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4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22
《红楼梦》中贾母对黛玉和宝钗的态度是有差异的。贾母对待黛玉是疼爱加关怀;对待宝钗的态度则是认可与接纳。所以,最后选择保胎为自己的孙子媳妇,就在疼爱的掩盖下害了林黛玉。所以所谓的疼爱加关怀也是带有封建色彩的一味呵护,进而导致林黛玉的病逝。而对宝钗更显封建卫道士这丑恶。供参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23
红楼梦中贾母对黛玉和宝钗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贾母是非常喜欢黛玉的,是从骨子里就开始喜欢的。贾母对薛宝钗的态度是一般情况,从骨子里是不喜欢薛宝钗的,贾母最喜欢的还是林黛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23
首先我们来说"贾母更喜欢谁"。这个比较其实是没必要的,因为在老太太眼里,这两个姑娘根本就是放在两个组里考虑的。黛玉是"我们家的孩子",宝钗是"别人家的孩子",她们获得的"喜欢",无论多少,都不是一个类型的,怎么能放在一起比呢?
你妈妈每天说对门小明长得又帅学习又好又孝顺懂事,可是地震一来她还是第一个拖着你往外跑,怎么也不会急着去拖对门小明的。
我们很多读者把"是自己亲人"当作一个加分项,黛玉是亲人,加一分,宝钗妥贴,加一分。。。然后计算贾母心中谁的分更高。但真实的计分方式其实是:黛玉是亲人,加个1,宝钗千好万好,都是跟在1后面的0。。。别说贾母对宝钗还不是十全十美的满意了,就算宝钗的品位高到元春的级别,家庭背景和李纨一样无可挑剔,那也只是堆了更多的0罢了。
这种老天注定的偏心,和老太太对宝钗的欣赏赞美是不矛盾的。宝钗"比我们家的姑娘都周全",是实打实的欣赏,老太太是通达之人,并不因感情亲疏而罔顾事实,宝钗确实是个好姑娘,只不过不是"我们家的"。老太太对宝钗是"欣赏",对黛玉是"爱",欣赏是有根有据的,爱却是不讲道理的。你就是比出一百条宝钗强过黛玉的地方,老太太也只会说:恩,你说得有道理。然后继续疼爱黛玉去。
(何况黛玉除了那个1,也是自带了许多0的,这就更不需要比了。)
(二)
再要说的是,老太太更偏爱谁,和老太太取中谁做孙媳妇又是两码事。宝玉不是奖品,不是绣球,不是老太太喜欢谁就发给谁的小红花,而是贾府二房(贾母真正在乎的这一房)的嫡子,肩负贾府未来兴衰,老太太是很清楚自己的责任的。
在家族大业面前,不仅偏爱是浮云,欣赏何尝不是浮云?宝钗千好万好,好的是她一个。她背后的家庭出身(商人女,杀人犯哥哥)已经决定了她不是合适的婚娶对象。这一点不止是老太太心里一片清明,恐怕贾政也是十分有数的。当然,故事进行到贾母黛玉分别逝去之后,西风吹世换,贾府已经犯不着去挑什么诗礼名门,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贾府能够参与决定宝玉婚事的人无非就是贾政,贾母,王夫人三个。王夫人的态度再坚定鲜明不过了,贾政和贾母一向三观同步,倘若这两人也取中宝钗,那早就该跟薛家提亲了——宝钗可是一上来就到了及笄年龄了啊,一天搁那不订婚都是有压力的。
贾母属意木石姻缘这件事,书中只有王熙凤和家里小厮的八卦佐证,贾母本人是没有表态的,我们倒也不必急于坐实这一点。事实上,贾母未尝没有存了"到底合适不合适,还要再等等看看"的心思——反正黛玉还小,又没有娘家人可以插手她的婚事,等等也没风险的。但贾母不认同金玉姻缘,却是明明白白摆了出来,甚至不惜落了元春的面子。值得我们读者注意的是,不赞成金玉姻缘,并不能说明贾母对宝钗是不欣赏不喜欢的——老太太是个通达的人,不会混淆"欣赏"和"合适"的意思。
总结:
贾母心目中的宝钗,是个亲戚家的优秀晚辈,有很多优点,当然也有小不足,但总的来说是个值得欣赏的好姑娘。她不符合贾母心目中孙媳妇的标准,但仍然是个好姑娘,只要她的母亲(薛姨妈)和大姨(王夫人)不折腾,不乱打宝玉的主意,贾母还是很喜欢并且非常乐意关照这个女孩子的。
贾母心目中的黛玉,是自己最疼爱的孙女儿,别跟老太太谈优点缺点,她是贾敏生的,是贾敏身后唯一的血脉,这就足够老太太倾尽心血了。但疼爱不代表胡来,在木石姻缘上,老太太还是认真负责地在参详的,倘若宝黛真的走到不合适的那一天,老太太也不见得会昧着良心给他们俩订婚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24
1、从血缘和亲情上,贾母最疼黛玉。
2、黛玉身上,有她所欣赏的一些特征,比如伶俐能言,讲究穿戴和身份,风流机敏等等。
3、宝钗身上,有她所不欣赏的一些特征,比如过于简朴节约,罕言寡语,心机深沉等等。
4、钗黛之间,她喜欢黛玉,远远多过喜欢宝钗,有质的差异。
从钗黛之影看两派之争
曹雪芹写《红楼梦》,呕心沥血,全书无一处闲笔,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解读它,他又用心地暗伏了许多影射人物来昭示主人公命运。红学家公认的是,袭人是宝钗的影子,晴雯是黛玉的影子。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贾母等一干人对这二者的态度,多多少少也影*对钗黛的内心想法?
袭人,端庄和顺,知礼仪,识大体。王夫人是很喜欢她的,喜欢到暗中提升她的地位。在王夫人那样的封建代表眼里,像袭人宝钗般的女子,才会教她的宝贝儿子上进。而袭人在性格处事上,都在一点一点地向宝钗靠拢,越来越心机深沉,越来越像封建卫道士。
但是这样的袭人,这样像宝钗的袭人,贾母似乎并不是很喜爱她,只是取她的忠厚罢了。贾母说她是“没嘴的葫芦”,虽是调侃,也说明了贾母对这类心思都藏在心里的人,并没多大好感。
王夫人升了袭人的月钱,实际上就是承认了袭人通房大丫头即未来姨娘的地位,可是这一切,却是悄悄的,没有特地知会贾母,也就是说,王夫人心里清楚,贾母不会很乐见此安排。
王夫人讨厌晴雯。
“眉眼有几分像林妹妹”的晴雯,得不到王夫人的好感,除了王夫人对凡是聪明伶俐漂亮能言的女子都有警惕心和厌恶感,恐怕和王夫人潜意识里对黛玉的排斥不无关联。王夫人排斥黛玉,原因可能是:她成了金玉良缘的绊脚石。
可是贾母对晴雯却是喜爱有加的。贾母甚至认为只有她将来有资格作为妾室来服侍宝玉。所以王夫人要赶晴雯出府,不得不撒谎来哄骗贾母。端庄的袭人她不喜欢,风流灵巧的晴雯却成钦点的未来姨娘,贾母的舍钗取黛之心,还不明显吗。
黛玉还有一个小影子,便是唱戏的龄官,雨中划“蔷”的痴情女。龄官笔墨不多,有一回,因为戏唱得好,贾母特地叫人赏了东西给她。后来龄官去哪里了,也没了交代。
以曹雪芹的用笔,何以塑造出一个小小黛玉而又没有多大用处?不得而知,可能龄官的故事,要在八十回后了。但是贾母和龄官之间的唯一交集,是建立在贾母对她的欣赏上的。这不是白写的。
王熙凤——钗黛之争的旁观与仲裁
在贾府之中,最见风使舵,最能体会贾母心思的莫过于王熙凤。
对于宝玉的婚事,王熙凤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宝钗是王家的自己人,王薛二位夫人想让宝钗成为宝二奶奶的心,可以理解,这种情况下,王熙凤应该一力挺薛才对,但是,事实相反。从王熙凤对钗黛的态度,可以窥见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贾母的真正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