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庆余年中称杜甫的《登高》为千古第一七言律诗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4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4:09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说这首《登高》为千古第一律诗,并非是电视剧庆余年第一个提出来的,而是公认的。庆余年只是借用了这个说法。

比如明朝的胡应麟再《诗薮》中说,“此诗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清代杨伦在《杜诗镜铨》,说,“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李东阳称之为“律诗绝唱”。

这首诗之所以受到很多人赞誉,被看做唐诗第一,七律第一,古今第一,是因为这首诗格调奇高,骨力雄浑,格律精严,对仗工整,情真意切,意境深远,诗法老到,通篇对偶,在诗艺上炉火纯青,堪称杜甫的代表作。

有人说这首诗“一篇之内,句句皆律,一句之内,字字皆律。”

从对仗角度而言,这首诗开创四联皆对的风格。起句为仄起入韵,这种形式唐诗中一般首联不求对仗,但此诗却有对仗天成之感。不仅两句相对,而且句内相对。风对天,急对高,渚对沙,清对白。其中有视觉,有听觉,有紧迫感,有疏旷感,写真实之景,含无限之意。用字精当,无一虚设。妙不可言。开篇如此,注定这首诗的不凡。

颔联二句,在由小及大,在视觉上一转,气象开阔。萧萧,滚滚,“叠字益见悲壮”(王士禛《带经堂诗话》),“无边落木”有万钧之气(施补华),“势若大海奔涛,四叠字振之”(周珽)。

这两句虽然看起来是在写景,但是却让人思绪万千,“唤起精神,见得连绵”(杨万里)

颈联万里悲秋,百年多病,写出了个体生命在大千世界,宇宙光阴中的境遇与体验,于宏阔中见孤独,似是写自己,又像是写世间万象。像是历尽沧桑,看透一切。能够引发广大的共鸣。电视剧《庆余年》也是反复突出这一联。

颔联写景,颈联抒情,这是律诗的通常做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只写景,显得单薄,只抒情,显得空洞,情景合一,圆融一体,方成境界。

杜甫的这首诗便是典范之作,在两联的相互作用下,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江水和落叶一样,驱赶不尽。从某种意义上,诗人的这种情绪也是时代的情绪,是当时大唐的情绪。

尾联作结,这一联虽然写的比较平稳,但是却极力书写作者复杂的内心感受,从前六句的“飞扬震动”,道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总而言之,杜甫这首诗以横扫千军的气势,沉实老练的章法,飞扬灵动的布局,鬼斧神工的精致,真情实感的倾洒,无愧为律诗绝唱,千古第一。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