转动过大,形成掷铁饼式的准备姿势,影响向前发力。在实践中,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能够移至击球一侧脚时即可。 3.击球时,球拍过于前倾,摩擦球过薄,使拉球的力量减小,准确性降低,容易打在拍边,出现人们常说的"飞碟"现象。击球时球拍不要过于前倾,同时注意手腕向内向前的转动,这样方可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05:51
1.拉好定点下旋球:
拉球时要掌握好击球时间,在对方来球跳到最高点或下降前期击球最好。击球时间一定要相对固定,这样容易掌握拉球的命中率,好调节。出界多就向前送一点,下网多就多摩擦一点。在定点拉冲下旋球比较有数的情况下,再把来球的落点扩大到全台的定点拉冲,这样不断加大拉球的难度,拉球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2、拉好定点上旋球:
拉上旋球和下旋球不同的是,拉上旋球击球点在来球的上部,摩擦球要大于撞击球,击球的瞬间一定要往前送。训练的方法基本和抢拉下旋球一样,只是来球的旋转不一样,是上旋球。在推挡后侧身发力拉冲这板球,或对方变正手位后发力拉冲,反复练习。有多球训练的条件,可以由对方直接发上旋球到正手位和侧身位抢冲,落点可以从定点到不定点,逐步提高击球的难度。
3、练好反拉弧圈球:
反拉弧圈球是一种高级技术,尤其是业余运动员掌握了这项技术就像如鱼得水,就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因为一般的业余运动员在拉弧圈球时拉高吊弧圈球的时候多,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技术,就站在了比对方高一挡的层次上。反拉弧圈球的要领,首先要自己发力,尽量少借对方的旋转,用自己拉球的力量去抵消对方来球的旋转。其次是在反拉时摩擦球一定要薄,摩擦球的上部甚至顶部,既要借对方来球的旋转的力,还要自己发力摩擦球。越是自己发力反拉,命中率越高。越是怕对方的旋转去碰球,越是容易吃对方的旋转。训练的方法,对方发下旋球到反手位,搓球到对方侧身位,对方拉高吊弧圈球到反手位,自己侧身反拉,这样反复练习,等基本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规律以后,再把反拉扩大到全台和不定点反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05:51
一)握拍法 有两种:直拍握法、横拍握法。 1.直拍握法 (1)快攻型直拍:拍前以食指第二指节和拇指中段扣拍,拍后三指弯曲贴于拍的三分之一的上端。 (2)守球握拍:大拇指紧贴拍柄的左侧,其它四指自然分开托着拍的后面。 2.横拍握法 虎口贴拍,拍前是食指,拍后是拇指,其余三指握住拍柄。正手攻球时食指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明拇指向上移动。 (二)站位 (1)离台距离:攻球一般离出45-55厘米;削球我50-70厘米。 (三)步法 1.单步 适用于来球距离站位较近时以一脚为轴,另一脚向前后向左右移动。 2.换步 两面攻运动员从基本站位向左右移动时多采用一脚向来球方向移动,另一脚随即跟着移动一步。 另外还有:跳步、跨步、交叉步等动作。 (四)发球和接发球 发球有高抛、低抛、平击球和旋转球等。 1.发上旋球 球拍用力向前上方移动,摩擦球的中上部,球拍与球的接触点一般与网同高,球在自己台面上的落点应接近底线。 2.发下旋球 球拍用力向前下方移动,摩擦球的中下部拍与球的接触点一般比网稍高。 3.发右侧上下旋球(又称奔球) 将球抛起后,持拍的手向后引拍,前臂放松,使球拍高度顺势下降,好象把球拍在体侧作向后的小绕环动作。在球下降离台约15厘米时,整个手臂迅速向左前方用力,同时拇指用力扣拍,使拍面略向左倾斜,拍触球的刹那间,手腕顺势用力向左上方抖动,使拍面沿着球的曲线向右侧上方摩擦。球落在离本台线附近,弹向对方右角偏斜前进。 4.接发球 接上旋球时:可将球推挡或用攻球来回击。 接下旋球时:应将球提拉起,击球的中下部。也可用搓球、削球、提位或弧圈球还基。 接侧旋球:一般采用把球回击到对方球拍移动的相反方向,可用推挡、攻球等方法还击。 最重要的是手腕的扭动要快,幅度要大才行 采纳下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05:52
拉球的发力技巧 用力和放松 用力和放松, 本来就是一“相对”的名词, 例如要做仰卧起坐时, 前面的腹肌, 绝对没有放松这回事, 放松的是其它的肌肉, 特别是背后腰部的肌肉, 如果腰背肌肉也一起用力, 便会造成前后角力, 增加仰卧起坐的困难. 同理, 拉球收前臂的时候, 手臂前面的二头肌努力地收缩, 手臂后面的三头肌必须放松, 对于这种放松,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能很自然地做得很好, 可是在急速的打球当中, 会因紧张而做得不好, 当发大力的时候, 更连肩膀也会抽高, 手不够伸展, 造成效率的下降. 发力时机 用力时机很重要, 就以拉球收前臂为例, 如果开始时是臂伸得比较直了, 太早发大力, 跟据杠杆原理, 力的效率是很低的, 大部分力都作用到关节上, 当臂弯成90度时, 收前臂的效率才最高, 由于肌肉的总力量是有限的, 为了不浪费肌肉的力量, 开始时, 发轻力, 当接近120度时(因为多了大臂的作用, 90度不是最好, 而且手也太不伸展了), 才爆发力量, 这样才会有最高的拉球效率. 协调发力 所谓协调发力, 就是技巧地, 有效地用力. 以挺举为例, 运动员先将要举的重物担在肩上, 用脚发力向上推, 当重物有了向上的初速度后, 才加上手力去举, 将这原理应用到拉球上, 收前臂并不是一开始便努力去收的, 开始时转腰, 利用转腰带动出前臂有一个向前且微微向上的初速度后, 臂弯接近120度时才发力收前臂, 要利用转腰带动出前臂的初速度, 上臂是不能放松让它荡后, 否则转腰的作用是零, 这需要一个“锁肩”的过程, 上臂的力是凝而不发, 也不需要向前发力, 力的大小只要不让前臂荡后太多便可以, 当前臂已发力向上收时, 大臂才放松顺势跟着向上, 这便是所谓的“以前臂带动上臂”, 它其实只是在形容拉球后的放松, 也暗示着“近台”拉球时, 拉大臂的角色不及收前臂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