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21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10-03 14:36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后世人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也有观点认为该句意在强调反对贪欲,严格要求自己以求更高的道德修养。

在朱熹看来,“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学的精髓之所在。需要指出的是,朱熹在“存理灭欲”理论上的作为,更多的在于阐明如何实现“存理灭欲”。在朱熹所指的“人欲”是“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并非同一概念。比如,他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他也认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这是不能避免的欲望,也无需“灭”之。再比如他说“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可见,朱熹所说的“人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因此,朱熹并不是一概反对人的欲望,而是要人们正确区分天理与人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21:25

  1、“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后世人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也有观点认为该句意在强调反对贪欲,严格要求自己以求更高的道德修养。

  2、在朱熹看来,“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学的精髓之所在。需要指出的是,朱熹在“存理灭欲”理论上的作为,更多的在于阐明如何实现“存理灭欲”。在朱熹所指的“人欲”是“私欲”,与人的正当*并非同一概念。
  比如,他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他也认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这是不能避免的*,也无需“灭”之。
  再比如他说“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可见,朱熹所说的“人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因此,朱熹并不是一概反对人的*,而是要人们正确区分天理与人欲。

  3、至于如何实现“存理灭欲”,朱熹的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存理灭欲”首先要“认取那个是天理,那个是人欲”。朱熹说:“天理人欲,其间甚微。于其发处,仔细认取那个是天理,那个是人欲。知其为天理,便知其为人欲。既知其为人欲,则人欲便不行。” 只有通过明理,才能灭去私欲,所以朱熹更多地讲“明天理、灭人欲”。
  2)“存理灭欲”是复归于人的本心的必要环节。朱熹《大学章句》认为人的本心“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这就是复归于人的本心,即所谓“明明德”。在朱熹看来“存理灭欲”就是要通过明辨天理人欲的不同,才能恢复"人之初性本善"的境地。
  3)“存理灭欲”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过程。在朱熹看来尽去人欲这事不易说清楚,“须是格物精熟,方到此”。意思是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分辨出哪些属于私欲,应该控制住。

  4、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在理论上的缺陷,是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所谓“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也太绝对化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21:26

简单来说就是思想较为保守的老一辈们被思想较为激进的新新人类吓着了,于是努力强调礼数和伦理试图恢复秩序.宋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使“重农抑商”的中国社会受到冲击,与之相连的宗法礼教也受到挑战.同时,由于宋太祖“重文轻武”,立碑不杀士大夫,让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思想相对开放的年代.在这种思想界的统一与平衡被打乱的情况下,以程颢、程颐两兄弟为首开创了“理学”,提出“天者,理也”,将事理推至万物根源.之后的朱熹继承并发扬其学说,将“理”解释为伦理纲常,以扶正社会风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21:26

1、“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但这句名言并非由朱熹发明。长期以来,“存天理、灭人欲”一直被当作朱熹的发明而流传。
2、后世人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
3、简单的说,朱熹主张的是明理见性,人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貌,所以不能体悟到天地之理,要想体验到、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孟子提出了“尽心”、“存心”、“养心”之学,“尽心”就是要在认识上达到自我超越,“知性知天”。
4、是他发挥孔子思想的一个方面,也是他给宋明理学家留下一个可以发挥的地方。程颢提出了“存天理,去人欲”的思想,他和朱熹一样是从“理”上来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