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0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2:20
静这种认识、文化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和强化应该是汉以后的事情了。但是,这种认识的源头是很久远的,如果要追究,那源头大概就是老庄的哲学了。
静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它既可以表现自然界的静谧,也可以表现人们内心的宁静,还可以理解为人们的清静无为。
从哲学的高度看,静与动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且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本没有绝对的静,一切事物在本质上是动的,只是动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但这些理论在中国文化面前好像显得很苍白。国人固然承认动与静的同时存在,但思考问题时则多半用一种静止的思维。在大家的认识中,静才是事物的根本,静是事物的原态,动起源于静,又最终归于静,静是人们普遍欣赏和追求的。对动和静的关系,人们认为动与静当然可以看成并列的关系,所以有“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说法。但是,动在很多情况下与静并不般配,所以又有“百动不如一静”、“一动不如一静”的说法,动与静的地位就很明显了。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人们认为动只是人们达到静的目的的手段而已,“以动写静”就是这种观念的产物。“静观其变”,变就是动,它也只是人们静观的对象而已。可见,人们在认识深处是将“静”理解为比“动”要高一个层次的。
为什么国人对静情有独钟?这并不是人们没有感受到动的存在,相信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至于感觉不到这个世界的动态发展。但静的意识却在国人意识中倔强地生根、开花,实在很值得人们玩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2:21
静这种认识、文化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和强化应该是汉以后的事情了。但是,这种认识
的源头是很久远的,
如果要追究,
那源头大概就是老庄的哲学了。
老庄哲学的一个重要理念
就是无为,
对待不可知的自然、
社会,
要很好地保护自己就要坚持无为的做法,
像孔子那样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不明智的,
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而无为的结果则自然会清静,
所以
老子告诉我们
“
大音希声
”
。
从表面上看,
希声当然是很静的,
但其在效果上却达到了大音的
境界的。
西汉王朝建立后,
黄老学说一下占领了统治地位,
这种求静怕动的思想更加发扬光
大,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在民间并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变革者也很难得到人们的拥戴。
其二,中国历来是一个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国家,不像许多游牧民族乃至很多以迁徙为乐
的民族,
即使人们身体中有一种想去尝试一番迁徙的因子,
但土地是不能动的,
这是人们赖
以生存的基础,
于是人们就只有守住这片土地了,
尽管它很可能势贫瘠的。
即使很多穷人没
有土地,长期的文化熏陶也使他不愿(久而久之便是不敢)远离家乡的。所以,即使是一些
曾经外出游历过、
闯荡过的人,
他的根总是在那个养育过他的小村子,
他不论是发了财,
还
是一事无成,
最后都要回到那片属于他的故土,
说得好听的是故土难离、
说得自然色彩浓一
点叫做叶落归根。
家乡是一个宁静的港湾,
是治疗人们心灵创伤的最佳去处。
告老还乡,
解
甲归田,
少小离家老大回,
几乎所有的人生轨迹都是如此,
最终的结果是叶落归根,
那里才
是最安静的,人们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国人舍动而求静,表面上是一种心理现象,其实是一种文化现象。受这种文化的影响,
国人往往表现出闯劲不足的毛病,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便是这种文化影响下的普遍心态。
当
然,
追求内心的宁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是,
但这种追求过了头后,就成为了一种制约人、
阻
止人不断前进的消极因素了。
静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它既可以表现自然界的静谧,也可以表现人们内心的宁静,还
可以理解为人们的清静无为。这些,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实,在今天这个时代,
要获得一份静已经是一种难得的奢望了,
环境的日益恶化,
人口的不断增长,
人们对利益的
孜孜追求使人们总是在喧嚣中煎熬,这也是现代人总是不快乐的根本原因。
1234567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今日推荐
10288份文档
教学总结精品范文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大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小学英语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6304份文档
一到年终就总结
教你怎么写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如何写出专业的年终总结
漂亮的工作报告类PPT模板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014 Bai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微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2:21
静这种认识、文化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和强化应该是汉以后的事情了。但是,这种认识的源头是很久远的,如果要追究,那源头大概就是老庄的哲学了。
静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它既可以表现自然界的静谧,也可以表现人们内心的宁静,还可以理解为人们的清静无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12:22
中国静文化最早提出者,源头大概就是老庄的哲学了。
静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它既可以表现自然界的静谧,也可以表现人们内心的宁静,还可以理解为人们的清静无为。
老庄哲学的一个重要理念 就是无为, 对待不可知的自然、 社会, 要很好地保护自己就要坚持无为的做法, 像孔子那样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不明智的, 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而无为的结果则自然会清静, 所以 老子告诉我们 “ 大音希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