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2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07:52
是的,也叫对联。
对对子,俗称【对课】,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文学艺术。也叫对联。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07:53
就是对联
对春联:又名对对子、对春。相声传统曲目。对口。短段。又名《对春》、《对对子》,是清代旗籍子弟编写的文字游戏之作。 作品诙谐风趣地讲述了“一三*论、二四六分明”,字数要相等、对仗要工整、弄清平仄声、韵律要和谐等有关对联的知识,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名对,及一些绕口令的对联,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用谐音、双关等手法,组成笑料,很有趣味性。--百度百科 答案补充 一壶浊酒,两雄论天下?这个不是对联吧..首先字数得一样..上联尾字用仄声字,下联尾字用平声字;上下联对应的字词平仄应相反,基本要求如律诗那样“一三*管,二四六分明”,即上下联对应的字,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对应不作要求,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求相反。另外,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诗句中尽量不要连续多字用平声或仄声,应平仄相错,这样,联句读起来才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上下联中还要求忌有重复字(及上联中有的字下联就不应出现,反之亦然)。还有,对联分宽对和窄对,窄对不但如上要求外,还在词性和词类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物类对物类(如天文地理类,人世风物类)等等。 答案补充 举个简单例子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答案补充 ..对联只有上下两句啊
如果后面要加几句就是接龙或者行酒令拉..有或者每句字数递增的诗叫宝塔诗..
不然上下联都加两句才对..
平就是一声二声,仄就是三声四声
举YI为例 一和移就属于平声的 已和易就是仄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07:53
对对子,俗称【对课】,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文学艺术。也叫对联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又称联语、楹贴等等。所谓对联,是指结构形式上由上下两句构成,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讲究对偶的一种联语。楹联是与中国传统建筑格式有关,古代时称一间为一楹。楹:指的是厅堂前的柱子,将联语悬挂或贴在柱子上就叫楹联。对子是民间对对联的习惯称谓。联语又与律诗有关,律诗讲求对偶,其中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句与第六句类似两副对联。因此,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是汉语言文学中的奇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珍宝。关于对联的产生年代,历来众说纷纭,传统的说法是最早的对联始于五代,认为后蜀主孟昶所作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对联。对子又叫对联、联语,贴在楹柱上的称楹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30 07:54
差不多了,不过对联一般是庄严场合用的,对对子是文人消遣做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