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16
共8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0:59
不好好说话,成了许多中国家庭的日常顽疾,明明是关心,说出来的却是责备与羞辱.
据统计发现,中国人不好好说话的高发区是亲密关系里、家庭单元内,表现为越是亲近的人,越爱不好好说话。
涉及到孩子学习成绩等话题更是如此。
有时是暗讽挖苦式的揶揄;
有时是正话反说式的教导;
有时是父母习惯性地打击和否定;
这些言语很隐性,像一日三餐里放的盐,又融于日常。
时间长了会发现,我越来越没自信,遇事总想着过去,一度怀疑我患了抑郁症。
01 为何不能好好说话。
今天从三个角度分析下家长对孩子不好好说话的心理层面原因。
一、边界感不清
在家庭里,学习就是引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导火索”。
比如,我朋友甜甜有个初三的孩子,因为玩手机时间太长,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她担心孩子这样行为会使孩子手机上瘾,就试着把手机收回来,但结果怎么劝都不听。
这样的剧情经常上演,有一次在剧烈争执下,不假思索的说,"你这么不听话,我还不如养一条狗,养你有什么用?
她说完之后就后悔了,过分了,知道会伤害到孩子。
说过的话如吐出去的水,覆水难收。
沟通后,她说,“我承认,我只会对家人会这样,但就是控制不住,我平时跟任何人说话都不会这样过分的”
脸上充面者无奈与懊悔。
这是典型的边界不清。
是没分清楚学习的主体是谁。
学习的主体是孩子,还是父母?
答案是:孩子。
既然是孩子,学习的事就要由孩子负责,也要为结果负责。
但经常在家长面对孩子学习的时候,心里会很担心、焦虑、甚至代办代写、高期待。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入侵边界。
正所谓:“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父母入侵到孩子学习的领域,把孩子的事情当自己事情做,过度的干预孩子。
孩子感到心里不舒服也正常。
因为没有人愿意被当作傀儡,被*着“垂帘听政”
同时,要是孩子听了父母的话,会使ta有融合感,会让ta分不清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所以,孩子越来越叛逆、抵抗,父母就会觉得越来越难管教,孩子不听话,管教方式就越来越严厉。
于是,一再升级的冲突陷入了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旋涡中,边界的融合,认知不清,情感代入,行为混沌,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最终,出口伤人也是情理之中。
亲密关系中边界的不清,伤害不光只是孩子,也有父母。
二、分离焦虑
父母自身人格的分离焦虑,也会使自身难以好好说话。
要知道,支持和鼓励,蕴含着巨大心理能量。
父母一句,“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虽然不是第一名,但是你进步了,就是最大的成功。”
“遇到困难不要怕,努力想办法解决,我们一直在你身后。”
“这件事你做的很好,值得我向你学习。”
“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已经很棒了。”
都会使孩子获得莫大的鼓舞。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实验,表明:教育孩子,鼓励往往比其他方式更有效。
孩子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认知绝大多数来自最亲密的人,尤其是父母的评价。
得到父母鼓励和支持的孩子,内心会有巨大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转化为内心坚持和努力的持续性动力。
要说父母鼓励和支持给孩子带来力量感与自驱力。反之,则有更大的影响力,破坏性。
曾经被恶意言语伤害过的孩子会说:
“我很自卑,我感觉我就是一个没用的人,废物,只想选择离开”
“我觉得我出生就是个BUG,没有人在乎我”
父母隐蔽式的“攻击”,比任何武器都具有穿透力,它直接击垮了孩子的自尊体系,攻破他们的自我价值防线,进而内化成一个不停在脑中盘旋的声音,“你不配”“你很差”““你就是个失败者”,最终折断他们飞翔于天空的翅膀。
所以,人性的复杂往往超出想象,也难以控制。
在意识层面,许多家长秉承“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原则,不断用贬低的方式助力孩子“前程似锦”
在潜意识层面,他们要通过嘲讽、挖苦,不表扬的言语,击溃的是孩子自信、自尊,让他们无法获得心理能量,为其成长的可能。
这样就达到让孩子永远不离开自己的目的。
也不用面临分离时的焦虑感、被抛弃感、缺失感、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父母的分离焦虑是他们所面对解决的人生课题。
父母越早地发现这些,就能越早的走出黑暗,助力孩子成长。
三、工具化
我有个不想生孩子的朋友说,“这辈子我都不会生孩子,因为孩子出生必受苦。我不想让她跟我一样承受当年的罪”
言语中透露着三分气愤,三分悲凉,三分无奈,内心是一道深不可测的伤口。
她是在语言暴力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父亲是“窝里横”出门受了气,回来一定会拿自己出气,还典型的欺软怕硬。
家庭中,自然而然她成了父亲坏情绪的“发泄工具”。
只因她善良、弱小,没有反抗能力,只能甘愿做“受气包”,默不作声。
一般人格比较自恋的父母会愿意这样对待孩子。
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拿孩子当工具人,没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个体生命去对待。
他们需要的就是一个“出气筒”打不还嘴,骂不还口。
孩子如果敢反抗,他就会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指责孩子,“我白养你了,你还是人吗,白眼狼?”
有的还希望孩子做一个“提款机”随时随地无条件取款的那种。
还有的,父母会把自身“坏”的客体投射给孩子去承载,让孩子当自己心中的“坏”人,通过谩骂、指责、诋毁,来维持自己“我很好”的错觉。
问答中有个很火的问题问是,“有一对开明的父母有多重要?”
可想而知,每个孩子想得到宽宏,谦卑,正能量的父母,期盼与热忱的心情。
想着如果自己能拥有这样的父母该是多美好的事。
很多时候,是我们过于理想化了。
令人心痛。
03 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办?
现实生活中父母还是把“盐”融入一日三餐。
当我们为人父人母时,也会不自觉的传承这样的模式。
这个时候,有两个方向可以调整。
一、知己知彼
排除一些偏执自恋或暴力倾向的父母外,一些父母在做出恶语相加的行为后,会产生一种内疚自责的心理,会有行为上的补偿。
如果我们能用一种*的心态视角去看待的父母,会发现他们也不是那么“强大”,他们也有“软弱”“自制力差”的时候,虽然在物质上控制着你,但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是极度匮乏的“穷人”。
他们没有办法用真诚去面对他人,也没有体验过“被支持”“被理解”“被肯定”的体验,所以他们的人格及脆弱又自卑。
他们拿不出真诚与支持的礼物。
人,也不能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
这样去理解不是去消除他们对你恶语相加的结果。而是,可以让我们在纠结、挣扎、难过、痛苦的境遇中有一些松动的空间。
二、行动起来,为自己做些事。
比如,用行动划清界限,划清界限不是一刀两断,我们可以逐步完成分离。
哪些事自己该做?哪些事父母该做?
这是自己的情绪,还是父母的情绪?
是自己的想法,还是父母的想法?
在认知、情绪、行为上一一地做出明确的区分和澄清。
比如,主动修复被拉低的自我价值
当能意识到那些恶语相加的声音出现时,你会发现背后是"穷人"的父母,他们也同样匮乏,那我们可以更有力量不去认同出现的声音,抛弃掉“我不好”“我不配”的想法。
并且,重新找一面清晰的镜子,去了解真实更好的自己。
再比如,无畏地对工具化说,“NO”。
生而为人,我们都是一样的,你是人,你的父母是人,你生的孩子也是人。
没有人可以自上而下的可以使用道德的特权,来奴役控制自己。
著名作家伏尔泰曾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每个人都应被真诚的对待,
人人都应有正确表达的机会,
你,你的孩子,你的父母,都是一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2:17
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事情,特别是一些学生在一定年龄时,都会出现叛逆的过程,这个时候他是不会和家长好好说话的,甚至有时候就不和你说话,还有就是心里有事的情况下,他也不可能和家人好好说话的,所以这种情况在大部分家庭都是常见的事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3:51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亲,您好!您的问题我这边已经看到了,正在努力整理答案,稍后五分钟给您回复,请您稍等一下~
你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你想知道
为什么父母不能好好说话。
大多数情况下,
他们不能好好说话的原因
是因为好好说话你不听。
孩子们可以自己体会一下,
一开始父母肯定是好好说的。
实在好好说话没有任何作用之后
脾气才会变得越来越差,
说话态度语气也会越来越臭。
而内心中对孩子的观感,
也会从生气慢慢的演变成厌恶。
所以一个聪明的孩子先要考虑父母的要求,
他说的话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比如说他叫你好好读书是对的还是错的?
如果你自己也知道他说的是对的,那为什么不听呢?
提问我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回答所以啊,你要听父母跟你讲的什么 是为你好的事情 你就要听了
不用想就知道父母永远都想你好
世界上只有父母想让你好 所以要好好听父母话 在父母角度看待事情
提问有时候想出去玩,可能迟了点还下雨,不让去说没计划
回答因为下雨了 不想让你乱跑 到时候生病不舒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5:43
因为家人的特殊性,对家人要求很高,觉得他们应该了解自己,应该包容自己,所以当这些以为的没有实现,就会觉得失望感觉受到了背叛,没有办法好脾气跟他们交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17:51
很多人把好脾气好心情留给别人,坏脾气都留个了家人,人要想明白,要善待家人,不要弄颠倒了。做个活明白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0:15
要么是青少年叛逆期,要么是外边遇到事了,没办法跟家里人说家里人还刨根问底的,抛开这两点,就只能说这人不懂事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2:57
可能是跟家人在一起不开心,他们没有满足你心目中的愿望!没有按照你的标准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1:55
因为你讲的他们不听他们讲的你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